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谢青文这也时开口:“对啊,娘,我跟水月最近已经在镇上看好宅子,离陈家不远,准备等年后要是没什么问题,就先买下来,回头咱家里谁要是想小芷了,就来镇上住几天,保管天天都能见到小芷。”
  第290章 团宠住隔壁(52)
  听到这话。
  一家人低落的情绪顿时都一扫而空。
  对啊!
  他们怎么忘了,石林村离镇上也不算多远,想孩子了,完全可以去镇上看一看,这一来一回也就一个多点时辰。
  又不费什么劲。
  谢青芷出嫁后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
  这天早上天不亮,一家人就早早的起来等着了,约莫半上午的时候,一辆马车驶进了村里,后面还跟着一辆骡车。
  马车上坐着陈言书、谢青芷夫妻。
  骡车里面拉的是回门礼,点心、布匹、水果、甜酒、面粉……各式各样一大堆,谢家人帮着车夫一起搬了好几趟,才把所有东西都搬进家里。
  一些来看热闹的乡民见两人带回来这么多回门礼,都羡慕得不行,直夸谢家女儿嫁了个好婆家。
  小夫妻俩上午回门,一直待到傍晚吃过晚饭才乘车回去。
  这期间,谢家人一直很关注两人的互动,见陈言书对谢青芷十分呵护,谢青芷性情活泼中则多了几分初为妇人的婉约,小夫妻之间流淌着一股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的羞涩情意,简直比谢青文、张水月刚成亲那会儿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家人虽然牙酸得很,但更多的还是觉得欣慰和释然。
  只要孩子过得好,他们就放心了,之前谢青芷出嫁,他们会那么难受,也是担心这丫头嫁过去之后不习惯,过得不好。
  现在看来,是他们瞎担心了。
  谢青芷的婚事尘埃落定,谢家人又开始张罗起给帝青璃议亲,不过这次谢家人不再坐等,而是在农闲的时候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人家。
  只是找来找去,总也找不到满意的。
  就这样,帝青璃的亲事又拖了将近大半年。
  这大半年里。
  谢家的日子越发红火。
  谢青文在镇上买了间两进的宅子,把张水月、谢采盛、谢采馨娘仨接到了镇上,早早的给两个孩子找了位启蒙先生,教两个孩子读书识字。
  家里的屋子也做了翻修。
  虽然远比不上周家重修新宅的阔绰,但修整一番下来,也花了几十两银子,谢家因此成了石林村数一数二的富农之家。
  而这还是老爷子、老太太低调的结果。
  财不露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谢家人从不会主动宣扬自家生活有多滋润,衣食住行的花销一直是秉持合适就好的理念,不会过分铺张。
  此外。
  这大半年,谢家还发生了三件大喜事,一是张水月又有了,二是陈家也传来了谢青芷的好消息,三是二十岁的谢青武,在魏先生的提点下,前往府城参加了今年的乡试。
  乡试也称贡试、秋闱,三年一次。
  若能在乡试中题名上榜,那就是正儿八经的举人老爷,可前往京城参与同样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也就是春闱。
  别人十年寒窗,谢青武用了七年。
  这个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长,以谢青武的资质,能在六年内达到参加乡试的水准,除了他自己的刻苦努力,魏先生的倾囊相授,帝青璃在这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第291章 团宠住隔壁(53)
  这一次。
  一家人期待了一个多月,腊月十六这天,终于等到了敲锣打鼓前来报喜的官差,谢青武考上了!
