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知不觉中,郗寂回到最信任邓念忱的十岁,隔阂弥散在郗寂每次呼吸中,伤痕荡然无存了。偶尔露头的消极情绪生出腿脚,迅速回缩,缩到墙角,缩到无人触及的天花板上的灰尘旁,看不清楚模样。
“我们去漂流吧,郗寂,这个周末去,好吗?”
“好啊。”
没有询问具体的地点,没有询问任何事项,仿佛只要是邓念忱提出的,无论是去北极寻找企鹅,还是在夏天滑雪,只要邓念忱说出好吗,郗寂就会接收信号,兴致勃勃地说当然好。
他们一大早自驾游去了邻近城市出名的漂流地点,这是这半年里出现的一件大事,他们仍旧抓不住春天的尾巴。郗寂在春末买了一辆车,他说可能开车才会遇见狡猾的春天。所以邓念忱的父母会年复一年找寻遇不见的春日,或许下一次像是日落一般他们也能看见春天溜走的慢动作。
车辆出现在邓念忱视线里的时候,他们的通话还在继续着,邓念忱没有看见郗寂,他问郗寂真的到了吗?在玩什么捉迷藏。色厉内荏地说:“我今天的数据很难处理,正在爆炸的边缘,小心炸到你身上。”
“我帮你一起处理数据。”
他伸出手挥了挥,说:“邓念忱,我在这里。”
邓念忱的眉毛皱到抬头纹若隐若现,不过,他的接受能力绝佳,笑着打开副驾驶的车门,说:“我现在真像是被人包养。”
郗寂无声的微笑,说:“条件这么低的吗?我以为至少要开法拉利才能包养你。”
邓念忱一边系安全带一边说:“看人,有些人开法拉利我也不愿意,你的话,我可以坐自行车后座。”
“给我打了个不小的折,感谢。”
邓念忱的背包被扔到后座,顺手将兜里的几块巧克力扔到中控台的杂物盒,说:“送你的礼物。”
郗寂低头看了一下,启动车子,说:“谢谢。”
买车的真正原因接近于他们需要一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会需要一辆车,他们可以坐十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看大海,为了保持一种情调。
不过,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应该更自在的轮换在驾驶座和副驾驶,说些没营养的笑话,在对方打盹的时候无所畏惧地嘲笑,但还是会体贴地说:“休息会,我来开。”
他们可以携手出逃,去往交界线,去往未被真正探索的空间。
即使汽车的里程数会有个终点,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生是个巨大的倒计时招牌,踩下油门的时候郗寂想:曲终人散是琴瑟和鸣的结尾,在音乐声还没消逝之前,他们还能抓紧对方的手。融化的骨骼会再次复原,错过的生长痛再度到访。
浑身上下湿透,邓念忱捧着郗寂的脸傻笑,一缕头发粘在他的额头上,看上去不和谐,郗寂伸手将它拢到额后。
“你现在是落水狗,叫两声给我听听,撒个娇,我送你礼物。”
郗寂岔开腿,视线向上,仰视着邓念忱,鼓起腮帮,像只刚刚成年的狗发出中气十足的一声叫唤,顺势甩了甩身上的水珠,而后用下巴抵着邓念忱的胸膛,小声说:“邓念忱,我好爱你呀。”
郗寂的眼睛里有水珠,闪亮到让邓念忱心碎,他呼噜郗寂的头发说:“真乖,郗寂,可以不这么乖的。”
郗寂看出邓念忱眼里的失落,湿透的衣服粘在一起,郗寂顺着邓念忱的后背像是在给他顺气,附在他的耳边说:“好呀,我以后叛逆一些。你也是,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漂流是自由的也是有航道的,我相信你不会迷路,你有方向感。”
山路的弯折是过山车,是邓念忱的心情,是他不安地靠在车窗上睁着眼睛装睡,是郗寂礼貌的沉默。
他们到家的时候八点钟,邓念忱抓着郗寂的手说:“郗寂,我现在非常想【爱】,你猜是为什么。”
郗寂放下一串钥匙,把邓念忱抱在怀里,“我猜是因为我们这一刻时相爱的,是吗?”
