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24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24节

  林氏愿意把闺女打扮得漂亮漂亮的,也是因为闺女明年就要及笄了。若是老爷打定主意不回淮安,以后女儿最好选个叙州府的好人家嫁了,离得近,他们夫妻也好常去看望闺女。
  渔娘不知道她娘一心打扮她是抱着要她闪亮登场,进入叙州府交际圈的心思,她陪着阿娘说了会儿话,又陪着她娘处理了些家常事务。
  等她娘忙完了,渔娘叫丫头把二郎抱过来,她牵着弟弟在院子里散步。
  梅羡林不想叫姐姐牵,他缩手手,一下蹲地上:“冷,不走。”
  渔娘瞥他一眼就知道他想干什么,叫阿青去屋里拿了双兔毛做的小手套给他戴上。
  “这下不冷手了吧,起来走。”
  踢了一脚小屁股,没控制住力气,稍微踢重了些,蹲地上的小胖子往地上趴,吓得渔娘赶紧一把扯住他的衣领拉回来。
  好险,好歹扯住了!
  渔娘叹一声,拉着他的手把小胖子扯起来:“在正院走两圈,还是跟我去西跨院里走三圈?”
  她住的西跨院院子比正院大三倍。
  梅羡林不知道具体大多少,他发动他的小脑瓜想了一遍,乖乖被姐姐拉着走起来。
  快午时了,眼光刺破巴蜀大地冬日的云层洒下来,背着阳光,姐弟俩的身影印在地上,梅二郎小朋友一脚一脚地踩自己的影子,小短腿抬得高高的,一脚踩下去特别实在。
  沐浴着阳光,渔娘打起了哈欠,明明睡醒没一个时辰,她怎么觉得又困了。
  “姐姐,热。”
  走了会儿,身子骨暖和起来,又晒着太阳,兔毛手套戴不住了。
  摘了他的兔毛手套,渔娘牵着弟弟的小手继续在院子里溜达。
  正院的门窗都打开了,好叫阳光撒进屋里。
  林妈妈笑着跟林氏道:“大娘子出门这段时日,老爷舍不得逼迫少爷走路,如今小姐回来了,小姐叫少爷走路,少爷老老实实的特别听话。少爷小姐感情可真好。”
  林氏笑盈盈地看着院子里的儿女:“老爷宠着二郎,不嫌他胖。渔娘可不这样,二郎若是不听话,渔娘真要动手打他。”
  旁边的大丫鬟明秋笑道:“小姐把少爷制得死死的。”
  带小孩子嘛,只靠揍他是不行的,必须胡萝卜加大棒。
  姐弟俩在正院陪着林氏用了午食,又在正院偏房的矮榻上午休了一个时辰。
  半下午,渔娘牵着弟弟出门,她给淼娘带了礼物,这会儿给她送去。
  淼娘成婚的日子定在十二月初八,没几日了。姐弟俩到周家,立刻就被迎进去了。
  淼娘身穿一身半旧桃红色的窄袖袄裙,腰间还捆着围裙,前来迎梅家姐弟。
  淼娘笑道:“你们来得可巧,我跟我娘和我大嫂正在试做点心,你们算是有口福了。”
  “呀,做什么好吃的?”渔娘把从保宁府带回来的,装着一枚精工打制银簪的木盒递给他。
  淼娘谢过她的礼物,笑道:“桑葚芝麻糕,邓二郎说这道点心健脾胃补肝肾,又滋阴润燥,十分适合冬天吃。”
  渔娘故意笑话她:“呀,这都还没成婚呢,邓丁香就把邓家的点心方子交给你了?”
