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只需要综合每个考生得了几个圈,这样计分也快了不少,差不多两天就能批完卷子了。
“陛下,先前是满分一百分,卷面得六十分的就可以进殿试,那调整成这个形式后,改怎么判定是否入选呢?”
虽然凤司音说了他们可以一起讨论,但是这些官员们也不好随意做主,人选多了选少了都不合适,还是需要凤司音给他们一个标准才好。毕竟之前每个题的分数比重也不同,这会儿改了之后,他们也不好判断了。
凤司音想了想,有了主意。“题目一共是十二道,那就每道题按一分来计算,得圈就是一分,三角是半分,得叉不计分,拿到至少七分,且得圈数不少于五个的算入选。”
今年是首届,所以出题并不是很难,凤司音自然不能把标准定的太低,当官可不能自扫门前雪,如果连各衙门最基础的事情都不清楚搞不明白的,也就真的不适合做官了。
先前这些考生们没机会接触,可是凤司音已经给大家补过课了,认真听了且脑子活络些的,很快就能理清楚这些,要是还是搞不懂,写了一堆不知所云的东西上来的人,凤司音也是不需要的。
凤司音以为自己这个标准已经很低了,毕竟题目的难度并不高,可是她还是错估了结果的残酷。
两日后,凤司音看着吏部主考官交上来的名单和考核卷子,一个头两个大。一百八十个考生,能进及格线的却只有十一个人……
第58章 殿试
凤稚国的科举和别的国家大不一样, 寻常国家进了殿试,那就是一只脚进了朝廷的门槛,就差殿试定个排名了。但凤稚国的殿试就算是进了, 也只是有希望而已。
等到殿试名单公布后,这些入选的考生们需要去选择自己心仪的衙门,最多可以选三个, 殿试就是针对这些自己选择的衙门来答题了。
这个环节和当时凤司音重整朝堂的操作就很类似了, 对自己有信心的, 多报几个衙门也不怕, 每个衙门的考核成绩都高,那就能获得更高的名次,但是如果单纯为了冲数量, 交的答卷却平平无奇, 那可能对能通过的那门都会有影响。
这些凤司音在考前培训的时候也都讲过了,怎么选择就看考生们的想法了。
殿试的名单一公布,所有的考生们都很震惊,他们从没想过, 他们一百多人,竟然只有十一个人进了殿试。不少人都心情低落, 他们到底是太自大了, 觉得有了机会, 他们就能当官了。
吏部放榜的官员一直站在旁边, 她按照凤司音的吩咐, 若是这些考生们大受打击, 她就得开口安抚一番。
“各位考生们, 这次的殿试名单大家都看到了, 你们一百八十人中只进了十一人。陛下对这次的科举十分在意, 担心各位考生们会因为没有通过而感到沮丧,所以陛下托本官给大家说几句话。”
吏部官员一说话,考生们就不再说话了。
“陛下知道,各位考生们都很在意这次的科举,不过一次考不上没有什么,大家可以打听一下别国的科举,少年到老头都考不上秀才的都多得是,更何况我们凤稚国不过是刚刚重开科举,今年考不上,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大家都是第一年就能参加科举的学子,也就是整个凤稚国最聪明最有趣前途的年轻人,考不上不过是没掌握到窍门罢了。尽管殿试没进,可大家也都是咱们凤稚国重开科举后的第一批秀才。陛下说了,各位学子,未来可期,来年希望还能再见到大家!”
原本有些心塞的考生们突然感觉自己心里舒服多了,是啊,他们可是从两千号人里杀出来的,不过就是第一年的殿试没进去,以后还有的是机会,何必这么沮丧的。
一群人一改先前的丧气模样,一个个都开始互相打气,给自己说了些加油鼓劲的话。那十一个入选的人则是被推到了最中间,接受着大家更热情的鼓励。
“你们几个可是进了殿试的人,考核可都得加把劲,别让咱们陛下失望啊!”
“刚好每个都城和五城的考生都有入选的,到时候可要让我们瞧瞧看,到底是哪里的学子更加厉害!”
几个入选的考生除了樊城只进了一个,其余都是各城两人,听到有人拿家乡说事,一个个也都激动起来。
阳城考生:“我等就先给大家打个样,一定在殿试上好好表现,不叫陛下和乡亲父老们失望!”
都城考生:“我们都城的子民时常能见到陛下,收到熏陶最多,这次也定能拿下这个状元来!”
