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74节
渔娘知道这些后,忍不住感叹,顶层世家世代联姻巩固自己的地位,许家、范家这些半藏半隐的小家族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大世家靠着手中的人手、土地、人脉等资源,朝廷动荡时他们联手可谋国。成了自然好,败了那就诛九族的大灾。
墨家农家这些小家族埋头做事,朝廷好时他们不见得多好,天下百姓水深火热之时他们也能勉强过得去。
说不上谁好谁不好,不过是个人和家族的选择罢了。
叫渔娘选,出于朴素的价值观,她还是觉得一个家族要长远,还是得有别人夺不走的本事,那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许家和范家就很好嘛,渔娘跟贺文嘉这段时日信件来往频繁,两人就是在谈论这件事,两人都认为,可以跟范木秀打好关系,说不定哪日就用上这等能人了。
渔娘十分欢迎许耕和范木秀来家中看她的书楼,甚至她都做好准备了,她收藏的这许多绝版的工农方面的书籍,他们若是喜欢,原本都可送他们,只是要先叫她抄写一本留下。
冬至过完没两日,白水村申家有亲戚进城卖菜,顺带来梅家送句话,申家大儿媳生了,是个小子,母子平安。
渔娘为张大娘子高兴,亲手选了许多吃的用的叫人送去白水村。
渔娘也有分寸,怕张大娘子不好跟自己来往,她送的都是些非常实用的东西,比如五斤肉、十斤骨头、两只母鸡、半匹细棉布、两斤棉花等,算起来也不算贵。
叫人把贺礼赶紧送去,下午,渔娘又去邓家。
淼娘在家带孩子,她笑道:“我也叫人给张姐姐送去贺礼了,我家是卖药材的,我除了送了几斤小米外,我去药铺给她买了些可以炖汤的党参等药材,她现在给孩子喂奶吃不得,可以放着以后炖汤慢慢吃。”
渔娘抱着肉乎乎的三郎逗他玩儿,笑道:“张姐姐头一胎就生了儿子,这下她娘家就放心了。”
渔娘自己不在乎生儿还是生女,但也没有天真倒觉得自己能改变别人的想法,这世道就是重男轻女,这就是现实。
淼娘微微一笑,可不是么,头一胎若是生了女儿,在那些多妯娌的家里,不知道要受多少气。
“我知你和贺文嘉腊月初六定亲,可要办?”
渔娘摇摇头:“不大办,一家子聚一聚就是了,不请外客。”
她爹娘跟贺叔阮婶他们商量过了,她及笄时大办过一回,等明年秋天她成亲时还要大办一回,定亲就不办了。
“也好,冬天冷得很,你定亲时若请客,我不好带三郎出门,只能叫丁香去你家坐席了。”
“你来不来都没关系,我知你心里有我。”
淼娘忍不住大笑:“快别说了,这话你留着以后跟贺二郎说去吧。”
“怎么着,成了婚,生了儿子,也会说打趣的话了?”渔娘笑着横她一眼。
“怪你,都是跟你学的。”
两人笑闹一回,在渔娘怀中的三郎困得打哈欠,把孩子送到淼娘怀里,渔娘起身:“你哄三郎睡会午觉吧,我家去。”
“回吧,我就不送你了。”
“嗯。”
回去的路上渔娘在考虑孩子的事,这一两年贺文嘉要读书,她想出门远游,显然不适合要孩子,该想个好法子避孕。
这等事渔娘想不明白,就去找她娘。
“我的老天爷呀,你一个姑娘家,羞不羞?这等事怎么好出口?”林氏被女儿闹了红脸,气得捏她脸颊肉。
渔娘笑着躲开:“娘,您早晚都要教我,不如现在就跟我说了吧,免得我多想。”
林氏拗不过女儿,被缠了半晌,烦得不行了,才叫女儿过来,她凑到女儿耳边小声嘀嘀咕咕了几句。
渔娘眉头一皱:“避孕汤里有水银?这个东西不是剧毒吗?”
“少量服用暂时毒不死人,若是长期服用,身体虚弱,慢慢地也就是了。”林氏告诉女儿其中关节,就是叫她以后别沾这个。
那些大家族中为何隔个几年就会采买年轻丫头进府充作通房小妾?还不是长期服用避孕药汤坏了身子,活不长。
林氏叹道:“大家族中的男人哪肯为女子着想,男人不管,后宅就是夫人当家。家中夫人若是宽和,小妾怀孕了还能生下来。碰上心狠的,一副一副汤药灌进去,不用三五年人就没了。”
林氏不乐意女儿嫁进那等大户人家,就是不想女儿搀和进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造孽了,坏了自己福气,不值当。
林氏给女儿一巴掌:“不说这个,正好你来了,你选两个色,再叫绣娘给你做两身新衣裳。”
订婚那日的衣裳早就做好了,这会儿再做,就是做过年时的衣裳了。
林氏叫门外的林妈妈去库房拿布料来,再把绣娘叫来。
渔娘陪她娘喝了两盏茶,绣娘和布料就来了。
渔娘一看抬进来的几匹布,颜色和纹样都是她没见过的,她摸了摸:“娘,这是淮安新送来的吧。”
“正是,淮安那边知道你要定亲了,专门给你送来的。你堂婶还写信来,说明年新的丝绸织出来了,就给你选些合适的送来,算作给你的新婚贺礼。”
“堂叔堂婶还挺大气的。”
渔娘以为上次因为她不肯嫁去高门大户为家族谋利益,堂婶他们一家肯定会对他们家冷淡下来。没想到,大大小小的节礼还是照样送来,一点都不亏待。
“哼,到底是堂亲,一点龃龉小事不值得坏了交情。”
林氏给女儿选了两匹颜色合适的布料交给绣娘,随后道:“林妈妈,我记得库房里有一匹茄紫的,还有一匹碧山色的绸缎,放在年礼里,过几日给东北角的温家母子送去。”
“奴婢记下了。”
“娘,师父家今年多了孙允和孙平,可要给他们送?”
