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他们才刚到馥城不久,这些事……也太久远了些,而且,他也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哎呀,以防万一嘛,做最坏的打算,享最好的生活,是不是?”
  “……”余南卿能说什么,只能抿唇不语。
  “话说回来,这府邸的事你了解多少?”
  “烟儿。”余南卿无奈:“我也是第一次到馥城。”
  所以对这座府邸的了解并不多。
  “不说我认识烟儿之前,我便一直待在军中,与烟儿相识之后,便一直是与烟儿待在一起。”加上之前的瘫痪,他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其他东西。
  他之所以选择要馥州作为领地,便是看上这地方富饶,苏挽烟来到这里能过很好的生活。
  这座府邸,也是馥州首邑唯一的一座府邸,新建土木需要的时间太久,所以直接把这府邸要过来翻修一遍最为妥当。
  而对于这座府邸的历史,余南卿更是没去了解过,只知它曾是皇室宗亲的产物,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东西被保存了下来,他也不知道。
  只不过,现在听苏挽烟这么说,余南卿觉得,他有必要派人好好对府邸做一番侦查。
  “烟儿放心,此事我会多留意,你若遇着奇怪的地方,切莫形影单只,一切等我。”
  “我自然知道。”苏挽烟撇了撇嘴,念头一转:“那你说,这里会不会藏有宝物?”
  “……”看苏挽烟兴奋的模样,他真怕她一时兴起进了什么奇怪的地方。
  “你想,这么大个府邸,怎么可能不藏金银珠宝?你看到秋叶带回来的玉简没有,那里整整一栋楼的书简,都是用玉雕刻的,那些东西光是拿去卖都能卖不少钱。”
  “……”余南卿认同苏挽烟的话。
  这其中肯定是藏有东西的。
  苏挽烟拍了拍们南卿的手臂:“有没有这府邸的历史资料?我在藏书阁没找到,你让人到别处找回来我看看,或者到民间查访一下也行。”
  “嗯。”余南卿无奈,只能先应下:“我让他们去查。”
  其实苏挽烟也只是这么与他商量,真查起来,她也是可以派人手去查访的。
  就在这时,主屋的门被敲响:“王爷,娘娘,午膳来了。”
  是秋叶的声音。
  苏挽烟开口:“进来。”
  秋叶跟黄叶端着午膳徐徐进来,苏挽烟起身帮忙摆膳食:“不聊了,先吃饭。”
  她问余南卿:“下午还要出门吗?”
  “该巡视的都已经巡视完,下午无事。”他担心苏挽烟忍不住要进藏书阁的地室。
  苏挽烟哪里知道他心里那些弯弯绕绕:“那下午你要做什么?”
  “……”做什么,余南卿现在满脑子都是苏挽烟要进地室。
  想起前些日子监州送来的文书:“整理馥城近年所发生的事。”
  这里所发生的事不一定是指馥城发生的案件,还指当地官府颁布的政策,与他们对馥州有什么作为。
  “那下午就是要待书房咯。”
  “嗯。”
  “那我陪你吧。”那么多文书,光是余南卿一个人看要看到什么时候,她去帮着筛选分类,这样余南卿能轻松一些。
  余南卿闻言微微勾唇:“好。”
  馥州,还是被治理得不错的。
  虽然说完全没有贪官污吏,苏挽烟是不相信的,但至少近日跟余南卿巡视的地方都没有出现什么纰漏,也没有发现什么矛盾之处。
  而跟在与余南卿一起整理的文书中,拿巡捕营里的案件做例子,每一件都有头有尾,有因有果,每次捕获的人或遇到的案件,都有详细的记录在册。
  再就是知府呈上的文书,审问与查证的过程都细致得有理有据,更有甚的一审二审三审,所有记录都分类的清清楚楚。
  其余的苏挽烟不敢说,单是肯在这种小案子上花功夫花心思,那当地老百姓的日子便不会差,馥州的知府是当得起父母官这三个字的。
  虽然文录众多,但所有事件一丝不苟,叙事清晰,完全没有杂乱之感,苏挽烟通篇读下来,都像在看故事一样令人十分舒服。
  而余南卿最关心的,还是馥州的税收与土地分配方面的事。
  大晋的税收制度划分得十分细致,其中不仅有田税,商税等,每家每户还有人头税,大户人家家中养的奴仆,也要交奴仆税。
  先不说细分的那些税收政策,按大晋的田税来算,每年每户需交三年产物,商税则高达五成。
  百姓每家每户的人头税以钱为单位。
  苏挽烟一直都不知道大晋税收是多少,之前在京城的时候,朝廷给余南卿的俸禄中,便已经扣除了税收部分。
  而这方面她也没有过多的去了解。
  余南卿正一页一页的翻着近年来,馥州每城每年交上来的税收情况。
  往年这些税收都是要上交朝廷,今余南卿接手,以后的税收收成会全都落到余南卿手里,余南卿再从中抽取一部分,上交朝廷。
  至于要给朝廷上交多少,这完全可以由余南卿决定。
  两人都对手上的文书录册看得入迷,直到苏挽烟把近一年的大案小案都分类好,抬头,才发现余南卿面前的是厚厚的一大本。
  好奇上前:“你看的什么?这么大一本。”
  扫了一眼,竟是每家每户上缴的税钱。
  苏挽烟不明白:“要看那么仔细吗?”
