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70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70节

  听村民们议论,陆安恍然大悟,笑着点点头,原来如此。
  第54章 引为知己
  田知府一行人来得早,上午梅家的管事见来了客,早早吩咐后厨准备起来。
  去年过年时家中做的腊肉香肠、酿的米酒,还有河里捞的鱼虾,做了简单丰盛的一顿待客。
  “梅老爷,这都秋天了,您家还有腊肉?”
  “哈哈哈,家中孩子爱吃,去岁过年时就多做了些。加上今年春天去了趟老家祭祖没来得及吃,就剩下了些,还能吃几回。”
  梅家不缺钱,待客肯定不能装穷。田知府是个办实事的官,准备的宴席也不好太过张扬,梅家准备的餐食就十分合适。
  梅长湖让座,田知府也不推辞,他坐下笑道:“听说梅老爷许多年前从江南迁居至此,也不知是老家在哪儿?”
  “梅家主支在淮安府。”
  “淮安府啊?我记得淮安桃源有一片万亩良田?”
  提到桃源的万亩良田,范木秀、陆集和陆安三人头抬起头来。
  梅长湖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慌,笑着道:“是有一片良田,我幼时,听说家中人讲,那片良田是崔家的,后头崔家没了,也不知道分给了谁。”
  陆安嘴角微翘,勾出个讥讽的笑:“左右,不会落到百姓手里。”
  梅长湖呼吸都缓了。
  田知府,范木秀两人也不说话。
  正在这时,孙浔领着温子乔、孙允两人进来,孙浔拱手行礼:“鄙人见过知府大人,见过范大人。”
  “孙先生来了。”田知府抬手请起,又请孙浔来他身边坐。
  孙浔笑着走过去就道:“听府中人说两位大人一早就到了,那时正巧我在给几个学生讲书,竟没有来拜见两位大人。”
  “孙先生客气了,快请坐下。”
  田知府、范木秀、梅长湖、孙浔互相让着坐下。贺文嘉、陆安、陆集、温子乔、孙允坐在四人对面。
  有着一块儿干活的情谊,贺文嘉跟陆安、陆集兄弟俩搭得上话,贺文嘉给陆安、陆集倒酒:“不好耽误你们下午的事,就喝一点点,尝尝味儿。”
  陆集端起酒杯抿了口,笑道:“你家的米酒颜色清亮,口感绵柔,倒是不错。”
  陆安也喝了口,眉头微扬:“大哥说的是。”
  对面,田知府等人已经敬了一轮了,随后田知府放下酒杯吃饭,几人说起稻种之事。
  贺文嘉、陆安他们几个年轻人不插话,一边用饭一边默默听着。
  孙允不经意地关注着浔大伯,见浔大伯跟知府大人有说有笑,知府大人待浔大伯也亲切,心中有些别样的感受。
  孙家在安东县也是数得着得大族,别说知府,就是知县来孙家村,对他爹也不会如此客气,为何会如此?
  温子乔慢慢用饭,细心听先生跟两位大人说话。先生曾说过田知府是实干之人,实干之人也不是他以为的,不懂人情来往的古板之人,田知府说话行事竟比梅老爷还妥贴周到些,没有官威,也没有以势压人。
  田知府等人谈正事,陆安、陆集毫不见外地埋头猛吃,等吃饱了,端着汤慢慢喝,颇有几分松弛。
  贺文嘉吃完擦擦嘴,问陆安:“下午你们怎么安排的?”
  “我们兄弟只是跟范大人来长见识,行程安排要看范大人方便。”
  范大人闻言笑道:“不着急走,两位公子上午也累了,可先歇息歇息,等傍晚咱们去南溪县歇一晚,明儿一早出发去长宁县。”
  田知府点头:“这样安排不错。”
  梅长湖忙道:“二郎,你带两位客人去客房歇息。”
  “哎。”
  陆集和陆安两人回来时身上都是泥点子和稻禾叶,饭前两人在梅家客房洗漱换了身衣裳,这会儿吃饱了,再去客房歇歇正好。
  温子乔和孙浔起身告辞,他们也要去小睡片刻,下午才有精神读书。
  饭桌散了,隔壁花厅里摆了花茶,梅长湖请客人过去喝茶。几人略喝了几盏茶,歇了半个时辰,外面日头没那么晒人了,范大人带着人又去了水田里。
  田知府陪同前来,自不会在屋里歇着,也跟去田间看看。
  梅长湖吩咐管家跟去,他没去,师兄弟俩人去后院,渔娘刚午睡起来:“师父,爹,客人走了?”
  “不着急,傍晚才走。”
  “那咱们家还要管一顿饭?”
  梅长湖瞪闺女:“我梅家难道还管不了一顿饭?”
