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41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41节

  第102章 各谋出路
  皇帝突然这般大方,渔娘还挺不习惯。难道是良心发现了?还是这会儿才察觉出她的价值来?
  无缘无故皇帝对她突然友好了一点,渔娘还挺不习惯。
  知道渔娘回来了,当天下午范先生家来,得知官印之事后,范先生笑了笑,说:“你的那两个弟子,三五年肯定是培养不出来的,这事还用得着你,左右要给你点什么。钱财于你不算什么,用名声套住你才是好法子。”
  孟氏抱着闺女笑道:“无论是名还是利,渔娘都不太在乎吧。”
  贺文嘉问:“真不在乎?”
  渔娘看他一眼,真诚地点点头:“在乎的,该我得的,凭什么不要。”
  说实在话,比起虚名,渔娘喜欢过好日子,吃穿住行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追求一个舒适。
  名利嘛,以前不追求的,现在她觉得这都是她应得的,多多益善。
  范江桥赞赏道:“这话说得对,皇上既然肯给你几分,那就大大方方拿着,万不可学那些迂腐之人,抱着不值一文的清名到死。”
  侯慎侯原在书房读了一日书都没见到先生,傍晚要走时见到范先生,从范先生哪儿得知先生以后写的出都由官坊刻印发行天下,两人心头暗惊,以后他们先生定然是独一份的大儒啊!
  范江桥看着两人道:“你们先生是女子,以后士林中人对她的指责只多不少。你们是传承她衣钵的弟子,我不求你们为她豁出命去,我只要求你们是她弟子一日,就要尽力维护她。”
  侯慎立刻道:“请范先生放心,我侯家没有欺师灭祖的后辈。”
  侯原恭敬地低下头:“堂哥说的话,正是我想说的。”
  先生有本事,他们这些做弟子的也受益,大好事呀,他们侯家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不跟先生站在一起。
  范江桥面露满意的神色:“去吧,这事儿也跟你们家里人知会一声。”
  “是。”
  侯慎和侯原归家,侯家人听说此事后,都十分欣喜,侯粱更是亲自上门送礼,说感谢她费心教导侯慎侯原,两个孩子这次回来长了不少本事,人也稳重了许多。
  渔娘叫侯粱不必客气,都已经是她的弟子了,她肯定会好好教导。
  侯粱做事妥帖,来了梅家后,后头找了个机会去见皇上,当着皇上的面把梅夫人夸了又夸,还把侯慎侯原绘的舆图给皇上瞧。
  比不上梅夫人,但是也大有进益吧。
  侯粱豁出老脸去皇上跟前卖好还是有作用的,皇上对梅夫人和侯家都十分满意,冬至时两家都得了赏。
  在外人眼里,梅夫人身为一个女子,只因一手无人出其右的本事,就能跟朝廷内的一品大员一个待遇。
  工部里许多靠本事领俸禄的大人们,大匠们,心头微动,皇上还是在乎他们的。
  在许多工部的人心里,贺文嘉还是范大儒的弟子,梅夫人跟贺文嘉是夫妻,那就是一家人。
  皇上赞赏梅夫人就是赞赏他们!
  谁敢当面说梅夫人的不是,那就是跟他们过不去,跟皇上过不去,看我不喷死他!
  范江阔作为工部尚书自然是知道下头人的想法的,他关起门来呵呵一笑,当今皇上可是实权皇帝,谁敢正面反对皇上?
  梅夫人受的恩赏都摆在明面上,果然如范江阔所想,朝中官员无人反驳,就算说酸话,也要藏着点。
  贺文嘉这位一榜进士,他这个最得圣宠的翰林都没得的赏,竟叫他夫人得了,冬至节后回翰林院当差,少不得要被人笑话两句。
  贺文嘉不怕人笑话,反而十分自得,你们谁家夫人比我夫人有本事?
  他还不知道么,那些酸腐文人比不上他夫人,又不敢骂皇上太过抬举他夫人,于是只能借着笑话他给自己找回点脸面罢了。
  贺文嘉得意一笑,你们都酸去吧!
