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上医至明> 上医至明 第75节

上医至明 第75节

  余至明缓缓的说:“告诉他,他提的比试医术,完全没那个必要,我也没那闲工夫。”
  “我正在门急诊接诊病人,不出意外,每周一都会如此。”
  “我的诊断水平如何,根本就藏不住。”
  “医院大佬能查看我的诊断书,被我诊断的一个又一个患者更是活生生的证据。”
  “他自认医术强过我,那就也去门急诊工作几天。谁强谁弱,用事实说话。”
  “这可比单纯的比试医术更有说服力。”
  余至明又冷笑道:“其他对我不服气,质疑之人,也可用这种方式与我比试一番。”
  周沫嘻嘻笑道:“就该如此,俗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余医生你提议的这个门急诊比试,再是公平客观又合理不过了……”
  周沫说完这话,就见余至明端起汤碗,就是一饮而尽。
  她这才注意到,几个小碗里的菜,还有一大碗米饭,已经全被余至明吃光了。
  周沫让阿姨按照她的两三倍饭量,来准备余至明的饭菜。
  但她还是低估了一个北方人的饭量,还有吃饭速度。
  周沫是一脸的不好意思,问:“余医生,我准备少了,你肯定没吃饱吧?”
  “你不嫌弃的话,我的这份……”
  “我已经吃饱了!”
  余至明打断了对方,又接着解释道:“只是吃的快而已。”
  “你也知道,医生都有吃饭快的毛病。”
  这一次,余至明是刻意的加快速度,狼吞虎咽一般吃完了这顿午饭。
  除了不想与周沫有过多接触,免得某人误会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周沫,我第一天门急诊坐诊,诊断速度有些慢,还有不少患者在候诊大厅等着呢。”
  “我想着中午早点过去……”
  此时此刻,某人正在门急诊的主任办公室,一边与赵山吃着豪华外卖,一边翻看着打印出来的一份份诊断书。
  “老亓,你可是捡到宝了啊。”
  赵山感叹道:“就脏腑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水平,实事求是讲,这小子可强过了你我。”
  “我复检了几人,没有差错不说,影像图上的病变显示,还不如这小子描绘的准确。”
  亓越喝了一口茶,得瑟道:“我告诉你,这下子在县医院的外号可是人形ct。”
  “只有错的名字,可没有错的外号。”
  赵山拿起一张打印出来的手绘简图,又轻叹道:“可惜啊,这手绘简图不能当作医生的治疗依据,还得让患者做影像学检查。”
  “让患者多花不少钱啊。”
  亓越轻笑道:“有了至明的这份手绘图,可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做检查,已经让患者节省很多了。”
  “真的让这手绘图做治疗依据进行存档,黎院长也得下决心赶那小子走人。”
  赵山有些爱不释手的拿着手绘图,哈哈笑道:“就这小子一个人,能让影像检查部门少赚多少钱?”
  “等他名头一起来,不知有多少患者慕名而来,这账,黎院长还是会算的。”
  停顿片刻,赵山又转而问道:“爆料帖子那事,有什么新进展没有?”
  亓越面带讥诮的笑笑,说:“据我所知,黎大院长一大早就去了市卫健委做汇报。”
  亓越又压低一些声音,“我认为,黎院长也想趁机搞事,有很大可能,上面会有一个联合调查组派驻医院。”
  “无论调查结果如何,那几个家伙的位置,肯定要动一动了。”
  赵山翻了一下眼皮,问:“你有想法?”
  亓越轻切一声,一脸嫌弃道:“你什么政治觉悟啊?”
  “我没几年就退休了,还瞎折腾啥?”
  “我如今最大愿望,就是把这小子培养出来,一了我后继无人的夙愿。”
  赵山一点也不客气的道:“这小子将来成为大医,那也不是你培养出来的。”
  “大医从来都是自己成长起来的,不是他人能培养出来的。”
  亓越一点也没有恼怒之意,说:“至少也是我慧眼识人,发掘出来的吧?”
  “这一点,谁能否认?”
