第179章
原主下乡时间还不长,自己那点小情绪还没有缓过来呢,也没顾上问知青院以前的事,她甚至都没发觉自己被边缘化了。
在湖省也没有人跟她说话,她以为日子就是这么过的。
现在的刘念脑子比原主清明,知道自己在丰收村孤立无援,要是有人逼迫她,她只能靠自己。
这倒没什么,她就没在怕的。
原主生着病就是想闹也没力气没胆量,她却不是。
她正火大呢,被雷劈的怨气堵在胸口,恨不得把整个村子都掀了出出气。
可她还存着理智,知道分析眼下布局未来。
就刘念家里这个情况,哪怕熬过十年,她也回不了城。她也没有那么想回城,考大学读书什么的,她一点也不向往,更不想定居都市。
城里有什么好的,就是有本事弄个四合院,能种的地也就那么些,哪有农村地广,还有山林子可以让她折腾。
要可是不回城就这么留在丰收村,她也是空有一个农村户口,将来村里分地是没有她的份的,除非她嫁到村里。
几辈子了,她有过前夫,却没真正找过对象。
要是让她真嫁,她不太情愿,可要是走个流程假结婚,倒不是不可以。
假结婚这个事,正常男人估计不太乐意,她也不想祸害不相干的人,要来逼她结婚的这位就很合适。
根据脑中闪现的画面,她前世就嫁给了昨天下水救她的潘大壮。
潘大壮和他的寡母葛春花是村里人都不想沾的人家。
潘大壮本人游手好闲不说,还有一个喝多了爱犯浑的毛病,几杯黄汤下肚就爱跟人干架,曾经把族里的长辈给打了,把牙都给人家打掉了。
可在葛春花眼里,她的独子样样都好,怕是只有天仙才能配得上。
她为人刻薄小气嘴巴又毒,村里人都不愿意跟她结亲,愿意把女儿嫁过来的也就是想多要些彩礼钱。可葛春花多抠呀,恨不得有千金小姐贴嫁妆嫁过来,哪可能出什么彩礼。
潘大壮的亲事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葛春花挑剔,潘大壮跟隔壁村的寡妇不清不楚,都不着急结婚的事,直到刘念撞上来,潘大壮才想顺便结婚生个儿子。
母子俩对刘念没有多满意,当娘的嫌刘念没嫁妆,当丈夫的嫌刘念没风情,就是看在时机正好才硬结了这门亲事。
婚后,两人对刘念都不好。
约过了半年,刘念在被打小产后投了河。
具体发生了什么,刘念脑中没有画面,也不用什么画面,她光想到被打小产拳头就硬了。
至于这个世界的女主,在刘念死后还没有下乡。刘念不过是两年后旁人用来劝同样落水被救的女主不要随便嫁人的例子,还是个无用的例子。
女主在为刘念唏嘘后,还是嫁给了救她的兵哥哥,最后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刘念:无fuck可说。
理完剧情,刘念头更疼了,情绪也不怎么好,也不知这情绪来自原主还是她自己在气忽然重生的事。
也有可能是因为生病,这身体还在发烧,跟着她来的老巢空间里也没有合适的药,她先从空间拿出几个灵果啃了才缓了些精神,希望灵力能把体内的病毒压下去。
“要不要进去看看她?”
“她就会哭,看了有什么用。”
“也是,还是要自己立起来。”
屋外,张静静和李向红在院中嘀咕,心里想着的却是晚饭的事。
按顺序今天轮到刘念做饭,她们要不要叫她?
知青院做饭是轮着来的,负责做饭的人当天要出水柴油盐,刘念的轮次比较靠后,前面几天算是她在用旁人的物资,今日该她当值了她要是跳过,其他人就亏了。
如今物资紧缺,谁都不想吃这个亏,可这个时候还让刘念来做饭又显得太不近人情。
都忙了一天,她们太累了,能躺上一天的刘念怎么算都比她们更有力气做饭。
情绪什么的,多干干活就没有了。
两人还在犹豫,赵菲这个莽的已经越过她们推开了门。
“刘念,睡够了没有?该你做饭了。你可不能借病逃避劳动!”
刘念翻了个白眼,撑着床板坐起身,阴恻恻地看向她。
这些人到底有没有心,山贼都没有她们狠!
赵菲被看得心头一慌,以前她说刘念几句刘念一向都是低着头不出声,怎么今日敢瞪她了,而且这眼神看着怪吓人的,像是要对她怎么样。
“干什么!有话你就说!”
