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元和帝不明白,但不明白也无妨。
  他忽而抬手,握住冰棺边缘:“这一次,余南卿不会再活着回来,听宜,你且等着,朕……马上叫余南卿下去给你陪葬。”
  这也是元和帝拖着不给余听宜下葬的缘故。
  父皇重视余南景,偏爱余南卿,唯独他,夹在两人中间,成了最碍眼的那个。
  只有听宜,她这个一母同胞的妹妹,不管他做什么,她都会站在他这边。
  为博父皇宠爱,他温儒示人,不争不抢,听宜性子高傲,凡说他比不上余南景的,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宫中小厮,余听宜总要上去辩驳两句。
  他的亲妹妹,如今就这么静静躺在他面前,再也醒不过来。
  越想,元和帝心脏就越难受,似被堵住了一般,快要喘不过气。
  虽没有证据,但是他敢肯定,余听宜就是余南卿杀害的,逝者已逝,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余听宜报仇。
  方才元和帝那番话,刘仁才在旁边听得心惊胆颤,恨不得拿东西把自己耳朵戳聋。
  皇上不待见恭亲王已不是一日两日,就连他都几度以为,余南卿不可能再活得下来,谁能想到,余南卿不仅活了下来,还连瘫痪都被治好了。
  只是……
  也只能到这里了吧。
  此去东海,余南卿怕是不会再有以往那般好运。
  翌日,朝廷的圣旨送到了恭亲王府,元和帝赐下龙骑军军符,命余南卿集结十万大军,于十月初十前往边境翁城,迎战东海。
  吕策忠吕将军无罪释放,为余南卿左膀右臂,长公主驸马司旸,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为龙骑军副将,两人都将随同余南卿一同出征。
  圣旨不仅送到了恭亲王府,还送到了驸马司旸面前。
  接旨的时候,驸马还在大牢里。
  余南卿被关了三个月,他又何尝不是。
  第310章 赶路
  元和帝对他即便没有杀意,但受牵连是肯定的,然而现在突然之间就要把他放了,还做了龙骑军副将,司旸一时想不明白其中缘由。
  但听到领军出征的是余南卿,他又有些恍然。
  作为副将,他有点兵的权力。
  意思是他要带哪些人去,只要记录在册即可,连上禀都不需要。
  朝中将领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亲信,就像吕策忠是余南卿的左膀右臂一样,领命出征的将士,大多都会亲点跟在身边的人马。
  毕竟只有自己的人才信得过。
  元和帝将司旸升为龙骑军副将,便是答应过余南卿,让司旸选他所需之人。
  司旸立马就想到了还留在府中的苏禾。
  也多得长公主还未下葬,否则苏禾是难逃一劫。
  龙骑军军符,再一次回到了余南卿手上。
  未等到十月初十,余南卿便已经轻装上阵,只身一人离开了京城。
  离开京城的时候他谁也没告诉,但也没刻意隐瞒。
  余南卿刚离开京城不久,京城城防的士兵就马上将消息递到宫中。
  元和帝知道后也没说什么。
  而到了十月初十那天,由司旸领军,奉元和帝之命出征东海。
  随身的人,司旸点名苏禾。
  元和帝知道后对此十分不满,但终究是没说什么。
  京城百姓不知其中弯绕,只知余南卿时隔四年再次迎战东海,百姓的情绪多少都有些压制不住的高涨。
  而这次驸马司旸的出镜,让百姓恍然想起,司旸原也是领过兵打过仗的武将,如今还记得这事的,恐怕也是上了年纪的人。
  驸马被长公主软禁在长公主府太久,以致于老百姓聊到这位驸马都觉得可惜,先皇还在的时候驸马可是武状元出身。
  模样生的俊秀,京城武科又十分热闹,当年去看过的人还不少。
  从京城出发,司旸与苏禾一人一匹马,而他们所带领的军队,如今正候在十里地外。
  整整十万大军,要同时出发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余南卿拿到兵符的那一刻,余南卿就已经下令,整集队伍,分批前往翁城。
  这边司旸才刚出发没多久,余南卿就已经在短短十天内,赶到了涌锻。
  涌锻不是城,而是一条地形颇为复杂的山路,这一片地带,被当地百姓命名涌锻,涌是因为这里一旦遇到下雨天,地面就会泥泞得像河床的淤泥。
  又因这里的山都是锈铁色,所以被命名涌锻。
  之所以用赶这个字,是因京城离这里,就是骑马也至少需要二十日,直接将行程压缩了一半。
