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61节
渔娘扯了扯嘴角,皇帝若是心软之人,他也当不了皇帝。
陪贺文嘉吃了顿早食,渔娘彻底清醒了。送贺文嘉出门后,渔娘也不休息了,她在屋里走了两圈,抬脚去书房写她的《山河畅游·西北》篇。
是了,她除了要教书,要养胎,要处理家事之外,她还要抽出不多的时间用来写她的游记。
渔娘认真写书时心力十分集中,脑子里也不想朝廷里的糟心事了,她把她眼睛看过的山河,脚下走过的路,心里飞扬过的思绪,都透过她的笔触,一笔一画地写出来,汇聚成文章,融成书籍。
冬去春来,四季流转,一晃眼已是两年后。
元吉二十二年冬天,渔娘的《山河畅游·西北》篇,初稿已成。
这两年中发生了许多事,先是元吉二十一年春天,渔娘诞下麟儿,随贺家心字辈,取名贺心蕴。因为孩子生下来头发多,家里人给他取了个叫毛毛的小名。
四月,会试开考,贺文茂中状元,进翰林院任翰林院修撰。
贺文嘉的同窗们,汪直落榜,黄有功、朱润玉、温子乔都中了二榜进士,三人都没考中庶吉士,他们跟这一年大半的进士一块儿,被皇上打发到江西福建一带任官。
他们一去,当地原来的地方官被轮换了许多,大家都看得出来,皇上这是为了给几年后在江西和福建推行国策做准备。
除开浙江,这两个省,已经是最后还未清算田亩,查隐户的地方了。
渔娘舅家那边,大表哥和三表哥考中进士,两人都留京,一个进了兵部,一个去了户部。
四表弟林仁高没考中,五月时迎娶绍兴府雷家大房二小姐为妻,梅家、贺家、孙家都去吃了喜酒。
这一年里,学了渔娘本事的侯慎侯原两兄弟,都领命出京去各地绘制舆图。
渔娘在京城也没歇着,她从国子监里选了几个有心跟她学绘制舆图的学生细心教导,兵部那边送了三个职方司里的六品小官儿跟她学习,她也一并教了。
隔年,元吉二十二年夏天,平北侯府长孙陆集回京,陆集十岁的大女儿陆晴空拜渔娘为师。
到这儿,正式拜师渔娘的四个弟子中,男女各两人。
元吉二十二年是个好年份,这一年里,生了安安后多年没怀孕的大嫂孟氏怀孕生下儿子,取名贺心衡。
三表嫂耿氏,四表弟媳雷氏、惠敏郡主、任二娘子,还有远在南溪县的张大娘子也生了孩子,这一年里真可谓喜事不断。
除了自家人之外,成婚快六年的王苍夫妻俩,终于生下了他们头一个孩子,王苍给孩子取名王南溪。
贺文嘉和渔娘听说他的孩子叫这个名字后,半晌没说话。
自王苍从安徽回京荣升正三品吏部侍郎后,可谓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这一二年里因皇上看重和陈家扶持,王苍如今已经是世家年轻一代中的领袖,外头都传他可能而立之年就能位列尚书,入内阁,走上官场顶峰也指日可待。
王苍只是陈方进的侄女婿,却连陈家本家子弟对王苍都要避其锋芒,在外人瞧来,他的人生再顺遂不过了。
贺文嘉惆怅:“南溪南溪,我也想回一趟南溪县了。”
“做梦吧。”
贺文嘉也不纠结,他笑道:“爹娘孩子都在咱们身边,不回去也行。”
渔娘看他一眼:“我听说,贺大人要高升了?”
贺文嘉笑道:“你从何而知?”
“猜的呗。”
这两年里,如果说王苍是朝堂之上的新星,闪烁着熠熠星辉。那贺文嘉就是地上的一棵树,埋头地里吸收养分,沐浴风雨。
用人听得懂的话翻译一遍,贺文嘉日常要做的就是跟六部衙门扯皮,听内阁差遣,偶尔还要挨皇上的骂,兢兢业业地干活,今年好不容易弄出一份皇上满意,内阁勉强满意,六部反对不了的各部门记账规矩。
再简而言之,贺文嘉弄出了一份具有大晋朝特色的账本模板及入账出账流程!
