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昏迷的太后也在服用的治疗的方子后,渐渐转醒。
一睁眼,便是守在病榻前的林贵妃。
只见,林贵妃髻间带孝,身着素色常衣,妆容寡淡毫无点缀,太后老沉的双眼微闪,扫了一圈随在房中的人,都是一身孝衣,发髻之间连一丝点缀都没有。
太后混迹后宫半辈,是个精明的人。
如果是嫔妃死了,即便是皇后,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阵仗,至少,她宫里的姑姑嬷嬷,不至于这样严阵以待。
再看林贵妃心如死灰,又欲言又止的模样,太后心里便有了底:“皇帝……出了什么事?”
许是因为昏迷了几日的关系,开口便觉嗓子干得哑疼。
“姑姑……”林贵妃白着脸色唤了一声。
却不知该怎么说接下来的话。
太后却已了然,望了望屋里的那些嬷嬷,再看向林贵妃:“皇帝……崩逝?”
林贵妃心口微窒,伤心的垂下眸子不再说话,态度已是默认。
虽然已经猜到,但真的确认时,眼底还是忍不住流露一抹惆怅,不过一会儿便泛了一丝泪光。
不过,也只是这么一会儿而已。
她微微伸手,林贵妃连忙上前扶着她坐起:“姑姑仔细,太医说了,姑姑疫病方好,需好生静养才是。”
太后坐起身子,背靠垫枕,微拂了拂手,殿中随守的人便纷纷福礼退下,连带着在太后身边跟随了多年的嬷嬷都不例外。
待殿中只剩下太后跟林贵妃两人,她才开口:“皇帝……是怎么死的?”
提到这个,林贵妃便想起了当日在清心殿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太后。
那日从废墟中搬出元和帝的尸体后,那些太监便在偏殿找到了刘公公的尸体,也是被烧死的,只是没有元和帝那般严重,还能认出他身上的衣衫。
事后宫中派人查了,说火灾的起因是烛火燎了床帐,才引起的大火。
刘公公日以夜继照顾皇上,身心俱疲,又正逢疫情,所以粗心大意的睡着了,导致没有及时救下皇上。
太后听完,坐在床上沉默了许久。
太后名叫薛沁云,与元和帝并非亲母子,当年元和帝生母生下余听宜后落下病根,早早离世。
先帝念余南奕与余听宜年幼失母,便继养在她名下。
身在后宫,她被害得不能生育,心虽有怨恨但也别无他法,却没想到苍天有眼,让她无故多了一双儿女,直叫她心里那股怨恨与不甘有了报仇雪恨的念头。
只是,余南奕跟余听宜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余南奕还好一些,至少还当她是长辈,至于余听宜,从小便骄纵蛮横目中无人,她完全管不住。
夺位之事,也是两兄妹暗中商量,完全将她蒙在鼓里。
然而,虽不喜,却也给了她至高的荣耀,除了费尽心思将自己的侄女塞给余南奕,以谋那一丝帝位之机外,她根本拿捏不住他们两个。
当日余听宜身死,她听到消息的时候一丝悲伤之情都没有,相反她还觉得少了一个钳制。
余听宜一死,余南奕便是孤立无援,他迟早是要求到她这个太后面前的。
只是她没想到,余南奕的相求没等来,等来的是他的死讯。
太后不知此时是什么心情,确实有那么一丝惋惜,再没感情也相处了那么久。
然而,相比这一丝惋惜,她感受到更多的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她终于等到了,等到了让她掌权的机会!
“皇后现在在做什么?”良久,太后才问出一句。
林贵妃如实回答:“皇上崩逝,宫中无人主持大局,此事便落在了皇后身上,如今前朝后宫,都为了继位一事闹得不可开交。”
不错,因为这事,皇后夏云裳头都大了。
原以为她的儿子是嫡子,继承皇位是情理之中且名正言顺的事,朝中过半大臣都出言拥护,更有昌顺两家力挺,要知道,如今昌顺两家在百姓中的地位可是日涨船高。
却没想到还有那么几个老顽固据理力争,直言嫡子年幼不宜继承大统。
除此之外,朝中与柳丞相交好的同僚大言不惭,与其拥护仅有五岁的嫡皇子,还不如让九岁的三皇子登基。
三皇子就是贤贵妃之子,而柳丞相,又是贤贵妃的父亲。
也有大臣说,先帝尸骨未寒,他们却在此因帝位一事紧紧相争,实在是寒了先帝之心。
此话也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驳,边关虎视眈眈,大晋不可一日无君,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都不懂?