“送吧,淮安那边给你弟弟的布料也不少,选两匹出来,也放年礼里送去。”
说到孙家那两个孩子,林氏忍不住道:“我看那个大的养不家,早晚要走。倒是小的那个还懂事些,记恩。”
“娘您别管,师父师娘他们自有打算。”
师父师娘从来不说孙家两个的孩子不好,渔娘常去孙家,也看出不妥来了,不过师父和师娘不说,她也不会主动提起。
孙家自诩是安东县大族,只说对小辈的教养,孙家不如梅家许多。
林氏又想到了未来的女婿:“林妈妈别忙,再去拿几匹布来我瞧瞧,给文嘉选两匹,做两身过年的新衣裳。”
说起衣裳,渔娘想起上回孙允刚来时贺文嘉为衣裳找她闹,渔娘笑道:“您想给他做几身衣裳我不管,但是无论如何要比给孙家的多才行。”
“这有什么说头?”
“你未来的女婿小心眼儿爱计较,您不知?”
林氏笑着打她:“胡说,文嘉最是大方豪爽了,他打小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分给你?你还说他小心眼儿爱计较,他真是没处说理去。”
渔娘双手一摊,不相信她就算了。
第58章 世家积攒的好东西
贺文嘉放假家来那日清晨,南山上下了小雪,山腰上云雾缭绕看不清,山脚下的人只觉得今早比昨日更冷。
待到下午,一阵风吹散了云雾,才叫人望到一点南山顶上苍翠间点缀着积雪的胜景,渔娘站在书楼上瞧了许久。
“今年的第一场雪呀。”渔娘语气欢快。
阿青笑道:“您快别瞧南山雪了,二少爷家来了。”
“哦,带了几个人?”渔娘转身过去瞧。
“看着有七八个人。”
阿青一直守在书楼南边的窗口,远远看到一群做书生打扮的人下船,就赶紧叫主子过来瞧。
贺文嘉的同窗渔娘都不认识,但是那两个年纪五十来岁的人她猜到应该是许耕和范江桥。
下船后几人凑在一块儿说笑,随即迈开步子,看来是打算走回来了。好在从码头到南街也不远,走过来也能瞧瞧街上的热闹。
“阿青,快去贺家传消息,就说贺文嘉带客人来了。”
“奴婢这就去。”
阿青走后,阿朱端来一杯羊奶煮的奶茶,一边放下一边道:“既然人回来了,您就别在窗边吹寒风了。”
渔娘没理,又看了一会儿,等人都走了,她才叫阿朱关上窗户。
渔娘回头看到奶茶,有点惊喜:“买到奶羊了?”
“买到了,也是运气好,听管事说今早在街上碰到一个乡下人拉着奶羊去北街上卖,就赶紧买了牵回来。”
羊奶滋补,家中原来养着一只奶羊,平常做点心、偶尔煮粥用着都很好。秋天时养着的奶羊没奶了,家中有两个月没吃到加了奶的粥点了。
渔娘端起奶茶喝了口,十分满足:“用红茶煮的吧。”
“是,前儿东街上李掌柜送了十来斤红茶来,说是谢谢咱们老爷上回帮忙。李掌柜说这茶是走茶马道从云南府送来的,秋茶制的红茶滋味醇厚,用来煮茶汤最好。”
渔娘一口气喝了半碗:“羊奶给孙家送了吗?”
“奴婢不知,应该是送了吧。”
“回头你去问问厨房,若是没送,就叫他们从明天起每日送一半去孙家,也能给师父师娘添个滋味。”
“奴婢记下了。”
过了会儿,阿青回来了:“禀主子,二少爷带着客人已经回来了,将才贺升过来传话,说一会儿客人就要来书楼。”
渔娘起身:“那我去主院陪娘说说话,阿朱陪我去,阿青你留下伺候。”
“是。”
书楼是渔娘常待的地方,特别是二楼摆放着渔娘用惯了的物件,客人来之前,阿青领着小丫头把书楼里小姐独用的物件都收起来,又摆上了新的。
过了会儿,从厨房端来刚烘烤好的酥饼、茶点等也送来了,阿青亲自摆好,又叫小丫头在主院煮着山泉水,等客人到了就可立即冲茶送来。
“许先生,范先生这边请。”
贺文嘉带着两位先生并几个同窗见前院过主人家后,就把人引到西跨院,阿青等伺候的人赶紧迎过来。
“阿青,她可在?”
阿青笑盈盈行礼:“主子有事儿出去了,您有什么样的只管吩咐奴婢。”
贺文嘉点点头:“知道了,先生们要去书楼瞧瞧,你带路。”
“是,诸位贵客这边请。”
许耕和范江桥走在前面,贺文嘉走在左边,黄有功故意撞了下贺文嘉肩膀,怪声怪气:“什么叫她呀?她是谁呀?”
贺文嘉瞪他:“非礼勿言,黄兄不知道?”
黄有功还想闹腾,朱润玉轻咳一声,笑着劝:“在主人家呢,黄兄适可而止。”
“贺兄,这书楼建得挺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