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现在。
他把这套赈灾计划拿出来,并指派吏部侍郎担任钦差,即日动身前往北方救灾,顿时就让朝堂上的官员们炸开了锅。
有些事虽然皇帝不知道,但官员们都知道啊——
皇帝之前已经派出一名钦差,带着大量物资去赈灾,现在又搞这么一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别说反皇派的官员不解,亲皇派的官员也懵了好吗?
当然,因各种原因归附于何宝月的那部分官员,是知道这里面的所有真相的,所以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在皇帝看出问题之前,让双方官员以为这一切都在皇帝的算计之中,然后配合皇帝达成目的。
亲皇派这边。
御史大夫捋着胡须,低声对身边几个官员道:“还是皇上想得周全,这一招连环计,实在是妙极啊。”
辅国大将军曹鸿瑾像是被点醒了般,一脸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两人一唱一和,其他人不管到底懂没懂,这会儿也都开始不懂装懂起来,不然连曹鸿瑾这种一根筋的武夫都想得明白的事,他们这些文臣想不明白,岂不是很丢脸?
即便是同一派系,官员之间也是会互相攀比,争个高低上下的。
毕竟,就算是感情要好的亲兄弟,偶尔也会拌个嘴打个架,何况他们不过是政见相同,并不代表他们会因此亲如一家。
片刻后。
亲皇派一方达成统一,一定要让反皇派接下这次任务,并绝口不提已经派过一次赈灾物资,尽管很多亲皇派官员都没搞明白,为什么不能提上次派拨的物资,但因为时间紧迫,导致他们也没有时间去想明白。
同时,反皇派在经过一番相差无几的窃窃私语后,也得出了皇帝是要坑他们的结论。
而双方之所以能迅速达成这样的共识,还得归功于皇帝给出这份“赈灾计划”,其中的恶意几乎是不加掩饰的,他竟让吏部侍郎带着人马空手上路,然后在沿途之中以“募捐”的方式来获取赈灾物资!
别管这物资是不是能募捐到,单是这一行为,就绝对会得罪这一路上的所有官员和百姓。
再说北方的官员,有一半都属于中立派,而且幽州总军手里,还掌握着二十万大军的兵权,也是属于中立派的,吏部侍郎要是真的一路“募捐”过去,最后能不能活着走出幽州都是个问题。
因为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可能想象得到,皇帝竟然真的没给他们派拨物资,人们只会觉得物资被贪墨了。
届时,皇帝再派人暗中去散播一些消息,说是反皇派在朝中一手遮天,皇帝已经疲于应付,再渲染一下皇上如何如何心痛受灾百姓,为了填饱反皇派的胃口,加倍派拨了物资,没想到反皇派的官员竟不顾北方数十万百姓的安危,贪墨了所有物资,还在沿途强行征收百姓救命的粮食……
总之就是把一切罪过都推给反皇派就对了。
倘若是在平时,北方的百姓和官员听到这些言论,未必会信,但现在北方受灾严重,死伤无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人们急需一个感情的发泄口,哪里还有心思去思考消息是真是假,只会一股脑把所有的仇恨都宣泄到反皇派身上。
第660章 美人拒当背锅侠(24)
这也是皇帝一直拖延赈灾的原因,他就是想要激起受灾百姓的怨恨。
一旦幽州百姓,还有二十万大军仇恨反皇派,激烈讨伐反皇派,偏向皇帝这一边,反皇派就彻底势弱了。
甚至可能在大势所趋的情势下,被皇帝抓住机会连根拔起。
偏偏皇帝在提出这个“赈灾计划”的时候,还美名其曰:“而今北方大雪封路,若是爱卿携带大量物资,太过影响行程,倒不如募捐来得快捷方便。”
而最令御史大夫等知情的亲皇派官员心寒的是。
皇帝还口口声声的说,这个“完美”的赈灾计划,是他的爱妃何宝月想出来的。
你看,他把自己摘得多干净啊?
