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他喝了口酒,说:“咱们得研发,咱们得拉赞助,只有有了自己的产品才能硬起来,才能干点实事。你看人家德国的罗氏,美国的贝克曼,咱们得像他们一样,咱们得有品牌,有口碑,组建自己的工程师研发团队、物流团队,这样咱们才能做实事儿。”
说起改革,说起冒险,有的时候就是头脑一热,他醉酒说的这些话,让尚在学校里的一群学生热血上涌。他们就这么在一个很不正式的酒桌上,在周围食客鄙夷嘲笑的目光里,讨论起了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
他刚到学校的时候,行李里带的衣服就那么两件是不带补丁的,现在他已经有了存款,注册了公司,虽然规模微小,但是确实在盈利。但是这不够,他得往上爬,他得对得起出大黎山的时候对着沉默的大山发下的愿,他得体面的站在周先生的面前,告诉他这两年他才明白的对他的情感,他想让周先生平视他。
那晚上他喝得太多了,付九丢失了大部分记忆。但是他记得清楚的是,他梦见了周先生。他梦见周先生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叫他九儿,然后自己亲了上去,不断地和他重复,说:我想做你媳妇。
创业真的很难,研发需要非常非常多的经费,好在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有相关的政策补贴,导师也给他们技术支持。
另外,他收到了一大笔投资,导师拉来的,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大学期间,他的所有时间都是满的,他的碎片时间都在学习,他的第二专业是生物医药工程,他两个专业跑,还要兼顾公司,每天都睡不满四个小时。
等到第一台体外诊断仪器研发出来,试剂调试成功的时候,他都没来得及高兴,立刻拿着相关报告和资料开始跑注册资格的事。
那年他上研二,二十三岁,做出的成绩闻名了全校,上了社会新闻,成了个非常年轻的企业家。
二十三岁生日那天,他们的仪器在定点医院试用,和进口的体外诊断知名品牌做对比,灵敏度、出报告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不在其下。
付九躲开了庆功宴,给自己买了一身体面的衣服,剪了个利索的发型,站在了潘家园里。这是他来京,第一次进潘家园。
他问了门口的一家商铺:“请问周属的店铺在哪儿?”
伙计问:“你找我们东家?有约吗?”
付九有礼地笑笑,说:“有约,你和他说一声,有个叫九儿的,来请他和阿荣吃国宴。”
伙计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到里边打了个电话,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笑容满面了。他殷勤地引着付九往里边走,穿过人群,到了最里边的一家玉器店。门口站着一个头发已经染了霜的男人,付九弯起眼睛叫了声:“阿荣哥。”
阿荣瞧着他,笑了,说:“可算是等到你这顿饭了。”
付九拾级而上,问:“周先生呢?”
阿荣往里边努了努嘴,说:“睡着呢。”
付九噤了声。
五月柳絮满京城,明亮温暖的阳光铺进门里的青石板地砖上,店内装修古朴典雅,穿过一大扇屏风,他终于看到了多年没见的那个人。
那人剪了短发,寸头,手里拿着一柄折扇,绘着山水,腕上带着串剔透的白玉珠,就这么躺在摇椅里,安安静静地睡着,俊朗的眉目一如往昔。
付九觉得眼眶发烫,他放缓了呼吸,半跪在摇椅边,趴在椅子扶手上,静静地看他,直到男人手中折扇不小心落下,他睁开了眼睛,对上了一双含着眼泪的漂亮眼睛。
付九轻声说:“周先生,起来了,咱们去吃饭。”
周属愣了好长一会儿,他坐了起来,手挑起男孩儿的下巴,细细地看了好一会儿,才开了口:“怎么还是瘦得跟个猫儿似的。”
付九笑了,忍得好好地眼泪一下子落了下来,他扑到摇椅上抱住周属的脖子,亲亲热热地说:“周先生,我想你。”
周属的手落在一边,少顷,无奈似的抬起,覆在了他的后颈,他低声说:“怪能折腾的,这些日子报纸上总能看见你。”
付九说:“可我看不见先生,想得厉害。”
周属轻笑了声,埋怨道:“想我不知道来找我。”
付九:“不能找。”
他趴在周先生的脖颈处,依恋地蹭了蹭,轻声说:“找了你就想要你帮我,在你身边就怕疼怕苦,你给我个念想就行了,我就能所向披靡。”
周属重复了一遍:“所向披靡?”