因余南奕死前没有留下任何遗旨,所以,因大臣意见不一,继位一事毫无进展。
而皇后,也没有力排众议将嫡皇子推上宝座的魄力。
听了林贵妃的话,太后又是一阵沉默。
良久,她突然“哼”的一声勾起一抹轻笑。
林贵妃不明:“姑姑?”
太后看向林贵妃:“你可有争?”
林贵妃摇了摇头:“侄女不敢轻举妄动。”
这话说得心虚,她哪有人脉手段去争?
只是这些话,太后不喜欢听。
“很好。”太后笑道:“不愧是哀家带出来的人。”
第332章 撒手不管
“姑姑这是……什么意思?”
太后眸眼微细:“难不成你以为余南奕的死,当真是个意外?”
林贵妃垂眸,不敢隐瞒:“清心殿失火一事疑点众多,侄女不敢妄加揣测。”
“你尽管说。”
林贵妃犹豫了一瞬,道:先说刘公公,他的尸体是在偏殿发现的,即便他累得睡了过去,那也应该守在皇上身边,怎么会跑到偏殿去?”
“即便是疫情,清心殿也有守卫,经太医看过,皇上他……”林贵妃抿了抿唇:“皇上死前是清醒的,如此他应该会呼救才是,却为何没有一个人注意?”
“侄女认为,此次的事并非意外,而是人为,只是到底是谁,侄女也毫无头绪。”
“除此之外,你们还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太后眸眼微眯。
旁人不知,可他是知道的。
余南奕手中有一直属部队,名为秘影。
哪怕所有的事都如林贵妃所说,可这秘影断不会在余南奕有危险时无动于衷。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支部队在当日已经被人暗中解决。
林贵妃抬眸,正等着太后把话说全,却见她已经闭了嘴。
正当她以为太后不会再开口时,声音又徐徐响起:“你以为皇帝死了,受益的人是你们吗?”
她忽而冷笑:“真正受益之人,根本不在这宫里。”
若论这世上有谁恨极了余南奕,又有谁能与之一搏的,她只想到余南卿。
这是一则,有预谋的夺位之战。
它断不是几日促成,而是经过数月,不,或是更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谋划。
只是太后不明白,如今余南奕死了,余南卿又不在京城,他不回来如何争那帝位?
她还不明白,余南卿身在边境,京城他鞭长莫及,他如何能做到这般面面俱到?
不,从疫情扩散开始,再到宫中布局,再到秘影,光凭余南卿一人根本做不到,所以她推测,余南卿已经拉拢了朝中大臣,后宫也定有他的内应,他若回来夺位,是大好的时机。
然而如今不见他身影,难道说,他有别的打算?
林贵妃闻言转眼似想到什么,心头微惊:“姑姑是说?”
“如今帝位空悬,即便皇帝死得蹊跷,想来也已无人重视。”更别说还是在其他国家对大晋虎视眈眈的时候。
此时选出新君稳定朝局才是重中之重。
太后想要掌权,但余南卿未出手,她不能操之过急,冷声淡道:“你不争是对的,且看他们狗咬狗,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林贵妃垂眸抿唇,沉默不语。
这也是她想的。
不过,与太后不同的是,林贵妃不想要那至尊之位,他只想让自家儿子做个闲散王爷,求个封地,远离京城,不要因那帝位争得头破血流,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
然而,她同时又知晓,太后不会让她这么做。
元和十二年正月十三,太后疫病痊愈的消息在宫中传开,原本主持大局的皇后,在太后的威压之下不得不退礼让贤。
好在,让皇后放心的是,太后对继位一事未曾多提,因为太后一旦开口,那定是林贵妃的大皇子,而非她的嫡皇子。
太后命钦天监择良辰吉日,将元和帝的尸首下葬皇陵,后宫凡无所出的所有妃嫔,一律与元和帝陪葬。
长公主余听宜的尸首已置于冰棺数月,同命钦天监择风水宝地,安排长公主下葬。
依太后的意思,长公主虽是皇家的人,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且长公主生前名声不好,下葬皇陵不仅不合规矩还有损天威,择一风水宝地安其之魂,已是对长公主最大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