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在他眼里,京城最近也没发生什么事。
  能让他说出口的,便是龙骑军出征了。
  苏挽烟知道他的性子,也不在意,问道:“大晋跟东海这次真的会打起来吗?决一死战的那种?”
  说话间,一根红薯已经炫完了,余南卿又给她拿了个馍馍,否定道:“不会。”
  “不会吗?”
  “东海元气未恢复,此次宣战,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真正的目的还是取我性命。”
  苏挽烟咬着的嘴巴一顿,沉默了。
  这么云淡风轻的说出来,心里还怪难受的。
  “烟儿。”余南卿唤了声。
  苏挽烟回神:“嗯?”
  “我们要回京。”
  “啊?”苏挽烟愣,只以为自己听错了:“回京?你不是才刚来吗?”
  余南卿抿唇,是因为苏挽烟在翁城,所以他才赶来。
  东海不会跟大晋决一死战,但是小摩小擦肯定会有的,他怕苏挽烟受波及,所以才马不停蹄的赶过来。
  不对,即便不是在翁城,他也会赶过去把苏挽烟接回身边。
  数月不见已是极限,不把苏挽烟带在身边,他不安心。
  不过这一层,苏挽烟不知道也无妨,他抬手轻轻撩起苏挽烟的一缕长马尾,声音轻而沉淡:“我与东海终有一战,但不是现在。”
  内患未除,何解外患?
  他要回京,先把内患解决了,否则与东海相战,轻则两败俱伤,重则一败涂地。
  “什么时候?”
  “不知。”余南卿道:“烟儿不必担心,即便东海进犯,也有司旸坐镇,坏不了事。”
  这就是他点名要司旸的目的。
  其他人,他信不过,司旸总归是与他们站同一阵线的人。
  除了司旸,还有吕策忠也会留在翁城,驻守边境的边城军加上龙骑军,只要不是太大的战事,这些兵力应付东海足够了。
  “不是。”苏挽烟好笑:“我是问你什么时候回京?”
  余南卿恍然,思忖了片刻:“烟儿什么时候得空?”
  “这得看你呀,我什么时候没空?”顿了顿,又问:“不过带上我真的好吗?我不会武,会不会碍你的事?”
  “我从未如此觉得,烟儿也切莫这般想。”
  只有她在,他才能安心,否则他迟早崩溃。
  余南卿道:“不过,我与烟儿需秘密回京,不可惊动宫中那位。”
  “……”苏挽烟眼珠子左右看了看,起身把屋中的门关紧,再回到位置上,凑近余南卿:“你跟我说实话,你想做什么?”
  “不用太详细,只说个大概就可以。”苏挽烟知道,很多东西都是随机应变,细节什么的根本没办法交待太清楚。
  “烟儿。”余南卿抚上她的脸,动作轻揉得像在抚着一缕轻纱:“你我第一次京城遇刺,我便立下誓言,当日我若不死,他日我必叫他十倍奉还。”
  他会与元和帝不死不休,否则他与苏挽烟,以后都无安宁之日。
  此话一出,苏挽烟便明白了。
  她不问余南卿那之后的事,也不问余南卿接下来该怎么做,余南卿既已决定,那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苏挽烟起身,从衣柜的一个抽屉里拿出这些天整合出来的资料,不多,只有薄薄的,一本书的厚度。
  她把资料摆到余南卿面前。
  “这是什么?”余南卿好奇。
  “我来翁城的目的。”
  余南卿看了一眼苏挽烟,这才伸手打开,从第一页开始,记录的是苏挽烟这些天在翁城的所见所闻。
  从民风习俗开始,到对翁城的逐一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这里的地形,土壤,取水等问题。
  苏挽烟不仅作了分析,还给出了解决的方案,有以长远来计算的,比如开渠引水,修复城墙等事,鉴于翁城的贫穷程度,暂定的时长是三到五年。
  第316章 原是我跟不上烟儿的脚步
  也有以短时间来计的,比如马上就进入寒冬,翁城百姓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保暖的问题,棉衣被褥等物翁城的百姓一般都是到别处购入,但因为穷,每年受冻的人不少。
  在此苏挽烟倒知道一个法子。
  之前在现代的电视上,看到过有个野外生存的节目。
  节目上的人将一块大石头烧热,铺上垫子,睡在石上可以抵一个夜晚的寒凉。
  除此之外,烧热的鹅卵石也可以用来做烧肉或者薄饼等食物。
  翁城临近石山,那里有许多可取之物,趁着现在还是初冬,可以将这个法子告诉百姓,尽可能的采些石头回来,不用太大,烧热之后铺到床垫下,兴许能熬过这个寒冬。
  里面所写的,都是苏挽烟目前能想到的。
  余南卿一张张的翻着,内心惊诧之余又带着莫名的激动,眸眼诧异:“这些……都是烟儿所想?”
