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他当即把草帽盖在藤篮上,敲刘家门时也不由得加重了力道,想快点跟人分享。
  “小安子?平平?”
  屋里二老早已经醒了,就是躺在床上省力气呢,听到有人叫门又是叫的孙子,刘奶奶不由坐起身静静听着动静。
  孙子替知青跑腿换东西吃的事,两人是知道的,也是知青手松,不然那些糖果饼干,他们怕是一年也吃不到一次。
  小孩子之间的事,大人不好过问,免得事情变了味,就当他们聚在一起是在玩呢。
  就是外面下雨,刘奶奶怕几个孩子不知轻重淋雨出门帮忙回头病了。
  刘永平也听到了声音,按住想起床的刘永安。
  “你躺着,我去。”
  “明明是找我的。”
  “躺着,有好东西分你大的。”刘永平没好气地说。
  刘永安怕哥哥没敢动,耳朵却竖着听外面动静。
  程勤奋昨天找他的事,他已经跟刘永平说过了,刘永平倒不是怕刘永安被程勤奋骗了才替他出来,而是担心刘永安压价太黑把交情压断。
  程勤奋本来正担心怀里的小兔子,等门一开他就担心上来光着上身只着一条满是补丁的大裤衩的刘永平。
  “你不冷呀?快加件衣服去。”
  程勤奋早起觉得冷,又没翻找合适的外套,就把一件袄子给披上了。
  刘永平替他热得慌,“不冷,我年轻,火气足。”
  这话说的,好像他不年轻一样,程勤奋略感扎心。
  “我长话短说。这是用来换辣椒的兔子,辣椒等天晴了我再来取,你看着给吧。兔子要吃干净的草……应该还有别的,我问到再跟你说。”
  刘永平也注意到他抱来的藤篮里有一窝兔子。
  兔子好吃,但不好养。
  这些年村里不是没有人家在山上逮到过小兔子,都留不了几天就死了。现在听程勤奋的意思是想让他们养兔子,他还知道该怎么养……
  刘永平不由笑得灿烂了些,“程哥,那你可得记得,下次我在山上找到野果分你一份。”
  “得你几个野果真不容易。记得辣椒的事。”
  “好。”
  程勤奋得了信,小跑着就回去了,连草帽都不记得拿,看到刘念就朝她竖起大拇指。
  “你故意挑的小兔?”
  “碰巧。”
  刘念故作淡然,就见刘永平拿着草帽小跑过来,看到刘念嘿嘿一笑,把草帽扣程勤奋头上又转身跑走了。
  “这小子。”
  程勤奋无奈,又朝刘念挤眼。
  刘念假作没看到,拿过草帽扣在了背筐上。
  第164章 年代文炮灰18
  兔子是刘念让萝记早上现抓的,在知青院门口干等也无趣,不如找点事做。
  比起盘在刘念头上,萝记更喜欢去山上撒欢,拔树逮野物它都爱干,也不挑天气,雨天晴天都不影响它上山,刘念不知等天冷了它是否一样有活力。
  总归是变异过的,又有点修为在身上,天气对它的影响没那么大,可它既然还会怕火,可见还是会受环境影响。
  之后慢慢看吧,她才刚来这个世界,有大把的时间试验。
  前世大好的修仙世界,她才活了那么几年就没了。这一世她有预感能活到寿终正寝,四舍五入等于还要再活一百年,比她在前世活得多长。
  这么漫长的岁月被天道压着不能放开修行,又因为自身缺陷在种植上也不会有太大收获,也就能在萝记身上以及替原主出气上多花点心思。
  萝记知道她要换东西,昨夜上山给她带回了兔子。
  不是给刘家的那窝,有两只,比刘家那只壮点。
  她本来想一只去换东西,一只今天在知青院吃。早上临时改了主意,又让萝记另寻了一窝兔子,这两只兔子就多出来了。
  萝记昨夜还给她拖回一头五十来斤的野猪,已经被刘念分解了存空间。
  也得亏下雨,压住了她在山上分解野猪的血腥味。
  她拿来知青院的是一块五花肉和一只前腿,算是跟程勤奋换布的钱。
  她还准备了一包板栗,想让李向红帮忙做板栗红烧肉。
  就是因为忽然动念想吃板栗烧肉,她才发现处理板栗有多麻烦,不仅要砸去外面的刺壳,还要剥里面的硬壳。剥完硬壳还有一层不好去的皮,要没点法术辅助,她真没耐心弄。
  她现在又用不了术法,倒是能找人出力。
  她出门时,潘家那堆板栗还没有开始处理,她带来知青院的也是带着硬壳的板栗。
  食材既然全由她提供,李向红也不好意思让她干活,就让刘念进屋看书。
  她们下乡时都带了书,就是怕乡下无聊时可以看书解闷。
  刘念也不碍眼,就在屋里翻书。屋里光线暗,她对小说又没有兴趣,看了几页就有点犯困,索性去门口站着,跟剥板栗的赵菲聊起了天。
  “你的冬衣带了吗?这天看起来要转冷了。”
  “带了。听说南方没有我们那儿冷,带了平常穿的棉袄。你呢?”
