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那就是贺长荣觉得不会再和自己见面,索性清账翻篇。
秦诗远喝一口黑皮诺。黑皮诺的尾韵长,果香伴随微微的酸和森林气息,在舌尖停留,久久不散。
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是他们偶然遇见,贺长荣会怎么想?
秦诗远的目光滑向作业得分很高的文字上。
作为初学者,贺长荣写的作业没有很差,看得出来他在认真对待。
秦诗远身边那么多人,投其所好的大有人在。但他的“所好”不是要求高,就是特烧钱。除非本来就有经验,尤其分手后还继续努力学的,他到目前为止只知道贺长荣一个。
贺长荣有点像地球,绕着太阳转,但自身也有完整的日与夜。
可能这个比喻不够恰当,因为秦诗远对贺长荣“一直喜欢着他”没有很深的感受。
手机新闻更新的提示音“叮”一声响,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看一眼时间,皱了皱眉,自己刚刚一直在想贺长荣的事。
真是太闲了。
走出机场的一瞬间,扑面而来的裹着湿气的热浪让贺长荣切实感受到——他回来本城了。空气中的黏腻与钢筋水泥暴晒的味道交杂,偶尔还带一丝丝海腥味,但很快就被各种尾气掩盖。机场附近挤满了出租车和巴士,热气从它们的引擎盖上翻滚而出,视线扫过,会看到微微的扭曲现象。
贺长荣深呼吸一口,心道,我回来了。
他让来接他的助理送他到老城区的一家牛腩面档。每次从外地归来,他都会去吃一次昌记茶餐厅的牛腩面。
从机场回到市区,一路上市井与高楼交错拼嵌,这是这座历史名城的底色。
现在是闲时,昌记里客人只有三四个,正在无聊刷手机的少东阿辉看见脱下帽子、墨镜和口罩三件套的贺长荣,大喜过望,“荣哥,来啦!”
“好久没来,想吃你们的招牌了。”
“看新闻,听说你出埠(到海外)了,好玩不?”阿辉一边和他闲聊,一边给他斟茶。
“挺好的,给你们带了点礼物。”说着,把一个大袋子递过去。
“哎呀,你回回来都带礼物,真是有心了。”阿辉接过,“我老豆(爸)前几天还问我你最近有没有来呢。”
“昌叔身体怎么样了?”
“老毛病,操劳过度,腰不好,天天去医院针灸。”
“代我向他问好。”
“肯定的。”阿辉放好礼物,“我去厨房亲自给你整碗招牌牛腩面,等一等哈。”
在店的客人里有熟客,认出贺长荣也只是打声招呼,“荣仔,好久不见。”
“基叔好。”
其他客人看了贺长荣一眼,继续低头吃东西。
这是本城老城区的特点,名人见得多,见怪不怪,不会围观,也不会特地去攀谈,各做各事,相安无事。
过一会儿,阿辉端出一碗热腾腾的牛腩面,“荣哥,来!”
一股浓郁的香气让人不禁咽下口水。碗中,浓汤不见底,表面一层细腻的油花,葱花点缀;汤底经过数小时的慢火熬煮,融合了牛骨、陈皮、八角、桂皮等中药材的香气,浓厚却不腻口,贺长荣舀一勺入口,复杂而协调的味道在舌尖跳跃。牛腩块色泽深棕,表面泛着微微的胶质光泽,咬下去,好像咬到了香料的灵魂,肉质细腻而有弹性,筋腱的部分在口中融化。肉下的面条吸足了汤汁的精华,一筷子夹起,面条挂着浓郁的汤汁,“簌簌”一口,汤的香气、面的劲道与牛腩的厚香完美结合,口腔中的每一处都被结实的质感充盈。
阿辉端上小碟,里面放着一勺特制香辣酱,与香油搅合,蘸上一块牛腩,送入口中,贺长荣眯着眼睛,感受着美食带来的饱足和愉悦。
昌记起家时是一辆小餐车,扎守在影视城外,是路人甲们的最爱。贺长荣穷困潦倒时,昌叔让当时还年幼的阿辉给他送去一碗牛腩面,贺长荣不敢接,昌叔夹烟吐一口烟气,“傻仔,我这是投资,哪天你红了,连本带利还我就行。”
别看昌记店面不大,这整栋楼都是他们的。
所谓好人有好报。
心满意足后,贺长荣戴好三件套,前往公司。
玉姐在门口等着他,笑说,“让我看看你现在怎么样了。”
贺长荣脱下装备,眉眼弯起,调侃玉姐,“不是视频过吗,怎么还不放心。”
玉姐不听,上下打量他,“亲眼见才算真。还好,还好。”还撩起他的刘海看伤口。
检查过关后,玉姐一边走一边与贺长荣说,“你的海边别墅周围加固了,还安装了最先进的安保设备,保证什么无人机都飞不进去。还有,纪录片播出后,你租的那块菜地成了打卡点,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村里派人来和我们商量,你那块地收回开发,租金加倍退回,另外在人少的地方再选一块好的租给你。”
“好。”贺长荣爽快答应。
“那我让法务联系对方,到时你来签字就行。”
两人来到老董的办公室,老董已经泡好茶等他们了。“哎呀长荣,来,喝杯茶。”
贺长荣接过,狐疑看一眼老董,“里面没加什么符水吧?”
