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44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44节

  也是因为打仗勇猛,身上落下了许多伤病,多年前洪二老爷就因病离世了。
  洪家二老爷离世后,洪家二房的老夫人也无心管后宅,家里的事情都交给儿媳谢氏当家做主了,平日里各家亲戚走动,也是由洪家二房的少夫人出面。
  今儿唐国公府办年宴,洪家二房少夫人谢氏就跟着堂嫂永安公主过来了。
  洪惜娘从渔娘这儿得了准话后,赶紧跑去找她母亲。
  一刻钟后,谢氏牵着女儿的手过来,看到渔娘就笑:“将才听梅夫人跟唐国公夫人说话,我就想跟您说两句的,可惜坐得远,没来得及。”
  渔娘忙道:“夫人客气了,您快请坐。”
  谢氏牵着女儿的手刚坐下,惜娘就迫不及待道:“先生已经答应收我为徒了,娘,明儿您就带我去先生家拜师吧。”
  谢氏教训闺女:“拜师是大事,不可胡来,怎么着也要先家去告诉你祖母,再选个吉日上门才好。”
  惜娘哦了声,又催她娘:“那咱们下午家去问祖母,明儿就上门拜师。”
  当着外人的面不好教女,谢氏只瞪着女儿。
  惜娘见母亲露出这种神色,就知道不能再催了,讨好地咧嘴冲她娘笑。
  谢氏无可奈何,她对渔娘笑道:“请梅夫人见谅,我家这皮猴子打小就是这般,若是拜您为师,只怕要您费许多心思教导她了。”
  惠敏郡主看了眼小堂妹,又对谢氏笑道:“万事难求她愿意。家中也不是没给惜娘请过先生教养嬷嬷,可有什么用?这回是她自己要拜师的,她若是再不听话,以后咱们再不理她了。”
  惜娘低头小声说:“先生,我乖呢。”
  渔娘忍俊不禁,这丫头,真是太有意思了。
  谢氏见闺女这般,心中暗叹,她本不愿意女儿拜师梅夫人的。梅夫人名声虽大,到底出身不如堂嫂永安公主。
  不是她扒高踩低,而是他们二房势弱,她夫君不像大房有国公爵位可以继承,以后若是没了大房的帮衬,惜娘的夫家不好找。她这个当娘的,少不得要为闺女早早考虑起来。
  谢氏几次想请永安公主把惜娘带在身边教养,以后等惜娘大了,也能借国公府的势和永安公主的名声,找个好人家。
  可惜,永安公主几次拒绝了她。
  谢氏正为闺女的教养头疼时,惜娘闹腾着要拜师梅夫人,谢氏今日见到梅夫人进退有度,又身负皇恩,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定了主意,谢氏笑着道:“梅夫人师从大儒,自身又才学不凡,我和惜娘的父亲自然愿意她拜您为师,您若是觉得惜娘可教,今日回去我就请人选好日子。”
  “惜娘是个好孩子,我自然是喜欢的。”
  两边都开口了,这事儿基本上就定下了,惜娘见状大喜。
  惠敏郡主也笑着道:“你们两家的好事可是我促成的,婶婶,渔娘,到时候惜娘拜师时一定要请我才行,不然我可不依。”
  “请,一定请你到场,叫你坐头桌。”谢氏欢喜道。
  渔娘笑着说:“到时候请你夫君一块儿来,咱们自家人吃顿饭罢。”
  谢氏和惠敏郡主都觉得这样安排很好,渔娘的名声已经够大了,不需要再锦上添花。
  惜娘见她娘和先生说好了,她乐呵呵跑去外头跟朋友玩儿,她要拜师的消息就传出去了,没一会儿工夫,前院的男宾也听到了消息。
  唐绍给贺文嘉使眼色:“郡主的堂妹拜你夫人为师,贺大人,以后你要比我高一个辈分了。”
  贺文嘉眉头微抬,笑道:“那挺好,我比你辈分高,以后可不许拉我喝酒了。”
  唐绍笑道:“放心,今儿不叫你喝酒,中午摆宴我叫人给你上茶。”
  贺文嘉拱手道谢:“那就多谢唐大人了。”
  “贺大人客气。”
  两人拱手作揖的在那儿一番作态,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
  旁边许多宾客见了,对贺文嘉这位天子近臣又高看了一眼。
  唐绍是唐家的三爷,虽然唐国公府的爵位轮不到他继承,可他的分量一点不轻。
  在宾客眼中,唐绍对贺文嘉的态度,就是唐国公府对贺文嘉的态度。
  再说女眷那边,唐绍的夫人惠敏郡主跟梅夫人的关系更是不用提了。
  不得了啊!
  这位末流世家出身的贺大人顶着寒门的身份科举,当官后又借着妻舅林家跟武将一系搭上线,还有他拜师的范家,他夫人收徒的侯家,这一路走来,背后的牵扯越来越多,偏偏皇上还肯重用他。
  谁说皇上最喜寒门子弟的?
  贺文嘉这种看似老实,实则八面玲珑的,皇上不也挺喜欢吗?
  蒋雪村今日若是在,肯定又要叹一句妻贤夫祸少啊!
