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另外,还有一层原因。
  不管大晋跟东海会不会再开战,元和帝都不会帮余南卿,不管是后勤还是兵力支援,他都不会给余南卿任何援助。
  即便表面上下达支援的命令,暗地里如何谁也不知道。
  元和帝不让余南卿死,让他活着出战已经是顶好,其他的就别奢想了。
  最糟糕的情况,便是四年前硝水战役的再度重现。
  第304章 一记重锤
  四年前硝水一战究竟有什么内幕,除了谋害余南卿的当事人,谁也不知道,她得替余南卿防着。
  所以她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去做些什么帮助余南卿。
  但具体要怎么做,她还不知道,她需要去翁城看一看,因地制宜的想法子。
  事后,苏挽烟让明宇拟了份名单。
  是余南卿保留在京城外的那些暗探。
  这些暗探都是在余南卿出事之后,没来得及赶回京城的,余南卿下令中断一切行动后,他们就留在了外面,隐姓埋名。
  后来余南卿痊愈,恭亲王府有了起色,这些暗探才又一一启动。
  苏挽烟让明宇给的名单,也不光是名单,还有这些人员如今的所在地,熟知这些,她才能更快速的确定去翁城的路线。
  只有附近处有自己的人,才能保证安全。
  其实有昌顺两家国公府的人就足矣,只是苏挽烟需要有自己的人手,都是为了以后能更得心应手。
  为防东窗事发,苏挽烟把明宇拟的那份名单,改成拼音抄了下来,原件当场烧掉。
  京城那边的消息,苏挽烟也需要知道,所以昌顺两家提供的暗桩,有什么消息,苏挽烟让明宇都去要来一份。
  与时俱进很重要,消息闭塞导致的后果很严重。
  苏挽烟在一天之内做了很多决策,而此时京城那边也不平静。
  东海跟大晋争执了许多日,依旧没有交涉出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本来以为东海会直接回去,与他们说的那样,向大晋开战,却没见到东海的使臣竟一连又逗留了好多日,那模样,似非要大晋给一个交待才罢休。
  大晋见东海如此,只觉现在东海也是打不起,所以更理直气壮,交涉的时候更加当仁不让。
  就在大晋以为占了上风的时候,东海却给了元和帝一记重锤。
  他交出了余南卿谋害长公主余听宜的证据,是余南卿与笑辰生之间的书信来往。
  上面详细的写着余南卿谋害长公主的计划。
  只不过,东海只上交了余南卿给笑辰生的书信,笑辰生有没有给余南卿回信,在恭亲王府没搜到任何蛛丝马迹。
  这记重锤落下,满京城震惊。
  虽然笑辰生是余南卿请来京城的,可在百姓心里,余南卿跟笑辰生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人。
  哪怕笑辰生杀害了长公主,牵连了恭亲王府,但余南卿在百姓心里也是清清白白。
  然而东海交出的这份证据,砸得京城的百姓晕头转向。
  京城的老百姓大多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余南卿弑杀至亲,不仅令皇室蒙羞,也叫大晋在东海面前丢了面子,京中舆论如今大部分都是对余南卿不利的。
  京中对余南卿的舆论达至顶峰,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看元和帝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百姓会受言论迷惑,可精明的朝臣却已经看出了端倪。
  长公主余听宜出事当日,元和帝就已经派人清理了长公主的遗物,若余南卿与笑辰生有书信来往,为什么元和帝找不到,东海的人却找到了?
  另外东海的人是怎么找到的,是潜进长公主的府邸?还是买通了府里的丫鬟小厮?
  不管哪一个,都与意欲挑起大晋与东海事端挂勾,所以此证据是真是假,有待存疑。
  再有,你东海安的什么心,朝臣心里面都清楚,虽说余南卿是打伤了凤凌霄跟凤瑶,但同样的,余南卿也说是他们掠走了苏挽烟,只是他们苦于没有证据,苏挽烟更是连一点踪迹都没有,几乎都成了悬案。
  如此,这书信的事,嫁祸也不是不可能的。
  朝臣们都想得明白的事,可元和帝却已经怒火中伤,他早怀疑余听宜是余南卿杀的,如今见到东海把证据呈上,根本等不到下朝,怒着眸眼就去了大牢,想要从余南卿口中得到证实。
  其实,元和帝心里当真不明白吗?
