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7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7节

  渔娘端起茶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
  “阿青,再泡一壶,给我娘送去。”
  “哎,奴婢这就去。”
  阿青去正院给夫人送茶,过了会儿忙回来:“主子,张大娘子来了。”
  “快请进来。”
  虽衣裳打着补丁,却依然穿得整整齐齐的张大娘子进门就笑:“本来前几日就想进城看你,刚巧有亲戚从长宁县来,就多等了几日。”
  “长宁县呀,县城里的亲戚还是城外的?”
  “我家穷,哪里来的城里亲戚。”张大娘子大方坐下。
  渔娘给她倒茶,笑问:“你家亲戚不是都在清溪村吗?怎么还有亲戚在长宁县?”
  “表亲,我娘的堂姐嫁到了长宁县乡下,家里几块薄田,并一片竹林。靠着这点地的收成,还有竹林里出的一点竹笋过日子,勉强填饱肚皮罢了。也就是今年丰收,手里有点余钱,这才来南溪县走一趟,在我家住了几天。”
  张大娘道:“我姨妈家送了许多今年晒干的春笋,自家吃的,选的都是嫩尖尖晒干,我送些给你吃。”
  “那感情好,多谢了。”
  张大娘拉着渔娘的手靠近些,压低声音道:“说到今年卖粮是怎么回事?头天晚上村里来了衙役说新粮最低三十文一斗,隔天有个穿绸衣的管事来咱们村里收粮,张口就说二十文一斗,还说是罗知县说的。”
  “什么?他们提了罗知县的名字?”
  “可不是,我爹娘都气坏了,说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还说我家的新粮就算自己吃也不贱卖。下午时又来了个管事,说三十文一斗收稻谷,我们全村赶紧着都卖了。”
  郑家的事渔娘不好跟张大娘细说,只道:“外头有人知道咱们这儿丰收,想压价买粮食,咱们罗县令得罪不起,又怕百姓吃亏,于是找了家更有权有势的来收粮。”
  张大娘子惊呼:“这般说,我们错怪罗县令了,罗县令才是好官?”
  “罗县令确实不错。”
  渔娘说话实事求是,在今年卖秋粮这件事上,罗县令无愧于父母官的职责。
  “哎哟,等回村了我要跟大家说说,可不能叫大伙儿错怪了罗县令。”
  渔娘笑道:“你家今年卖了多少粮食?”
  “卖了一半吧。往年我们家秋收的新稻都是全卖了的,再去换便宜的陈谷吃。今年我家两个弟弟有进项,家里不那么缺钱使,弟弟们劝爹娘把新稻留下一半,咱们家今年也吃吃新稻。”
  张大娘子满脸笑意:“我娘说了,今年卖了粮,加上我弟弟们交到家里的银钱,家里富裕了些,等到冬至后,我家要买些猪肉晒腊肉吃。老鸭子也杀几只做腊鸭。”
  “你家舍得杀鸭子了?”
  “不舍得也没办法,我娘说最老的那几只鸭子不怎么生蛋了,冬日里养着也白养。”
  “你们家卖不卖老鸭子?若是卖,我家买几只老鸭子炖来吃。”
  “卖,你买我就卖。”
  茶喝了两盏,话说了一箩筐,时辰不早了,渔娘留张大娘子在家用午食,张大娘子也不扭捏,点头答应了。
  怕张大娘子不自在,渔娘留张大娘子在自己院子里用午食,也只准备了三菜一汤,足够两人吃了。
  正要用饭时,林妈妈亲自提来一道菜,笑着道:“听说小姐这儿来客了,夫人特地吩咐老奴送道菜来。”
  送的是一道红烧五花肉,油水多。
  渔娘笑眯眯道:“劳烦林妈妈跑一趟。”
  张大娘子也忙道:“多谢夫人款待,一会儿我去给夫人请安。”
  梅家住在清溪村时张大娘子常去梅家,渔娘的娘亲也熟悉。
  渔娘叫屋里伺候的丫头都出去,她和张大娘子一边用饭一边说些村里的琐事。
  用了午食后小歇了会儿,渔娘带着张大娘子去正院请安。从正院出来,渔娘带着张大娘子去周家。
  张大娘子认识周淼也是因渔娘之故,两人都是渔娘的闺中密友,常来常往的,也就熟悉了。
  周家人忙,周家只有周淼和她娘在家,两人先去周家夫人那儿请安,然后才跟着周淼去她房间里。
  “听渔娘说还有一个多月你就要成亲了,那会儿天冷,我估计来不了,所以先把添妆的礼给你,你可别怪我怠慢了你。”
  淼娘笑道:“好姐姐,你心里记挂我,我自然也体谅你。你今日肯来我都心怀感谢了,怪罪的话从何说起?”
