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大约两百多年前,就有传言太上皇爱民如子,曾向上天祈愿黎明百姓无痛无灾,也能长寿康健。
  据史记载,大启的第二代皇帝登记之后就每个月都前往神仙庙茹素三天供奉仙人,后宫更是在皇后的带领下每隔半个月就焚香祷告,就为了祈求黎明百姓康健长寿。
  传说当年皇族供奉了仙人十年后,终于在新年的家宴中,神仙显灵了。
  神仙答应了皇帝的祈愿,但是也有要求,说是寿数天定,想要延长岁数,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天界有所规定,比如大启皇族有龙运,所以神仙有理由庇护皇族,护得皇帝岁数绵长,让大启皇帝尽可能实现政治抱负。
  但是普通黎明百姓对江山社稷无功,就算是仙人也不能擅自给他们延长岁数。
  皇帝皇后率领妃嫔子嗣下跪,祈求神仙眷顾大启。
  老神仙思虑良久,说道:“这样吧,古人有言,愚公移山,意志感人,大启国山脉蔓延,生产晶石,我命童子下界,广开庙宇,陛下可下令大启国人‘移山’挖石,将挖出来的黑石供奉于我,我想办法求天帝看在大启人意志坚定的份上降下恩泽。”
  大启多山,且是石山,粮食产量不高,这些山一度给大启带来难题,眼下见神仙说愿意替国人美言,又不要吃食只要山上那些奇怪的石头,皇帝如何不高兴?
  当下就下令动员全国人民挖山掘石,也不用村长或者官府出面,挖来的自己拿去神仙庙供奉,青壮挖山、老人以及妇幼则做农活,又能“移山”又能产粮,岂不美哉?
  大官们跟着皇帝见到了神仙仙灵,自然不会反对皇帝的指令,倒是民间怨言颇多,一开始只是碍于皇令不敢不从,谁知道接下去几年,隔壁国家要么蝗灾要么水灾,要么干旱要么火灾,大启愣是风调雨顺庄家丰收,家里老人更是少病少在,幼子活下来的几率也高了。
  更让百姓们信服的是挖山第五年,隔壁一大国因为天灾人祸饿得揭不开锅,打算来欺负欺负大启,抢点东西,集结了30万大军开赴两国边境,大启因为常年的挖山行动,现存士兵稀少,一看就知道打不过对方。
  就在百姓们都觉得大启要完的时候,神仙仙灵了,据边关人说,两国交战的阵地上出现了好几位神仙,神仙有半座山那么大,身边飞着银色的大鸟,鸟不会煽动翅膀,但是速度极快。
  只见神仙表情严肃,对着侵略方怒斥道:“大启国民温顺虔诚,是得了天帝的夸赞的,你们居然如此大胆,想要攻打此地,天帝命我前来,降下天谴!”
  还没等士兵惊呼,那些银色的大鸟腹部突然落下巨石,落在敌方营帐上,爆出红色的火花——敌方将领瞬间被烧成了飞灰。
  敌国自此大乱。
  据说神仙还前往了敌国首都,将雷电劈到皇宫,整个敌国首都的人都见着了神仙庞大的身影。
  一个月后,敌国归降大启,百姓山呼万岁,自此不再对皇帝的“挖山”圣旨生疑,挖得更起劲了。
  这一挖就挖了两百多年,两百多年间大启先后灭了五个国家,只剩下东边的一个大国了。
  挖山成了国民们最日常的活计,有自己挖了去供奉的,也有地主雇了人挖了之后以自己的名义去供奉的,这两百年,大启风调雨顺,君主圣意开明,可谓是以前所有朝代都没有的国运昌盛。
  “国运昌盛?”茶馆之中,一年轻人听完说书人又一次讲完大启的历史之后,冷哼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被人当做旗子,可悲啊,可悲。”
  他这么一说,大伙儿可不乐意了:“你说什么呢,你居然质疑皇上,质疑神仙?”茶馆中的大伙儿看着他,神色不善。
  “诸位这山挖了两百年,能挖的都挖了,这两年已经没什么可挖了,不是吗?”年轻人一身藏青色长衫,身边跟着一个侍卫,十分冷面,如果不是这侍卫看着让人害怕,只怕此时早就有人冲上去了。
  “那又如何!”
  “兄台,你们想想,这山终究有挖尽的一天,你们猜一猜,要是有一天这神仙没了供奉,他们会如何?”
  “你居然敢编排神仙?”对方似乎没想到他这么大胆,“史料可是记载了,神仙无所不知,你当心他一道雷劈下来。”
  “不,神仙并不是无所不知,至少,他就不知道我此时此刻在骂他,”那年轻人说着嘴里居然飚出一长串的脏话,让人目瞪口呆,没一会儿,对方说完之后又道,“但是如果我敢拿着晶石去干别的事情,你信不信还真的能有雷劈下来?”
