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67节
渔娘拉着李晓月站到一旁说话,管事上前禀道:“小的见过夫人,见过小姐,这就是益州府来的张老神医。”
林氏忙请张老神医坐,又吩咐人上茶,林氏语气尊敬道:“辛苦张老神医跑一趟了,能请到您给我师嫂瞧病,是我师嫂的福气。”
张老神医十分自在地坐下,摸着胡须道:“无妨,你们和晓月这丫头有旧,我算她半个师父,林夫人不用如此客气。”
渔娘惊讶地看向晓月,她去瑞鹤堂干活,还给自己找了个这么厉害的师傅?厉害啊!
李晓月笑眯着眼,她其实不算很厉害啦!
认真说起来,就算益州府是个繁华之地,但是医家这个行当里有名的药铺和大夫互相都是认识的,平日里互相交流病案,许多人还是老相识。
瑞鹤堂是益州府里数一数二的大药铺,他们跟张老神医自然是认识的,甚至还有旧。
上月,张老神医刚回益州府,被益州大户人家,杨家人请去瞧病。因得病的是女眷,张老神医不好细看患病处,后头把脉后,又要在病人身上行针,张老神医问瑞鹤堂有没有认识的女医,瑞鹤堂就把李晓月荐去了。
张老神医指点李晓月给病人行针时,他发现李晓月这丫头年纪不大,医术却很好,除了开方上有些欠缺,把脉、认穴位、医理等哪里都好,于是动了想收李晓月为徒的心思。
张老神医去瑞鹤堂问李晓月的情况,得知她的师父已逝,她师父还是曾经的前朝医女,后从京城到南溪县,落到白云观当道士。
李道长于李晓月来说,亦师亦母,张老神医想收李晓月为徒,必须去南溪县一趟,刚好碰上梅家人来请,李晓月又认识,张老神医才肯来南溪县一趟。
“我这次来,除了给你家瞧病,还想请你们引荐一番,我想去白云观祭拜晓月的师傅,拜见晓月的其他师叔。”
“张老神医客气了,应该的。”
这才刚到,不着急瞧病,林氏叫管家把张老神医请去客房休息。
随后,林氏使唤人去孙家:“林妈妈亲自去一趟,告诉师兄和师嫂,就说张老神医来了,请他们下午来家里。”
“奴婢记下了。”
渔娘拉着李晓月坐:“收徒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明白你们的医家的事,你拜了李道长为师,还能再拜其他人为师?”
李晓月点头:“可以的,我师父以前说过,学医之人不可有门户之见,需取长补短集各家之长,这样才能学好医,当个好大夫。”
一般情况下,学医之人愿意拜师,师父却有可能出于门户之见,不愿收已经拜过师的徒弟,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看门功夫教给其他人。
张老神医看得开,他今年八十多岁了,一生收徒十几个。
到他这个年岁,垂垂老矣,身体和心力都跟不上,原本已经绝了收徒的心思,可他碰到李晓月这孩子,一点就通,不用他如何费心教导就能带出一个好大夫,他就想最后再收一个徒弟。
“瑞鹤堂的老掌柜是张老神医的师侄,今年已六十岁了,我若是拜张老神医为师,我以后得喊老掌柜师兄,老掌柜的孙子,瑞鹤堂现在的掌柜,得喊我一声师祖奶。”
渔娘闻言大笑,林氏忍不住也笑了两声:“胡闹,你若真拜老神医为师了,不可用辈分去压人家。”
“我就说说嘛。”
“行了,张老神医去歇息了,你也去歇着吧,一会儿我叫人去白云观送消息,过两日天气若好,你们再去白云观。”
张老神医这么大岁数了,爬山几个时辰可不是闹着玩的,林氏还要安排人准备好滑竿,到时候抬老神医上山。
“不用啦,他老人家现在还会亲自去山上采药,走山路对他来说不难。”
“不管他难不难的,我们都要准备着,这是我们的心意。”
下午,孙浔于氏夫妻俩来梅家,张老神医垂目给予氏把脉,他把完脉后,又叫李晓月来。
李晓月把完脉后,又是写病案又是开方子,渔娘凑过去瞧,这方子比以往李道长开的方子多了两味药。
李晓月解释道:“之前于夫人脉象有些阴虚火旺,不宜用杜仲和菟丝子,如今脉象变了,添上这两味强筋骨、补肾壮阳的药,对于夫人的身子有好处。”
张老神医含笑点头:“方子开得不错,针方可有想法?”