贺文嘉:“平心而论,也不全是我的功劳,若不是皇上和姚大人支持,这套东西别说叫下头官员使用,我估计弄都弄不出来。”
这套东西弄出来后,从边疆到中央,收钱用钱都有了一整套规矩,签字、盖章、备案等规矩一块儿用上,贪官再想从衙门套点银子花,就没那么容易了。
磨了这两年,渔娘觉得贺文嘉身上仅剩的少年气被磨掉了大半,捏捏他的脸,渔娘笑道:“小可怜,羡慕王苍当官当得顺利吧。”
贺文嘉的脸颊被揉作一团,他轻哼:“不就是侍郎么,本大人早晚也能当上。”
“你要升侍郎啦?”
贺文嘉眉梢眼角都是笑,矜持地微微点点头:“反正姚大人是这般跟我说的,还没定呢。”
“我的老天爷呀,姚大人说话那是一口唾沫一个钉呀,肯定准呀!”渔娘抱着他的脸猛亲一口:“咱们贺大人厉害呀!”
贺文嘉咧嘴笑,他也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厉害的。
“你松开我,脸都叫你揉红了。”
“不要嘛,再揉揉,奴家的小手暖和,贴贴,给贺大人暖暖脸。”
“哎,别闹,我听到毛毛的声音了。”
“胡说,毛毛今儿跟我娘去林家了。”
“真的,你仔细听听。”
夫妻俩在矮榻上闹腾着呢,毛毛那个小不点儿,一摇一晃地跑进来,眼泪汪汪地喊娘。
“哎哟喂,娘的心肝宝贝儿哎,这是怎么了。”
毛毛小鼻子都哭红了,一下扑到娘亲怀里就说:“小舅舅坏,小舅舅不抱毛毛。”
年十三,已经长成青松一般翩翩公子的梅羡林无语地站在门口:“你也不瞧瞧自己胳膊上的肉,谁家还不到两岁的孩子像你这般压手?从出门去林家我就一直抱着你,还不许我歇?”
聪明的毛毛小肉包打小聪明,听到小舅舅说他胖,哭得更加可怜:“毛毛不胖。”
渔娘眼睛一横,瞪梅羡林,梅羡林立刻道:“姐,你有空工夫瞪我,不如去跟爹娘他们说说,也劝一劝先生和师娘,给毛毛少喂点。”
渔娘理不直,气也壮:“毛毛比你小时候差远了,你说他作甚?再说了,冬天孩子身上穿得厚,不一定是他胖还是他身上衣裳重呢。再说,就算他胖,你哄着他多走两步就是了,惹他做什么。”
梅羡林冷笑:“姐,我记得我小时候对我可没这样过,你不是嫌我胖,不许我吃点心,就是催我在院子里跑圈。这才多少年过去,你可别假装不记得了。”
渔娘抱着儿子心虚地扭开头。
梅羡林眼睛微微一横:“姐夫,你怎么说?”
“那个……”贺文嘉轻咳一声:“当年……你姐也是为你好。”
梅羡林简直对这对夫妻无语,扭头就走。
毛毛一抹眼泪,挣扎着要下地:“小舅舅,等等毛毛。”
渔娘悄悄推开一点窗缝,见二郎抱着毛毛走了,轻哼:“你看看他,他自己说毛毛胖,又不叫毛毛走路,又把人抱走了。”
贺文嘉笑道:“你有没有觉得,二郎对毛毛,就像当年你对他,嘴上嫌弃心里又舍不得。”
渔娘一咬牙:“这样不行呀,我原本指望二郎的,二郎也是个嘴硬心软的,见不得毛毛哭。爹娘他们和师父师娘也指望不上,家里总要有个人管一管毛毛吧。”
“你管?”
渔娘心里一颤:“我管?”