  在王府的时候,苏挽烟每日都会花些时间去摆弄药材,他以为苏挽烟只对医术着迷,没想到在这些方面也能有这样深刻的见解。
  “也不全是我自己想的,好多都是问了其他人的意见,像这个……”苏挽烟伸手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道:“看,这里,这是黄叶给的意见,翁城土地贫瘠,她说种植豆类的植物比较易活。”
  “除了豆类,还有萝卜,薯类,都是可以在这边种的,不过种植的第一步便需要开荒,翁城百姓农户不多,都是些铁匠跟木匠,要么就是猎户。”
  这些当地的百姓多多少少也知道,但每年收成都不好外在的原因也有很多,她都一一写在了上面。
  除了请教黄叶,还有小步跟田中这些人,她都问过。
  因为他们都是走南闯北出来的,也有自己的故乡,这种事自然是比苏挽烟要懂得多,将汇聚的事物去繁为简,再去其糟糠取其精华,把它们记录下来。
  苏挽烟说道:“那你打仗,没个三五年打不下来吧?何况东海又不是什么小国,再有,要是元和帝不召你回去,你可就得一直待在边疆了,我这些计划,从长远计还是很需要的,是不是?”
  其中自然还有她最擅长的救死扶伤,医馆的地址她都已经选好了,就等着哪天不用躲在暗处的时候,光明正大的开张。
  你要说军队上的事,她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但这个后勤她还是能出一份力的。
  余南卿突然看向苏挽烟,神情好奇:“烟儿,你一个闺中女子,究竟是如何懂得这般多的?”
  苏挽烟在嫁进恭亲王府之前,他很确定她只是一个闺阁少女,依她在远宁侯府的生存环境,她如何能接触到这些东西?
  更甚,苏挽烟如今才十四之龄,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他确确实实比苏挽烟大了十岁,他的人生经历与阅历,应当比她更丰富才是。
  可这样详细的计划,他未必能做得比她周全。
  这么一想,余南卿眸中忍不住对苏挽烟多了一分探究:“我知烟儿聪明,但烟儿是从何处习得这些,是了,烟儿的医术……”
  他好像只知苏挽烟会医,但却不知道她的医术为何会这样出神入化。
  曾经不仅笑辰生没有办法将他治好,就是看过的大夫都说他药石无医,为何苏挽烟却能将他治好?
  余南卿后知后觉,他好像从未去深究过这一层,一切都那么自然,他竟从未生过疑心。
  自然,现在也不曾生疑,他只是好奇。
  苏挽烟“噗”的一声笑出声:“余南卿,你现在来纠结这个,会不会太晚了,你第一天认识我呀?”
  余南卿哑然,正是因为不是第一天认识苏挽烟,所以他才生出疑惑,因为苏挽烟除了他,好像再没接触过其他可疑的人。
  唔,笑辰生算一个。
  但笑辰生是在他腿疾痊愈后才出现的。
  见他揪着个脸,苏挽烟也不知该怎么解答,思量了片刻,才道:“你相信人有慧根这东西不?”
  余南卿拧眉看着她,想了好一会儿都没个回应。
  这模样,苏挽烟便知他不信。
  自然是不信的,苏挽烟也不信,毕竟这都是她胡诌出来的,就算是有,也不可能发生在她这些普通人身上。
  不过这不妨碍苏挽烟胡说八道:“我觉得我就是慧根特别出类拔萃的那一类人,不是我吹,那些医书,只要我看过,我基本能把书中的知识点全记下来,并举一反三为己所用。”
  这也没说谎,她现在确实是这样,唯一不同的是看完书她还需要实践一下,才能解锁系统里的技能。
  至于其他的,比如记录下这些问题并给出方案,完全可以去学。
  走访百姓,询问当地的百晓通,结合民情,地理,还有广纳意见,便可以折中的想出一个可行的法子。
  当然,这个法子能不能行得通,还需要通过实施才能得知。
  这里的生活与现代大不相同,苏挽烟可以借鉴,但没办法完全照搬,所以她写下的这些,都是自己的猜想出来的计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