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51节
易妈妈这话听到林氏和渔娘母女耳朵里,这意思就变成了主支这边觉得渔娘最符合陈家选儿媳的标准。
所以,即使知道他们家没这个意思,主支这边还是想请他们再考虑考虑,盼着渔娘和陈家联姻。
话说到这儿,易妈妈说话也没藏着掖着,暗示三房的两位女儿教养差了些,别说陈家,苏家只怕都瞧不上。
易妈妈斟酌了许久,才道:“听说陈家那位公子,最喜有才情的小娘子。”
林氏黑脸:“易妈妈,这话你说的过了。”
易妈妈赶紧请罪:“是老奴的不是,老奴该死,请夫人恕罪。”
渔娘嘴角露出个讥笑,她还真没说错,堂叔不蠢,就是贪。
和苏家合伙赚银子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也想嫁个梅家女儿进陈家,这样梅家就可以借陈家的势,成为下一个苏家。
初到淮安府的好心情彻底没了,母女俩也没心思跟易妈妈搭话,马车里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马车摇摇晃晃慢慢往前走,帘子外人声嘈杂,穿过一段路后,周围慢慢安静下来。
马车停下,又等了片刻,马车掉头走了一段路。
“夫人,咱们到了!”
第41章 嫁女不是卖女
“二弟妹,经年不见,真是想你想得心慌。”
“堂嫂。”
林氏脚还未落地,梅长同之妻童氏就迎了上门,泪眼婆娑地上来牵林氏的手,林氏赶忙扶着她的手下马车。
渔娘见这位堂婶身穿一件朱色绣牡丹袄裙,头上戴金钗,耳坠是一对红玉镶金耳坠子,手腕上一对金丝飘红手镯。只是家中日常打扮,乍一看也富贵得很。
站在童氏身边穿着一身石青色袄裙的夫人,头上只两只玉钗,瞧着倒是素净得很。她身后站着两个年轻姑娘,这应该是三房的当家夫人连氏。
童氏一抹眼泪,拉着林氏的手大笑起来:“二嫂子,快去拜见咱们三婶子,你们也许多年没见了吧。”
林氏笑着对连氏行礼:“婶子,多年不见,您可好?”
连氏连忙扶起林氏:“劳你记挂,都好都好,你也好?”
林氏笑着点点头,伸手唤闺女来,渔娘连忙过去,林氏道:“婶子,大嫂,这是我女儿渔娘,这是我家二郎。”
渔娘屈身,微微低头:“渔娘见过叔祖母,见过堂婶。”
连氏、童氏扶起渔娘,连氏笑着对童氏、林氏说:“你家渔娘长得真好,仪态也好,家薇娘、贞娘远不及她。”
“堂婶哪里的话,我瞧着薇妹妹贞妹妹哪里都好。”
林氏对渔娘道:“快去见过你两位姑姑。”
渔娘上前行礼,站在母亲连氏身后的薇娘和贞娘连忙道:“咱们年龄相仿,小侄女不用多礼。”
梅平江是梅长湖父亲梅平寿的堂弟,梅平江的年纪只比梅长湖这个侄子大几岁,两人小时候还曾一块儿读过书。
因此,梅平江的夫人连氏只比林氏大几岁,连氏的儿女们比渔娘也大不了几岁。
薇娘和贞娘年十六,只比渔娘大几个月,按照家中辈分,渔娘要叫她们一声姑姑。
童氏欢喜地拉着薇娘、渔娘的手:“哎呀,我只生了两个小子,做梦都想要个闺女,如今三个俏生生的小侄女站在跟前,真是叫人高兴。”
林氏笑道:“儿媳也是半女,你的小儿媳我虽没见过,你家大儿媳年前来南溪县,我瞧着是个极伶俐的人儿,跟你性子一模一样。你呀,就是再生个老来女,也不见得有你儿媳像你。”
童氏面露羞意,偏要撑着当家主母的架子:“堂婶,您快说说弟妹,当着家中小辈的面说这个,我还要不要脸了?”
