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25节
“侯慎说得对,天下间精通数术的大儒本就是凤毛麟角,咱们若不是因为梅夫人的缘故,求都求不到范先生的门下。”
“咱们家画的舆图皇上已经瞧不上了,再不思变,努力上进,不用几年,朝廷上就没有我们侯家的位置了。”
他们这一代堂兄弟十几个人,目前只有三个秀才,侯慎一个举人。这种情况下,他们拼不过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士子,若是断了通过舆图入仕的路子,侯家就真的完了。
侯大郎扭头看侯原:“小弟,咱们兄弟之中,你的脑子最聪明,以后若是拜入梅夫人门下,一定要尊师重道,往日那些话可不准再提了。”
侯原脸上臊得慌,十分不好意思:“大哥,那是我不懂事说的话,这都多久了,您怎么还记着。”
“不是大哥故意要揭你的短,我怕你哪日太过放肆说错了话。”
“大哥,我不会的,我打从真心敬佩梅夫人的学识和为人。”
“你心里有数我就放心了。”
侯大郎训完弟弟,扭头跟其他堂兄弟们说:“你们也是,不管以后是读书还是做官,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得罪人。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大哥放心,我们知道了。”
侯大郎出门去了,侯原小声跟旁边堂哥说:“大哥如今还不到而立之年,说话跟咱爹和二叔一模一样,老气横秋得很。”
“别胡说,大伯往日里的教导你都忘了,咱们侯家不可张扬。”
“哎,说到底,还是咱们侯家太弱了。”
侯慎轻敲他脑袋:“你是说咱们侯家的祖宗都不行,就你厉害?”
这话侯原才不敢说,叹了口气,拿起笔计算起来,他一定要把最后一道题做完了才睡。
侯家郎君们点灯熬油地学习,渔娘这个当家主母自然是知道的。过了几日,渔娘请范先生喝茶。
范先生自是知道这个徒媳请他喝茶所为何事,他道:“两个人,侯粱的小儿子侯原,聪慧机敏,是个可造之才。侯家二房二子侯慎,在数术上不如侯慎,但他细心周全,如今已考得举人,我看侯家下一代的领头人就是他了。”
渔娘放下茶盏,微微蹙眉:“侯原倒是还可,可侯慎真如先生所说,他能静下心来跟我学艺?”
“问问吧,看侯慎和侯家是如何考虑的。”
“其他十几个都不行?”
说起这个,就要说到侯家的家风了。侯家小心谨慎是好事,可是把孩子教得太过刻板迂腐也不好。
“侯粱身上也有侯家人谨小慎微的秉性,可你看他在皇上跟前,该他说的话时候,脑子灵活得很,所以他那一代让他当家。他那一代除了他之外,其他旁支拿得出手的没几个。”
如今侯家下一代几乎跟侯粱那一代一样,侯慎大概率能出头成为侯家下一任族长,家族中其他孩子都是往老实里养。
“出不了头,站不到高处,那就低头当个老实好用的人,朝堂上终究是需要侯家的。”
究其根本,侯家的生存之道跟范家都是一样的。
范家不过是家大业大,所以瞧着比侯家体面些。说到底,还不都是任由皇上使的眼睛和锯子罢了。
“侯粱作为侯家的当家人,自然希望你收侯家的子弟为徒,越多越好。你若是问我,我觉得两个侯家子足矣。”
范江桥又提到:“若是侯慎不愿意也无妨,你可以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考校后可收为弟子。”
渔娘明白范先生的考量,她点了点头,又给范先生添茶。
“先生,这茶喝着如何?”
“不错。”
“您若是喜欢,就拿些去喝,最近外头送来两斤好茶来,赶紧喝完,再过些日子,明前茶就要送来了。”
到时候南方的春笋、小青菜、河里的河鲜等等,各色菜蔬肉食,鲜美的滋味就要摆上桌了。
范先生笑道:“你呀,以后也是当先生的人了,在弟子面前说话还是要多注意维护当先生的体面。”
渔娘眨了眨眼,当先生怎么了,当先生也要有爱好么。爱口腹之欲,可是个极好的爱好呢。
范先生卸下替渔娘考校弟子的担子,在家用了午食,就带着小厮去京郊会友去了。
下午,渔娘吩咐管家把侯原和侯慎请来。
侯家儿郎们听到梅夫人有请,堂兄弟十几个人的脸上,有激动,有遗憾,有释然。
侯慎和侯原两人走后,侯二郎长舒一口气:“终于熬到这一日了,大哥,咱们今日就可以归家了吧。”
堂弟们都期待地看着他,侯大郎说:“别着急,一会儿我问问范先生吧。”
一群小子还不知道范先生已经走了,这会儿一个个喜滋滋的:“辛苦大哥!”
梅家内院。
渔娘观察侯慎和侯原两人,又问他们平日读什么书,有什么喜好,问了许久,最后发现,两人当真跟先生说得一样,一个稳重端方,一个聪慧机敏。
侯原最忍不住,渔娘每次问到他时,他的话最多,渔娘也不打断他,耐心听他说完了。
几次下来,侯原似乎觉得自己的话有点太多了,就慢慢管住自己的嘴了。
渔娘微微一笑,侯原这小孩儿不错,可以收。
至于侯慎,渔娘道:“你已是举人,为了你自己的前程和家族之计,你现在应该以考科举为要。我叫你来,是舍不得你的天分,当然,你拜我为师与否,最后决定权在你。”
侯慎早就想过了,此时他毫不犹豫道:“我愿拜您为师,随您学习本事。”
“纵使会耽误你两年后的会试?”
