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个头发跟胡须都花白的老臣恭着首,悠哉悠哉的吐出这么一句。
苏挽烟冷笑,这是要祸水东引吗?
这么蠢的发言,他是怎么当上朝廷大员的?
正好,她刚好找不到理由去提余南卿的功绩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皇上就更得彻查城中各司!”苏挽烟连一个眼神都没给那老臣,敞着声音朝元和帝凛道:“敌国奸细怎么会混入大晋京城?更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刺杀一国亲王,到底是多看不起我们大晋,敌国才敢这样明目张胆的对王爷行凶?”
“王爷为保大晋安宁常年征战,战南蛮御北寇,平蕃外治内乱,战功赫赫,功勋卓越,王爷为大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真是遭遇敌国追杀,臣妾更有理由怀疑朝中有敌国的奸细,否则怎么会对王爷的行踪了如指掌?”
“皇上!”苏挽烟声音更加亢奋:“臣妾恳请皇上立即彻查朝中尽数官员,揪出内鬼,还恭亲王府一个公道!还王爷一个公道!”
反正不管这帮老狐狸说什么,她就是咬死要查这些官员。
余南卿树敌又怎么样?
竖敌再多他也是亲王,遇刺杀了就是要查,更何况余南卿最大的敌人就是元和帝,他想要撇清关系,那就查,查个替死鬼出来!
听到苏挽烟油盐不进,部分官员不免有些不耐烦,一个废物王爷,哪里值得皇上这么大动干戈?
这苏挽烟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她一口咬死要严查城中各司,这些大臣肯定一百个不同意,在朝为官者,哪里真的会清清白白,哪个朝臣手里没点龌龊事?
远宁侯无语的看着苏挽烟,又见元和帝眼底已是风雨欲来。
拧眉冷笑:“王妃娘娘未免也太天真了些,就你说的那些宗正寺,大理寺,可都是城中要职,缺了哪一环朝中的政务都将无法运转,王爷贵为亲王,当以大局为重,切莫因自身利益让京城各部身陷囹囵,无法运作。”
“皇上,您看到了吗?”苏挽烟嘴角突然扬起一抹笑容,她摊开双手:“整个朝堂,官官相互,臣妾不过是要求严查城中各司为何在王爷遇刺之时无所作为,但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敢承认王爷遇刺一事就是他们疏忽防范,玩忽职守。”
苏挽烟直视着元和帝:“这还是当着皇上的面,光明正大的推卸责任,不是说王爷竖敌众多,就是说王爷不以大局为重,然而纵使借口再多,也不可否认一国亲王京城遇刺的事实!”
这些人,就是在避重就轻,她呸!
“众位朝臣难道不知,这里是京城吗?京城出现数十一百的刺客,人数如此之多,难道你们为了撇清关系,就想轻飘飘的就把整件事揭过?如此,置皇上的颜面于何地?置皇室的颜面于何地?如此,皇上还觉得这些人不该查?”
元和帝不说话,不过就是想坐山观虎斗,让这些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去堵苏挽烟的嘴,等苏挽烟被他们扰得自乱阵脚,他再适时开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这一页翻篇。
然而不管这些大臣怎么堵她,她反而更加义正言辞。
在群臣的围攻下不仅没有被带偏,还胆敢一直揪着余南卿京城遇刺一事与他对峙。
他怎么会这不知道这次的事让他颜面尽失!
就是因为知道,他才不想把事情闹大,偏偏苏挽烟就不让他如愿!
这些大臣才说几句?
倒是苏挽烟,嘴里叭叭叭的说个不停,声音又大又洪亮,显得整个朝堂都聒噪不已。
元和帝更是已经心烦气躁,苏挽烟明面上到底是恭亲王妃,再不开口定夺,叫百官真的出言冲撞了她,到时候想息事宁人就更难了。
“好了。”元和帝压下怒气,虽然还是拧着眉,但声音已经沉而平稳:“事情的始末,朕大概已经知晓,只是……”
元和帝居高临下的看着殿中的苏挽烟:“恭亲王遇刺,如今最重要的是追查刺客,将其抓拿归案,而不是在此为难京中各司。”
“皇上的意思,是他们没有任何责任?”苏挽烟质问。
元和帝眉眼更显烦躁:“恭亲王妃,事情真相未明,你不可妄下定论,否则便是在扰乱朝纲!”
