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14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14节

  渔娘请他们坐,又唤阿青上茶点,渔娘亲手给她们烹茶。
  渔娘一边烹茶一边闲话道:“京城的宅子贵,若是不挑,咱们这样的人家也能买得到。可京城的庄子就不一样了,冬天里想吃点新鲜菜,花大价钱去买洞子货也难买到好的。我就想自己买个庄子种点菜吃,打听了一圈也没碰到有人卖。”
  “这不,牙人说保定府有几个庄子还不错,我就巴巴把我夫君打发去保定府看庄子了。”
  任二娘子说句实在话:“我们家在京城许多年了,也只在保定府有庄子,京郊的庄子一是不好寻,二是价钱贵,我爹娘舍不得。”
  惠敏郡主笑道:“你们俩若是不缺银子,我倒是能给你们找两个小庄子,还是挨着温泉那种,冬日里种菜呀也方便。”
  有温泉的庄子呀,任二娘子记得那片地是皇家的。
  “是皇家的,不过也不全是大庄子。那里位置不好的小庄子有许多个,都交给宗人府管着,我听我娘说宗人府嫌那些小庄子管理麻烦又不赚银子,就想卖掉一些。”
  再小的庄子也是带温泉的呀,都是有钱也难买的好东西,怎么要卖呢?
  渔娘顿时明白了,皇家近亲少,温泉庄子只是大庄子都够分了,小庄子握在手里确实没多大用处。
  渔娘笑道:“有您牵线搭桥,若是我家出得起钱,肯定要买一个小庄子来。”
  惠敏郡主大包大揽:“包在我身上。”
  任二娘子心动,却不好说一定要买的话,只说回家问问长辈。
  三人又说起草原上,说草原上的烤全羊味道好。冬日缺草料,牛羊不肥,要等到四五月牛羊养肥了去才好。
  惠敏郡主事情也忙,只能留一个时辰,喝茶闲聊片刻,惠敏郡主就回家去了。
  她跟渔娘道歉:“本来想尝尝你家厨娘的手艺,奈何中午要去我二堂叔家团聚。”
  “郡主哪里的话,咱们常来常往,不必在乎这一时。”
  惠敏郡主走后任二娘子也没多留,渔娘送走任二娘子后,就跟管家说:“你去趟林家,问问我舅母可知道温泉庄子的事。”
  管家应声出门。
  渔娘回屋后十分高兴,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冬天就有新鲜菜蔬吃了。
  而贺文嘉那儿,他去保定府的路上碰到成群结队的庶民往京城去,看他们身上衣衫单薄,嘴唇冻得发青。
  再细听他们说话,口音是淮安那片的人,贺文嘉的脑中那根弦一下绷紧了。
  要出事了。
  第81章 暗中围杀
  成群结队的淮安百姓上京,还穿的这般单薄,一看就知道不是进京走亲戚的,跟贺文嘉出来的管事梅观从小在淮安梅家长大,贺文嘉给梅观使了个眼色,梅观悄悄离开,独自跟上一行人。
  “老乡,听你口音是淮安来的?”
  梅观笑着上前打招呼,那行人看到梅观很警惕,都不接话。
  过了会儿,队伍里一个领头的人开口:“你是谁?”
  “我么,我主家是京城里一商户,老爷打发我去保定府办事。”
  梅观穿着棉衣,脸上也有肉,看着挺讲究的,没想到是个卖身的下人,领头的人对梅观轻哼一声:“我们的事不是你能打听的,赶紧走吧。”
  梅观哎了声,见一个穿着破棉袄的妇人怀中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瘦得皮包骨,看不过眼,把怀里还剩一半的饼递给妇人:“拿着吧,孩子可怜。”
  妇人犹豫,回头看刚才说话的那个男人,他没反对,妇人才接过饼,小声道谢。
  半块饼干叫一行人对梅观态度软和了许多,梅观蹲下歇歇,扯了几句家门后,跟他们打听老家的事,这些人只当梅观想家了。
  梅观又是叹又是怀念,说了一大堆话,这些人一句话都不肯多说。梅观站起身,说见到家乡人很高兴,若是在京中再见,一定请他们吃烧饼。
  他们歇了会儿也要走了,那个妇人小声说:“卖身不是长久之计,你若是能想办法回淮安,说不定能得块地,有了地就有了粮食,娶妻生子,以后说不定就过上好日子了。”
  梅观苦笑:“我一个下人,生死都拿捏在主子手里,想走哪里是那么容易的,除非暗中逃了。”
  “逃了就逃了,你一个大男人还怕跑不掉?只要回淮安就没事了。”
  “不怕告诉你,淮安变天了,好多人从山里出来,都是没有户籍的,你现在回淮安,重新领个户籍,分了地,你就是良民了。”
  梅观立刻问:“你们也是?”
  领头的男人面露凶狠,大骂:“贱人,你敢胡说害死我们。”
  女人害怕地抱着孩子颤抖,缩成一团说不出话来。
  梅观扶了妇人一把,立刻道:“老哥别生气,是我的不是,我不该问这个。”
  “你走吧,若是叫我知道你敢对人胡说,我纵使死了,鬼魂也要回来索你的命。”
  梅观吓得后退两步,赶忙道:“你放心,我绝不会跟人说我见过你们。”
  看到梅观被他吓住了,那男人一把扯起仓惶的妇人,妇人怀中的孩子被吓得哇哇哭。
  “咱们走!”
  梅观目送一行人往北走,他等人走远了,这才往南跑去。
  贺文嘉等了许久,见梅观前来,立刻问:“如何?”