  大启百姓两百多年没经历过战争,又挖了百来年的山,脾气最是温和不过了,压根没想到会有人这样编排神仙。
  一时之间整个茶馆静悄悄,竟然没有人说话。
  青年似乎叹了一声:“君不见大启国矿山少的地区早几十年便没有了矿石,搬空的山脉挡不住山洪遮不了大风,粮食年年欠收,只是被压了下来,这两年山脉渐渐空了,只怕再过不久,就压不住了。”
  他这样说着,把钱放在桌子上,站了起来,一副痛心的样子,缓缓离开了茶馆。
  茶馆还是针落可闻,青年的喃喃自语隐隐约约传来:“如果早些利用这些矿石,东边的大明早就打下了,何必给他人做嫁衣呢。”
  这话平民百姓不敢接,但是却有人吩咐下人:“跟着他。”
  说话的是大启第四代皇族三王爷,三王爷与当今圣上一母同胞,自小离经叛道,十分不喜欢师傅们推崇的神仙历史。
  好像所有人都说大启得神仙眷顾才拿到的皇位,根本不看当年萧氏多么作贱国民,先祖打天下的时候,开国将领们经历了多么惨烈的战争才从萧氏手中救下这个国家,结果居然被“上天庇佑”四个字简简单单抢走了功劳。
  三王爷长大的过程中,“神仙”便是周遭脱不掉的声音,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要以神仙为主,说是如果不是神仙,那么大启就没有今天,如果不是神仙,皇族都不能活到上百岁,如果不是神仙,大启也不会风调雨顺。
  神仙神仙神仙,从头到尾都是神仙,简简单单“神仙”两个字,就抹掉了大启四代皇族的努力。
  越是长大,他对“神仙”两个字越反感,尤其是年轻时跟着皇兄出去游历,他见过很多以“移山”为生的人,这些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光着膀子挥动工具,皮肤黝黑,手掌上有着厚茧,皲裂成一道道深沟。
  常年弯腰劳作使得这些人虽然年轻,但是却华发早生,看着没有任何的精神气,像是一具具木人。
  山下也不乏上了年纪的人在劳作——以前大家都是四五十的寿命,四十多就该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眼下大伙儿的寿命提高到了七八十,反倒是六十岁了还得离开家劳作,也不知道这延长了的寿命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也到过一些不以“移山”为业的山村,这些村子所在的区域地势平坦,山脉少,偶尔几座高山也是泥山居多,没什么晶石产出,同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些人却健康极了,成年男人手上虽然有厚茧,但是只是多年劳动才会产生的 ,不会让手掌产生皲裂,到了冬天也不算难受。
  这些村子的人因为没有上供晶石,没有得到上天庇护,可是村子的人知足常乐,也有好几十位耄耋老人,甚至村子里有3位百岁老人。
  他也到过“移山”成功的村镇,这些村镇依靠移山发了大财,又得神仙庇佑,三代人都活得十分滋润,可是自从移山成功之后,山脉不存,神仙就不再显灵了,只好回去干农活。
  结果却发现种出来的粮食收成并不好,他们试了好几年,用最优质的粮食种子,得到的收成也不如人意,家家户户都靠着卖粮度日。
  一个村子出现在何种情况没人会在意,只是觉得自己技术不过关,可是三王爷到过很多个“移山”成功的村子,全部是这种情况的话,就不是一句“巧合”就能说过去的。
  这些年他对“神仙”的怀疑已经到了顶点,多次的试探后,他发现他的皇兄和他有着一样的心情,两兄弟都想着如果巩固皇权,让民众们不要再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神仙上,刚刚那个年轻人的一番话,让三王爷觉得也许这就是一个契机。
  只不过此人来历成谜,还需要调查清楚。
  结果三王爷才吩咐了人跟着这个年轻人,下一刻就有人来传信说皇帝有请。
  他隐约猜到什么,马不停蹄地赶去了皇宫。
  大启第四代皇帝此时正看着奏折发愁,见他到来也不见外,就把奏折递给了他。
  三王爷眉毛一挑:“竟然……”
  奏折上说,几个乡村因为连年的粮食歉收,生活困难,竟然组在一起对临镇进行了抢劫,官服一开始对其进行了镇压,只是没想到这群人越闹越大,最后竟然占山为匪了。
  大启200年来从未有过百姓饿得揭不开锅沦为匪徒的情况,皇帝自认自己执政能力还可以,这种大厦将倾的情况怎么着也不该出现在他执政时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