付九:“嗯,我现在已经能请得起你国宴了。”
那会儿的付九,实在是太过高兴了,他甚至忽略了自己面相变化这么大,阿荣怎么就能一眼认出他。忽略了他和周属多年不联系,周属对他怎么还一如往昔,像是中间这些年他们的距离从来就没远过。
在他什么都没想明白的时候,店里走进来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进来以后,周属放开了他,整理了一下衣服,起了身。有个伙计走进来,恭敬地和周属说:“夫人说有事找您。”
付九懵懵地看周属,又去看那个衣着光鲜的女人,被进来的阿荣拉出了门。
他拽着阿荣的衣袖,急着问:“夫人?谁的夫人?”
阿荣眼神复杂地看了他一眼,说:“夫人,自然是东家的夫人。”
晴天霹雳这个词,放在这会儿的付九身上分外应景。
他转身,想迈步进店里,走到一半又停住了,他又想离开,走下两个台阶,茫然地看着脚下的路,眼睛里大颗大颗的泪水砸落,在汉白玉的石阶上晕开,然后被太阳晒干。
阿荣走过来,他匆忙地擦了下眼睛,声音带笑,说:“阿荣哥,改天单请你吧,今天……今天我觉得自己像是病了。”
阿荣停步,叹了口气,说:“那你改天再来吧。”
等到周属出来的时候,付九已经离开了。
他也没多问,站在门口点了根烟,说:“怎么给他撞见了。”
阿荣问:“能离了?”
周属:“嗯。”
阿荣:“我瞧着小孩儿像是伤透了,这么多年了,掉眼泪还是跟下雨似的,一小会儿就一滩,你脚底下那儿,刚看得我都不敢说话了。”
周属挪了挪脚,盯着地上那小块儿地方,半晌,下了台阶,消失在了人群里。
付九今年二十三,长得又高又俊,光是追求他的姑娘就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条件特别好的,但是他看都没看过。
从人大的大门进去,他又想起了他来学校时自己的样子。灰扑扑的,又矮又瘦,手里端着个点心盒子,腰里别着钱,背着一铺花被子,走在学校里,被不少路过的学生用异样的眼光瞧,但是他的头从来没低下过。
六年以来他的头始终没低下过,今天是头一次。
他低着头,慢慢地走进学校里,走到一处僻静处坐下,四下看了看没人,终于哭出了声来。
他是个蠢的,怎么就没想过周先生会结婚?怎么就没想过去看看他?就那么点骨气要了有什么用?他总想着让自己堂堂正正的站在他面前,可是当他能站在他面前的时候,自己已经半点可能都没有了。
一个人非常难过的时候,最想去的地方是哪?最想见的人是谁?
他最想回的地方是大黎山,最想见的是娘。
六年里,他回去的次数太少了,他今天太累了,想回家了。
他把工作上的事交给了合伙人,去车站买了票。他买的是凌晨的火车,中国这些年发展得很快,交通出行时间和方式有了很大改善。可是回大黎山,还是要坐四天五夜的慢车,他怎么来的,还得怎么回。
东城区的北京站,夜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来往的人讲着南腔北调。
那时候的北京站汇聚着三教九流的人,不只有来往的过客,还有举着牌子的宾馆揽客,大声吆喝的黄牛,等着拉人的三轮车、黑车司机。付九从那些人的身边走过,走到站前广场的红旗前,在两个站岗军人旁边站定,仰头看北京站的钟塔。
这个钟塔,多年来没有错过一分一秒,是京城的地标建筑之一,他每次路过都会看看。爹娘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来北京看看毛主席,那不止是他爹娘的心愿,也代表了大黎山里老一辈人的心愿。
总有一天,他带他们来看看。
时间来到凌晨一点的时候,他检票进了站,又坐上了那个很慢很慢的绿皮火车。
北京是首发站,车上相对来说比较干净,付九找到自己的位置,把给乡亲们带的礼品放下,坐在床边向外看。
火车驶出站的那瞬间,他突然察觉到了时间的汹涌流逝。时间流逝没有实感,变化却是刻入骨髓的,他变了太多太多了。
列车员推着小推车路过门口,喊着多年前一样的叫卖,他看着对面空着的床铺,不受控制地想起了周先生。
那时候周先生给他买了一袋牛肉干,帮他解了围,他站在周先生身边的时候,就觉得这人是个很好的人,然后那一路,他都缠着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