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26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26节

  皇帝甩给贺文嘉一本奏折:“你看看吧。”
  奏折是淮安知府递上来的,淮安知府先是给皇上请安,后又说薛广和王苍只花了半月工夫就把淮安丈量分发田亩之事处理妥当,一点都没耽误淮安府春耕,淮安府对薛广和王苍大夸特夸,淮安知府这是给两人请功呢。
  “你从小跟王苍一起长大,他有几分本事你当最清楚。你们两个也算师兄弟,以后,若是差得太远,那就叫人看笑话了。”
  这时,皇帝已经提前看上笑话了,贺文嘉却不恼。不管皇上如何激他,修书之事也急不得。
  再说王苍,贺文嘉也知道,江苏之事皇上为何要点王苍为薛广副手。
  去江苏这个机会是皇上给的,也是王苍和陈家人谋划得来的,他应得的!
  皇帝见贺文嘉竟一点都没被他挑拨,顿觉没意思,叫他滚去干活。
  贺文嘉在皇上跟前装孙子,过了一日,休沐,他高坐堂前受他夫人的徒弟跪拜,他年纪轻轻也是当师丈的人了。
  自从渔娘江湖浪人的名号被叫破,京城里跟江湖浪人的各种风言风语就没少过,虽然外头人不敢说到本尊面前来,渔娘也是心里有数的。所以这次收徒办得很低调,只有林家、范家两家出席见证。
  惠敏郡主和任二娘子本来也想来,渔娘都给拒了。
  渔娘和贺文嘉两人运气好,从小都得名师教导,在他们的观念里,既然收了徒弟,那就要好好教。
  侯慎和侯原两人住进了梅家前院,每日受先生师丈教导。
  渔娘白天教他们修舆图,傍晚贺文嘉下值回来若是有空,就指点指点他们四书五经。
  有时候贺文嘉不得闲,教他们考科举这活儿渔娘也顺便给教了。
  侯慎和侯原堂兄弟两人顿时感觉自己又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可就算再难学,再累,那也要撑着。
  离了他们先生,他们上哪儿去找什么都懂的先生教他们呀!
  等到休息日时,侯原逃也似的跑回自己家,进门就跟堂兄弟们嚷嚷:“我先生太厉害了,我打赌《青云志》里张青云写的文章肯定全部出自我先生之手。”
  “真的?”侯二郎不信。
  落后几步进门的侯慎沉重地点点头:“先生的策论挥手就来,写得极好,范先生都挑不出错来。”
  侯家长辈大喜过望,天大的好事呀!
  这下不用担心侯慎考不上进士了!
  “送一份拜师礼,得两份教导,我侯家要兴旺发达了!”
  全家人都欢欢喜喜,只有侯慎侯原两兄弟发愁。
  哎,先生太厉害了,叫他们当弟子的怎么活呀!
  不管怎么活,日子一天天地熬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三月底了。
  薛广和王苍的差事办得好,不枉费皇帝退了一步。这几日陆续收到江苏送来的折子,肉眼可见的皇帝心情十分愉悦。
  于是,京城里各家爱热闹的纨绔们也开开心心出门了。
  天气初暖,走马观花,宴客会友,热闹得厉害。
  这日,惠敏郡主亲自上来给渔娘送地契:“你要的温泉庄子,我叫管家给你挑了个还算好的。”
  渔娘大喜:“这次真是多谢!”
  “哈哈哈,咱们姐妹间道谢就不必了。今年天气暖和得快,你最近赶紧收拾收拾行装,咱们准备去草原了。”
  “我要带上我的两个弟子去,可行?”
  “去呗,反正咱们一行人不少,多两个人也不算多。”惠敏郡主也会带家里的几个小辈一块儿去草原上跑马。
  得知要跟师父出门了,侯原笑到肩膀颤抖,太好了,总算可以离开这该死的书房了。
  他要跟先生出去玩了!
  侯慎觉得没那么简单的事,先生看着好说话,实际上管他们的功课管得严。
  不过,能出门长见识,也是件快乐事,侯慎也很期待。
  第90章 他乡遇故知
  西泉坊里住的王公贵族们入京不到二十年,各家的祖坟都不在京城。因此,清明节时各家都派家中人回老家祭祖。
  不用祭祖,京城里各家清明节时就悠闲了,郊外踏青,走访好友等,清明成了玩乐的好时候。
  清明节这日,惠敏郡主、渔娘和任二娘子三个,带着人已经走到太原府了。
  一行人连同主子、管事、丫头、婆子、小厮、护卫等,统共两百余人。一间客栈住不下,包了相连的两家客栈才够。
  有两日没有好好洗漱了,安顿好后,惠敏郡主吩咐婆子烧水,一个时辰后,一桶一桶的水抬进屋里。
  渔娘也叫了水,浑身上下洗透了,一个时辰都过去了。
  阿青拿来春装,渔娘换好衣裳就说:“洗一回,感觉身上都轻松了好几斤。”
  阿青正给主子擦头发,听到这话顿时笑了:“或许是春装衣裳薄,您穿着舒坦。”
  “哎,有点想咱们南溪县了,若是在老家,早早就换上春装了,这北方的冬天太难挨了。”
  “可不是,奴婢们跟着家里人打小在南溪县长大,以前没觉得南溪县有多好,出来后才觉出南溪县气候有多养人。”
  小林氏一干年纪大的仆从等,他们打小在京城长大,时隔十七八年重回京城还能忍受。阿青这些从小在南溪县长大的人,就算时时注意着,冬日里冻手冻脚也难免。
  主仆二人正说笑呢,惠敏郡主慢步进来:“梅姐姐的头发可干透了?”