如果说,御史大夫等人一开始投靠何宝月,替她办事,是因为各种迫不得已的原因——毕竟人活于世,不可能没有半点把柄,更何况在这勾心斗角的朝堂之中。
那么现在,他们是真的对皇帝感到了失望。
其实,如果他们不曾被迫投靠何宝月,他们或许也不会感到失望,站在亲皇派的立场来看,无论是立起一个“祸国妖妃”的靶子,还是不顾数十万百姓的死活刻意拖延赈灾,都是无可避免的政治手段,他们只会觉得这样的皇帝睿智又有魄力,为成大事不拘小节,是个有着雄才伟略,值得他们追随的君王。
当有人说他手段过于残忍时,他们还会为他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去辩解——
现在这无数人的牺牲,都是为了将来的太平盛世。
可是当他们跳脱出来,以另外的立场去看这一切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的行径有多么卑鄙,多么无道。
唯有中立派,对皇帝的提议接受良好。
算算时间,先头赈灾的队伍也快抵达灾区了,这个时候加派一支队伍去跟在后面查漏补缺,不挺好的吗?这次雪灾的受灾范围广,先头的赈灾队伍要顾及大局,难免会在一些细微之处照顾不周,如果加派一支队伍跟在后面善后,无疑会大大提高赈灾的效率。
就是这募捐赈灾物资有点……
户部尚书一边想着,一边默默地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国库的存货,然后瞬间觉得这个方式也不错,查漏补缺需要的物资不多,大不了让吏部侍郎把募捐名单带回来,上报给皇上,请皇上派人去给这些人口头嘉奖一番,再送上几样御赐纪念品。
于是。
在中立派和亲皇派的极力主张下,反皇派拒绝无果,吏部侍郎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份得罪人的苦差。
从太和殿出来。
御史大夫跟辅国大将军曹鸿瑾并排走在一起,谁都没有说话,直到出了宫门,两人才转过头互相对视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了一丝复杂。
沉默片刻。
还是曹鸿瑾先开了口,试探着邀请道:“我府上新到了几坛好酒,御史大人要不要一块喝上几杯?”
“难得大将军愿意分享,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御史大夫也不跟他客气,捋着胡须就应了下来,随即两人相视一笑,各自登上马车,一前一后驶向了曹鸿瑾的府邸。
坚持多年的信念突然崩塌,总得找个方式宣泄心中的苦闷。
好在现在有人跟自己同病相怜,能互相倒一倒苦水,不用一个人憋在心里难受,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第661章 美人拒当背锅侠(25)
早朝结束不到一刻钟,帝青璃就知道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没办法,在这偌大的皇宫里,除了后宫那里勾心斗角的戏码,也就早朝还算热闹,所以除沐休日之外的每天早上的朝会,已经成了099每日必看的娱乐节目。
听到吏部侍郎被委任为此次赈灾任务的钦差,帝青璃还略微意外了下。
原剧情中,皇帝一开始也是把矛头指向了吏部侍郎,但那个时候,没有何宝月在背后推波助澜,更没有带着丰厚物资的先头赈灾队伍,所以,当皇帝在早朝上提出的这个没有十年脑血栓想不出来的“赈灾计划”,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
就连亲皇派一方,当时也有不少大臣感觉到不妥。
幽州是据守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关隘,要是幽州因为这次雪灾兴起兵乱,更北方那些游牧民族岂会放过这趁火打劫的大好机会?
赈灾一事因此又拖延了五天,最后是中立派的大臣看不下去,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皇帝出于不想得罪中立派的考量,派拨一些赈灾物资,但是数量依然是杯水车薪,气得中立派大臣一边骂妖妃祸国,一边自掏腰包又添补了一些物资,好歹凑出了一批勉强不那么寒碜的物资。
但皇帝憋了这么久大招,就是为了借机制裁反皇派,岂会这么容易就放弃了?
于是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人快马加鞭去北方大肆散播谣言,让百姓们都以为朝廷之所以迟迟不派拨赈灾物资,都是因为那些反皇派官员想打赈灾物资的主意,从中作梗,而他这个皇帝又是如何苦心孤诣、委曲求全、力排万难,才终于让赈灾物资得以顺利运送出京……
帝青璃觉得吧,就他这胡编乱造的本事,不去当导演可惜了。
099还在叽叽喳喳的说着朝堂上看来的热闹,帝青璃一边安静听着,一边给自己煮了一壶清茶,望着壶中袅袅升起的水雾,听着茶水沸腾的咕噜声响,心想这混吃等死的日子大概很快就要结束了。
……
幽州。
吴修仁带着赈灾物资,日夜兼程赶到幽州,见到幽州刺史第一面,就按照顶头上司御史大夫的要求,在对方给自己设接风宴的时候,偷偷给对方下了个毒。
御史大夫的原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