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余南卿率先下马,忙走到马车前掀帘:“烟儿,到翁城了。”
苏挽烟扶着他的手,缓缓步下马,秋叶跟黄叶这么禁不住冲动跑上前:“娘娘!奴婢见过王爷!见过娘娘!”
“快起来。”
秋叶跟黄叶刚起,小步跟田中又接着跪了下去:“属下见过王爷!见过娘娘!”
苏挽烟正想开口喊两人起来,没想到下一秒,在城门口迎接的百姓,全都齐齐跪了下去。
再看城墙之上,百姓同样已经一个个的跪在了地上。
不知怎么的,苏挽烟眼眶一下就红了。
她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什么都做不了的,十分弱小的一个人物,若不是仗着恭亲王妃的这层身份,她或许都不知道在这个时代死了多少回。
然而就是她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突然被翁城的百姓这样爱戴着,他们从眼里流露出来的真诚与敬畏,让苏挽烟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她身上也背负着万民之责的。
都说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苏挽烟在这一刻才深刻的体会到。
察觉到苏挽烟的情绪,余南卿紧了紧她的手:“这是烟儿应得的。”
这是她应得的,她本就是一国王妃,即便她什么都不做,她也应受这万民朝拜。
苏挽烟张了张嘴,却又抿唇,勾起一抹笑容:“我会努力的!”
努力配得上她现在身在的这个位置。
余南卿眉头动了动,努力?
努力什么?
他可不是为了让苏挽烟受累才这么说的。
好在,没叫余南卿纠结多久,秋叶便打断了两人的思绪:“王爷,娘娘,午膳已经准备好了,府里的东西也已经收拾妥当,王爷与娘娘不管是赶着启程,还是在城中待上几日都可以。”
余南卿跟苏挽烟要回京的事,他们已经接到消息,早在前几日就已经将物什收拾妥当。
自然,苏挽烟回京,他们几个是一定要跟着回去的。
翁城其余事宜都已经交接完毕,只要等朝廷派下监督,跟进翁城接下来的发展便可。
苏挽烟跟余南卿相视了一眼,才笑道:“我跟王爷会在城里休息一天,龙旗军片刻休息过后会继续出发。”
这次回京不赶时间,所以余南卿可以光明正大的带着苏挽烟摸鱼了。
而回京的龙旗军人数只有一半,另一半还驻守在城岛,中午他们用过膳后,会从城内直接穿过去。
一般行军,都是从城外绕行,只有打了胜仗回京复命时,才会从城中穿过,这是为了告诉城中的百姓,无需担忧,敌军吃了败仗后短时间内不会再有战火发生。
而每每这个时候,城里的居民都会拿出家里为数不多的粮食,沿路塞到这些士兵手上,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
军队行军的速度很快,不过短短半月,他们与苏挽烟的距离就已经隔了十万八千里。
秋叶与黄叶,小步还有田中等人,是跟着军队一起的。
而余南卿这边,一点都不急。
回京的路上遇到浅滩,他就带苏挽烟下河淌淌水,抓抓鱼,遇到好看的夕阳,优哉游哉的找个驿站,抱着苏挽烟到枝头上看日落。
路过富饶的城镇,余南卿还给苏挽烟换了一辆舒适的大马车。
马车里装着苏挽烟爱看的书籍,还有能专门存放点心的食格,马车里的案几需要时可以升起,不需要时可以藏在马车的地板内。
马车铺着软垫,热的时候四周可存储冰块,让马车内部凉快直来。
苏挽烟累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躺下歇息,十分方便。
而且马车的车轮附着着树胶,即便路上颠簸,马车依旧能行走得平稳。
原本两月半左右的路程,生生被拖到四个月才回到京城。
而此时,已是十一月深冬。
回到京城那日,天上正好下了小雪。
朝廷收到余南卿回京城的消息,刚登基不久的幼帝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所以,此时,京城城门口,皇上的仪仗队浩浩荡荡的站满了整条街,年仅五岁的幼帝身上裹着明黄的帝袍,领间附着的白绒似要将他的小脑袋淹没。
苏挽烟步下马车的时候,抬眸看见的正巧是余景安的这个模样。
他坐在龙辇上,稚气的脸庞与头上的皇冠尤为不符。
不过,虽然脸庞还十分稚气,可眼神却透着一股不服输,苏挽烟能清楚的看到他眼底下的一抹坚韧。
才是年仅五岁的孩子,这倒让苏挽烟起了好奇。
余南卿携苏挽烟来到眼前,幼帝余景安这才拂袍起身,步下龙辇,那模样,倒真有几分帝王之气。
“臣、臣妇,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余南卿跟苏挽烟恭身跪下,行了个叩拜礼。
“皇叔皇婶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余景安上前用稚嫩的小手扶了一下余南卿,余南卿作势起身。
“皇叔与皇婶舟车劳顿,宫中已备好酒宴,为皇叔皇婶接风洗尘!”