  渔娘捂嘴笑,孙浔也难掩笑意,他道:“这位范大人乃户部郎中,话不多,跟田知府却是一路人,说起种田之事头头是道。”
  “农家人?”渔娘问。
  孙浔摇摇头:“说不准,咱们大晋朝有名的农家人只有南阳许氏那一支,姓范的农家人却没听说过。”
  梅长湖:“这位范大人瞧着也就三十多岁,今日桌上你也看到了,他不是个擅长吹捧攀附的,这个年纪能在户部任郎中,最大的倚仗肯定是他的一身本事。”
  靠自己的本事就能出头,这说明世家和寒门虽然明争暗斗,却没伤了朝廷的根本,说明上面主事之人对朝堂的控制力还是在的。
  “师父,爹,别看范大人穿得像码头上扛货的力夫,我瞧着范大人出身学识也不差,一看就知他家中悉心教养过的。”
  渔娘的意思是,范大人这个性子能到这个位置,除了皇帝信任之外,他的家世应该有助力吧。
  “范大人如何咱们也管不着,这次来咱们家看稻谷,知道是云南府弄来的稻种,以后应该是去云南府,跟咱们没多大关系了。”
  除了范大人之外,还有那两位姓陆的兄弟。
  陆家兄弟跟田知府、范大人非亲非故,却能跟着钦差范大人到处跑,范大人对两位年轻人言语之间还十分尊重,一看就不是平常人家的孩子。
  他们梅家只是偏远的叙州府之下,南溪县里的一户普通人家,有些事就算猜到了几分,也要装作不知,尽量不给自己惹麻烦。
  温子乔这样的聪明人自然也看出端倪来了,他只当作没瞧见,该做什么做什么。
  孙允心里有些猜测,有些想交好陆家兄弟,却被拘在屋里读书,哪里都去不得,只得作罢。
  贺文嘉算家里的半个主人,睡醒后去客房找陆家兄弟,问他们可要去田边?
  “不去,我身上疼,得要歇一歇。”
  午休一会儿起来,陆安只觉得身上哪儿都酸疼,若不是教养不允许,他真想在床上继续躺着。
  贺文嘉随意地找了把椅子坐下:“那你们下午想吃什么,我叫人准备。”
  陆安闻言笑了起来:“你姓贺,按理说在梅家也是客,你能做主?”
  “这算甚,我跟……梅家的儿女从小一块儿长大,我在梅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在我家也是一样。”
  陆安大笑:“什么梅家的儿女,梅老爷的儿子年纪还小,你说的是梅家的小姐吧。”
  “陆兄这话说得不妥,如何能随意提姑娘家的姓名,太不尊重了。”贺文嘉黑脸。
  “小安,道歉。”陆集皱眉。
  陆安也觉得不妥当,连忙道歉:“对不住,是我嘴上没把门,冒犯了。”
  贺文嘉也不是抓着不放之人,见陆安诚心道歉,他道:“吃包蛋吗?”
  “什么包蛋?”
  “包蛋也叫皮蛋,变蛋,听你们口音是北方人,你们那边叫松花蛋?”
  “是叫松花蛋。”
  “那就是了,清溪村张家养鸭子,做的松花蛋十分好吃,我家亲朋好友都喜欢吃,你们要不要买些带回家?”
  “买些路上吃可以,带回家就不必了,我们还要被背上去很多地方,有些不便。”
  “路上吃也行,我带你们去买?”
  陆集和陆安无所谓,既然贺文嘉推荐,那就去买些吧。
  贺文嘉亲自带路去张家,张家儿子儿媳在城里讨生活,张家夫妻俩在田里干活儿,家中没人。
  贺文嘉扭头跟陆安说:“不着急,傍晚张老丈就家来,你们走时再来拿也行。”
  陆安好奇:“你怎么这般积极推销别家的生意?”
  “秋收忙,张家人没空去城里卖蛋,刚巧不是来了你们嘛,你们就帮着消耗一些吧,也给张家省事儿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你跟张家非亲非故,怎么这般帮他们?”
  “虽不是亲朋好友,也算认识吧。这事对我来说也不麻烦,能帮一把是一把。”
  “这倒是奇了,你一个读书人,还是出身不错的读书人,竟跟底层的庶民混在一起。”
  “庶民也是民,先生教我家国天下,这天下,这大晋朝,就是由男男女女组成一大家子,无数个小家,组成了天下,组成了大晋朝。别看一家一村不起眼,他们才是大晋朝的根基。”
  陆安来了兴致:“你说庶民是根基?”
  “难道不是?历朝历代,这天下是庶民推翻的,也是庶民推动建起来的。庶民若是过得不好,哪个朝廷能长久?”
  陆集、陆安兄弟俩被贺文家的话震得头皮发麻。
  “你支持寒门?”
  “不,我支持的是家国天下。”
  “那你是支持皇上?”
  贺文嘉奇怪地看陆安一眼:“我刚才说的话你没听明白?千千万万的庶民才是这天下,皇上不是天下。”
  渔娘说过,皇帝最多算是天下的代理人,这个代理人若是不好,也是会被推翻的。
  “大胆!”
  陆集怒喝道:“小子竟敢胡言乱语。”
  陆安拦住陆集:“大哥别生气,我爹也曾说过这样的话。”
  陆安对贺文嘉笑:“你挺好,我爹若是见了你,定会引你为知己。”
  “你爹是谁?”
  “他呀,暂时我不能告诉你,等你考上进士了,我带你去拜见我爹。”
  贺文嘉撇嘴:“那我跟你爹估计没什么缘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