赵菲色厉内荏地吼了她一句。
刘念不出声,翻身下了床,蓬头垢面地出了屋子。
“你干什么去?”
“不是说要做饭。”
床板太硌人,躺着也不舒服,不如出去活动活动。
知青院的厨房在前院,早晚两餐是合着吃。粮食一开始就上交了,大家都交一样的量,分到的饭食量也相同,吃不饱的可以自己想办法加餐,一般就是多煮个番薯土豆啥的。
男知青的胃口比女知青大,跟女知青吃同样份量的饭食肯定不饱,但加餐却也少。分到的粮食就那么些,月底常常吃不饱,哪来的加餐呀。
男知青的寝室也在前院也是通铺。
知青院没有单间,谁要是住不惯,可以自己出去租村民的房子住,饭食也可以跟村民搭伙煮。
男知青想要找人家搭伙还算方便,就是在粮食上会有点摩擦,女知青就不行。曾经有女知青搬出去单住,住着住着就成了对方人家的媳妇。
如今还住在知青院的男知青只有三人,其中一个是跟刘念赵菲坐同一辆火车下乡的。他不习惯知青院里吃饭要数着的日子,想等忙过这一段就搬出去找村民搭伙。
村民至少比知青做饭的手艺强些,哪怕同样的份量,吃着也更舒心。
刘念算是知青中做饭手艺好的。下乡前,家里家务全都是她干,包括做饭。就这样继母还总嫌她是个吃干饭的,总不给她吃饱。
刚刚她躺在床上检查身体,发现身上瘦得皮包骨,营养不良是跑不掉了,大腿还有骨裂,依稀记得是小时候被父亲踢过一脚。那时也没有人送她去医院,她疼了几天渐渐也习惯了。
大概就是父亲那一脚让她明白了在家里的地位,从此后不敢哭闹总是闷着头干活,可有什么用,还不是最后走上了绝路。
那样的亲人刘念是不打算认,反正她也要在丰收村安家了,以后都见不着他们。
三个男知青看到刘念披头散发出来做饭,一个个也没有说什么,怕跟她对上眼尴尬就避进了屋里,每个人手上拿本书装相。
刘念倒不是故意这么邋遢,她就是习惯了在修真界不用做什么就能保持一丝不乱,把梳洗这事给忘了。
到了贴墙半开放的厨房,她微微皱眉。
多少年没用土灶了,不知能不能用得惯。
抓了一把树叶引火,火是点着了,却不能把木柴引燃。反复试了几次都失败,她不由念了口诀,可惜毫无反应,最后不得不平心静气由着身体记忆引导把火点着。
今日的活重,知青院里吃的也比较丰盛,除了刘念要负责的稀粥,还有杂粮馒头。
馒头是大家一块儿出的粮食早上就做好的,白天每个人都领了自己的份上工时吃,也留了晚饭的份。
刘念那份本来热在灶间,后来被葛春花顺手拿走了。
她记不起来这事,等稀粥煮好分好,其他人拿着馒头开吃,她才想起来。
他们吃饭没有桌子,都是端了自己那份随处找地方一蹲或一坐,几口把饭解决。
看到别人大口咬着冷硬的馒头,刘念没有什么胃口,索性就没有问。
她没想到是葛春花拿的,以为是其他知青不够吃,就把她这个今天不上工的人那份给拿走了。
喝光了稀粥,她又恢复了些体力,便从空间拿了元气丹悄悄吃了。
她这身体太虚,先吃颗丹药补补,免得找人干架时没有力气。
元气丹是她空间里效果最温和的丹药,她就吃了一颗,以为能调理身体,没想到才一会儿,她的鼻间一热流下两挂鼻血,眼角耳朵也有湿意。
这么补的吗?刘念都惊呆了。
村长家的小儿媳妇就是在她七窍流血时来了知青院。
第148章 年代文炮灰2
村长家的小儿媳妇叫张思甜,是跟李向红同期来丰收村的知青,下乡半年就跟村长家的小儿子结婚了,转年生了个儿子,日子过的算舒心。
照理村里有这么个嫁得不错的熟人在,知青应常跟她走动,可一看到她进来,几位老知青扭身就进了屋,摆明了不想跟她多说话。
张思甜脸上一僵,装没看见,上挑的目光在剩下的人中扫了一圈,最终落在了厨房内的刘念身上。
“这是新来的刘同志吧。我是张思甜,也是知青,前年嫁到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