朝中一众大臣垂眸恭首,似乎已经预知了事情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苏挽烟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就让元和帝给她扣一个罪名,她垂眸:“既然皇上这么说,臣妾明白了。”
本以为苏挽烟还会缠斗一番,却没想到她这么快就服软,元和帝的神情不免松了些:“苏挽烟,你要知道,恭亲王是朕的弟弟,他的安危朕比你还着急,你放心,此事朕不会马虎了事,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
替罪羊,他都已经想到了,就是余南卿的那些余党。
“臣妾相信皇上。”苏挽烟目光清澈,清澈到元和帝觉得她就是一个蠢笨迟钝,丝毫没发现他就是那个要置余南卿于死地的人。
当下他的眉头拧得更紧了,这么蠢的一个人,为何这么难杀?
“皇上既不追究京中各司的责任,那臣妾便也不再追究,不过臣妾这里还有件事,要与皇上相禀。”
不追究不代表这些他们没有责任,只是因为元和帝不追究,所以她才不追究。
不管她心里怎么想,这听话又顺从的模样,到底让元和帝怒气消了不少,他耐着性子:“你说。”
“昨夜王爷遭遇刺客时,路遇一群侠肝义胆的好心人士出手相救,臣妾已经下令将这一众人收编入府,日后为王府所用,在此特禀明皇上。”
第96章 真正的目的
这才是苏挽烟这次进宫的真正目的。
以上那些严查京中各司什么的,都不过是铺垫而已。
既然他不愿意查,那她退而求次,提出将这群人收编入府,难度就不会那么大。
只不过,苏挽烟也没想过她提一提元和帝就会满口答应。
果然,苏挽烟的话一出,元和帝气息顿时一凝,她说的这些人,难不成就是余南卿的余党?
“不行!”元和帝想都没想,直接开口拒绝。
“为何?”
元和帝紧了拳头,借口道:“这些人来路不明,背景也未调查清楚,恭亲王身子一向不好,若贸然将这些人收入府中,只怕会给恭亲王埋下什么隐患,王妃应当知道,朕最在乎的就是恭亲王的安危。”
余南卿的旧部,肩负重任与要职的都已经被他打入大牢,剩下的这些就是些小兵小卒,他不可能一一去查他们的‘罪行’,只能暗中将他们一网打尽。
她要是将这些人光明正大的收进王府,他还怎么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
“这些臣妾自会查清楚,皇上不必担心。”
“事关恭亲王的安全,朕决不许你擅作主张!”元和帝怒气腾升!
“他们侠肝义胆,英勇善战,救王爷于水火之中,面对刺客更是毫无退缩之意,以生死相搏,于臣妾而言,他们比这殿中所有文武百官都要可靠,连路人都能对王爷施加援手,可京中各司却毫无作为,这还要臣妾反复言说吗?”
“皇上!”苏挽烟双手一揖,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此事臣妾已禀明王爷,王爷已经点头同意,到底是恭亲王府内的琐事,便不劳皇上费心,至于他们的来历,皇上若不放心,待臣妾查明之后,会逐一禀呈皇上!”
“苏挽烟!你……”她竟敢忤逆他的意思!
然而,这话到了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余南卿遇刺他们装聋作哑是事实,他被这群人救了也是事实,更更更气人的是,这确实如苏挽烟所说,这是恭亲王府的事。
别说是亲王府,就是在朝的文武百官,家中想要养什么侍卫,府兵,能人异士,都可以自行作主。
而亲王府,按规制,侍卫与府兵的数量不仅高于其他高官达贵,府中更可眷养暗卫百余。
只要不超过朝廷规制的数量,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犯,就是天子也是无权干涉。
或者说,这就是天子放给他们的权力。
而亲王,又是皇帝的手足,权力应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君臣,也是兄弟,没有犯错,他有什么理由去查?
苏挽烟都说了查明之后会一一上禀,他还有什么理由质问?
想要阻止苏挽烟,除非他能找到证据,证明这些都是罪犯。
否则要让他一个皇帝,去管别人的后宅之事吗?
这不仅失了天子之威,还会让人觉得他小肚子鸡肠!
那些人在他的围剿下,肯定都已经改名换姓,他们在暗中时,他还可以一个一个的把这些人拔掉。
可一旦摆在明面上,他就完全不好再动他们!
苏挽烟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如果她一进殿就提这事,元和帝很可能会颠倒黑白,说余南卿遇刺不向京城各司求救,反而与外人沆瀣一气,导致余南卿救治不及时,损了皇室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