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56节
“不是,浔大伯还未起,梅家大娘子叫我进去等,我没去,我说一个时辰后再去。”
“我叫你去把孙平叫上,孙平呢?”
“孙平没吃早食,肚子饿得咕咕响,被请进去吃早食了。”
说到孙平,孙允怒道:“孙平大伯家简直岂有此理,我到他家时他家已用过早食了,怎么的?他们全家都吃了,就饿着孙平?”
“孙平家二十多亩地由他大伯家种着,这么多粮食难道还缺孙平一口吃的?”
“丢人丢到外人面前,孙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孙族长也怒了:“孙平大伯一家子确实不像话。”
“祖父,孙平跟着浔大伯读书走了,以后也不在他大伯家吃饭,难道还叫他大伯白占孙平家的地?”
孙族长仔细想了想,确实不能叫那家子白占了便宜。
“一会儿我跟你去找孙浔,既然孙浔是孙平的先生,孙平的事他也可做一半的主,土地的事我找他说去。”
孙族长带着孙允到孙浔住处,开门见山提到孙平家土地的事。
“这事我不好做主,等孙平回来,先问问他的意思。”
“这话说得就外道了,你是孙平的先生,你给他做主理所应当,难道孙平还有话说不成?况且他年纪尚小,也不懂这些。”
孙浔还是摇摇头,八岁的孩子,家中又历经这许多变故,该明白的事他都明白了。
孙浔一定要等到孙平回来再说,等孙平从山上回来,孙浔问他家中土地如何处置,孙平张口就说要把土地卖了。
孙族长震惊:“什么?卖了?”
孙平低着头,表情似是有些紧张:“我祖父在的时候就说过,我若是过得不好,就把地卖了,拿着钱去城里找小姑姑,请小姑姑拿着钱帮我打点关系,找个学徒的活儿干。”
若是没有被浔大伯带走,孙平原本打算过些日子就跑去城里找小姑给他做主。
孙平的小姑姑嫁进了邻县张家,张家开着一个食铺,在县里人脉广,加之孙平读了两年书又识字,给他找个学徒的活儿也不难。
孙族长怒道:“胡闹,孙家的事情你不找我这个族长,倒想去找你姑姑一个外嫁女?”
孙族长愤怒的不是孙平卖地,而是孙平撇开他去找外人给他做主。
“族长息怒,先说孙平卖地的事,你今日可能给他办了?”孙浔问道。
“能办!我立刻叫族老们商量。孙平家的地不多,也别卖给别家了,直接卖给族里吧,族里不会叫他吃亏。”
孙族长怒气上头,又不肯叫孙浔看低了孙家,立刻叫孙允去请族老们过来。
族老们过来一商量,都答应族中买孙平家的地,还当着孙平的面把账算好,又吩咐管账的那人把买地的钱拿来。
事情办好了,孙族长才松了口气,不软不硬地说了孙平一句:“孙平,你姓孙,家族是你的靠山,你别搞错了主次。”
“族长,孙平一个八岁的孩子受了欺负,想找他姑姑给他做主也正常。”
“就是,毕竟是亲姑姑。”
几个族老知道卖地的事是孙平自己做的主,几个老家伙一看就知道孙平这小子心气儿高,如今又搭上孙浔,以后前程差不了,一个个都转了性,帮着孙平一个孩子说话。
在屋后的渔娘听到屋里几人的话,只觉好笑,孙平以往被欺负的时候这些人眼瞎了似的看不见,如今倒是一个个都耳聪目明了。
几个族老给孙族长使眼色,孙族长也回过神来,不过语气还是冷冰冰的:“孙平,你跟着你浔大伯好好读书,家中不用你操心,你家的老房子我会叫人给你照看好,你家的祖坟的香火也少不了。”
孙浔看孙平一眼:“还不快谢谢族长。”
孙平出来道谢:“孙平谢谢族长,各位族老。”
孙平态度不卑不亢,眼神也不似之前那般躲闪,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他知道孙先生不会抛下他,他有了靠山。
见状,孙族长突然有些后悔,不该叫这小子跟着孙浔。
渔娘笑着跟程管家说:“还是您会说话,孙平早上见我们还有些畏缩,您带着他去山上走一遭,他就这般上得台面了。”
程管家不敢居功:“都是老爷吩咐的话,我不过学舌说了几句罢了。”
渔娘捏捏二郎的小脸,心里道,先生果然没说错,孙平这小子有些像他小时候。
可惜了,孙平是他家中独子,他不适合为先生承嗣。
孙平卖地的消息中午传遍了族里,孙平大伯一家立刻就闹腾起来,孙族长早有准备,没等到这一家子不要脸的东西闹腾到孙浔面前来,就被撵了回去。
孙平在家中收拾行李,本来他在家等着大伯一家来闹,结果大伯一家没那个胆子。
“平少爷,就这些东西?”