  重要的是,行过涌锻,抬眼瞭望,便能远远的瞧见翁城。
  余南卿离开京城的时候是只身一人,不过现在……
  “王爷,不如咱们在此休息片刻,跑了这么久,马也要累了。”
  说话的,正是从大牢被放出来的吕策忠。
  依旧是花白的头发,因长期受刑的缘故,他面容消瘦,脸上与脖子都还留着新旧交错的痕迹,声音也沙哑得不成样子。
  比苏挽烟第一见时,似乎还要老上一些。
  唯一不同的,是他神情已毫无悲戚可言,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振奋。
  吕策忠从来没想过,他这辈子还能从大牢活着出来。
  因为被关了数年之久,也被审了数年之久,所以从前他身上那股独有的莽气,此时已经收敛了许多。
  如今浑浊的眸眼间,更多的是沉着。
  本来,余南卿的指令是,让他留在京城养一段时间再来与他汇合。
  可吕策忠知道余南卿离京后,牵着一匹马紧赶慢赶的,竟追上了余南卿的步伐。
  京城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元和帝害他们死伤那么多弟兄,对吕策忠而言,在京城多待一天,简直比死还难受。
  余南卿不想停,但考虑到吕策忠身上还有伤,还是应了。
  吕策忠其实也不是熬不住,只是他心疼马。
  从京城出来到现在,只有短短十日,就跑死了三匹马,加上吕策忠骑的,足足废了六匹。
  在吕策忠看来,那马可是好伙伴,余南卿不知道心疼,倒心疼死他了。
  这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赶路的时候余南卿也不吃也不喝,三天才休息那么一小会儿,吕策忠怕这马一会儿又给他折腾死了。
  吕策忠刚下马,他就怜惜的给马儿顺毛,轻拍着马背。
  马儿也确实是累了,呼哧呼哧的喘着气。
  反倒是余南卿,精神头比马还足,不过片刻的功夫,几个轻点之间已经跃上崖顶,迎风站在边缘向远处眺望。
  然而从这里什么都看不到,除了山峰还是山峰。
  吕策忠不明白,他家王爷这么着急干什么?
  他其实有很多话想跟余南卿说,他想问问余南卿他的腿是怎么回事?
  之前元和帝放他出来,每次见余南卿都是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不能自理。
  明明每次见面的时间都固定,后来不知为何就未再放他去过王府。
  他还想问问为什么这次元和帝会将他无罪释放,为何龙骑军兵符又回到了余南卿手中?
  此次前去翁城,是不是又要跟东海打仗?
  吕策忠终日被关在牢里,消息闭塞,从牢里出来,又急急忙忙赶着余南卿的步伐,王府里的人要跟他说什么,他都未曾仔细听。
  如今基本是一问三不知。
  所以他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问题想问,但看余南卿那个模样,现在似乎也不是什么好时机。
  余南卿从崖顶下来时,吕策忠正给马儿喂水。
  余南卿二话不说,拉起缰绳一个翻身便上了马,“驾”的一声沉音,马儿便又被他驱赶着跑了起来。
  吕策忠无奈,也只能翻身上马,紧随在他身后。
  吕策忠自然不知余南卿为何这么着急。
  离开京城后,暗桩便来人告知,苏挽烟去了翁城。
  这消息对余南卿来说无疑是场惊吓,那可是翁城,是大晋离东海最近的一座小城。
  大晋一旦与东海开战,首先受波及的便是翁城。
  如此,余南卿怎么可能安心?
  那日猎场遇刺,那攻城箭矢离苏挽烟的心脏只差毫厘,他若因困顿倦怠停了脚步,万一东海与大晋提前打起来,伤了苏挽烟该如何是好?
  第311章 相见
  所以他不敢停,死了的马儿可以找别的马代替,但苏挽烟却无可替代。
  此时的翁城,一座小宅院内。
  苏挽烟正在梳理这两个月在翁城的所见所闻。
  首先是这里的土地,因为受硝烟波及,所以这里有大片大片的黄土,那风一吹便是黄沙满天。
  所以很多农作物在这里难以生存,再有便是翁城的人员流动很大,原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因各种原因,选择搬到别的城市安家。
  翁城的城墙也是年久失修,翁城唯一的水源,是五公里外的一条河流,城里没有支流,百姓取水很不方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