  赵山一时没词了,又把两份诊断拿了出来,递给了亓越。
  “这两份诊断,那小子特意做了标注,叮嘱让接手科室慎重检查。”
  “单从症状上来看,这两人可不像有多严重的样子。”
  亓越接过诊断书快速翻看了一遍。
  “这小子的秉性我清楚,他既然这么说,这两人一个肺癌,一个肾癌,基本就稳了。”
  “等下我会知会一下他们,直接给患者做活检病理分析,免得出现误诊……”
  ps.
  感谢书友“永青山02”的打赏支持!
  第76章 绝对不会有想法
  一直工作到傍晚六点半,余至明才诊断完了分派给他的最后一位患者。
  五十位!
  整整一天,余至明一共接诊了五十名患者,感觉整个人都要累瘫了。
  这种深深的疲累感,不是来自身体上的,主要是来自精神上的。
  先不说在听诊叩诊时一直要保持身心的高度关注,他还要努力调动所知所学,与患者的症状进行细致印证。
  目的是让诊断结论,尽可能准确无误。
  不像在县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头疼脑热一类的小病,不费多少心力。
  但这里的患者可不同,余至明需要细致检查,就怕一个疏忽出现错诊、漏诊。
  如此高强度的持续工作一天,余至明是真的快要累傻了。
  即便他这么努力,中午还提前近半小时开工,这一天才堪堪诊断完成五十名患者。
  余至明从小护士王丽那里了解到。
  其他门诊室今天完成的门诊量,大部分都是八十+,九十+,甚至还有一百多的。
  他这个门诊量,算是垫底的存在了。
  “但是,我完成的质量高啊。”稍稍受到打击的余至明,这样给自己打气。
  他不敢说自己的诊断就一定没有失误或遗漏,但差错率,一定会很小。
  像那种门诊量达到一百多的医生,还需要拿出不少时间,复查门诊患者刚刚做完的检查结果或影像图。
  有时,同一位患者,复查还不止一次。
  这样的话,平均用在每一名患者身上的时间,也就三五分钟?
  就这么短的诊断时间,除非他是火眼金睛,外加医术高超,再外加责任心和高度专注,不然出现错漏的几率,不会低的。
  网上时不时爆出的,大医院出现的让很多人感觉啼笑皆非的一些误诊病例……
  余至明作为参与者,心中明白,但也有些无奈,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在所难免。
  医生也是人,不是机器。
  很难让一名医生在一整天的时间,面对如走马灯一般接连不断的患者,一直保持身心的高度专注。
  数量和质量,永远都是矛盾的……
  余至明在下午接诊的患者中,又为中心转去了一名患者。
  患者是一名十六岁的少年,症状是嗜睡,随时随地都能睡着。
  少年不仅上课时不知不觉进入梦乡,甚至在吃饭过程中,也能一不留神就睡着了。
  这种快速入睡的本事,让余至明这种入睡困难症患者,都有些羡慕了。
  对少年来说,他这种嗜睡症,可是严重影响了学习,尤其暑假后就读高二了。
  他这种症状,余至明判断为神经问题,也正好属于亓老师的治疗范畴。
  余至明就做主把少年收进了中心……
  他拖着沉重身体回到中心大办公室,意外发现亓老师还没有走人。
  余至明敲门进入主任办公室,就见亓老师正在翻看一叠心脏检查资料。
  “老师,早上那位患者的?”
  “确认了?”
  亓越点了点头,说:“下午,我和王医生给他做了压力测试。”
  “让他做超负荷的高强度运动,运动了没两三分钟,就发现他的心脏出现了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迹象。”
  亓越感叹道:“要不是我们赶紧叫停,并进行治疗,估计当场就能来一个心脏骤停。”
  “他的情况,确实很严重。”
  余至明哦了一声,关切的问:“病因?”
  亓越摇了摇头,说:“很难确切查到。”
  “我们解剖过不止一位心脏骤停死者的心脏,发现有几位死者的心脏,明明很健康的,但就是无缘无故的停跳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