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40节
阿朱站在门口笑:“我可能进来?”
“有什么不能进来的,快请。”阿青关上账册笑道。
阿青请阿朱进门坐,给她倒茶,阿朱笑问:“主子们回来都累得不行,你怎么还有精神看账册?”
“咱们娘子忙的都是大事,自然是费心力的,我不过做点端茶倒水的轻省活计,哪里就累了。”
阿朱往阿青跟前挪了下身子:“真羡慕你,跟着娘子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哎,下回咱们换一换,你留在家中,我跟着娘子出门。”
阿青笑叹:“出远门么,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若不是有三皇子的派的兵马护送,咱们一行人说不准都回不来了。”
阿朱惊呼:“竟这般凶险?”
“嗯,那些偏僻的荒漠戈壁沙漠里,可是杀人害命的好地方,抢了你的货物钱财,了结你的性命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他们人多势众,一般小毛贼不敢近身,但总有些自觉人多势众的贼人不怕死。
“那你不是吓坏了吧。”
“咱们打小跟着主子,哪里见过那些场面,头一会儿碰到真是挺吓人,后来习惯了,倒也还好。”
阿青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阴山北边草原惊险万分那一晚,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惊肉跳。
˙这些事不好跟阿朱说,阿青就道:“你的婚事可定下了?”
阿朱不好意思地转过眼去:“定下了。”
“定的谁家。”
“你知道的。”
阿青猜道:“不会是梅管家的大儿子梅顺吧?”
正是梅顺呢。
阿朱的父亲是梅家的账房,她爹原本打算跟主子讨了她的身契,叫她出去嫁人,随便找个读书人,或是开铺子的清白人家都使得。
阿朱不愿意,她想跟着娘子做事。这样一来,只好在家里找。
阿青知道阿朱跟梅顺关系不错,阿青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阿青笑道:“咱们大管家会教人,他家两个儿子都不错。只是梅顺不如他弟弟会读书,以后他弟弟脱了籍还能去考功名。”
阿青的意思阿朱自然明白,她道:“我爹也跟你这般说,不过梅顺虽不擅读书,他却十分会跟人打交道,以后就算当不了管家,去外头做个管事也是行的。”
“你想明白就好。”
外面大雪纷飞,两人在屋里烤火一处说着话,不知不觉半下午过去。
到未时末,小丫头来传话,说里头说主子醒了,阿青和阿朱这才进去主院伺候。
渔娘打了个哈欠起身,穿好衣裳,喝了一盏茶醒醒神,这才慢吞吞去书房。
书房的窗外和门外都有人守着,渔娘进门就看到她刚完成的西北舆图。
从阴山至哈密卫,从哈密卫再到阿端卫,曲折蜿蜒,西北边境尽在图上。
渔娘仔细回忆后,确定自己的舆图没错,她拿了一张新的厚实宣纸出来,她要再复制一张。
她画熟了,手快得很,贺文嘉下值家来时,她刚好画完最后一笔。
贺文嘉推开门大步进来,渔娘抬起头。
贺文嘉笑着跑过来:“好哇,你现在不得了了,回个家还要我三催四请,你可把我这个夫君放在心里?”
渔娘放下笔,笑着道:“谁叫你没空闲,你若是有空闲,我就带你一块儿出门了。”
贺文嘉伸手一拉,渔娘掉进他怀里,夫妻俩一块儿跌坐在圈椅上:“哼,你就是故意为难我。”
“那你也是故意为难我,这么重要的事,难道我还能不去?”渔娘脑袋靠过去,两人亲密地依偎着。
贺文嘉叹气,看着她的脸道:“这段时日辛苦了吧。”
是辛苦,不过也还受得住。
贺文嘉小声道:“半个月前皇上就跟我提西北的事,说西北不安生,等忙完手中的事定不会轻饶他们。”
渔娘心头知道,说的应该是北境那边的事情。
“今天早上我去保和殿当差时皇上提到你了,叫你明儿一早进宫拜见皇后娘娘。”
今儿一早渔娘才回京,宫里应该就收到消息了?不过也正常。
渔娘早就做好了准备,她指着桌上的两张舆图:“正好,我要把舆图交上去,事情了了咱们好准备过年。”
“只怕也不行,你忘了北境的图纸?”
渔娘当然记得北境的图纸:“那个不着急吧。”
“北境的图纸在宫里,我猜明儿你进宫拜见皇后娘娘,到时候借赏赐的名头会把图纸给你。”
“给就给吧,北境的舆图不急在一时。”
夫妻俩抱在一起亲亲密密说话,渔娘捏着他指头道:“刚才进门可去见过大哥大嫂了?”