  赵菲问完就想起刘念下火车拎着的那个不大的包袱,感觉又多嘴了。
  “我没带,准备做。我没做过棉袄,其实连衣服也没裁过,不知道怎么做。”
  “我也不会。静静姐,你会吗?”
  张静静点头,正好处理完兔子,就过来跟她们聊几句。
  “我会。不过我的手艺一般,没有刘奶奶做的好。”张静静说完,意有所指,“村里的婆婆几乎都会做衣服鞋子,你也可以问问邻居。”
  说是邻居,其实是想让她问问葛春花,她和葛春花是一家人,没道理不跟着葛春花学做衣服却找外人帮忙。
  刘念没打算学做衣服,更不想让葛春花经手她的东西。
  “邻居都是潘家亲戚。布是我自己买的,要是拿给她们,我怕是只能用布片子补衣服。”
  逮着机会她就在外面说葛春花母子的坏话,她也不算说谎,如果嫁过去的是原主,原主所受的苦又何止没新衣服。
  那种身心折磨,她一时没法让母子俩体会到,但她有耐心有时间,会让他们用余生后悔。
  一般人总是劝和不劝分的,就连赵菲都说不出为什么不离婚这样的话。
  “不如让静静姐做?她昨天还说想换粉条呢。”赵菲打圆场。
  张静静附和,“对。你的粉条怎么换?程勤奋说是你自己做的?”
  “对,用地瓜做的。”
  张静静不好意思问做法,生怕有什么秘方,又不想为多余的东西付费。
  “我提供地瓜让你帮忙做粉条,我帮你做衣服,怎么样?”
  用劳力交换劳力她是最不吃亏的。
  刘念也眼睛一亮。
  看,潘大壮的活不就来了。
  “可以。我帮你做一百斤地瓜……到时候切完了我就给你送来,你在院子里自己晾,晾在阴凉通风处即可。我家那院子能晾的地方不多,又常有人出入。”
  “好。”
  张静静下乡后每年都会给家里寄粮食,大部分是换来的细粮和肉干,倒不是家里人挑嘴,而是邮费太贵,要是寄粗粮像地瓜之类的,算上邮费划不来。
  乡下想换点细粮还算容易,大部分人家都节俭,喜欢用细粮换粗粮。同样的,细粮寄到城里,家里人也不是就这么吃了,而是自有办法换成一家子能多吃些日子的粗粮。
  张静静再能干,也换不到够一家子吃的粮食,刚下乡的那一年,她甚至连自己的口粮都省下大半就为了多给家里寄点吃的,后来被李向红劝着才没有太亏着自己。
  她不能把自己饿坏,要是她倒下了,家里的日子会更难。
  在丰收村,地瓜是最好种的主粮,如果地瓜能做成细粮,她明年一定要找地方多种些。
  想到家里,她心里难免酸楚,待闻到锅里传来肉香和板栗的甜香,那些酸楚也跟着消散了。
  她的日子还是好过的,多亏后院住着的几人都不难相处。
  想了几天的板栗烧肉一落肚,刘念也舒坦了。
  “是这个味吗?”张静静也是头一次烧这个菜,生怕没做好浪费了材料。
  “是。”
  刘念虽这样答,但现在吃的跟她记忆中的板栗烧肉还是有差距的,首先肉就不同,野猪肉一点也不鲜嫩。知青院也就一种酱油没有什么生抽老抽之分,也没有鸡精,菜的味道不怎么丰富。
  不过能做成这样,她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你手艺真好,将来……肯定能有好日子。”
  等将来可以做小生意,张静静这手艺开间饭馆肯定能赚钱,刘念暗想,但这话现在不能提。
  其他人吃得头也不抬,程勤奋甚至鼓动李向红把昨天剩下的粉条也放锅里一起炖了。
  “这汤汁炖粉条肯定好吃。”
  “你是会吃的。”刘念不禁调侃。
  “那是。”
  他们是吃爽了,前院本来想省一顿的人可就惨了,房间里的肚鸣声此起彼伏,让他们想装睡都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