  张大娘子用包袱皮包着一对枕巾:“我绣花的手艺还是跟你和渔娘学的,绣的不好,是个心意,你就收下了吧。”
  淼娘还在看枕巾上的颇有乡趣的绣花,渔娘咬了口酥饼,咽下去就道:“可别带上我,我一个勉强会缝补丁的人当不起你的吹捧。以后也千万别说我会绣花,我怕哪日露馅儿,丢了我梅家的人。”
  淼娘和张大娘子放声大笑,淼娘笑出眼泪来,一边拿帕子擦眼角一边笑道:“我的亲娘哎,认识你这么多年,我竟不知你还是个实诚人。”
  “有一说一,要论书画我还有几分本事,这绣花嘛,还是交给我身边的丫头们吧。”
  张大娘子笑够了,这才道:“你爹娘心疼你,以后定会给你找户好人家,你不会做衣裳绣花也不要紧。”
  渔娘也不害羞,笑道:“那肯定不能嫌弃我,我虽不会绣花,总不会叫他缺衣裳穿。”
  张大娘子和淼娘闻言又大笑了一回。淼娘捂住肚皮,边笑边道:“笑的我肚皮疼,等你定亲那日,我定要上门瞧瞧你的夫婿是哪家人。”
  这个嘛,那就不知道了。
  三个小姐妹笑闹了一回,又说了好一会儿话,茶水喝了两壶,点心上了两回,直到末时初刻,因张大娘子要赶回家去,三人才散了。
  周家的点心好吃,渔娘和张大娘子走时,淼娘送她们一人一盒新烤的酥饼。
  提着一盒酥饼回家,二郎高兴坏了,喊姐姐的语气都甜甜的。
  渔娘捏捏他的小肉脸,笑着问她爹:“谁写的信?”
  梅长湖一边看信一边说:“还能哪儿来的信,淮安送来的。”
  之前写信送去淮安打听京城的事,这事儿有结果了。
  梅长湖看完信后,把信递给夫人。
  渔娘凑到娘亲身边一起看,信上说大皇子确实生了场大病,御医久治不好,宫里还请了外面的大夫进宫问诊,闹得满城皆知。
  折腾了许多日子,大皇子的命救回来了,身子却坏了。
  “人还活着,以后只怕是个药罐子,担当不了重任。”
  “大皇子不行了,那不是二皇子要出头了?”
  “那不一定,大皇子是嫡长子,大皇子身子骨垮了,可大皇子的嫡子也十岁出头了,那是嫡长孙。”
  二皇子母族出自世家,皇上为了稳定朝堂,扶持二皇子的可能性不大,扶持嫡长孙的可能性倒是不小。
  “不管怎么说,人还活着就行。”
  人活着,朝堂格局暂时就不会被打破,寒门世家的争斗也在可控范围内,波及不到南溪县。
  渔娘听她爹吩咐,把信送去给先生看。
  一脚踏进孙家时,渔娘突然想到,郑昂亲自来叙州府善后,还把姿态摆得那么低,是不是那时候郑家就知道大皇子死不了,二皇子暂时没机会,郑家还要继续苟着?
  孙浔看完信后,笑道:“或许有这个缘由。”
  但是不管如何,朝局稳当,那就是好事,特别是对王苍、贺文嘉这两个要考科举的人来说。
  渔娘嘛,不关心科举:“先生,马上十一月了,咱们什么时候出发去保宁府?”
  “不急,到时候自然会通知你。”
  哎,好吧。
  第17章 冬日出行
  十一月初三,宜出行。
  孙家、梅家、贺家、王家的小厮把主子们的行李搬上船,冷飕飕的江风吹过来,冷的渔娘紧了紧肩上的披风。
  连续几日降温,南溪县的百姓已经穿上棉衣了。今日天气阴沉,站在江边,冷风直往骨子里钻。
  “爹,你们家去吧,我们会尽快回来的。”
  梅长湖不放心闺女,忍不住道:“要不爹跟你们一起去保宁府?”
  孙浔道:“师弟不用担心,我们这么多人出行,身边带着家丁护卫,定会平安回来。”
  林氏拉着梅长湖,笑道:“有师兄在,我们自然放心。”
  贺宁远连连点头:“我家二郎是个爱闹腾的,在家就算了,在外面若是不听教导,你只管揍。”
  “爹~”
  贺宁远完全不看儿子,扭头又交代跟去的管事贺全:“你也看着二郎些。”
  “小的记住了。”
  贺宁远扶着夫人往后退了一步,拜拜手道:“走吧,早些回来。”
  船家开船了,渔娘、贺文嘉、王苍站在船头,渔娘轻吸一口气,鼻腔冷的没感觉了。
  “呀,梅羡渔,你冻得流清鼻涕了。”贺文嘉惊讶地指着她鼻子。
  “胡说。”渔娘赶紧拿帕子擦了下鼻尖。
  贺文嘉哈哈大笑:“你不是说没有吗?那你擦什么擦,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渔娘气的扭头打他,贺文嘉往后一蹦跶:“哎,就是打不着,略略略。”
  渔娘提着裙子跑过去,贺文嘉扭头跑了,两个人追逐打闹起来,伺候的下人忙劝。
  “小姐别恼,在船上呢,小心摔着。”
  贺全拦住自家二少爷,低声劝道:“二爷,你可要记得刚才老爷交代的话,咱们的船还没离开南溪县您就闹?”
  贺文嘉正想回嘴,眼睛一转看到先生黑了脸,他悻悻道:“我就是逗逗她。”
  渔娘跑过来,一巴掌拍他背上,贺文嘉哎哟一声,不敢还手。
  渔娘轻哼:“讨人嫌!”
  孙浔叹气:“你们都多大的人了,出门在外,行事稳当些。”
  “我们知道了。”
  孙浔觉得他们不知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