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挽烟。”从殿里出来没多久,身后就响起了代知宛的声音。
  苏挽烟回眸,见到许意暄跟代知宛,喜笑颜开的上前:“你们怎么也出来了?”
  “太皇太后跟皇上都不在了,还留在殿里有什么意思?”本来她们以前就不参加这种宴会,如今来了也是不习惯的。
  里面有许哥哥与二哥在就够了。
  话匣子都已经打开了,代知宛跟许意暄似乎才反应过来,给余南卿行了个礼:“臣女见过王爷。”
  余南卿点点头,看向苏挽烟:“我到那边等你。”
  他指了指台阶之下的露台。
  “好。”
  余南卿一走,代知宛跟许意暄就把苏挽烟拉到一边:“挽烟,你可听说了?皇太后宫里死了个宫女。”
  苏挽烟眉心微动。
  宫里死一个宫女不稀奇,可偏偏是皇太后宫里,这让苏挽烟一下就联想到,那日出宫见她的那名宫女。
  她反问:“那名宫女叫什么名字?”
  “青冉。”
  苏挽烟心脏‘咯噔’一下,果然是!
  许意暄看了看周围,才细声道:“挽烟,想必你也知道,若无缘无故,我们不会与你提起这件事。”
  正是因为知道这名宫女出自皇太后宫里,又探知这宫女死前秘密找过苏挽烟,所以许意暄跟代知宛才会出言提醒。
  如今宫里只有太皇太后与皇太后不对付,皇太后派宫女去找苏挽烟,与挑衅太皇太后没有任何区别。
  皇帝的生母毕竟是夏云裳,太皇太后这是要斩断皇太后的一切机会。
  许意暄说的,苏挽烟明白,她好奇:“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宫里要瞒着,风声断是传不出去,而且又是一个不起眼的宫女。”
  只不过,虽然宫里面瞒着,但有心的人还是会注意到,毕竟现在非常时期,尤其是太皇太后跟皇太后身边的事。
  既然许意暄跟代知宛知道这事,那其他人也定知道皇太后有派人找到苏挽烟。
  苏挽烟微掩着唇:“那日皇太后派人来找我,我没有应承,便想着皇太后日后还会找机会,我还说除夕夜宴会见到皇太后,不曾想连除夕宴她都没有露面。”
  “不管怎么说,你还是要小心些。”许意暄提醒。
  她总觉得若不是迫于大晋现在的局势,太皇太后是不会放过恭亲王府的。
  朝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太皇太后掌权,不过都在隐忍不发罢了,与其让幼帝登基做傀儡,朝中不乏大臣都指着余南卿能出面了结此事。
  至少他们昌顺两家便是这个想法。
  自然,这种话,她们是断断不能说出来的。
  苏挽烟笑着点头:“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夜深寒气重,咱们都快回去吧,明日朝拜册封军功,你们还得早起呢。”
  “嗯。”苏挽烟也正想着这个事,笑道:“那我先走了,你们也快些回去,替我与老国公问好。”
  三人福过礼,各自拜别。
  大年初一,在朝臣还没有进宫之前,皇帝便要一大早起来焚香沐浴,前往宫中佛庙参拜上香。
  待参佛完毕,皇帝便要前往太皇太后宫中,与太皇太后一起共进早膳。
  本来这个流程,是皇帝到皇后宫里完成的。
  不过现在幼帝尚小,未到娶妻之龄,这个流程自然就落在了太皇太后身上。
  用完早膳,金銮殿外的大朝拜太皇太后自然是要去坐镇的。
  此次的大朝拜不仅会赐福百官,因余南卿大胜而归,夺得东海领地,扩展了大晋版图,所以朝廷还会大赦天下,牢里所有的罪犯在年后都会被赦免。
  大朝拜的册封礼仪上,苏挽烟身着一品诰命的朝服,头戴翠玉冠,当太皇太后点到她的名字时,她从容上前,跪礼叩拜。
  在太皇太后颁下诰命文书与册印时,苏挽烟双手奉过头顶,稳稳接过。
  而余南卿则赐下封地玺印,赐下封地后,余南卿将享有封地所有支配权,包括对封地的税收征收与征兵权,馥州的行政,军事与财政事务,全权由余南卿自行管理。
  甚至是当地律法,都可以由余南卿制定。
  当然,大晋的律法中,为防止蕃王称帝,余南卿每年都需要向朝廷汇报馥州的所有情况,朝廷也会偶尔派出钦差巡查政绩。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了封地对苏挽烟跟余南卿来说都是件大喜的事,山高皇帝远,他们远在馥州,要做什么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在场册封的除了还有司旸外,其余册封并未一一封赏,而是由公公宣读过后,将封赏送至军中。