李晓月写了个针灸方出来,张老神医改了几个穴位,又教导李晓月为何要如此改动,李晓月听了半晌,终于明白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开完方子,张老神医道:“晓月的针灸掌握得不错,于夫人若是没意见,就叫晓月给你针灸吧。”
于氏笑着点点头:“麻烦李大夫了。”
李晓月受宠若惊:“不麻烦,不麻烦的。”
张老神医:“于夫人的体弱之症乃是后天得的,这些年仔细调养着也算不错,老夫给你用针方拔出体内阴气,又用中药生发你体内阳气,若想好得快些,你每日最好多出门走动走动。也不用走多久,每日走到你觉得累了,就可以歇下了。”
“多谢张老神医指点。”
家中来了远客,梅长湖从清溪村回来见客,过两日等张老神医要去白云观,梅长湖也亲自陪着去。
渔娘也陪着去了。
上次进山还是春天时,今日才能,山里草木葱茏,一派繁盛景象。
若是仔细看,还能看到几日前山中暴雨冲刷的痕迹。
进山后,李晓月特别快活,跑起来就跟山里的野兔子似的,她拉着渔娘跑,渔娘哪里跑得动,最后被李晓月拉着往上走。
张老神医身子骨果真是好,上山的路不轻松,他不紧不慢的,愣是自己爬上去了,梅家准备的抬人的滑杆没用上。
梅家提前派人送了信,一行人到白云观时,李道长的师姐,李晓月的师叔亲自到山门口迎接。
“师叔,我回来啦。”
李晓月跑到孙道长跟前,孙道长笑着摸摸她脑袋:“我们晓月长高了。”
李晓月乖乖地蹭蹭师叔的手掌:“我长高了,医术还变好了,张老神医想收我为徒呢。”
李晓月语气难掩得意,孙道长看向张老神医,笑着对他道:“辛苦张老神医跑一趟,快到里面请。”
张老神医面色红润,他道:“先不忙,带我去给晓月的师父上炷香再说。”
听到他这般说,孙道长脸上的笑意真挚了许多。
“那咱们先去后山?”
“嗯,先去后山祭拜。”
张老神医是有诚意之人,孙道长又是个宠爱师侄的,开头开得好,等祭拜完李道长,后头商量李晓月拜师之事就格外顺利。
晓月要学人家的看家本事,叫声师父不打紧。白云观里各色拜师的东西都齐备,孙道长提出,不如就在白云观拜师。
双方没有意见,梅长湖一家和孙浔当见证人,见证晓月拜师张老神医。
这时候,渔娘才知道,张老神医名为张寿。
八十多岁的年纪还能爬山,真对得起他的名字,确实长寿。
拜师之后,在白云观用了顿素斋,他们就要下山去了。李晓月要给予氏每日针灸,也留不得。
孙道长拉着她的手送到山门前:“好好学本事,好好过日子。”
“我知道啦,师叔,回头我还来。”
张老神医来南溪县就是为了收徒,收徒的事情既已办好,他惦记着家里的药材,下山后在梅家歇了一晚,随后就回益州府了。
于氏需要针灸一个月,李晓月暂时留了下来,等到一个月后再去益州府。
张老神医走后没几日,天儿又热起来,两家人商量后,搬去清溪村避暑。
去了清溪村后,这可方便李晓月了,早上给予氏针灸完,她不嫌累还能跑一趟白云观,隔日早上再赶回来。
渔娘偶尔也会去山里捡菌子,若是不去,就在家陪娘和师娘说说话,或是去先生那边听课,或是整理自己的游记,每日可做的事情多得很。
七月底,渔娘的《青云志》下册刊印出售,叙州府学外语的三思书铺又热闹起来。