“加了。”老董坦诚,“昨天去光恩寺请的,喝了就能消灾解难,快喝。”老董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时不时爱搞点封建迷信。
“喝吧。”玉姐也劝说,“你在那边发生太多事情,回来这边消消晦气也好。”她还打算请人给他做做法。
贺长荣哭笑不得,行吧,反正这样的茶也不是第一次喝,没见什么副作用,权当让他们心安了。咕噜两口,把茶喝光。
老董满意,“好,我们谈正事。”
以往忙起来时走路都像飞的,现在这种下飞机直接谈工作都算轻松了。
“你之前不是想建立一个儿童疾病基金吗?现在这事有点眉目了。”三人坐下,老董接着说,“前两天路京来过一趟,说起这事,说有人愿意出钱出力,但路京得先和你聊。”
路京是本城娱乐圈公认的大才子,多年前身兼电影编剧、导演和配乐,近几年鲜少在银幕上看见他的作品,但他实际上一直活跃着,只是活跃的舞台换了。
曾经贺长荣去试镜过他的电影,被路京无情拒绝。当时贺长荣试镜的是二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路京直接说他“没有书卷气”,为此贺长荣去进修了一段时间的文学课程。后来路京执导舞台剧时,主动邀请贺长荣出演男主角。舞台剧爆火,连加了三十场,还出了现场版dvd,销售量惊人。
“路京近年都在搞‘定制’,他既然都来找老董了,那多半是靠谱的。”玉姐分析道。路京现在的人脉资源不可同日而语,他说的“有人”,那必定是大人物。
贺长荣想了想,“那我和他聊一聊。”他看向老董,“我直接联系他,还是你来传话?”
“你直接联系他吧,情况怎么样你再和我说。”老董补充,“路京那天透露,那位‘大人物’很喜欢你的戏。我估计对方是你的某位富婆粉丝。”
贺长荣的粉丝里有那么一个独特群体,就是上流名媛们,他在她们中间相当受欢迎。
第24章
秦诗远的送别宴由赵祁安来操办,用餐地点他定在博物馆顶层的餐厅。餐厅有各国大厨,能根据客人需求精心制作各地风味。餐厅一般不对外开放,只有主要资助人才能预定。因为用餐人数只有四名,赵祁安交代餐厅重新布置场地,不要显得太空旷,为此博物馆还运来藏品古董屏风和各式摆件,营造舒适的用餐环境。至于菜式,则是秦诗远喜欢的日料、越南菜和法餐轮番上场。好友聚餐,不用拘束礼节,喜欢什么吃什么。
别看赵祁安如此用心,他也存了一点坏心——他既没有告诉唐朝泓秦诗远即将回本城,也没有告诉秦诗远唐朝泓不知道。
让他们自己在餐桌上发现吧。
日料清淡,刺身适合做开胃菜第一道。
摆在白瓷碟上的大腹金枪鱼刺身呈现出温润的粉红色,肉质间隐约可见细腻的白色脂肪纹路,如同大理石的纹理般均匀;而被排列成一朵花形状的河豚刺身透明如晶,略带淡淡的珍珠白色光泽,边缘微微卷起,展现出其鲜嫩的质地。侍应生端上冰镇过的吟酿清酒,搭配刺身味道一绝。
赵祁安举起小酒杯,对秦诗远说,“你回本城后,也别忘了我们。”
秦诗远回敬,“你时时到本城出差,说得这么感慨做什么。”
宋隐年早知赵祁安的小算盘,跟着举杯,“羡慕你回去本城长住,我只能当个旅客。”
唐朝泓看着他们,最后视线落在秦诗远身上,“你要回去本城长住?”
秦诗远放下酒杯,“你不知道?”
赵祁安向唐朝泓解释,“他家有人事变动,他要回去接手工作。”
“我和长辈们说好了,先干一年看看情况,不喜欢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