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54节
安东县的郭县令,有个在吏部当郎中的远亲,打点了关系分到淮安安东县做县令,原本打着大捞一笔的主意,可安东县大大小小六七个家族都不是吃素的。
特别是领头的梅家,除了一点不值钱的节礼外,多的一文钱没有,偏偏梅家在淮安府有人脉,郭县令不敢明面上得罪,于是就拉拢了梅家人从内部瓦解梅家。
梅家若是倒了,梅家手中握着的铺子良田,转几个弯不就到他手里了么。
借梅家杀鸡儆猴,安东县其他几家还敢不把他这个县令放在眼里?
郭县令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可安东县的县丞是安东本地人,县衙的捕快也是本地人,捕快中还有梅家人,郭县令一有动作,哪里瞒得住。
老族长察觉到这事儿后,跟安东县其他几位族长商议后,不费力就把郭县令送走,顺便,当着列祖列宗和族人的面,清理门户。
被点名的六十二个人全部被抓,老族长冷声道:“梅家不需要吃里爬外的族人,你们若是觉得族里亏待了你们,你们自可出去自立门户,跟族里老死不相往来。”
“但有一条,你们想走就走,若是想给族里找不痛快,梅平业他们就是下场!”
台下众人都不敢吭声。
这时,老族长怒吼一声:“梅长同,跪下!”
梅长同双膝跪在台上。
老族长挥着棍子狠狠打过去:“第一棍,打你软弱无能,身为族长却不能管好族亲;第二棍,打你鼠目寸光,危机就在眼前还敢火中取栗;第三棍……”
梅长同咬着牙,结结实实挨了十棍。
“梅长湖,你也过来跪着。”
渔娘眼睁睁地看着他爹和堂叔跪一起,好在她爹只挨了两棍。她爹之后,又有十几位各房的话事人上台去,都挨了打。
打完后,老族长累得气喘吁吁,梅长同这个现任族长,还要领着族人把祭祖的事办了。
看了一场闹剧,渔娘扶着他爹家去。
林氏给管家梅厚使了个眼色,梅厚转身跟关系好的梅家族人套近乎去了。
回到家里,梅长湖就哎哟哎哟地叫起来,林氏皱眉:“别叫了,叫人听到像什么样子。”
“哼,挨打都被看到了,还怕人看什么笑话?”梅长湖如今也破罐子破摔了。
渔娘凑过去看了眼,她爹背上两条乌青的痕迹,一看就知道老族长下了狠手。
林氏拿了活血散瘀的药给他擦,梅长湖一边吸气一边说:“姜还是老的辣,老族长这么大岁数了,手劲儿还这么大。”
说到这儿,梅长湖道:“咱们家出来随身带着许多药,堂哥家估计没准备,叫人给堂哥家送一瓶活血散瘀的药去。”
“不用你说,刚才我就叫林妈妈送药去了。”
林妈妈去梅长同家送药送了一个多时辰,跟大管家梅厚差不多时候回来。
“可听到什么了?”
梅长湖换了身宽松衣裳坐在那儿,背不敢靠着椅子。
梅厚最先开口:“回主子,老族长今日发作之事藏的严,族亲们大都不知道有这一出。”
林妈妈接话道:“堂老爷家也不知道。”
林氏:“刚才的事,族人们可有议论?”
“都说老族长打得好,都说吃里爬外的梅家人早就该被赶出去了。”
“还有夸老族长的人,也有说堂老爷这个族长做得不如老族长,也不如咱们家故去的太老爷。”
梅长湖撇嘴:“堂兄做生意还行,论管理家族,确实不如老族长和我祖父。”
梅家各地族亲好几千人,这样的大族若是内部出了乱子,一旦被人抓住,那就是毁家的大事。
这些年堂兄只顾着攀关系做生意赚钱,族中之事若不是还有老族长和族老们看着,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
今日挨了打,梅长同显然也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尤其是他知道被老族长点出来的那几十人中,身上背着大大小小的案子,从人命官司到欺压百姓,各种事都有。
梅长同又是害怕又是庆幸,这时他也明白了一件事,家中只靠他是不成的,老族长也老了,必须选个人替他看着族里,千万别放任族人闯出大祸来。
梅长同首先想到的是堂弟梅长湖,又知道梅长湖不愿意蹚浑水,那就只能选老族长的孙子梅七了。
梅七在族中也算有人望,要不是他祖父如今还占着族老的位置,他肯定能当上族老。
顾不得身上疼痛,梅长同下午就去拜访族老和各房的话事人,最后才去老族长家,提出请梅七帮着照看族里。
“你自己不回来?”
梅长同苦笑:“老族长,淮安还有一堆事儿等着我办,回来不了。”
“桃源那块地你怎么想的?”