贺文嘉叹气:“算了,还是我管吧,现在年纪小就算了,等他开始读书,他要是还胡闹,我定要狠狠管教他。”
渔娘眼睛冒光,拉着他胳膊道:“好,家里以后靠你了。咱们家还得是严父慈母。”
贺文嘉叹气,在朝廷里忙差事,回家还要板着脸管儿子,顿时觉得自己越发不容易了。
渔娘趴在他肩头:“哎,等咱们空了,生个女儿吧,女儿不怕宠坏。”
贺文嘉先是搂着她腰笑,随后又是摇摇头:“最近几年内,只怕不能。”
浙江的事情快解决了,听说田大人很快要去福建。南方各地的地方大族退居江西福建的不少,越到最后越难办。
朝堂之上,皇上提拔的寒门官员越来越多,吏部尚书的陈方进自从把王苍退出来后,他自己慢慢不出现在人前,称病的时候越来越多。
皇上没说,贺文嘉在皇上跟前多年,却看得出来,皇上对陈方进却越发忌惮。
另外,听说北方边境越发不安稳了,三皇子把持着北方边境一线,明里暗里大大小小的仗已经打了好几场了。
加上今年北方干旱,许多地方歉收,北境草原上只怕更加难过。今年冬天还没过一半,谁也不知道鞑靼会不会南下。
南北,内外,都快到最后关头了。
第119章 风雨欲来
今年是个寒冬,冬至才过京城里就冷得不得了,各家的老人和孩子许多都生病了,城内的大夫,甚至宫里的太医都忙得脚不沾地。
渔娘早有准备,两家爹娘,还有师父师娘都去温泉庄子住着了,这次大降温对他们倒是没什么影响。
渔娘和贺文嘉都是身上有差事的人,两人经常外出,渔娘怕从外头沾染了脏东西害儿子生病,干脆使人把儿子也送去温泉庄子。
又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天气,贺文嘉冒着寒风骑马归家,鼻子都冻红了,眼睛都被寒风吹的迎风流泪,叫渔娘好一顿埋怨。
贺文嘉笑了笑:“不是我不爱惜身子,是今日衙门外的马车太多了。”
贺文嘉脱掉氅衣,吸了吸气,轻咳一声:“大家都怕冷,今日各家都叫了马车来,你想想六部九卿多少人?这么多马车都堵在衙门外头,我看没有半个时辰都出不来。”
贺文嘉接过渔娘给他的热汤,半碗热汤下肚,他舒坦地长舒一口气:“马车里也冷,与其堵在街上受罪,不如骑马早些回来。”
“这么冷的天在那儿堵着,许多老大人只怕又要病一场吧。”渔娘叫丫头去厨房提饭。
贺文嘉点点头:“我这般年轻的都觉得受不住,年纪大的更是了。”
贺文嘉又笑:“还是郭有德郭老大人会算日子,上月他上书致仕,上了三回书,前几日皇上才点头答应。这一两天正是冷的时候,他刚好在家烤火,不用出门受罪。”
郭有德郭老大人是个妙人,在翰林院待了大半辈子,那叫一个眼明心亮。
渔娘也是知道郭老大人的,前几日他致仕,渔娘还叫人给郭家送了一份礼,郭老大人回了她一副自己写的字,这幅字还在她书房摆着呢。
饭菜摆上来了,夫妻俩坐下用饭,热汤热饭热菜,吃得叫人心里暖暖的。
如贺文嘉和渔娘猜测的那样,这一晚上过去,隔天许多老大人都生病告了假。不过好在这几年年轻一代渐渐起来了,几日上官不在,也不要紧,差事都能继续办着走。
内阁中就不一样了,内阁中如今年岁最轻的都到知天命之年了。年纪最大的,已经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了。
这一晚上,五位内阁阁老,一下病了四个,都来不了了,内阁的差事都落在内阁首辅姚炳手里。
可怜姚炳也是有春秋的人了,如今还要这般劳碌,姚炳也是心累。
姚炳一边心疼自己,一边忙碌。得空想到了薛广,这老小子武将出身,还是内阁中年纪最小的人,身体也这般不经事?
薛广其实也觉得自己身体壮得很,谁知道吹一吹寒风就病了,他心里想着应是前几年去江苏和安徽时吃了大苦头,所以身子不行了。
老臣们生病,年轻的臣子活蹦乱跳,姚炳忙不过来,随口点了几个年轻人来内阁帮忙,其中就有贺文嘉。
贺文嘉才忙完皇上交给他的差事,各色账册模本才印刷好送去地方,他正等着验收成果,结果就被姚大人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