  贺文嘉若是知道在场人这般看他们夫妻,定要冷笑一声,当今可是实权皇帝,臣子之间的人脉关系对皇上来说都不算什么。
  皇上厌恶一个官员,定不是因为那官员背后人脉关系多,只会因为那官员在其位,不谋其事。
  只会拉关系,做不了事,你还贪污渎职,别说你是寒门子弟,你就是王公贵族,也别想得皇上一句好话。
  这个道理贺文嘉明白,唐绍明白,偏偏身为后妃皇子的人看不明白。
  经惠敏郡主说和,梅夫人收洪家二房小娘子为徒的消息传到皇后耳朵里,皇后宫里当日换了好几套瓷器。
  皇后没想到永安母女俩如此不识相,她更是恼恨唐国公府和洪国公府不把她放在眼里。
  皇后压抑着怒火,冷声道:“本宫就不信了,他们当真只忠于皇上,不肯向皇子投诚。”
  大皇子病歪歪地坐在轮椅上,他苦笑一声:“明面上四公六侯肯定不会跟皇子有牵扯,暗地里如何我们哪里知道?”
  暗地里如何且不知,大皇子只知道,无论是永安姐姐,还是唐国公府、洪国公府,都不会偏向他。
  皇长孙给父亲倒了杯参茶,淡淡道:“二叔这几年跳得厉害,几次冒犯父亲,皇祖父只当看不见。咱们都指着皇祖父的心意过日子,皇祖父不待见我们父子,那些四公六侯也不瞎。”
  皇后赶紧道:“孙儿别说丧气话,你皇祖父的性子向来如此,并不是不喜欢咱们。”
  大皇子垂眸不语,一个这些年来他始终都不想承认的事实渐渐浮出水面,他坏了身子后,父皇越来越不看好他。
  纵使他是长子,他的儿子是皇长孙。
  大皇子扭头问道:“薛广那边可有消息?”
  皇长孙点点头:“安徽那边的事情不算难办,就是路上不安生,他几次碰到劫杀,若不是他身手尚可,只怕早就没命了。”
  大皇子嗓子难受,微微抬起头,伸手按了按脖子,长出一口气,道:“咱们的人手都在明面上,都在京城,不好动,儿啊,咱们要培养些在地方上的人手了。”
  “儿子知道。”
  他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不仅要培养地方上的人手,还要死死盯着二皇子。
  大皇子怀疑老二跟陈方进那个老东西暗中有来往。
  皇后眼神一凝:“跟陈方进?”
  “哼,薛广若是死了,难道皇祖父会用陈方进荐的人去推行国策?杀了薛广陈方进得不了好,那就只能是二叔了。”
  陈家人精明得很,没得好处的事情肯定不干,他这般出力,肯定是二叔给了他什么好处。
  大皇子父子怀疑陈方进,他们没有人手,怀疑只能是怀疑。
  皇帝则不同,他眼里不揉沙子,薛广头回遭遇劫杀送信回京时,他就撒出暗卫去查。
  腊月三十晚上,一队暗卫回京,调查结果摆在御案上,皇帝却不信。
  “你们是说,全族死绝的四大家族王家后人想杀了薛广?”
  暗卫头子低头道:“我等一路暗中跟随重伤逃跑的杀手到了浙江青丘山中,山中有个庄子,里头养着三百多杀手,各种证据都显示那些都是王家当年留下的人手。”
  皇帝轻哼:“这么容易就叫你们查到了?”
  暗卫头子也觉得有点可疑,但目前查出来的证据显示就是如此。
  皇帝皱眉,瞟了眼折子:“多派一队人暗中跟着薛广,朕要知道,你们掏了青丘山老巢后,还有没有其他人想要薛广的命。”
  暗卫头子跪等了许久,见皇上没再说话,他一个转身消失在太和殿。
  “高九啊。”
  高九快走两步上前:“主子,奴婢在呢。”
  皇帝望着太和殿外深沉的夜色出神:“你说陈方进到底是大奸似忠,还是朕错怪他了?”
  高九笑着道:“奴婢以前问贺大人一句话,问他一道算术题怎么算几次答案都不对,您猜贺大人说什么?”
  皇帝傲气轻哼:“朕问你话,你倒是反过来问朕了?你还不快说。”
  “哎,奴婢这就说,当时贺大人说啊,理是越变越明的,这算术也是同样的道理,若是几次算出来的答案都不对,那就多算几回,多验证几回,正确答案就摆在那儿,再不可能错的。”
  皇帝嗯了声:“这就是算术的好处,总有个结果。”
  这也是贺文嘉的好处,不像朝堂上那些老滑头,一句话叫他们说出花来,却不肯明说是什么意思。
  “高九,你给朕记下,等开印了,叫贺文嘉给朕讲讲他编的《数术全书》。”
  高九笑道:“皇上的话奴婢记下了,听您的意思,开年要升贺大人做翰林院侍讲?”
  皇帝嘴角露出个笑来:“他也算剑走偏锋,翰林院里没哪个比他明白数术,叫他撞上了。”
  太和殿墙角的水钟突然响了三声,高九带着殿内伺候的奴才跪下:“时辰到了,奴才等恭贺皇上新年吉祥!”
  “奴才等恭贺皇上新年吉祥!”殿内外跪倒一片。
  “起来吧,有赏!”
  “谢皇上!”
  皇帝走下皇位,走到太和殿门口,寒风涌灌而入,吹的皇帝的广袖猎猎作响。
  元吉二十年了!
  朕登基二十载,国策推行也将近二十年了!
  朕誓要在朕当政时丈量完天下田亩,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第106章 贺大人高升
  正月初二,渔娘和贺文嘉要去林家。夫妻俩要出门时碰到贺文茂。
  贺文嘉扭头看了眼大哥后面:“哥,您出去逛逛难道不带安安?安安不闹腾?”
  自从来京城后,安安那个小丫头被外头的花花世界迷了眼,贺文茂要读书没空闲,她就天天求着她娘带她出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