  邓家行医已经好几代人了,邓家手中除了许多医书和药方之外,各种滋补的点心、养生汤水也有,当初为了给她娘食补,邓丁香他爹就开了许多食补的方子。
  淼娘这段时日真真是被打趣够了,渔娘这点小把戏还不能使她脸红,她挽着渔娘的手进门:“走吧,去尝尝点心,若是你喜欢,一会儿装些带回去。”
  “好,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进去见过淼娘的阿娘和大嫂,淼娘的大嫂留渔娘喝茶,几人坐下闲聊了会儿保宁府的风光,吃了半碟点心,渔娘这才跟淼娘去她屋里说悄悄话。
  “你知不知道刘舒娘定亲了?”淼娘眼里闪烁着八卦的光芒。
  渔娘这个爱八卦的也不遑多让,连忙追问:“定的谁家?”
  “听说是咱们隔壁高县,汪县令家的四公子,名叫汪直。你走后没几天,汪家人坐船来咱们县,罗县令请了汪县令家在我家饭庄喝酒,上菜的小二听到的,据说婚事定的急,这月小年前就要办婚事。”
  “十一月定亲,十二月就成婚了,这也太快了吧。”
  “没法子,听说刘舒娘的亲娘要回云南府过年,若是年前不办婚事,就要等到明年四五月,刘舒娘家里人来南溪县时再办。汪四郎要读书考科举,汪家就想尽快把婚事办了,年后汪四郎好认真读书求学。”
  “你知道的可真多呀。”
  淼娘笑道:“王教谕的小女儿来我家看过我,你知道的,王教谕的夫人跟县令夫人关系亲近,咱们外头的人不知道,王家肯定知道。”
  渔娘知道,当初罗家办那个宴会时,刘家对王苍有意,王家根本没搭茬,罗县令好像也没那个意思,就没成。
  她以为刘舒娘已经回云南府了,没想到罗县令真在叙州府给刘舒娘找了门亲事,这就要出嫁了。
  淼娘亲热地蹭蹭渔娘肩膀:“刘舒娘成婚,你们家送礼不?”
  “刘舒娘又不是罗家人,她就算从罗家出嫁,罗县令若不是请我家去观礼,我们自然是不会去的。”
  以罗县令要脸的程度,他家夫人的侄女出嫁,也不太可能拿这事儿当借口,要南溪县富户送礼。
  两个小姐妹在闺房里嘀嘀咕咕,直到傍晚时,渔娘才牵着挺着小肉肚的弟弟家去。
  一边走,渔娘一边训弟弟,这个臭小子,对淼娘的大嫂卖萌,混了好几块桑葚芝麻糕吃,小肚子吃得饱饱的,晚食都省下了。
  “要吃。”
  “你看看你的肚子,吃什么吃?你若是肯去西跨院走三圈,我叫厨房给你做一碗青菜鸡蛋汤。”
  二郎不吭声。
  下了饵料,见小胖子不上钩,渔娘又问:“你想不想吃青菜鸡蛋汤?”
  “想吃肉。”
  呵,渔娘冷笑一声:“只有青菜汤,爱吃不吃吧。”
  到家门口时姐弟俩还未拉扯完,姐弟俩进门,梅管家和温子乔站在一边,温子乔身边的小厮手中提着包裹好的两捆书。
  渔娘:“可按照先生给的书单把书找齐整了?”
  梅管家不紧不慢道:“回小姐,已经配齐了。”
  渔娘看了眼温子乔身上崭新的天青色棉服,问他:“在家中住着可还习惯?”