  中午休息时,屋里无人,瘦得脸颊凹陷的蒋雪村苦笑:“我现在算是知道了,妻贤夫祸少。我不求我夫人给我添光彩,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
  贺文嘉拍拍他肩膀:“无妄之灾,都过去了。”
  前几个月薛广悄无声息地从江苏去了安徽,蒋雪村怕族中老人顽固,舍不得家中田地,特地请了假回徽州处理此事。
  蒋家到底是大族,贪归贪,这种要命的时候还是舍得下家财的,蒋家由蒋雪村祖父做主,主动献了田产给朝廷,交给钦差薛广分给无地的百姓。
  家中隐户也不敢留,尽数找好了由头把人放出去充做流民,只当跟蒋家没关系。
  蒋雪村好不容易安顿好家中事情回京,结果一回京就得知她夫人跟大理寺左士丞家的小妾发生了口角,争夺一支金簪时推搡,那小妾摔了一跤把肚子里的孩子摔没了。
  这件事究其根本是大理寺卿左士丞家的小小妾嘴贱先生的事,他们家不占理,那位大人再宠爱小妾也不可能为了小妾参将雪村一本。
  好么,那位大人另辟蹊径,换了个由头,弹劾蒋家强占土地,拘禁民人、欺压百姓。
  若不是蒋家之事早已经办好了,这次弹劾落到实处,蒋家被当作杀鸡儆猴那只鸡,蒋家就彻底完了。
  蒋雪村正欲低调做人时,这个节骨眼上跟人结了仇,蒋雪村身上那股世家公子的豪放气质也收敛了。
  家族对他的助力没多少了,蒋雪村以后还得靠自己。
  “贺大人,你的《数术大全》快修完了吧,到时候皇上肯定会问你想去哪儿当差,你心中可有想法?”
  贺文嘉还没想好呢,不过六部九卿之中他首选六部,六部之中他想去的主要是工部、户部、吏部。
  工部尚书是范江阔,自己人,在他手下日子自然好过。
  户部尚书姚大人,贺文嘉感觉姚大人对他颇为赞赏,不过户部左侍郎是郑匡,他们家跟郑家有仇,还需再考虑考虑。
  吏部么,吏部尚书是陈方进。陈方进是世家头子,王苍又是他的侄女婿。贺文嘉跟王苍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贺文嘉都应该主动避嫌。
  贺文嘉想来想去,还是去工部历练比较靠谱。
  蒋雪村道:“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如今皇上用我还算顺手,这一两年内,无论如何我不会主动离开翰林院。”
  翰林乃天子近臣,只要能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待着,过一两年安徽的事了了,蒋家就稳下来了,他再谋出路也不迟。
  “你的想法也是对的,我看你也不是官迷,在皇上跟前做点事,能护住家小就算不差了。”
  谁不想当大官啊,这是他想就能成的吗?对贺文嘉这句恭维蒋雪村笑不出来。
  蒋雪村提起左士诚:“你可知他最近跟刑部左侍郎张太平走得近?”
  贺文嘉瞥他一眼:“你还有空关注他?”
  顺手的事情罢了,他低调做人不代表他放下经营人脉。
  蒋雪村小声说:“听说左士诚想去刑部。”
  “冯亭和肖秀呢?”