  东海在这个时候做的这些,都是想要借他们自己人的手,去除掉余南卿。
  只要除掉余南卿,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朝大晋发兵,然而只要余南卿还在,他们就会忌惮。
  就如现在镇守大晋边境的付老将军,以东海的曾占领过大晋翁城,还有与大晋士兵作战过的经验,只要想打,就能把他的项上人头取下来。
  不打,无非就是四年前被余南卿重伤的元气还没恢复,以及……大牢之中余南卿的左膀右臂,吕策忠吕将军还没死。
  元和帝哪里不明白,所以他哪怕再怒,再想把余南卿杀了,他也不能真的这么做。
  然而又因为这个原因,他心里一口郁气堵了十几日,难不成,大晋没了余南卿就不能活了吗?
  他大晋能人之多,都比不上一个余南卿吗?
  恰巧,在这多事之秋,八月初一,南国与北越的使臣到。
  元和帝无心顾及,派了大臣前往城门迎接。
  因为受东海抛出的重锤影响,给南国与北越使臣接风洗尘的时候,殿中的大臣面色都不好看,然而碍于礼仪,他们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与他们扯皮。
  而这接风宴上,上座是空的,元和帝并没有在场。
  南国跟北越的使臣知道大晋京城最近不平静,还刻意在洗尘宴上三番四次的提起,把话题的中心都放在最近舆论正盛的余南卿身上。
  好在大晋的言官也不是吃素的,你来我往间,好好的洗尘宴充满了硝烟的味道。
  另一边,京城的一处客栈内。
  凤瑶正躺在床上养伤,凤凌霄从门外进来,便见凤瑶吃力的撑起半身。
  身边的侍女忙伸手去扶,便听凤凌霄开口:“躺着便是。”
  粽红色的头发在房中显得格外亮眼。
  这房里除了他,其他人的发色都是黑色的,就是凤瑶也没有粽红色的头发。
  凤瑶依着凤凌霄的话躺了下去,关切的问道:“皇兄打探得如何?”
  凤凌霄摇头:“哪里都找不到苏挽烟的踪影。”
  不错,搅事的同时,他们一直都在找苏挽烟。
  大晋京城内乱他们自然喜闻乐见,但莫须有的事情扣他们头上,他们必须要弄个明白。
  第305章 秘事
  否则他们无法安心。
  苏挽烟根本就不是他们抓的,但余南卿却一口咬定是他们所为。
  本来他们怀疑这都是余南卿自导自演,但余南卿知道苏挽烟不见后,二话不说就将他们两人打伤。
  他既不明白也不确定,正常人谁会因为一个女人,重伤别国来使?
  难道他就是奔着跟东海开战来的?
  但余南卿现在又没有兵权,更别说元和帝不待见余南卿,他这举动不就是把自己推向深渊?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一时间对自己的猜想产生了犹豫。
  所以这些天,他们一直在找苏挽烟的踪影,可是哪里都找不到,苏挽烟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明明前一天凤瑶还见过,怎么第二天就不见人了?
  虽然不明白,但也不妨碍他们诬陷余南卿。
  现在趁着元和帝把余南卿关起来,东海就不介意再推一把,直接将余南卿锤死。
  “皇兄,你说会不会就是恭亲王自己做的局,暂住恭亲王府的时候你也看到了,整个王府的后院都被围得严严实实,旁人就是想进也进不得,除了他自己,苏挽烟怎么可能会消失不见?”
  “如此,余南卿是为哪般?他想做什么?”
  这也是凤凌霄不明白的地方。
  凤瑶捂着心口,痛苦的拧着眉头坐起身子:“可是皇兄,即便余南卿入狱,大晋国力也不容小觑,他们现在镇守在东海边境的付老将军,虽然人已经老了,可他手下将士也是人才辈出,没了一个余南卿,似乎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凤瑶存疑:“再者便是,大晋也并非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大晋天子那么不待见恭亲王,即便我们不去管,想必他也没有翻身之日,为何还要伪造他杀害大晋长公主的书信?”
  “而且大晋的天子也不笨,断不会因为皇兄一纸书信,就处置了恭亲王。”
  凤凌霄一声冷哼:“你懂什么?”
  他这么做不过是为了在元和帝心里放一根刺而已。
  日后不管他是放过余南卿,还是处死余南卿,他心里都会认定是余南卿杀了大晋长公主,只要有这根刺在,余南卿这辈子都不会好过。
  四年前硝水战役所发生的事,一定会因为这根刺再度重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