庶民状元张青云原配病死被扔出去,他再娶官家女为妻,好不得意。不过两年后,张青云夫妻俩得病,久治不愈,暗中流传着张青云原配前来索命。
后头,张青云贪污之事被告发,张青云庭上受杖昏死过去,半夜时,半梦半醒间,他恍惚看到了他之前的妻子。
他的妻还是那般温柔,他满身病痛无法下地时,还会温柔地给他喂药。
喂药?张青云感受到活人的温度,彻底清醒过来。他的妻子脸色狰狞地按住他,把药往他肚子里灌,还不许他吐出来。
“这是你的温柔贤良的尚书家小姐给我准备的药,今日就给你喝了吧。”
张青云挣扎不过,等到天亮时,七窍流血死在牢中。
张青云死后第二日,那位丧夫的尚书小姐回了娘家,几日后死在房中,也是七窍流血而死。
张青云的原配远走他乡,就如同抛开了前尘俗事,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话本的结局叫府学内的读书人们惊怒,却叫后宅里的小娘子们高兴不已。
好极了,负心汉就该不得好死!
月底正是考完试放假的时候,从先生到学子们,又都不关心考试结果了,为着《青云志》吵闹不休,甚至有人跑去三思书铺守门,叫三思书铺告诉他们江湖浪人姓甚名谁,他们要去找江湖浪人,替天下读书人讨个公道。
贺文嘉喜滋滋地看热闹不着急回去,等到七月二十八,王苍收拾行装要回去时,贺文嘉才与他同路。
贺文嘉看到王家的三架大马车:“东西都搬走了?”
“搬走了,以后大概不会来了。”
“院子你打算卖了?”
“留着吧,以后族中或许有其他亲戚要来府学读书,到时候可以借给他们住。”
“唉,咱们从小一块儿读书,算起来也有十年了,这下你走了,以后每月来回南溪县和府学,就只剩我一个人了。”
“也就一年,明年这时候,我们该在益州府相见。”
益州府乃省城,乡试就在益州府贡院内。
“好,明年益州府见!”
第52章 贵客临门
王苍回南溪县渔娘知道,几日后王苍静悄悄离开南溪渔娘并不知,直到八月中旬,芸娘知道她在清溪村,专门坐车过来找她玩时,渔娘才知道王苍已走了十日了。
“我哥这次去,明年秋天乡试后才会回来,今年过年家中只有我和我娘,一想就冷清。”
“不会吧,你小叔一家子儿女呢,你们过年不一起?”
“小叔也有一家人,我娘又是寡居,我哥不在家,我小叔要避着些,不好来我家。”
“你小婶和堂姐呢?一家子骨肉都在,道也不用如此避嫌。”
“快别提了,我堂姐开始留意亲事了,最近都不怎么出门。我小婶跟我娘因为堂姐的亲事也有些不高兴。”
渔娘吃惊:“不会吧,我记得你堂姐只比你大一岁多,满打满算今年也才十四岁,怎么现在就要说亲了?”
“还不是我小婶婶,她想把我堂姐说给他娘家侄子,我小叔不答应,两人吵起来了。我娘去劝了一道,叫我小婶别着急,就算要说亲,等明年秋天也使得,我小婶就不高兴了,说我娘插手管她家事,手未免伸的太长了。”
王苍的小叔叫王灿,王灿当初跟大哥王炎一家迁居南溪县时还未说亲。在南溪县安定后,王炎给弟弟说了与白水村接壤的南山村一姓李的地主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