海城考生:“时常见到不也就进了两人,我们海城如今可是凤稚国的革新之地,受到陛下的重视,我们二人才是更要为海城争口气。”
安城考生:“陛下再咱们安城建了养殖场,让大家人人有肉吃,安城学子也不让陛下失望。”
洛城考生:“我们洛城有纺织局,我二人愿能通过殿试,助力陛下实现凤稚国百姓人人穿暖有新衣的愿景。”
樊城考生:“樊城入选的仅我一人,但我会让陛下瞧瞧,也让樊城百姓看着,我便是一个人也一定可以!”
放榜现场变成了誓师大会,不说这些豪言壮语是不是真的能实现,大家有这样的精气神,凤司音就很满意了。结果如何,还是殿试结果见真章。
或许是因为这次的殿试放榜的氛围起了作用,这次入围的考生们都没有过于骄傲自负,只有一个人选了三个衙门,其余的考生们大多就只选了一个衙门,少数选了两个的。
这个情况倒是让凤司音挺意外的,她还以为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两个衙门,给自己留个后路呢,看来大家的信心都十分充足。
如果说上一轮考试的题型是简答题,那么殿试的考核内容就是小论文了。根据不同衙门的题目,写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或者是解决方案,不仅要内容丰富,也要有理有据。
十一人齐聚大殿之上,按照会试的排名入座,领了自己的考核卷子。每个人根据报考衙门的数量不同,有不同的考核时间,每个衙门的考题可获得一个时辰的答题时间,报两个衙门的就是两个时辰,三个衙门便是三个时辰。
报考多个衙门的考生会同时拿到对应的考核卷子,比如报两个衙门的,两个时辰的时间可以随意分配,哪怕是一个用一刻钟,另一个把剩下时间都用了也可以。
因为有一个考生是报了三个衙门的,原以为最后就会剩她一个人,但结果她却不是最后一个交卷的,比那些报两个衙门的考生中多数人都要更快完成。
凤司音一开始就有看过考生的名单,那个报考三门的考生,正是会试的第一名,都城的学子。更让凤司音没想到的是,她还是工部尚书的一个亲戚,因为家里的长辈都没了,从小就被工部尚书当亲生的孩子养大的。
凤司音看过她的会试卷子,十二道题,竟是一个叉没有,最少也能拿个三角,确实是个很聪慧的学生。
工部尚书自己的嫡亲孩子也有报名了参加科考的,可都止步在了会试,没想到反而是这个亲戚家的孩子有如此高的成绩。
不过怕殿试上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考生的心态,凤司音并没有做什么,只是静静的在她的凤椅上坐着。
等到所有考生交卷之后,考生全部离开,凤司音才让人把这些卷子都拿了过来,殿试的卷子,她会亲自看过评定成绩。
凤司音是按照报名衙门的多寡来决定顺序的,先看的是只报了一个的,报三个的那位,她想留到最后。
卷子一个个的看过来,凤司音还算是比较满意的,看得出大家都有很认真的去学习研究,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错的想法,报考两门的也没有碰运气的想法,而且往往报两个的都是有类似之处的衙门。
看到最后一个,凤司音还是比较期待的。而手里的三份卷子,也到底是没让自己失望。
桑陌一直在凤司音旁边,基本上也看了个七七八八。凤司音便问了桑陌:“桑姐姐,你觉得这个白静烟怎么样?”
“很有灵气的学生,很多想法还跟陛下不谋而合,不愧是白大人教出来的孩子。”
凤司音认同,但也不完全同意。“和白尚书的教导自然有关系,不过她家里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或许这份心气更是造就她的原因。”
这个白静烟没有因为自己寄人篱下感到自卑,反而化成了一股动力,这股力量一直激励着她。从她写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她看过不少书,研究过很多案例典籍,或许还有些亲自执行的经验。
想到这点,凤司音没有马上说选她做状元的事情,而是让人去叫了工部尚书来。
工部尚书得知陛下要问关于白静烟的事情,是有些疑惑的,难道陛下因为这孩子没有嫡亲的家人,会有些介意吗?不过随着凤司音问的问题,她终究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怎么能这么想陛下呢?
凤司音在工部尚书这里确认了,这个白静烟确实是白尚书从小领在身边的,小时候没了爹娘,不敢跟旁人亲近就只信任表示白尚书,所以经常衙门上值也会一起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