  “冯亭他爹在宝庆府当县令,家中没多少钱财,京城的日子他过不起,也不愿意全家蜷缩在外城东水巷,大约三年满了后他会申请外放吧。”
  “肖秀么,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他这人脾性不好,嘴巴也不好,出身寒门又不愿意低头,当官没什么出路的,他虽然没说过,我猜他估计想跟郭有德郭老大人一样在翰林院待到致仕,得个老翰林的名声,扶持扶持家中后辈。”
  至于上一届庶吉士邓福兴,他这一两年先后交好左士诚、王苍,后头又更贺文嘉来往,属于谁得圣宠他跟谁玩儿,可惜都看不上他。
  邓福兴心气儿高,不愿意去六部衙门从主事干起,他若是不想在翰林院耗一辈子,大概率也是要外放的,毕竟他还年轻。
  翰林院里除了他们年轻一辈的,那些老翰林没什么可说的,不管是好高骛远还是能力平庸,还是贪图翰林虚名,他们这一辈子大概就是这样了。
  走不了,也离不开。
  贺文嘉微微一笑,蒋雪村这人,在人际交往上确实有一手,把他放在翰林院真是屈才了,叫他去吏部,或是去鸿胪寺都挺适合。
  蒋雪村叹气:“贺兄,咱们到底相识一场,同朝为官这么久,我是什么人你是知道的。你这人品性好,你登上高位我是服气的。希望你离开翰林院后宏图大展吧。”
  “也不一定会离开翰林院。”
  蒋雪村轻哼:“跟我还不肯说句实话?如今朝廷缺能用之人,你得圣心又有才能,还能不用你?”
  蒋雪村有句话没说出口,你家还有一位独具一格的夫人呢,就冲着你夫人的本事,皇上都要高看他一眼。
  舆图啊,不仅是皇上重视,兵部那群当兵的,谁不是两眼放光?
  蒋雪村在太和殿碰到好几回了,兵部尚书和贺文嘉说话,那态度,对亲生的儿孙都不见得有那样的好脸色。
  蒋雪村抬头望向窗外:“说起来咱们当官才一年有余,算起来时间还早,可明年就是乡试,后年开春又要进一批翰林,时不我待啊!”
  可不是,时不我待!
  贺文嘉嘴上不说,就算是渔娘家来了,他也没有一日有空闲。马上年底了,他要赶快把《数术全书》交上去。
  渔娘也不用他陪着,她在家歇了两日,先是去唐国公府看望惠敏郡主,又去高家看望任二娘子。
  过了几日下大雪,天气又冷了许多,渔娘和大嫂带着安安去温泉庄子,这一去呀,就舒坦得不肯回京。
  腊月初九,贺文嘉的《数术全书》交上去了,隔天又是休沐,贺文嘉和大哥骑马去温泉庄子。
  两人顶着风雪赶到庄子里,一进门就听到她们请了女先生在屋里说书,不知道说到哪段故事了,渔娘忍不住哈哈大笑。
  贺文嘉也忍不住笑,知道她过的这般畅快,他心里就高兴。
  第103章 贺文嘉,王苍,都在往……
  渔娘没想到大哥和贺文嘉来温泉庄子,算一算日子,她以为贺文嘉要等到小年前后才有空闲。
  看到贺文嘉气哼哼地进门,渔娘顾不得说书先生,故意笑道:“呀,咱们家贺大人来了,瞧你这红光满面的,这是有什么好事吗?”
  贺文嘉眉头微扬:“我的差事办完了,算不算好事?”
  “你的《数术全书》交上去了?”渔娘忙问。
  贺文嘉点点头,书交上去了,不过还要等太学、国子监里的数术先生们,以及钦天监的监正审验通过才能行。
  若是对书的内容有争议,或是还要请其他擅长数术的大儒再审验,力求没有谬误。
  “贺大人,恭喜呀!”
  “这一年多你真是太辛苦了,难得呀!”
  渔娘从没怀疑过贺文嘉在数术方面的本事,她笑道:“离过年还有一段时日,不如咱们提前庆祝一番。”
  贺文茂和孟氏都说好,贺文茂道:“等《数术全书》通过审验后,咱们再摆酒请范先生一起庆祝。”
  《数术全书》审验难度非常,贺文茂感觉审验花的功夫,或许比编写一本书耗时更久。
  贺文嘉笑着道:“不用那么久,我师父说明年二月前应该就能办妥。”
  数术不同于其他经史子集,书编写出来才算过了第一关,要想快速通过审验还要另想些办法。
  范江桥自己就是数术大儒,跟他交好的朋友中许多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至少在数术方面的学识和名声,远远高过太学和国子监里的数术先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