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前世,魏嬿婉就是被这种毒蕈汤折磨成那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这一世,她会将她受过的那些苦楚,一一报偿到皇帝身上。
  魏嬿婉掌握权力之后,曾派人暗中寻找这种毒蕈,就是要用它来报复皇帝、控制皇帝。
  为了让皇帝吃下毒蕈,她可费了不少功夫。
  毒蕈可以伪装成一种蔬菜,现在御膳房被她的亲信掌握,可以堂而皇之地制作成各种菜肴送到皇帝嘴边。
  但是这并不是最完美的方案。
  一者,野蕈是山珍之一,其超乎寻常的鲜美和危险的毒性一向为人所熟知,毒蕈制作成饭菜后,形态和味道不会有太大变化,很容易辨认。皇帝毕竟还不是傻子,顿顿都有这个菜,难免引人怀疑。
  二者,吃加了毒蕈饭菜的人,再吃其他食物就会味同嚼蜡,这样的方式太容易引起皇帝的警觉。
  所以魏嬿婉想到了将它加入到金丹之中。
  金丹的制作过程要经过对各种材料的融合炼化,经过炼化之后,原材料的外形和味道都会变化,不易辨认。
  而且,比起人多手杂,又有严格审查制度的御膳房食品和太医院药品,金丹炼制乃是仙家秘事,仙丹的配方和原材料无需向任何人公开,只要炼制仙丹的人获得皇帝的信任,那么仙丹就可以不经过任何审查,乃至不经任何第三人的手送到皇帝手中。
  这简直是隐藏各种有毒成分的天然温床。
  于是,如何让皇帝吃下金丹,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先帝死于服食金丹中毒,当今皇帝对于金丹十分抗拒,引诱他去服食金丹看起来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
  但是魏嬿婉并没有被这种表象所迷惑。
  皇帝迷信、自负,同时对衰老十分恐惧。
  因为他恐惧衰老,所以他有服食金丹的内生动力。
  因为他迷信、自负,所以他会相信自己是天选之人,相信他比古来死于金丹的那些帝王将相更幸运,相信他能够找到真正让人返老还童,长生长乐的“仙丹”。
  魏嬿婉远比皇帝更了解皇帝。
  她相信只要加以引导,皇帝迟早会走上先帝的老路。
  第641章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当然,再完美的计划都需要合适的人去执行。
  魏嬿婉费了那么大的劲儿让王伦假死,并且收服他为自己办事,就是因为王伦是最适合帮她完成这一复仇计划的人。
  王伦会医术,尤其擅长制作各种便于随身携带,又能够治病救人的丹药,他早年在民间成名,网罗一众追随者,就是靠这个。
  同时,王伦身为白莲教的当家人,又擅长各种装神弄鬼、蛊惑人心的把戏,很容易包装成一个深不可测的世外高人。
  最重要的是,王伦有反心、也有胆量。
  魏嬿婉收服王伦之后,给他下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提炼那种毒蕈中的致幻成分,掩盖毒蕈异常诱人的菌类鲜香味,为的就是方便未来将其神不知鬼不觉地加入金丹之中。
  事实证明,她没有看错人,王伦不仅炼制出了她想要的金丹,还成功把皇帝给忽悠瘸了。
  金丹中加入的毒蕈成分是经过提炼的,毒性更加强烈,皇帝一旦开始服用金丹,用不了多久就会上瘾,同时精神恍惚,五脏受害,再也不会有还朝理政的可能。
  皇帝深居西苑纵情享乐,魏嬿婉以皇后之尊临朝理政,威望日隆。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其后六年,魏嬿婉分别以为皇帝庆寿、为太子祈福等名义开了三次恩科,连带夹杂其间的两次正科,六年之中,竟然举行了五次科举考试。
  前两次殿试皇帝还能勉强亲自主持,之后的三次都是魏嬿婉与永琮代帝主持。
  在一轮又一轮的科考中,大批新人进入仕途,靠着提拔和吸纳新人,魏嬿婉在朝堂上的势力逐渐稳固,许多前朝新贵,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过。
  但是,皇帝本人的隐退并不代表皇权影响力的消弭,反对魏嬿婉的声音变小了,但反对她的人依旧存在。
  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永琮身上。
  渐渐的,朝堂之上忠于魏嬿婉的和忠于永琮的人形成了互相对抗的两派,在魏嬿婉与永琮母慈子孝的表象之下,朝堂局势暗流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
  乾清宫正大光明殿,理藩院尚书具本上奏:“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派去广州的郎中官已经回来了,这是西洋商人对于双方货物的报价,请娘娘过目。”
  年丰下台接过户部尚书呈上的奏本呈给魏嬿婉。
  魏嬿婉面前的珠链已经撤去,她此时正坐在龙案旁,接过理藩院尚书的奏本。
  这份奏报早在理藩院郎中官回来之前就已经千里加急送给魏嬿婉看过,此时她略作浏览,直接问道:“这份报价单本宫三天前就送去给户部过一份,户部尚书看过了吗?”