  “他们好像是进京的隐户。”
  “隐户没有户籍,他们怎么从淮安走到这儿的?”
  那群人明显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可能避开一路上的拦截,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他们是有户籍的人。
  隐户有户籍又分得田地,那就是普通百姓,正是年节期间,他们不在家里好好过年,来京城做什么?
  贺文嘉吩咐车夫调转马头:“咱们回京,赶着从小路回去,不跟那伙人碰上。”
  车夫利落地调转方向,把马车赶上另一条路。小路不如官道宽敞,为了赶路马车十分颠簸,贺文嘉扶着车厢不敢乱动。
  一阵颠簸后,马车拐上了官道,贺升掀开帘子冲里头道:“主子,咱们抄小路跑到那群人前头了。”
  “去顺天府衙门。”
  “是。”
  顺天府衙门在内城的东来坊,进内城后左拐进去的东城主街上就是。
  贺文嘉跳下马车进去衙门,一开口就说要找顺天府府尹。
  还没到开印的时候,年节期间府尹自然不在衙门中,今天衙门里做主的只有一个府丞。
  那府丞姓张,他笑道:“我知你是翰林院的贺榜眼,您中进士游街的时候我还见过呢。”
  贺文嘉客气地笑了笑,把将才在保定府和顺天府交界处看到的情形说给府丞听,他的意思是,如今江苏那边的事怎么小心都不为过,请府丞带兵过去探问探问是什么情况。
  “贺榜眼心系朝廷,我等也不是吃闲饭的人。贺榜眼呐,这逢年过节呀,京城里的贵人们常常在外城的城门口施粥送衣,那些穷苦人家来京城沾点好处那是常有的事情,我看您呐,这是想多了。”
  张府丞的屁股坐那儿根本不动,嘴上客气,心里却不把贺文嘉这个翰林看在眼里。
  贺文嘉简直被气笑了,谁家为了一口饭,大冬天的从淮安跑到京城来?
  “天儿不早了,您还是早些回去吧。”张府丞端茶送客。
  “好好好,既然张府丞不愿出城探问,贺某人只能请其他大人出面了。”
  “那你快请吧,别等到一会儿天黑关城门,那就来不及了。”
  张府丞一句风凉话,把贺文嘉气炸了。也不跟这人废话,他立刻去找范江阔。
  昨日范江阔才进宫讨人嫌,今日贺文嘉这小子找来又是为了淮安的事,范江阔很不愿意,却不能不管。
  范江阔想了想,立刻拉上贺文嘉:“走,咱们去姚国公府上。”
  国公?贺文嘉脑子一转才想到姚炳姚大人还是国公。
  范江阔带着贺文嘉跑去姚国公府上,姚炳是个聪明人,听贺文嘉说完就知道事情有变,淮安那边捅娄子了。
  姚炳立刻就想到这事儿要暗中处理,不可把事情闹大。
  姚炳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贺文嘉,叫他带着信去找顺天府府尹。
  “我……我去呀。”
  姚炳笑着道:“老夫教你一回,既然你肯担事儿,那就把事情从头到尾做好了,不可虎头蛇尾,也不可半路把事情推给其他人。”
  “你若是把事情推出去,事情办好了别人领功劳,你最多当事情没发生过。可若是事情办差了,这口锅一定落到你头上。所以呀,事情一旦经手,最好从头盯到尾。”
  贺文嘉表示受教了,嘴上还是说:“我信得过姚大人,您派的人接手我肯定放心。”
  姚炳直说了:“事情紧急,老夫找不到其他人替你去。”
  姚炳指着范江阔:“他就是个事不关己不吭声的人,老夫要进宫见皇上,你不去,难道指望他去?”
  范江阔摇摇头:“我身子不爽利,办不了这样的大事,我告辞了。”
  范江阔不等贺文嘉拉住他,他脚下生风就这么溜了。
  姚炳把信放在贺文嘉手里:“都交给你了,老夫先走一步。”
  “哎,姚大人,您等等我。”
  姚炳一个五十来岁的人了,跑起来快得很,比范江阔动作还快些。
  贺文嘉没法子,拿着书信又去顺天府府尹楚家。
  顺天府府尹管着天子脚下这片地方,品级为正三品,比其他省的知府高出二三级来,能当上府尹的人,肯定不会是什么蠢货。
  楚府尹看完信后,一刻不停地去衙门,一脚踹翻那个冷待贺文嘉的府丞,亲自点上衙役人手,骑马跑去路上拦人。
  贺文嘉自然跟去了,马车换马匹,速度更快了,在京郊前面的十里长亭处拦到一行人。
  这时候也不回京,楚府尹直接把人押去京郊的一处庄子审问。
  楚府尹身边的管事说这个庄子是楚家的,叫贺文嘉别客气,想要什么只管开口,一会儿等他们家大人审问完再请他过去。
  楚府尹不希望贺文嘉过去看他审问,贺文嘉自然就不去了,只说:“到底是大晋朝的百姓,都是苦命人,问话就问话,没必要把人当犯人一般上刑。”
  “您严重了,我家大人并不是酷吏。”
  事实上,也用不上楚府尹上刑,从这些人的包袱里收出一张状子,楚府尹就知道他们上京所为何事。
  楚府尹暗叹,真是惊险,这伙人若不是被拦住,真叫他们进京告御状了,钟应芳钟大人的前途估计就没了,江苏成了烂摊子,皇上的脸色只怕臭得不能看。
  贺文嘉没看到状子,因为拿到这张状子半刻钟后,楚府尹亲自派人赶在内城城门关闭之前送进城。
  很快,又送进宫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