  温子乔跟着管家称呼,拱手行礼:“多谢小姐关心,梅管家体贴照顾,我们母子住的院子里各色家具、衣帽棉被、柴米油盐都齐整,我和我母亲住得很习惯。”
  “那就好。”
  渔娘又道:“明日先生和我家要去叙州府参加知府大人举办的宴会,先生这两日估计没空闲,你先在家看书,过几日,等先生歇息好了你再去找先生请教吧。”
  “是。”
  渔娘扯了下弟弟:“愣着做什么,走吧。”
  梅羡林小朋友不高兴地撇嘴,拗不过他姐姐,乖乖跟着走吧。
  哎,辛苦了他的腿。
  等小姐公子走了,温子乔这才想起来问:“梅管家,小姐请我来,是给小郎君开蒙,如今……”
  梅管家笑道:“你先读你的书,小郎君如今刚背完《千字文》,教小郎君背书有其他人,暂时用不着你。”
  “是。”
  温子乔回到东北角小院里,乔氏正在厨房忙活,听到动静出来,看到桌子上摆着的两捆新书,她就笑道:“昨日咱们到时,你屋里书架上一本书都没有,这才一天,书架摆满了书,都快没处放了。”
  “不怕,梅管家说明日给书房再加一副书架,有的是地方放。”
  温子乔这时候反应过来,梅家大娘子以报恩为名,叫他来梅家当先生给小郎君开蒙,应该只是句随口说的话,就他还惦记着这事儿。
  温子乔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他娘乔氏大笑道:“你这孩子,怎么这般认死理?你看看咱们从保宁府来南溪县的路上,梅家小姐除了督促你读书,可说过一回聘你当先生的话?”
  救命之恩报不了,如今又添了培养的恩德,梅家照顾我们母子吃穿,一月还有五两银子的月钱。
  温子乔想了一遍后,也没空闲多想其他的,只想赶紧读书,早日考中进士做官,好回报梅家对他的恩情。
  第22章 缺个小儿媳
  罗家、梅家、孙家、贺家、王家都要去叙州府赴宴,次日一早,五家人同乘一条船出发。
  许久没见过刘舒娘了,今日在船上看到她还有些新鲜。
  刘舒娘不是罗家人,她跟姑母一家去叙州府赴宴,估计是因为她已经跟汪家定亲,带她去那样的场合露个面,对她有好处。
  刘舒娘有些羡慕地看了眼梅家、王家的姑娘,他们刘家跟梅家、王家相比,也是做生意的,就因为梅家、王家比他们刘家多了一个世家的名头,官老爷们就会高看他们一眼。
  待到以后,这两位小娘子的婚事定然差不了。
  渔娘倒没有刘舒娘想得多,这会儿她跟芸娘坐一块儿说笑。
  芸娘:“你去宴会上就穿这一身?”
  渔娘这会儿身上穿着一身竹青绣花袄裙,头上只插着两只步摇,耳坠子也没戴,看起来就不像是出门做客的装扮。
  “不着急,等到叙州府再换一身。”
  芸娘出门时就打扮好了:“我娘说出门在外不如家里方便,早些装扮好,别等到了时才裹乱。”
  从南溪县到叙州府也不远,渔娘不嫌麻烦,反正午时才去田家,到了叙州府再换也来得及。
  芸娘问起她去保宁府游玩的事,语气十分向往:“你只比我大两三岁,从小到大你跟着你爹娘,你先生师娘去了好些地方。我呢,我从小到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只有叙州府。”
  赵氏是寡妇,打理着家里的产业,还要抚养一双儿女,日常已经很忙碌了,就算想出门游玩,也没那个空闲。
  “去的大都是咱们南溪县附近的州府,也没去多远的地方。”
  “那也比我好。”
  渔娘听她这般说,只好劝道:“你年纪小,你娘担心你嘛,或许再等几年你年纪大些,你娘就能放心你出远门了。”
  “再过几年啊。”
  再过几年她大了,就该到议亲的年纪了,等到成亲后,也是守着夫家过日子,哪有空闲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芸娘怅然地笑了笑,心里知道不大可能。不过她也不怪她娘,她娘已经很不容易了。
  南溪县距叙州府不算远,他们出门得早,辰时末就到了叙州府。
  渔娘在船上换好她娘选的那身湘妃色织锦滚雪貂边的衣裙,摘下发间的两只步摇,换上一套金嵌珍珠宝石松竹首饰,和身上的衣裙正相衬。
  下船时,渔娘发现码头上格外热闹,水面上不断有客船靠岸,岸上接送人的马车络绎不绝,贵气的妇人,正当年华的小姐,笑语嫣然。
  “这些都是其他州县来的客人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