  户部尚书站出来道:“回娘娘的话,臣已经看过了。臣以为,开放口岸与西洋通商不失为一件好事。我们对西洋货物所需不多,但是西洋商人却愿意以高价大量购买我们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彼此差异,每年能够从西洋人手里赚到的银子,少说也有三百万两以上。”
  魏嬿婉颔首道:“恩,本宫也是这个意思,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第642章 朝堂格局的变化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魏嬿婉主持朝政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缺钱。
  边防要钱、打仗要钱、治河要钱、赈灾也要钱,供着皇帝骄奢淫逸更是要钱!
  为了搞钱,魏嬿婉把国内的法子想了个便之后,终于把主意打到了洋人身上。
  魏嬿婉发现,洋人好像有很多银子,虽然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弄来的那么多银子,但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把洋人手里的银子搂到她手里。
  于是,她特地派了理藩院的人前往广州的通商口岸巡视,想要扩大与洋人之间的生意,用天朝的各种货物换回银子来。
  “娘娘,殿下,奴才以为,与西洋通商一事,不应操之过急。”傅恒站出来道。
  “此话怎讲?”魏嬿婉看着傅恒道。
  “娘娘,我朝自古重农抑商,商为末业,与西洋通商虽然能够带来几百万两银子的进项,但会使民间兴起重商之风,会动摇社稷根基,实在得不偿失。况且,开放通商口岸,会使大量洋人进入沿海各地,其中难免混入各种来历不明的强盗、心怀鬼胎的蛮夷,使得沿海各地动荡不安。”傅恒道。
  曾经在促成皇帝隐退时给予魏嬿婉强力支持的傅恒,如今也渐渐站在了魏嬿婉的对立面。
  在傅恒眼中,如今皇帝已是日薄西山,可魏嬿婉的野心却在权力的浸润下不断膨胀,阻挡在永琮面前的人已经从皇帝变成了魏嬿婉这个养母。
  刘统勋道:“富察大人此言差矣,几百万两银子现在看着不多,并不代表着未来不会增长,况且,天朝国库还没有充实到能够将几百万两银子不放在眼里的地步。”
  已经成为军机大臣的岳濬接话道:“刘大人所言甚是。娘娘仁厚,这五六年间,朝廷用于河工、水利、赈灾、军粮的银子比往年多了足足五成,如今用钱的地方多,西南缅甸军队连年入界骚扰,眼看大战在即,军饷又是一笔开支。臣以为,与西洋通商正是为国库开源的好机会。”
  魏嬿婉抬眸道:“如此——”
  “皇额娘。”永琮开口打断了魏嬿婉的话。
  魏嬿婉放柔声音道:“太子有什么想法?”
  永琮道:“皇额娘,儿臣以为富察大人所言有些道理,开放口岸、扩大与西洋通商规模一事还是从长计议得好。”
  大殿一瞬间安静下来。
  永琮已经十七岁,去年大婚,皇帝亲自为他选了佟佳氏的嫡女为福晋,以天朝的标准来看,永琮已经完全是成年人了。
  既然太子已经成年,那么当初以太子年幼为由摄政的魏嬿婉,便没有了继续赖在乾清宫龙椅旁的理由。
  这些年,永琮很少对魏嬿婉的决定提出异议,大部分时候都是以傅恒为首的朝臣与魏嬿婉辩论争取。
  今天永琮突然明确表达出对魏嬿婉的不认同,像是某种宣言。
  龙椅旁,魏嬿婉在所有人敛声屏气的等待中沉默了片刻,忽然从容微笑道:“永琮所言有理,与西洋通商事关重大,确实需要从长计议。”
  永琮明显愣了一下,他似乎没想到魏嬿婉会这么干脆地接受他的想法。
  他下意识看了一眼站在金阶下的傅恒。
  第643章 被扼杀在萌芽状态的叛逆
  魏嬿婉将永琮的反应尽收眼底,她知道永琮在想什么。
  永琮大婚以后,和傅恒走得便越发近了。
  皇帝日渐衰老,退位或者死亡只是时间问题,魏嬿婉摄政多年积威日久,傅恒担心魏嬿婉有意把持朝政,不愿放权,所以一直在用各种方法劝说永琮要着手准备从魏嬿婉手中夺回权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