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57节
那些老大人几岁?你几岁?
白音瞪着梅羡渔。
渔娘连忙道:“白大人,您有何话要吩咐我?”
“按规矩,今日你该去国子监报到,你要这会儿跟我一起去,还是你自己去?”
“我自然跟白大人一起去了。”渔娘连忙道。
白音有心帮忙,渔娘跟着他一块儿去国子监。
白音也是实在人,带着她去国子监里走了一遍,认识了一遍这会儿没在学舍讲课的其他五经博士、助教及直讲等人,又安排了一个叫韩密林的助教给她。
“韩助教的祖父是数术大儒,跟你夫君的先生范江桥是好友。去年年底审核《数术全书》时,就有韩助教的祖父。对了,韩助教本人也帮着打下手了。”
渔娘看向韩密林,韩密林对她笑着点了点头:“梅博士好。”
渔娘笑着点了点头:“韩助教好,以后要麻烦你了。”
“梅博士客气。”
这下好了,她原本还担心国子监为了排挤她,专门给她找个不听指挥,只会给她找事的人。渔娘也很感谢小白大人,给她安排韩密林,肯定是小白大人提前想过的吧。
白音叫人把课表拿来,给她排课。
“算学虽重要,但也重不过五经,所以排课不算多。加上还有其他算学先生分担,你一旬只有四节课。”
渔娘看了眼课表,算学及律学、书学等非五经学科,课程都不算多,且都排在下午。
学子学了一上午,半下午正是精神不济的时候。
啧啧。
“皇上重视算学,可只要科考各学科的考查比例没变化,五经在学子们心中的重要性就不可能动摇。”
白音知道皇上的意思,只是这不是他说了算的,要提高算学的地位,要改革,必须对科举从上而下进行改革才行。
现在朝廷里大事颇多,改革科举牵扯颇多,短时间内应该改不了,只能先这样吧。
渔娘明白他的意思,她对这个课表没有异议。
“你的课其实也不用太多,毕竟你还要带弟子,还要做皇上安排的其他差事。”
白音仔细看了看课表,没问题了,他对韩密林说:“把课表抄写一份交给梅大人。”
“是。”
白音还有事情,就先走了,屋里众人送白大人到门口,才止步。
课表上今明两日渔娘没有课,她拿到韩助教抄写给她的课表摆摆手也走了,她后日再来。
“梅博士慢走。”
眼见梅博士走远了,屋里几个博士助教才说起话来。他们在国子监消息灵通得很,大朝会才结束,梅博士骂人的话就都传出来了。
“嘿,我们都是男子,听到梅博士骂孔大人那些话都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孔大人就在当场,怪不得气得要撞柱子。”
“要在前朝,孔家人说话那是管用的。到了如今么,不中用了哦。”
“何止孔家不中用了,咱们也不是?太学还敢当面锣对面鼓地闹腾,咱们却是连闹腾都不敢。”
“这还用讲?《数术全书》印出来半年了,人家夫妻俩对《数术全书》精通无比,咱们连第一章节都没学过去吧。”
“咱们祭酒不是问过咱们嘛,比起接纳梅大人为先生比较没脸,还是咱们偌大的国子监,寻摸不出一个算学大儒比较没脸?”
“唉,还是请梅博士来教书吧。”
“对对对,我现在一想到年前审验《数术全书》的时候,咱们整个国子监里一句硬话都不敢说,被外头那些老头子骂成狗,现在想起来还脸红。”
“这不就对了吗,咱们敢闹腾?是学识比人家好?还是比人家会骂?”
到底有人不爽比不过女子,酸酸说了句:“到底是女子么,太计较。”
“哈哈哈,信不信,你要现在跑去梅博士跟前说这句话,人家能啐你一脸。”
韩密林听着同僚们的感叹,笑了笑没说话。
渔娘以女子之身做官,还踏足太和殿、勤政殿,还在勤政殿里舌战群雄,大胜而归,京城里只要还有点心气儿的娘子都直呼痛快。
好骂!简直好骂!
这才一天过去,隔天茶楼酒肆中就说书先生说梅博士的书,说好的有,说不好的有,但不管是说好还是说不好,渔娘骂人那段话,都被一字一句地全说出来。
经此一事,渔娘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声名大噪。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一群等着乡试放榜的学子气红了脸,说男子吸血母亲姐妹妻女那段话,简直是指着天下男子骂,比当年那本《青云志》的话本还过分。
“诸位,难道你们就没有人想说句公道话吧!”
激动者有之,岿然不动者有之,坐着一动不动的那人道:“什么是公道?”
“公道自在人心!你看看楼下那些娘子们喊破天的叫好声,不管你们认不认,你再扪心自问,梅博士话得话可有假?”
有人不情愿道:“也不能如此说吧,一码归一码,梅博士当官你们当真不反驳?”