第382章 太后掌权
余南卿跟苏挽烟恭首:“谢皇上。”
不管对方多小,终究已登大宝,礼不可废。
余景安跟余南卿没见过几面,跟苏挽烟更不熟,而且还是个小孩子,所以两人也没有过多的话,迎接得非常快。
时隔一年,苏挽烟又回到了京城。
城中的百姓都跑来城门观礼,自入了城,余南卿便与幼帝一起坐在龙撵上,龙撵辉煌,四处又没有遮掩,城中女子见着余南卿的真容,惊呼之声可以说是连绵入耳。
这也是为了让城中的百姓一睹英雄的风姿。
若余南卿是跟着军队一起回来的,大概是他骑于马上,身披银辉铠甲,腰间长剑相配,身姿何等英明神武,就连苏挽烟,光是这么想,心下也忍不住生起悸动。
她还真挺想看看的,可惜他是跟着她一起坐马车回来的。
洗尘宴布在金銮殿内。
苏挽烟跟余南卿跟在幼帝身后,刚迈入殿中,抬眸便能看见金銮宝座旁,坐着一脸慈笑的太后。
而太后身上的那身金黄宫袍,看上去比幼帝身上的那套还要耀眼。
在这大殿之上,喧宾夺主之意十分明显。
不对,现在应该称太后为,太皇太后。
幼帝迈着小小的脚子,一步一个脚印的步上殿阶,稳稳的坐在了龙椅上,余南卿携苏挽烟上前:“臣、臣妇,见过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千岁。”
太皇太后堆着温和的笑容,微微拂手:“快快平身。”
她看上去年纪已有五十余,精气神很好。
在此之前,苏挽烟从来没见过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深居后宫,哪怕是宫举办什么宴会都不曾出现过她的身影。
苏挽烟借着平身的空隙,抬头扫了太皇太后一眼,只见她头戴琉璃金冠,庄严的气势没有因为她的年纪而减少分毫。
花白的头发整齐利落的盘着,带着慈笑的眼里带着让人琢磨不透的深意。
“恭亲王带兵攻破东海,占领东海城池,此乃大捷,今日特布下洗尘宴恭迎二位,快快请坐。”
“谢太皇太后。”苏挽烟跟余南卿恭过礼,走到席位上缓缓落座。
方落座,便见她给了一个眼神皇帝身边的太监,那太监立即会意,上前一步,喊了一声:“开宴——”
顿时,两排端着佳肴的宫女从偏殿两旁徐徐走进。
苏挽烟忍不住观察了一圈大殿,发现殿中少了柳丞相的身影。
柳丞相是贤贵妃的父亲,太后想要掌权,不管柳丞相有没有参与过夺位之争,光凭贤贵妃膝下育有皇子,太后就不可能任其在朝中发展。
就是不知柳丞相是自主避嫌,还是太后对其施压了。
而更令苏挽烟想不到的是,远宁侯府苏时檐,此时正坐在柳丞相的位置上。
苏时檐本就是内丞,其职本就是皇帝直属内阁,他手中所掌握的基本都是宫内的一手消息,包括皇帝所做的决断,圣旨的拟定制造,都会经内阁之手。
如今由内阁调至前朝,辅佐幼帝,管职百官,也不是什么稀奇突兀的事。
不过,苏时檐在,却没看到远宁侯,苏挽烟也没太在意。
除此之外,昌国公府家的大公子代锦安,跟顺国公府家的二公子许念和,倒出现在了洗尘宴上,身上那身官服,没记错的话是正三品与从三品的服色。
而在这众多的朝臣中,苏挽烟也找到了司旸的身影。
两人对视间,很默契的点了点头,便移开了目光。
“烟儿。”余南卿的声音,将苏挽烟的魂唤了回来,他夹了一片晶莹剔透的肉片放苏挽烟碗里:“试试这个。”
宫廷的水晶凤凰,肉片做得晶莹剔透,不仅观赏性十足,味道还清脆不腻。
苏挽烟肚子刚好也有些饿,把肉片夹进嘴里,吃过还觉不够,又自己夹了一片。
随时才抬手掩着唇,细声道:“昌顺两家国公,似乎在朝中找到了各自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