“还没有,一会儿就去。”
渔娘打他:“那还不快去。”
夫妻俩也不在书房磨叽了,赶紧起身去东厢房那边。他们过去时大嫂陪着安安在玩,大哥在看书。
“大哥,大嫂。”
孟氏扭头冲贺文嘉笑:“二郎回来了。”
“我回来了。”
贺文嘉跟大嫂寒暄两句,进门就看大哥的脸,窗户半掩着屋里不亮堂,贺文嘉几乎看不到大哥脸上的伤痕。
“全好了?”贺文嘉走近瞧。
贺文茂笑着道:“差不多吧,反正不影响科举就行。”
“那肯定不会。”贺文嘉语气笃定。
兄弟俩问候完,贺文茂放下书:“后年我才考会试,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就来了?”
贺文嘉轻哼:“肯定是爹不放心我吧。”
“爹不放心你,我们都不放心你,所以叫我来看着你,叫你行事稳重些。”
贺文嘉不高兴大哥说他,不过大哥大嫂肯来,年后爹娘也要来,贺文嘉也就不计较了,笑着说:“爹娘他们是不是准备要买宅子?”
“嗯,确实有这个打算,银子我都带来了,回头叫家中管事去打听打听,早日把宅子买好。”
贺文嘉算算日子:“大哥若是不着急,不如等到下月小年后再去瞧宅子吧,那会儿我有空。”
最近他忙着给《数术全书》收尾,年底翰林院内也有许多文书要处理,他实在是忙,只怕不能帮上忙,不如等下年后休息时去看宅子,那会儿他有空闲功夫。
“也好,你忙你的事,买宅子之事不急在一时。”
那边,渔娘跟大嫂说话,渔娘邀大嫂过几日去温泉庄子住两日,那里暖和,比京城舒坦。
孟氏答应了,等渔娘忙完就去。
渔娘手中除了那幅西北舆图之外也没什么可忙的。
第二日侯慎和侯原两兄弟来梅家,渔娘叫他们去书房读书,下午她回来再说。
渔娘进宫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见到她时态度十分温和,问她家里双亲身体可好,又夸她是个奇女子。
渔娘顺其自然地接话,皇后说什么她就应什么,不肯多说一句。
皇后微微一笑:“听说惠敏跟梅夫人是手帕交。”
“不敢当,惠敏郡主性子和善,臣妇只是跟惠敏郡主说得上话罢了。”
听她这般说,皇后似乎觉得有点没意思,不再说话了,只叫她喝茶。
渔娘低头喝茶,心里想着惠敏郡主的亲外祖母是先皇后,这位皇后是继室,听这位的意思,她好似很愿意跟惠敏郡主母女交好。
既然主动示好,就该找本人,找她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手帕交挺没诚意的。
渔娘也不会在中间帮着撺掇。
两人都没话说,就静静喝茶。
清茶喝了一盏,半刻钟后,皇上进来了。
渔娘低着头听皇上皇后说话,不过三两句问候,皇后娘娘找了个借口,识趣地去侧殿。
“东西呢?”
渔娘立刻献上西北舆图。
皇帝展开看,这一看就看了两刻钟,只见他手里拿着尺子在舆图上量来量去,估算距离。
皇帝十分满意地点点头:“不枉费你一番辛劳,这幅舆图画得极好。”
“谢皇上赞赏。”
皇帝拿着舆图就放不下,问了几句舆图上几个地方,就叫她走了。
当然,皇帝也没忘了她的辛苦钱。
皇帝的赞赏很值钱的,渔娘出宫时抬走了两箱金子,以及一箱北境的图纸。
除此之外,皇帝还承诺了两件事,等她的北境图纸绘制出来,再给她一个皇庄,她的西北游记还可以官印。
回到家中,孟氏看到这两箱金子张大了眼睛:“皇上挺大方的!”
“三皇子妃也很大方!”
孟氏想到渔娘送给婆母的那套珠光宝气的首饰,点点头,三皇子妃确实大方。
贺文茂却说:“金银不是最重要的,皇上允渔娘的游记官印这才是了不得的大事。”
朝廷官刻的书籍多以强调教化的经史为主,都是私印无法完成的鸿篇巨制。如同前些年朝廷官印的《周史》等。
渔娘既不是翰林院的官员,写的又不是传世经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够不上官印,如今皇上主动提起,背后的用意叫人深思。
当世还活着的大儒,无论是退居乡野的,还是在国子监、太学里教书的那群人,谁有资格叫官坊印刷他们的笔墨啊?
渔娘的游记若是真经由朝廷官印,传至天下,不论渔娘是不是女子,她的名声在大晋朝文人中间都是独一份的突出。
渔娘声名大噪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