“皇上不是说了么,唯才是举,你要反驳也容易,明日梅博士在国子监开讲,你去驳斥她就行了。”
被气得跳脚的几个学子顿时歇气了,他们对自己在算学上有几分学识还是知道的,不用想也比不过被皇上夸了又夸的梅博士。
“这就对了,咱们以后都是要当官的,需知谋定而后动。你们有空在这儿无能狂怒,不如回屋读几页书,就算过了会试,不要忘了后头还有殿试。”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既能进京赶考,聪明人还是占多数。
当日下午,刑部和京卫指挥司的兵马围了春和坊、平安坊、三朝坊十几户官宦人家。
被抓的,抄家的!
士兵的呵斥声,破家之人的嚎叫声,响彻内城。
各家都关门闭户,生怕自己家被连累。住在客栈里的那些考生也不敢说话了,这次事情只怕不简单。
春和坊兰草街里也有一家被抄家,管家梅应来报:“抄家的那位是通政司左参议赵家,罪名是结党营私。”
结党营私?和谁结党?
“孔克己家呢?”
“孔大人昨日被抓去刑部,到现在还没放出来,孔家如今还好,没被抄家,只叫京卫司的兵马围了起来。”
渔娘拍着膝盖道,她就说吧,皇帝点她一个女子为官,肯定是打着一举多得的主意。
她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不过跟一声不吭就下狠手清理门户的皇帝比起来,到底太嫩了。
不过也挺好,皇帝动杀心,反倒叫那些盯着她的人不敢了。
她也算没白当这个幌子。
第116章 贺文嘉回京
九月初三,渔娘去国子监上课。
一打开门,惠敏郡主的车架摆在梅家门外。
“梅姐姐,早上好呀。”
渔娘顿时就笑了:“你今儿要送我去?”
任二娘子也从车帘后露出头来,笑道:“梅博士,我们都来送你。”
“梅姐姐快来。”
惠敏郡主没叫丫头,亲自掀开帘子,渔娘扶着她的手上车,三人坐在一起。
渔娘:“前些日子多谢你们在外头帮我说话。”
任二娘子捂嘴笑:“我倒是没出力,全是郡主领着人冲在前头。”
“梅姐不用谢我,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门找点乐子。不过也就是前几日罢了,这两三天京城里的风向你们也知道,我都在歇着。”
惠敏郡主嘴会看眼色了,什么时候可以闹,什么时候要乖巧,她最会看脸色了。
说起这几日的事,皇上这次发威借的是渔娘这个幌子,叫不知内情的人说,完全是小题大做,不值得发这么大火。
惠敏郡主压低声音道:“听说二皇子手下折损了不少人手,这几日二皇子称病在家,太医院里半数的太医都去二皇子府上了。”
王侯勋贵们都住在西泉坊,若是有心留意,各家很难藏住事情。唐国公府距二皇子府不远,自然知道这些。
“大皇子那边呢?”
“大皇子那边少了几个人,不过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关注的人不多。”
二皇子的人被打击的最多,大皇子虽然受损不大,惠敏郡主猜,以皇后的脾性,估计又要在后宫修身养性一段时日了。
反正惠敏郡主是乐见其成的,皇外祖父肯管事,肯压着几个皇子,他们家也不用头疼如何在不得罪皇子的情况下把人打发了。
渔娘对惠敏郡主的方向微微倾身,小声道:“北方边境上可有动静?”
边境上的事情惠敏郡主肯定是不知道的,不过唐国公和洪国公他们肯定心里有数。
惠敏郡主看了任二娘子一眼,用只有他们三人才勉强听得见的气声道:“应是换了几个人,唐绍的堂弟唐迁昨日离京了,我听说,二娘夫家的堂叔好像去朵颜卫了。”
朵颜卫,渔娘上月才去过,那里做主的大将军是安伯霖安将军,她知道的呀。
北方边境的守将小作调整,应是为日后做准备。
任二娘子跟渔娘说:“不怕说给你听,我原觉得,你这次的事情虽然有缘由,可也闹得太大了,特别是短短几日内就闹的尽人皆知,离京城比较近的山东、河北等地的官员纷纷给皇上上书,我想也不至于如此。”
“特别是你在勤政殿跟姓孔的那老头儿吵架,除了跟着起哄的那几个,三品以上的高官都不参与,这就显得很奇怪了。”
你说这事儿不重要吧,闹腾得这么大,传得这般快,两三日内许多人家被抄家流放。
你说重要吧,朝廷内高官不吭声。
“若官员们都知道皇上的意思,孔克己他们何必闹这一出?惹皇上不快不说,还丢了官,全家老小都搭进去了,为的是什么?”
任二娘子娘家夫家都很少掺和到党争里,许多消息她都没有来源,只
能根据一点线索猜测:“你们说,世家是不是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