  小步与田中几人的封赏则送至恭亲王府。
  吕策忠的册封文书则从即日起,快马加鞭送至边疆。
  除了将士,龙旗军整军军饷都往上提了提,此事在龙旗军中传开,所有将士脸上都抱着喜悦。
  有军功是好,若没有,来点实打实的银子也是好的。
  第395章 宫中家宴
  而与此同时,大晋改年号为明志,为明志元年,下颁文书送至各省各州,以告示大晋臣民新帝即位之喜。
  受了封赏,下午苏挽烟与余南卿换套衣裳,还要进宫一趟,参加大年初一的宫中年宴。
  这也算是宫中的家宴,而这次家宴,人员少得可怜。
  太皇太后不允许皇太后出席,贤太妃被打压,出席的只有他膝下的三皇子余向昭,算上今年,余向昭刚好满十岁。
  因为未成年的关系,余向昭还保留着皇子的称号。
  贤太妃不在,只有嬷嬷带着余向昭参宴,然而余南昭的脸上,似乎没有单独赴宴的局促与不适,整个人反而显得十分沉稳。
  苏挽烟遥记第一次见这位三皇子时,他脸上还带着一丝婴儿肥,十分乖巧的跟在贤太妃身后。
  如今再见,脸上的婴儿肥不见了,也不知是不是遭遇宫中变故的缘故,眉宇之间,与幼帝一样泛着不像孩童般的冷静。
  苏挽烟有时候不得不感叹,果然是皇家养出来的孩子,好像每个人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长了一般。
  这次家宴,林太妃没来,在宴中露面的是大皇子余向昌,以及二皇子余向辰。
  林太妃肯定就不是因为被太皇太后打压才不来的,苏挽烟不知其中原因,心里不免有些好奇。
  除了这几位外,便是苏挽烟跟余南卿了。
  这么一看,苏挽烟有种陪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既视感。
  元和帝在位时皇亲国戚就不多,长公主无所出,谁也没想到他们没等到皇家几位皇子开枝散叶就走了。
  导致现在朝中只剩这么几位娃娃。
  而好在,太皇太后目前还没有对这几个孩子下手,不然大晋皇室岂不真的没人了?
  因为宴里的都是些小孩,太皇太后例行问了几句他们的功课,剩下的便都是太皇太后与苏挽烟在说。
  余南卿本来就话少,也就只有问到的时候,才会附和两句。
  整个家宴下来,苏挽烟东西没吃多少,都是说饱的。
  从宫里出来,已经近黄昏时分。
  马车里,苏挽烟趴在案几上,神情都是蔫的:“好累啊……好饿啊……”
  即便是这样,苏挽烟小嘴还是叭叭的唠叨个不停:“我想起我嫁到王府的第一个春节,在府里看菜单,布置年宴,请戏班子,给你针灸换药,要换在寻常在府里过年,现在我早就吃得饱饱的了,这会儿上午赶完赶下午,饭都没吃几口……”
  就是上一年躲在京郊城外,那一天三顿都没有亏过,今年最为累人。
  以前没人注意的时候,宫里的东西爱怎么吃就怎么吃,也没人管。
  现在不行了,不管是昨夜的除夕宴,还是今天的宫中家宴,都有说不完的话,大家都来恭维恭亲王府。
  果真应了那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好的时候,个个都想要过来沾亲带故。
  “这会儿我还在长身体呐……”哪怕这里的女子十五岁就能成亲生娃,可在她眼里她还是个小孩子呐!
  正是进入青春期发育期的时候。
  余南卿勾着唇,静静的听着苏挽烟唠叨,只觉苏挽烟这软趴趴的模样也十分可爱。
  蓦然,他掀了掀车帘,修长好看的眸子闪过一抹微光,轻沉开口:“停车。”
  马车顿时徐徐停下,苏挽烟趴在案几上一动不动:“干什么?就算现在要到外面吃饭,我也走不动道了,我累了,余南卿,回府吃吧,回府能躺能坐,不用在意什么仪态,好不好?”
  重要的是,回府能把宫服换了,头上的金钗珠饰也快压得她喘不过气。
  其实上午大朝拜的时候她就有点受不了了,她以为的大朝拜就是拜过之后就可以走,没想到赐福百官,是要百官一个个上去领恩赏。
  所谓的恩赏就是对大臣们这一年尽心尽责的肯定,有的官员能领到银子,金银细软或者绸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