“长湖早前就说过我了,桃源的地我哪里敢伸手。咱们梅家懂规矩的,就算哪一日朝廷丈量田亩到梅家村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咱们不瞒报。”
老族长听到这话勉强满意:“梅长同,你如今既是梅家族长,我不盼着你像你祖父一般聪慧果断,可族里的事,你不可放松。”
“你须知,一个家族就像一棵树,外面的风雨不怕,就怕树里头长虫子,任其蛀空了树干,整个家族也就完了。”
梅长同低头认错:“我都记下了。”
晚上,梅长同和梅平江两人到家中来,梅长湖问梅长同身上如何。
“多谢你家的药,身上虽还疼,也受得住。”梅长同扶着椅背缓缓坐下。
三人坐下说事,童氏、连氏随后也来了,林氏带着闺女招待他们。
童氏面露愁容:“在淮安府我整日忙碌,还以为自己做得不错,没想到族中的事闹到这般地步,我竟然不知。”
童氏早前就知道族中有人闹着分族产,以为是几个不懂事的小辈胡闹,没想到梅平业他们竟敢里外勾结。
“事情都处理好了,堂嫂别往心里去。”
“唉,当家主母难做啊。”
林氏给童氏倒茶,又安慰了几句,这才问起苏家的事:“那日宴会如何了?”
连氏嘴角有点笑容:“当日来了许多青年才俊,苏家的宴会办得不错。”
听到叔祖母这般说,渔娘来了精神,看来那日在宴会上碰到合适的女婿了?
林氏:“给家里两个小娘子选好了?”
连氏嗯了声:“薇娘说的是从五品副千户齐雷,贞娘说的是咱们安东县县丞家的二郎付寻。”
“齐雷出身寒微,却知道请先生教他读书,人也是个上进的,说他能文能武一点都不为过。薇娘能和齐雷结成姻缘,多亏了林家。”连氏对此非常感谢。
林氏笑道:“薇娘这孩子哪里都好,齐雷能应下这门亲事,肯定也是欢喜薇娘的。”
童氏笑着附和:“可不是嘛,说亲的媒婆都说了,齐家的老太太夸我们薇娘长得好,性子也好,一看就是当家主母的料,是他们齐家想都不敢想的好亲事。”
“听堂嫂这般说,这齐家老太太是个心里有数的人,待薇娘嫁过去,日子定然也不难过。”
连氏含笑点头,她也这般认为。
贞娘嘛,贞娘虽是庶女,但教养上不差薇娘什么,她嫁到付家,就在安东县内,靠着梅家也能过上好日子,连氏对这门亲就更满意了。
除了薇娘和贞娘,梅家还有几个郎君和小娘子也将要定下婚事,苏家这场宴会,促成了不少姻缘。
林氏笑着看了女儿一眼:“好事呀,希望以后渔娘的婚事也能顺顺利利的。”
“渔娘这般好的小娘子,肯定不会有什么岔子,你别多想。”
连氏还能顺着林氏的话劝一劝她,童氏因陈家的事不好开口,就端起茶杯喝茶。
“祭祖已经完成,你们什么时候家去?”
“后日吧,初六去孙家接渔娘的师父师娘,在孙家耽误一两日,最迟初十就要回去了,家中还有铺子书坊要看着。”
是了,家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
连氏要嫁两个女儿,连氏要在淮安留到秋天,梅平江要回县学教书,后日初六也要离开。
童氏十分诚心道:“弟妹,渔娘既然叫我一声婶娘,我并未生出拿她婚事算计的意思,之前的许多事,你和长湖别放在心里。”
“堂嫂严重了,你的意思我明白。”
连氏笑道:“咱们虽分宗,到底血脉相连,你们妯娌俩就都别多心了。”
是呀,吵归吵闹归闹,面对外人时,他们还是一家人。
大家族么,大抵就是这样。
第43章 绝好的前程
安东县孙家聚居的族地较为偏远,且不通水路。
四月初六,梅长湖安排管事把行李送到船上,一家人轻车简行,初七上午到了孙家村。
许多天没见到师父师娘了,渔娘进门就给师父师娘行礼:“回来这几日,可都好?”
“好,都好,你们回家祭祖可顺利?”
渔娘笑着道:“还算顺利吧。”
“还算顺利?这到底是顺利还是不顺利?”于氏没明白。
渔娘捂嘴笑,除了她爹挨了一顿揍之外,其他都很顺利吧。
梅长湖和林氏落后几步,梅长湖扶着林氏进门,左右打量一番:“师兄,怎么住到这儿来了?为何不住您家的老宅?”
孙浔当年考中举人后,花银子托族亲重修了老宅,梅长湖以前来过,虽隔了二十年不记得大概位置,但是两进的房子变成一个农家小院,这怎么都不对了。
孙浔吩咐人倒茶来,道:“族学的房子太过破败,前两年族里写信来,想把我家中老宅改成族学,我应下了。”
孙浔夫妻回来后,族长做主,叫族亲腾出一个院子给他们夫妻暂住。
梅长湖有些不满:“孙家好几家都住着大宅子,难道就没有客房给你们住?偏要把你们安排到这个破落院子里,什么意思?”
孙浔不在意这些:“将就住几日吧,也不会长住。”
于氏也道:“比起住在别人家里,还是我们夫妻单独住着更方便。”
“可……”
“师兄给你倒茶,你喝不喝?”林氏打断梅长湖的话,悄悄瞪他一眼,叫他别多嘴了。
罢了!
梅长湖撩起袍子坐下,动作倒是挺潇洒,就是动作大了些,受伤的背撞到椅背,疼得他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