“还有个小东西,劳烦程管家等等我。”
孙平拿着锄头去后院鸡窝底下挖出一包银子,约莫有二十多两。
“我祖父去世的时候,我大伯把我家两床厚被子,还有六两多银子拿走了。”
程管家笑道:“那都是小事,这仇你先记着,等你以后出息了,不用你张口,族里那些踩低捧高的小人就会帮你出气。”
孙平嗯了声,他以后一定要像浔大伯一样厉害。
孙平对家中再无惦记了,隔天他跟着孙浔夫妻俩出发去南溪县,路上,孙允跟他坐一辆马车。
孙允低声交代孙平:“别忘了你是孙家人,你能跟着浔大伯读书,全都是族里的恩德。”
孙平看着孙允的眼睛道:“我必忘不了浔大伯的恩德。”
孙允不傻,听明白了孙平的话,他冷笑一声:“孙平,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别以为你有了这段机缘就能一步登天。”
孙平不觉得自己能一步登天,但至少,他会比以前更好。
于氏心疼孙平年纪小小就糟了这么大的难,原本要去安东县码头坐船,于氏吩咐车夫先去邻县,让孙平跟他姑姑告个别再走。
孙平的小姑姑看到比年前又瘦了不少的侄子,眼泪汪汪地咒骂:“孙富贵的心被狗吃了,占了你家这么多好处,竟敢这般欺负你。”
孙平咧嘴笑:“小姑姑,以后他们欺负不到我了,我要跟着浔大伯去南溪县读书。”
孙氏一边抹眼泪一边笑:“我也听说了,好小子,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啊。”
“嗯,以后我会给小姑姑写信。”
“写信就好,你不用回来,千里迢迢的耽误你读书。”
姑侄两人说了许多话,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孙平才依依不舍跟小姑姑告别。
下次再见时,不知道几年后了,孙平忍不住红了眼眶。
孙氏站在屋檐下目送车队走远,送走侄子一点她都不难过,侄子有此好前程,比什么都强。
孙氏的婆母过来问:“刚才穿青绸衣的贵人,就是你娘家最出息的那个孙浔?”
“正是他。”
“我一猜就是,看气度就跟咱们这些平头百姓不一样。你的侄子跟了贵人以后前程大好,你也别为他担心了。”
“嗯。”
孙氏从小听族里说起浔大伯的事,她知道浔大伯品性好,既然主动带走侄子,肯定不会苛待他。
车队绕了一段远路,等他们到安东县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一踏上船,渔娘感觉身心愉悦。
太好了,糟心事丢到身后,她总算可以一边玩一边家去了。
二郎跑来问:“姐姐,咱们去哪儿?”
“去扬州府听曲儿!”
第44章 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渔娘想去扬州听曲儿,去杭州看西湖,去苏州吃糕团,去绍兴买黄酒……想去的地方太多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等他们打道回府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底了。
回去的路上路过武昌府,一行人又在武昌府下船游玩了五日,等他们再登船西行时,已经是五月初了。
这一趟出来玩儿够了,渔娘心满意足之下写了厚厚一叠游记,等家去整理出来,她又可以出一本《山河畅游·江南》游记。
二郎也觉得高兴,这一趟出来吃到许多美食,姐姐说得没错,南方的点心果真比南溪县的点心样式多。
出门游玩最能促进感情,孙允、孙平两个少有出门的人跟着游玩一趟,不仅长了许多见识,也跟大家关系亲近了许多。
尤其是孙平,他跟二郎年纪相当,两人关系亲近到可以一起分享一些不算秘密的小秘密。
比如,孙平从梅二郎嘴里得知他姐姐正在写话本,还是骂书生的话本。
孙平震惊后又觉得正常,将近一个月的相处,孙平见过浔大伯问师姐功课,且不提他自己,师姐的学识对他是碾压,对已是童生的孙允也是如此。
孙平一个才完成启蒙的小儿都看得出来的事,孙允这样的心理就更明白了。孙允见过几回浔大伯问梅家大娘子功课后,想到初相识时,他对那丫头看不上眼的模样,都想回去骂自己一顿。
孙允在乎脸面,事情已经发生了,他能做的就是尽量避着渔娘。避开渔娘后他也没闲着,只要有空就发奋苦读,争取早日在学识上超过她。
渔娘没把孙允当回事,孙允不到她跟前来她也没觉得有什么,这几日回家途中,在船上她不看书也不写文章,有空就陪着爹娘和师父师娘说说话。
“哎哟,真是上岁数了,开开心心游玩一趟,路上没觉得多受累,这几日却觉得身子骨疲累得很,回去后定要在家歇息一两个月。”
梅长湖觉得累,林氏和于氏两个身子骨稍差些也觉得累,林氏也忍不住叹道:“哎,岁月不饶人这话真是一点都没错,年轻时候走南闯北也觉得守得住,如今只是出门玩乐,也受不住这点劳累,一休息时就觉得腰酸背痛起来。”
渔娘亲手给她娘按了按肩膀,一边忙活一边问他师父:“您身子骨可好?”
孙浔觉得有些疲累,但大体上尚可。
渔娘看了眼师娘,道:“师娘这次累着了,回去定要休息一两月,师父您如今又多了两个学生,肯定也忙,不如入秋去云南府的计划暂时作罢吧,咱们另选个时候去也成。”
孙浔也觉得秋日出行恐怕不成了:“那就听你的意思,今年就不去了。”
梅长湖站在船头看风景,一边拿着不求人自己给自己敲敲背,一手叉腰道:“这样也好,渔娘你的话本要写完了吧?”
“快收尾了。”
“那你争取八月前把你的话本写完给你先生瞧瞧,若是好,就送去书坊刻印。”
“秋天你也别闲着,把你的江南游记整理出来,争取年前把你的游记也刻印了。”
梅长湖安排一通后道:“咱们爷俩还是按照你上本书的规矩来,除了成本后,赚的钱咱们五五分。”
渔娘不答应:“爹,我江湖浪人的名号这般响亮,也不是愣头新人了,冲着我的名号,您不得多分给我些?”
梅长湖眼睛一横,拿出生意场上老油条的架势:“怎的,我做生意不赚银子,只给你做白工?”
“没说让您做白工,爹,咱们三七分吧,您三我七。”
“哼,不行,咱们说好了五五分,你不能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