“是,在下绝不后悔今日之决定。”
渔娘含笑:“不急,你们先家去问问家中长辈,若是家中同意,两日后是个好日子,你们再来。”
“先生,我爹肯定会答应的。”侯原迫不及待。
渔娘笑着道:“就像我当日跟你们讲的那般,跟我学舆图,只在书房是学不会的。你们若拜我为师,以后定会花许多工夫跟我外出,就算不能走遍整个大晋朝,肯定也会去许多地方。”
侯原立刻道:“我愿意跟您出远门。”
侯慎自然也是愿意的。他早就知道他的个人的前程和家族的前程是捆在一起的,就算失去会试功名,他也要学会梅夫人的真本事。
舆图,才是他们侯家立足之根本。
侯慎和侯原两兄弟对视一眼,两日后他们一定会再来。
人选初步定下来,考校的事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日下午,在梅家前院学的要生要死的侯家儿郎们,总算踏出梅家大门了。
就算是一直管教弟弟们的侯大郎,走出梅家后也暗暗松了口气。
年纪小的几个半大孩子几乎是小跑着出了兰草街,到了大街上,周围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叫卖声。
侯二郎大叹一声:“以前读书时别人读三四遍就能背下来的书,我要读五遍十遍。先生总训斥我,说我蠢。现在叫我说,背书嘛,管他背多少遍,勤快一点总会背下来。可数术题啊,读千遍万遍都不知道怎么解题,不用先生骂,自己先把自己骂个狗血淋头。”
侯二郎走到侯慎、侯原中间,攀着两人肩膀:“你们是经过考校的,咱们兄弟中间你们最聪明,以后侯家的兴旺就看你们了。”
听到这话,侯原这会儿一点都没有即将要拜师成功的兴奋,他觉得自己以后的日子说不定会更难过。
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因为他突然想到,范先生长住在梅家,拜师后他还有个正在编《数术全书》的师丈,以后还能好?
“侯原,你可别退缩!”
侯原才不认这话,故作骄傲地扬起头:“只要先生肯教我,什么我都学得会!”
“好,有志气!”
一群难兄难弟家去,虽然落选了,一个个倒是兴高采烈。
侯粱傍晚下值回家,看到他们就问:“梅夫人是不是选中了?”
“爹,梅夫人选中了侯慎和侯原。”
“只两个?”
侯二郎为他爹的话不满:“两个您还嫌少?您知不知道我们在梅家每日吃多少苦?我原本还以为我们兄弟一个都留不下来。”
侯粱懒得搭理这个不孝子,直接问老大:“老大,你来说。”
侯大郎继承了侯家人谨慎仔细的性格,把这些日子在梅家学到的东西,懂的不懂的,都讲给他爹听。
侯大郎讲完了,侯原补充:“范先生教我们的许多东西,都是咱们以前没学过的。”
侯慎接话道:“我觉得范先生教我们的数术十分实用,不仅可用到堪舆中,还能用到其他许多方面。”
侯粱:“这个很正常,范家人乃是墨家传人。加上范家跟继承农家学说的许家人是世交,他教的东西必然实用。”
侯粱自从把家中子弟送到梅家之后他也没歇着,有空就去工部跟范江阔套近乎,范尚书不搭理他,他就去跟范家的其他小辈说话,熟悉了后,慢慢地也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
“梅夫人说两日后叫你们再去?”
侯慎和侯原点点头。
“知道了,拜师的礼我叫你们娘准备好,两日后咱们全家都去梅家。”
两日后正是休沐日,大家都去。
皇上一直关注着侯家之事,过一两日就会问贺文嘉如何了。今日把人选定下来,隔日贺文嘉去保和殿就把此事说给皇上听。
“只选出两个?”
“没错,只有两个适合的。”
皇帝面露不满:“侯家的人竟这般不得用?”
“也不能这么说,没选中的只是不适合修舆图,或许他们擅长做其他事也不一定。”
贺文嘉帮侯家找补了一句,皇帝依然不满,在他看来,侯家的职责就是为大晋朝修舆图。
贺文嘉悄悄打量皇上的脸色,道:“侯家子弟已经算是不错了,我夫人说先教导看看,若是教得出来,以后再叫他们多带人手把手教,朝廷定不会缺少修舆图之人。”
皇帝眉头慢慢舒展:“既然你夫人这般说了,那就先等等再看吧。”
皇帝似笑非笑地瞥贺文嘉一眼:“你夫人在舆图一道上算是自学成才。你呢,你还有你师父范江桥教你,朕吩咐你修《数术全书》如今修到哪里了?”
“回皇上,《数术全书》初拟十五册,如今已经修到第六册了。”
“什么时候能修完?”
“估摸着,后年……”
“后年?朕叫你修一本书你要修到后年?”
那可是《数术全书》,哪能这么快修好?皇上既催促,贺文嘉一咬牙:“今年年底前或是能修出来初稿。”
皇帝似是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不再言语相逼,贺文嘉听皇上缓缓道:“朕给你机会,你若抓不住,机会就是别人的。”
“你回翰林院瞧瞧,那些在翰林院一待就是几年十几年的老翰林,当年他们也是翘楚。他们当年没抓住机会,这么多年过去,如今也只是个翰林。”
“你,左士诚、王苍、蒋雪村、冯亭,都是年轻一代里有才学之人,朕都看重,也都给了你们机会,最后你们谁能出头,那就只能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