“是的。”
从怀抱中脱身,邓念忱看着郗寂的眼睛,认真的、诚恳的、一字一顿的,虔诚到望眼欲穿的,说:“我爱你,郗寂,怕你不确定,我仔细说一遍。”
“我知道,邓念忱,此时此刻,我能感受到。”
餐桌上的信不是邓念忱的礼物,郗寂知道人去楼空的感觉,在他踏入房间的这一刻,邓念忱的味道开始慢慢减弱,又是一个巨大的倒计时。直至一切痕迹消失殆尽,至于走向灭亡还是新纪元,无人知晓。
没有称呼,开门见山的风格,信是这样写的——“如果你不加班的话,那么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前往巴黎的飞机上,交换项目,为期一年。一直没有开口,不在这里解释原因,我相信你明白我的想法,姑且算我们扯平。我不确定我们是否分手,我不确定我们这段时间是否被称为在一起,不过,我不会把我们的关系形容成【炮】友,我不想伤害你。郗寂,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代价是你认为我们会分不清楚依恋和爱,我们都不是笨蛋,只是有些懦弱,我们不敢尝试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不愿意平静的擦肩而过。所以,我们的每次分别都盛大的像一场模糊的庆祝。你知道建筑物不断缩小的反义词是什么吗?你猜猜看。偶尔,我想我清楚我们的关系,我怎么会不明白,我们是肩并着肩走过溪水的,我以前相信我们能牵着手走过沼泽。后来,不确定占据上风,爱没有定义,有人撕扯,有人愧疚,有人相濡以沫,有人在雨中跳华尔兹。拥抱,接吻,【爱】,丢失的痕迹,重新种上的印记,我们是在走近对方的。分开的三年里,我们是在不断接近的,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才想明白。我不知道你看见这封信的想法,我不会再妄加揣测,你是个大人,是自己的支点,有时,我充当撬棍,更多时刻,我什么都不是。”
郗寂深深的呼出一口气,舔了舔嘴唇,翻了一页,继续读下去。
“说回交换项目,我喜欢这个课题,岩石的沉积和风化。升华明明是一个褒义词,可是具象的事物变成不可见的气体是一件好事吗?所以,我们曾经纯粹的友谊升华了,变成难以琢磨的爱情,在这样的语境下,还是一个褒义词吗?郗寂,我不认为这是一封暂时断绝关系的绝情信,口头上说不出来的话,写出来没有那么困难。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巴黎,我没问过你,我顾忌英文的一切,我本能地抵触进口产品,厌恶快餐店,疑心它们是小偷,偷走时光。你问我要不要去芝加哥,或许在某一天,我会问你要不要来巴黎。这不是留给我们冷却的时间,这是自然的时间,攥在我们手里的毛线团看上去清爽许多,换个角度,发现是视线的误差。我不知道我在语无伦次地写些什么,一年后,十年后,许诺中的每一个十年,身处何方,身边是谁,是个难以设想的未知数。我们活在此时此刻,活在唾手可得的明日,我们都要向前看,对吗?郗寂。我会在十点落地,如果你想的话,给我发条短信,你可以指责我,尽情的骂我,不过,这次我想说goodbye。郗寂,再见。”
信纸重新塞回信封,郗寂没有怒不可遏,没有惊慌失措,看上去,他平静到把这当成任何一次下班,脚趾不小心踢到沙发,郗寂没有理会疼痛,没有低头查看,只是走进浴室,制造一场人为的大雨。
冰箱里剩下凌晨的牛排,【爱】结束邓念忱做的,在这些日子里郗寂渐渐学会做些简单的菜色,脱离三明治和华夫饼。
郗寂慢条斯理的切着牛排,耳边响着错过很久的播客,按照以往的频率,他有一个月的时间听完错过的那些。这世界不能太安静。
邓念忱嘲笑郗寂的留学生涯,质疑他是如何活过来的,没有正宗中餐,缺少美食,只有各类半生不熟的肉制品和奶制品,要怎么生存。郗寂没有反驳,只是轻飘飘一句:“我喜欢原味奶油,喜欢果酱,有它们就足够了。”
邓念忱的白眼翻到天上,用刻薄的音调说:“哦,没品位。所以,你现在牛排要吃五分熟还是八分熟。”
“全熟,我喜欢你的品味。”
“这还差不多。”
郗寂修改好竞聘的ppt,床上的被子换成更厚的,郗寂把空调遥控器的数字调成26。开着一盏床头灯看一本藏在行李最深处的看过许多遍的《面纱》,上面的笔记格外稚嫩。十点的闹钟准时响起,郗寂没有编辑太多的内容,只是发送一句:落地了吗?
卡点一般,邓念忱的短信在一分钟之后传过来,“刚落地。”
分不清谁才是等待着的一方,合上书,书签忘记插进去,不会产生影响,从任何位置开始阅读都不影响郗寂记得接下来的剧情。抚摸封面,把不存在的褶皱抚平。
最后一缕灯光消失,很久没有十点钟躺在床上,郗寂不会失眠,这是一本契诃夫的小说,迟迟没有落下来的冰棱会在某天降落,没有阳光的软化,其实这是迫不得已的结果。闭上干涩的眼睛,这不意外,郗寂小声地说给自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