连氏跟着笑了几声,才道:“难得见一面,你们就别闹了,赶紧去屋里坐下说,我看二郎都站累了。”
二郎悄悄靠着姐姐,拉着姐姐的手,他眨巴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贞娘拉着薇娘的手,小声道:“二郎可真乖巧。”
薇娘含笑点点头。
一群女眷厮见完请去屋里说话,于氏一路过来有些累,童氏连忙唤人请于氏去客房休息。
渔娘想送师娘过去,于氏摇摇头:“今儿才来,你去跟你叔祖母、堂婶、姑姑们说说话。”
“好,您先去歇息,一会儿我来看您。”
目送师娘离开,渔娘这才对一直等着她的薇娘、贞娘道:“劳烦你们等我。”
薇娘笑着说不妨事,又说:“你跟你师娘感情真好。”
“师娘是我半母,从小宠爱我,感情好也是应当的。”
“我们进去吧,别叫叔祖母堂婶她们等咱们。”
三个年轻姑娘一起进门,童氏见了叫她们坐,又叫丫头上茶上点心。
童氏:“这几日族里来了许多人,我家两个儿媳去安顿族亲去了,等下午忙完了,傍晚归家再来拜见弟妹。”
“堂嫂客气了,也不着急着一会儿,咱们还要回安东祭拜先祖,见面的时候还多着。”
“弟妹预备什么时候回安东?”
“明儿歇息一日,后日去安东吧。”
“后日……”童氏语气一顿,又笑道:“苏家那边弟妹不去了?”
“不去了,我这些年在南溪县住惯了,最喜清静,宴会嘈杂闹腾,我心中不喜。”
童氏亲热地拉着林氏的手:“出远门肯定累,后日你若是不想去,不如叫渔娘一块儿去?渔娘跟着薇娘贞娘,她们姑侄三个也有个照应。”
今日刚来,到底要给童氏这个当家主母几分面子,林氏不好一而再地拒了她,就模棱两可道:“后日再瞧吧,也不急。”
“行,下午等堂叔访友家来,弟妹拜见过堂叔,晚上接风宴后就早些歇息,咱们明日再议。”
渔娘跟薇娘、贞娘坐一块儿,薇娘小声道:“后日要去苏家赴宴,府中叫绣娘早早给咱们准备好了首饰衣裳。你没到,府中绣娘也按照你的身量做了两身让你挑选,你真不去?”
渔娘也没否认也没答应,她只道:“我听我娘安排。”
薇娘和贞娘姐妹俩对视一眼,她们两人来了淮安梅家半个月了,也不是傻的,知道主支这边最是看重渔娘,渔娘不去,这该如何是好?
在林氏那儿,一码归一码,虽拒了苏家的事,她对童氏照样有说有笑。
童氏也是如此,纵使被林氏拒了,她这个当家主母也稳得住,准备今日先缓一缓,等晚上她问过易妈妈后,再跟当家的商量这事。
傍晚,梅平江访友归家,梅羡谨、梅羡竹的媳妇儿忙完家来,一群人又是一番拜见行礼。
晚上的接风宴上,大家言笑晏晏,用了晚食后就各自回房休息。
主院内。
梅长同眉心皱成川字,头疼地揉了揉额头:“你一开口弟妹就拒了?”