  名次比考上秀才时还要靠前。
  不过说来也巧,周家这次也出了个举人,老爷子于是没有强留,让老太太给几个报喜的官差一人五百文喜钱,就把人客客气气的送走了。
  之后一家人就开始张罗办庆功宴。
  考上举人可是大喜事,这意味着谢家从此免去了赋税,并且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不过在大允朝,举人做官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都是没有实权的候补官员,想要光明正大的走上仕途,还需要更进一步。
  但是不管怎么样,举人都是一般农户想都不敢想的功名。
  如此喜事,自然不能藏着掖着,主要是想藏着掖着也不可能,报信的官差那可是一路敲锣打鼓的进了村,各家各户都已经知道石林村出了两个举人。
  稍一打听就能知道是谁。
  所以第二天,谢家把能请的亲戚朋友都请了过来,而周家也在同一天举办了庆功宴,好在双方亲戚并没有重叠,不然真的要尴尬了。
  陈家人也陪谢青芷回来参加了酒宴。
  陈言书和谢青芷成亲后,就没有再继续念书,而是安安心心回家继承家业去了。
  以他的话说就是——
  “我自知天赋不行,也做不到像青武那般刻苦,与其浪费时间的跟自己较劲,不如跟青芷多生几个孩子,把他们培养成才。”
  谢家人听到他这话,心情都挺复杂的。
  这个女婿(孙女婿、妹夫、姐夫)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庆功宴结束后,老爷子就准备给谢青武说亲。
  如今谢青武刚满二十岁,就已经考上举人老爷,前途无可限量,要是说亲,肯定多得是好姑娘愿意嫁。
  但谢青武不愿意。
  他表示现在没有把握应试春闱,想跟着魏先生再学三年,然后进京搏一搏进士及第之身,这期间不想分心他顾。
  老爷子被说动了。
  从古至今,谁家长辈不期待孩子成龙成凤,光宗耀祖的呢?
  于是。
  老爷子把目标转向了谢青松。
  谢青松今年十九岁。
  已经可以在他师父的药铺坐诊,帮忙看一些普通病症,前景可观,加上谢家现在又出了个前途似锦的举人老爷,是以当谢家放出要给谢青松议亲的消息后,附近村镇的有女儿的人家都颇为动心。
  不过让谢家人没想到的是。
  最先上门来议亲的,竟大部分都是镇上的人家——
  谢青松跟着师父学医这几年,除了农忙时回家帮忙干活,平时都呆在草堂里,皮肤不像一般农户家少年那般黝黑,加之五官颇为端正俊俏,镇上早有一些姑娘盯上了他。
  由于之前给帝青璃议亲时遇了太多问题,给谢家人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是以,这一次谢家人考虑打听了好长时间,才在来年三月给谢青松定下镇上一位姓秦的商户家的幺女,叫秦笑笑,虽是商户出身,但却知书达理,能言善语。
  跟谢青松有点跳脱的性格颇为般配。
  第292章 团宠住隔壁(54)
  二人的婚期定在冬月二十五。
  中间这大半年,谢家人一边在农闲时候筹备谢青松的婚事,一边继续给帝青璃相看合适的人家。
  奈何帝青璃的运气就是这么“差”。
  五月上旬,张水月二胎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帝青璃的亲事没影,六月中旬,谢青芷头胎生了个大胖小子,帝青璃的亲事还没影,转眼到了谢青松成亲的这天,帝青璃的亲事依旧没影。
  谢家人:“……”
  一直暗搓搓关注着娘家情况,随时准备给帝青璃准备嫁衣的谢青芷:“……”
  此时,帝青璃已经十七岁。
  在这个时代,十七岁还没嫁出去,已经算大龄姑娘了,谢家人心里着急得不行,却对此毫无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
  作为当事人的帝青璃却没有多大感触,至于村里那些关于她“克夫”、“天煞孤星”、“扫把星”之类的流言蜚语,她更是毫不在意。
  谢青松成亲之后。
  小两口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方便谢青松继续学医看诊,小两口搬到了镇上,跟谢青文一家六口比邻而居。
  两年后,秦笑笑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同年深秋,二十三岁的谢青武告别家人,带着老太太给的一百五十两盘缠,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与之同行的,还有帝青璃。
  已经十九岁的帝青璃,依然独身一人,老爷子也是思考再三,才答应让帝青璃和谢青武同往。
  临行前。
  老爷子单独把谢青武叫进屋,叮嘱他到了京城之后,不管能不能金榜题名,都不能忘记给妹妹找个好夫婿。
  这几年。
  帝青璃的亲事已经快成为全家人的心病了。
  谢青武能怎么办?
  他也只能点头答应。
  -
  马车上。
  帝青璃端坐在软榻上,目光透过窗帘看着外面沿途的风景,清冷的眸子里一片平静。
  这次之所以跟谢青武去京城。
  是因为前几天,周可儿被人接去了京城,正好这个时候谢青武提出要去京城赶考,帝青璃就顺势提出了要跟谢青武一起进京。
  此刻,谢青武坐在帝青璃对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