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22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22节

  “侯粱,你有何话说?”
  侯粱毫不犹豫跪下:“请皇上恕臣蠢钝,臣尚不能画出这般细致周全的舆图。若是这位大家肯收徒,臣愿拜此人为师。”
  “ 收你为徒?呵,你都是快五十的人了,人家收你为徒,难道图你年纪大?”
  侯粱磕头道:“臣年纪大了,可臣还有儿子,还有侄子,我们侯家子弟从小学画舆图,底子打得好,只要这位大家肯指点一二,习得本事后,我侯家愿为皇上鞠躬尽瘁。”
  “起来吧!知己不足,还知道求进,朕不怪你。”
  “谢皇上开恩。”
  侯粱稍松了口气,站起身时,这才看到皇上旁边还站着一个年轻翰林。
  侯粱跟翰林院没有交集,不识得贺文嘉,只礼貌地点了点头,贺文嘉却冲他抿嘴笑。
  侯粱不解,他笑什么?
  侯粱也没把这个年轻翰林放在心上,他伸长脖子越过皇上的肩膀看那幅舆图。
  皇帝扭头看到他一张老脸,嫌弃地皱眉:“你走吧。”
  “皇上,臣想……”
  “人家收不收徒朕不知,待朕问问。”
  侯粱顿时大喜:“谢皇上,臣谢皇上,此事若是成了,臣一家为皇上肝脑涂地,臣……”
  “行了,走吧!”
  侯粱还想继续说,皇帝却不耐烦听,侯粱懂事地闭嘴走了。
  “贺大人,侯粱的话可听到了?”
  “皇上,这舆图是我夫人画的,我做不了我夫人的主。”
  皇帝轻哼:“你回去告诉你夫人,朕不会叫她白当先生,她若是愿意教一个徒弟出来,朕给她赏赐定然不薄。若是她不愿意带徒弟,你问问她,她可愿意走遍大晋朝,为朝廷画一张舆图出来?”
  贺文嘉心想,渔娘肯定会选走遍大晋朝!
  “贺文嘉,你饱读诗书,又略懂军政,你应该知道,一张精细精准的舆图对于朝廷来说有多重要!这张云南府的舆图若是送到西南边境将士手中,一次战争就可以少死我大晋朝许多儿郎!”
  “此乃利国利民之举,朕希望你夫人,还有你,可以慎重考虑!”
  皇上的话语重心长,半点不曾露出威胁之意,贺文嘉点头答应回去问问他夫人。
  这会儿差不多快到下值的时辰了,贺文嘉要下值了,看了眼桌上的舆图,又看了眼皇上,他的意思皇上应该明白吧。
  高九忙笑着过来:“贺大人,时辰不早了,咱家送您出去吧。”
  贺文嘉想说不用,他认出去的路,可高九不等他说话,拉着他胳膊就往外走。
  贺文嘉一边被拉着走一边震惊,高九一个太监怎么力气如此大?他竟然挣脱不得。
  贺文嘉扭头看到大殿角落里记录皇上起居注的官员,正精神百倍地奋笔疾书,他好想知道这两个史官正在写什么。
  贺文嘉被带到侧殿门口,高九站在台阶上对贺文嘉摆了摆手:“贺大人你家的点心做得好,回头有什么新鲜点心再送给皇上尝尝。”
  贺文嘉撇嘴,呵呵,找的什么破借口,谁家装点心的食盒是个长条形的木盒子。
  贺文嘉下值出宫,回到家就去主院,渔娘正备好茶点等着他呢。
  贺文嘉端起一盏温茶干了,放下茶盏就问:“下午来咱们家要舆图的太监怎么跟你说的?”
  “那个小太监呀,他说皇上夸我游记上的图画得精巧,知道我舆图也画得好,特来家里接舆图一观。”
  “你没想糊弄随便给一张舆图?”
  “这有什么好糊弄的,我想着,皇上总不会因为我舆图画得好就要怎么着吧。更何况,舆图对朝廷真的很重要,若是皇上愿意用我画的舆图,我也可以献上去。”
  贺文嘉道:“皇上不会把你怎么着,他希望你收个徒弟,或是你自己走遍大晋朝去画舆图。”
  渔娘眼睛一下亮了:“我若是走遍天下,朝廷会派兵保护我吗?”