童氏亲手捏了张热帕子递给他擦脸,冷着脸道:“拒了,弟妹直接说后日苏家的宴会她们家不去。”
年前羡谨夫妻二人从南溪县回来说了两件事,头一件是渔娘确实不凡,二房把她教养得很出色;第二件事是二房那边没有把渔娘高嫁的打算。
毕竟是一家人,二房不愿,童氏也不能逼着人嫁女。所以这回二房的人过来,童氏把她身边的陪嫁妈妈叫去接人,路上把事情里外都说透了,也说明白是陈家选儿媳,心想二房或许会心动。
攀上陈家,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要知道在前朝时,陈家这样的大世家,嫁娶的人家要么是崔谢王薛这样排在世家谱前面的人家,要么就是王公贵族之后,哪里轮得上梅家这样的小门小户。
可林氏还是拒了。
梅长同擦了把热脸,把帕子丢到一旁:“下午我跟长湖叙旧,长湖说了许多世家和寒门之事,他觉得咱们家跟苏家来往也就罢了,但牵扯上陈家这就不太好,长湖怕哪日陈家被抄家灭族,牵连到咱们梅家。”
童氏心头一跳:“不会吧,陈家乃是开国功臣,皇帝亲口御封的侯爷,况且……陈家这样的有功之臣都被抄家灭族了,这天下大族,谁还肯信皇帝?”
只怕在史书上,也会记皇帝一笔刻薄寡恩。
“噤声,这种话是能说的?”梅长同厉声呵斥。
童氏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她下意识捂住嘴,过了半晌才道:“老爷,你信他的话?”
梅长同在脑中仔细盘算堂弟说的话,陈家、田知府、土地,京城的林家,首辅……还有年前京城传来的消息。
他道:“眼下瞧着陈家还很稳当,以后就不知了。”
“既然眼下稳当咱们就办眼下的事,桃源那块地咱们先拿到手再说。”
淮安桃源那片万亩良田原是崔家的地,崔家没了之后,这块地被新起来的官宦之家,并本地几个大地主分了。
去年年底传出消息,有几家想把桃源那块地出手。
梅长同和童氏清楚,这种好事儿肯定轮不到梅家,若无意外,桃源的地应会流到陈家、苏家这样的大家族手中。
可如今形势比人强,陈家不是淮安府本地人,加之要避嫌,桃源那块地陈家不好伸手,陈家的姻亲故旧们就动了起来。
比如苏家,苏家靠着他们家大娘子嫁进陈家的关系,听说能分到几千亩地。
梅家跟陈家没有牵扯,原来也只能眼红旁观,可陈家传出消息要给小儿子选儿媳,他们梅家的姑娘若是被选上,眼前的好处就能拿到手里。
梅长同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这个好处不好拿。”
梅长同想要田要银子不假,可他心头到底也怕,怕裙带关系变成上吊的三尺白绫,怕梅家败在他手里。
“长湖夫妻俩不乐意,陈家的事你别想了。”
想到桃源那片良田童氏忍不住心疼,改口道:“渔娘不嫁陈家也就罢了,总不能胡乱找个小门小户嫁了吧,你可听到其他消息了?”
“这个长湖倒是没说起,明儿我问问。”
“你好生问清楚,渔娘若是想嫁其他官宦家庭,在淮安咱们也能帮着牵线搭桥。”
他们梅家到底曾经是世家,底蕴还是有一些的。在外人看来,他们梅家女儿教养好,又有大笔嫁妆陪嫁,这样的条件想选个四品五品的官宦之家,也使得。
童氏:“今儿一见面我就瞧出渔娘的好来,一看就是做当家主母的好料子。若不是我娘家侄子没多大出息,我真想把渔娘说给我娘家。”
前朝时,童氏的父亲原是前朝淮安府同知,改朝换代后童氏父亲去世,家中没有立得起来的兄弟,童家所有儿女中,过得最好的竟是童氏这位外嫁女。
“行了,别说这个了,早些睡吧,明儿起来我再去探一探长湖的口风。”
梅长同夫妻夜话到此为止,梅长湖夫妻两人还没睡,林氏从丈夫口中听到还有桃源良田的事,顿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皇帝要清查丈量天下田亩的事他不知?桃源那么好的田地人家都不敢拿在手里,他竟敢伸手?”
“渔娘真没说错,梅长同如今贪得都不顾自己死活了。”
“梅长湖我告诉你,你该劝就劝,劝不动也就罢了,咱们家肯定不能掺和到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