  余南卿摇摇头。
  苏挽烟好奇:“怎么了?”
  “大晋田税为总产的三成,商税为五成,其中又要包含人头税,每个成人需交五十钱,孩童为二十三钱,除去馥州的富贵人家,以这户五口之家为例,两个大人为一百钱,三个孩童为六十九钱,光是人头税便要交一百六十九钱。”
  余南卿指着上面的记录:“这户人家每年总收为一千钱左右,上交三成产税,共交四百六十九钱,剩下的才是他们一年的开支。”
  这是馥州普通百姓的情况。
  苏挽烟拧眉:“苏驰恩在京城的时候,说在京城做苦力一天能赚两到三钱,税收按一天一钱算,算下来,除了人头税与苦力税,一年是六七百钱左右。”
  第441章 欢送会
  也就是说有良田的普通老百姓,比不上在京城做苦力的?
  这还是馥城,馥城是首邑,相比其他地方要繁华富饶一些,连首邑都是如此,那其他地方肯定连这点都没有。
  “京城繁华,所得的银钱会有所不同。”
  “你想做什么?”
  “减税。”
  苏挽烟眸光微微一闪:“哇,你刚来就考虑减税啊?”
  听苏挽烟的语气,余南卿来了兴致:“烟儿为何要这般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减税对百姓来说是好事,值得表扬。”苏挽烟给他竖了个大拇指,随即又道:“不过这么一来,这里的地方官能捞的油水就少了,你这政策一出,只怕会引他们不满。”
  馥州不止馥城一城,统共有十三城,十三城统一减税,那可不是什么小动作。
  苏挽烟能想到的,余南卿也能想到,笑道:“逐城开放,先试一试这其中的水有多深。”
  “你既想好了,那我也不多说什么。”说来余南卿也不是那种,她不同意,他就不去做的人。
  苏挽烟又好奇:“那你减税,要减多少?”
  “田税为总产一成半,至于其他的……我暂时还未想好。”
  苏挽烟闻言点点头,将整理好的文录抱上桌子:“知府的案子大部分都整理好了,你可以看看,这些都是大案,有几件比较特别的我给你标注了记号,小案我也帮你看过,大部分都是没问题的。”
  余南卿勾唇:“谢烟儿。”
  “别急着谢我呢。”苏挽烟从中抽出几本:“这几户你怕是要派人再去访查一下。”
  苏挽烟打开其中一本:“这本记录的是城东杵大郎杀了花家二娘子,本是人证物证俱全,但花家家主的大女儿一直在替这位杵大郎伸冤,案件是三年前的,我觉得这其中应该有些事还没查出来。”
  案子已经结了,但苏挽烟怕是冤案,所以给标了出来。
  “其它的我不一一说了,你自己看吧。”
  “好。”余南卿点头一笑:“有烟儿在,为夫事半功倍。”
  “不过我也好奇哦,这么多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吗?”
  “只是查阅这些宗卷文书罢了,事情还是会交代下去。”
  余南卿严阵以待,苏挽烟也会意的点点头。
  “那户籍信息什么的……”
  “那些便先放着,随后会让田中他们阅览。”户籍信息细而繁琐,非一日两日能看妥。
  就在这时,门口响起王章的声音:“王爷,娘娘,少爷求见。”
  苏挽烟顿时来了精神,余南卿笑了笑:“怕是找你的。”
  “那我先去了。”
  “也是到了晚膳时分,便留他在府中用了膳再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