  “或许……会吧。”
  “那我……”
  贺文嘉赶紧打断她:“你去远游也就算了,但是跟职方司那些小官儿一样几年十几年在外不着家,我可不干!”
  渔娘一想也是,依照大晋朝的交通效率,还真会一走数年难归家。
  贺文嘉提议:“要不,你收个徒弟?”
  “也行吧!”渔娘犹豫道。
  贺文嘉怕渔娘反悔,第二天一早就进宫告诉皇上,他夫人愿意收徒。
  皇帝好像早有准备,笑了笑,上午就把这事儿告诉侯粱。
  侯粱想破脑袋也没想到,那位把舆图画得格外精巧的大家,竟然是一位小娘子!
  皇上不可能骗他,侯粱惊讶归惊讶,听到消息后立刻告假家去,收拾出一大车礼物,带着自家的儿孙去春和坊贺家。
  侯粱的小儿子侯原偷偷跟大哥说:“人家比咱们有本事,这种可以传家的本领,怎么会无缘无故传给外人?”
  “别胡说,梅夫人既然答应皇上了,不会不传。”
  哼,传也不会全传给他们!压箱底的本事肯定会留着传给贺家后人。
  侯粱走在前头,进了兰草街,一排许多宅院,侯粱正想叫管事去打听贺家是哪一家时,对面走过来一群身穿宫装的宫女,两排二十几个人,每人手里都捧着礼盒。
  宫女们从侯家老少身边走过,走到前头那一家门前,领头的女官笑着道:“皇后有言:梅娘子巾帼不让须眉,以女子之身,行为国为民之大事,此壮举该赏!”
  侯粱顿时大喜:“儿郎们,快跟去我拜见你们的师父!”
  第87章 梅夫人名声大噪
  “梅夫人,我们来拜师来了!”
  皇后跟前的女官还在的时候侯粱不好上前套近乎,等送赏赐的女官一走,侯粱就捧着笑脸上门了。
  “梅夫人好呀,不知道贺大人有没有提到过我,我叫侯粱。我身后这十几个不争气的,是我的儿子和侄儿。”
  “唉,我老了,不好觍着脸拜您为师,可我家的孩子们还年轻呐。我家大郎今年不到而立之年,我的小儿子今年十四,正是拜师学艺的好时候啊!”
  “梅夫人放心,我家跟别家那些虚伪的读书人不同,我们侯家最重传承,也最是尊师重道。只要您肯收我侯家子弟为徒,以后我家的祠堂里一定有您这位先生的牌位。”
  侯粱怕渔娘不信,他拍着胸口道:“不怕告诉您,我侯家祖上原是阴阳家的弟子,虽然侯家后代子孙已经不行堪舆之事,我家祠堂里至今仍旧供奉著我们侯家祖宗的先生们。”
  侯粱乍看是个不善言辞的中年人,倒是没想到他话密得叫渔娘都插不上话,渔娘对他笑着点点头:“侯大人说的话我自然是信的,侯大人不如进门来,咱们坐下再谈?”
  “好的,好的,我们都听您的。”
  说话间,不用渔娘吩咐,小林氏吩咐丫头小厮把皇后娘娘的赏赐送去库房。正院伺候的奴仆比主子早一步把前院待客厅收拾妥当。渔娘带着侯家人过去时,他们才坐下,家中下人已经备好精细茶点送来。
  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看起来寻常,细节处却最能彰显出一个家族女主人的持家有道。
  这一切叫侯家人看在眼里,侯粱暗叹,看来这位梅夫人不仅是在舆图上有天分,也是治家的一把好手。
  渔娘请侯粱喝茶,侯粱语气依旧恭敬亲热,好话说了一箩筐,似十分期待能拜师,但是却半句不曾拿皇命来压渔娘。
  侯家的诚意渔娘自然是明白的,渔娘笑着打量侯家子弟:“侯大人,我愿意带徒弟,可是也带不了这许多徒弟,怕是要让您失望了。”
  侯粱立刻道:“我也知梅夫人没有许多空闲,不敢太多叨扰您,我想着,您如果能收三四个徒弟最好不过了。这样不多不少,正正好。”
  人太多,梅夫人教不过来。人太少,若是教的弟子里没有成器的,那简直是浪费梅夫人的工夫。
  到时候,只怕皇上那儿也不会满意,到时候梅夫人和他们侯家都吃挂落。
  渔娘也没说好或是不好,她又问:“侯大人,你家的儿孙都愿意来我这儿学艺?”