  “还没呢,还要一会儿。”
  渔娘侧头看,惠敏郡主的头发已经干了,略挽了个发髻,头上只有一个玉簪子。
  惠敏郡主笑道:“咱们来了太原府,今儿晚上用点什么?”
  “都行呀,不过任二娘子这两日肠胃不太好,晚上也不好吃得太油腻,咱们吃清淡点吧,吃削面行不行?”
  “那也太淡了些,加几个菜吧,再叫一碗油茶。”
  “我看可以。”
  他们一行人出来自然是带了厨娘的,不过既进城了,那就请当地厨娘做吧,也尝尝当地的味道。
  两人正说着话,任二娘子来了,她也才洗漱了,瞧着脸色不大好。
  渔娘连忙道:“可要请大夫来瞧瞧?”
  任二娘子摇摇头:“昨夜有点咳嗽,今儿早上起来就没有了,估计是这两日有点劳累,我歇歇就好了。”
  惠敏郡主笑道:“出门前咱们还说渔娘是南方人,少出门跑马,身子骨肯定不如咱们,没想到你居然是第一个病的。”
  任二娘子也没想到,以前她在家当姑娘时也常骑马锻炼的,估摸是这一年多心里烦闷,整日关在家不出门,糟践坏了身子。
  想到郑良那下流坯子,任二娘子真是恨得牙痒痒的。
  渔娘道:“咱们也不着急,任二娘子既然身子不舒坦,咱们在太原多留两日吧,等任二娘子身子骨好些咱们再走?”
  惠敏郡主点点头:“那也好。”
  任二娘子道谢:“多谢两位姐姐体谅我。”
  惠敏郡主和渔娘笑了起来,也不只是体谅任二娘子呀,她们也想歇一歇。
  晚上用了晚食,舒坦地睡了一夜,渔娘起身时已经中午了。
  任二娘子在客栈休息,惠敏郡主带着人出门去了。
  今日天气好,外头阳光明媚的,渔娘在客栈待不住,跟任二娘子一块儿用了午食,下午也带着人出门去了。
  听说客栈小二说城北有一座传了三百多年的木塔,木塔前的北路街是商户常去的地方,十分热闹,渔娘想去瞧瞧。
  北路街上来来往往的商户果然多,除了汉人之外,还有许多长相穿着一看就像是外邦的商人。
  自大晋朝建立大一统后,跟北边和西北边打了好几场仗,都以大晋朝胜利告终。
  前朝时当权者无能,西北边的商路早就断了,大晋朝建立后重新通商,外邦商人才能跨过戈壁草原沙漠而来。
  耳朵边全是街边商人讨价还价的声音,渔娘大概能分辨出部分南方的乡音,两湖地区的,还有巴蜀一带的。
  渔娘看了眼右前方商铺里的茶商,没想到竟有巴蜀来的商人,卖的还是极具本地特色的老鹰茶。
  胡商会买吗?
  玉娘在那儿看了会儿,那胡人没要。
  渔娘对阿青说:“你去问问那个掌柜的,卖不卖散货,若是卖,咱们买十斤。”
  阿青点点头,抬脚走过去跟那卖老鹰茶的掌柜搭话,那掌柜听到熟悉的乡音,眼睛都亮了,忙说能卖。
  渔娘没有在原地走,慢慢往前逛,小二说的木塔就在左前方,木塔修建得大气磅礴,应是很受读书人喜欢,渔娘远远看到木塔二楼临街的窗边,挤着一群身穿儒袍的读书人。
  “主子,老鹰茶买来了,一斤的价钱比咱们南溪县东街上李掌柜家卖得贵十文钱。”
  “算上运货路上的花费,一斤老鹰茶贵十文钱也不算贵。一会儿把老鹰茶带回去,给惠敏郡主和任二娘子分一分。”
  渔娘想到侯慎和侯原两兄弟:“从昨儿到客栈后到今日,我还没见过他们,可知道他们去哪儿了?”
  “他们呀,早上来跟您请安,您没起,我就把他们打发了。他们今日一早带着人骑马出城去了,说是去看看山河走势,说这是您给他们安排的课业。”
  渔娘嗯了声:“等晚上他们回来,来我这儿一趟,我要问问他们的功课,不能叫他们出去白玩儿。”
  “是。”
  主仆二人说着话,走到木塔外头,渔娘站在木塔外的大广场上,抬头打量木塔全景。
  远远看见,木塔二楼上的学子们观景喝酒作诗,袍带迎风飞,看起来好不风流逍遥。
  这时,只见二楼上一个身高体壮的学子突然扬起头向下看,好似看到什么熟人了。
  “沈兄,限韵’芙蓉’,该轮到你赋诗一首了。”
  被叫沈兄的沈重光忙摆摆手:“对不住诸位,我看到我家亲戚在楼下,我先下去一趟。”
  说着沈重光就大步走了。
  沈兄家才来太原府不久,哪里来的亲戚?莫不是糊弄他们吧?被留下的众位学子顿时都挤到窗边看。
  “可是南溪县梅家,渔娘妹妹?”
  沈重光小跑到渔娘跟前,渔娘一下认出他来:“沈大哥。”
  沈重光大笑:“我当年走的时候你还是个小丫头,咱们快十年没见了吧,女大十八变,我在楼上看着就感觉像你,就是不敢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