  侯粱扭头瞪着自家的一群愣头青:“梅夫人问你们话。”
  一群堂兄弟中,年纪最大的侯大郎恭敬问道:“请梅夫人恕在下冒昧,听我爹说,您是江湖浪人?您写的《山河畅游·巴蜀》《山河畅游·江南》《山河畅游·京杭》书中的风景图、舆图都是您亲手所画?”
  渔娘颔首:“没错,都是我曾经游历过的地方,书的全部文章和图,都是我亲手所写,亲手所画。”
  “您以后会留在京城,还是会去游历更多的地方?”
  “我当然希望可以游历整个大晋朝,不过我非朝廷官员,要我按照朝廷安排去各地行走,画舆图,恐怕我不太方便。”
  侯粱的小儿子侯原突然道:“不用听朝廷安排,您就算帮朝廷做事了,朝廷也不会给您官职。前朝时我的曾姑奶奶极擅舆图,她以女子之身为朝廷奔走四方,辛苦一辈子什么都没有。”
  侯粱训道:“叫你说话了吗?”
  渔娘笑着道:“侯大人不用训他,他说的本也是实情。”
  渔娘本就擅长舆图,古往今来的舆图大家她也在许多札记、野史中看到过一些,女子偶尔也能看到一两个名字,却远不如男子有声望。
  侯原问出心里最想问的那个问题:“你的舆图比我祖父、我爹和我叔叔、哥哥们画的都好,你真的愿意把这本事毫无保留地传给我们吗?毕竟,教会我们对您也没多少好处。”
  侯粱狠瞪小儿子一眼,这个糟心的娃,这种话是能问出口的吗?
  侯原补充一句:“原是我冒犯,您若是觉得不好说,可以不用回答我。”
  渔娘顿时笑了起来,这个横冲直撞的小子,倒是有几分意思。
  渔娘放下手中茶盏:“你有没有想过,对你们来说,会画舆图算是了不得的本事,可以代代相传,确保家族不衰败。但是对于一些大族来说,这只是其中小道,因为真正有底蕴的家中,他们可以选择的东西很多。”
  这话太过真实了,侯原这个半大小子感觉自己被无形的刀刺中了。
  侯粱低着头道:“我侯家没有别的世家大族有本事,别的不敢多求,能把踩熟大晋朝的土地,把舆图这一件事做精,对我们来说,足矣。”
  渔娘的目光从侯家年轻一辈的脸上掠过,不说年纪最大的那几个,就是跟侯原年纪相仿的十四五岁的侯家少年人,他们都很认同侯粱的话。
  舆图一事要想做得好,要的就是侯家这样肯钻研的精神。
  渔娘目前对侯家人是满意的,她笑着道:“古树浩如烟海,其中《管子》地图篇第一次提到舆图,到如今,一千余年过去,舆图跟一千年前比并未有多少进步,这是我研究舆图的缘由。我希望你们有向学之心,有钻研之志,大晋朝的舆图会在我们师徒手里完成。”
  渔娘的一段话鼓动着侯家年轻人的心,渔娘打铁趁热,带他们去书房看她是如何画舆图的。
  渔娘拿云南府的地图给他们瞧,随便指出一个小地方,告诉他们这个县是什么地形,山川水文如何分布,有几条出去的路,四季是什么气候,那里又生长着什么粮食菜蔬等等。
  渔娘又仔细跟他们说气候对当地人文风俗的影响,若要论气候,有局部气候,也有大气候。大气候要考虑得更宽广,要把这个小地方和整体联系起来,诸如海洋上来的风,高山阻挡气流等等。
  侯粱都听呆了,这还是学舆图吗?梅夫人提到的这些,他以前竟然从未想过!就算想过,也从没想到这些可以形成一门学问!
  只会画图,竟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吗?
  侯粱心里突然生出一个念头,他们侯家从类似匠人家族,成为名留青史的大家族,就看今朝了。
  “你们快跪下,给梅夫人磕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