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32节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32节

  大赦天下,加开恩科。
  这是他前头的九个皇子出生时都不曾有过的恩宠。
  有人慌了。
  那位整日在府中养花种草的二皇子萧承稷开始走出大门,结交朝中大臣。他见了沈持开门见山不绕弯弯,直说:“区区京兆府少尹委屈沈大人了,这六部有的是空缺,不知沈大人有意哪一个啊?”
  言下之意,他可以举荐他到六部任职,让他再升升官。
  这是萧承稷的笼络。
  沈持心道:越是免费的送上门来的东西越贵,他今天要是任选一个官职,来日付出的肯定很多很多。
  “多谢殿下费心,”他说道:“只是微臣才疏学浅,历练尚且不够,不敢不自量力。”
  萧承稷颇觉失望,但又不能强人所难,只好陪笑道:“本王随时恭候沈大人。”
  沈持施礼,缓步告退走开。
  萧承稷的手腕太嫩了,明晃晃的司马昭之心不仅没有招揽到人,还很快传到了皇帝萧敏的耳朵里,他道:“此子不成器。”蠢。
  下口谕喝斥了二皇子萧承稷,罚他闭门思过三个月。大皇子二皇子相继不叫他们的父皇省心,萧敏这阵子的心情格外差,常常在朝堂上阴沉着脸,动辄对看不顺眼的官员罚俸或者贬谪。
  且对犯了罪的官吏惩罚之狠也前所未有,前几个月,黔州府知府周大珏被大理寺卿贺俊之弹劾庸碌无为,纵容黔地官吏虎饱鸱咽,媚上欺下,恰这几日押解进京,皇帝淡淡对刑部侍郎刘渠说道:“周大珏在其位不谋其政,可恨。”
  下旨流三千里,遇到大赦也不得减刑。判得极重,周大珏在贺俊之手里受了酷刑,又在冬日被徙往流放之地,路上熬不住,死了。平心而论,周大珏罪不至此。
  只是他时运不好,撞到了皇帝的气头上。更雪上加霜的是,七皇子萧承彧病了,一连发了多日的高烧,太医拿出毕生所学也不能让他退烧,每日看着他烧得通红的脸蛋,皇帝那个心焦啊。
  皇室不安,京城的官吏皆收敛了言行,慎之又慎,每日临深履冰,不敢有一丝出格,连宴乐庆贺都暂停了,生怕被人找茬做成第二个周大珏。
  到了十月中旬,沈持已备齐聘礼,只是在去史家下聘之前,他犹豫了。若此时和史玉皎成亲操办婚事,极易被人找个错处来生事,于他于史家都不利。
  而史家也是这么想的,史老夫人将史玉皎抱在怀里,说道:“三娘啊,你和沈家那小子,等等再成亲吧。”
  “嗯,”史玉皎乖乖地道:“孙女这就离京赴边关,不叫祖母为难。”
  史老夫人拍着她的背:“总是好事多磨的,走之前去跟沈家那小子说一声,道个别,你们俩过了明媒的,不要拘着死礼。”
  史玉皎:“……”还是不见的好,临别相见催马迟迟,易生出缠绵愁绪,使之后不能心无旁骛上阵杀敌,对守将来说不是好事。
  她一狠心,给沈持留了一封书信,不辞而别。沈持下值见到她的信后立即骑马出城去追,他哪里能有她快,连影子都没见到,空留雪上一行马踏过去的蹄印。
  他在城外站了很久才回家。几日后,沈家的大房和三房抵京,听说此事后都安慰沈持,说早晚是你媳妇儿,跑不了的。
  沈持留他们住一段时日再回禄县。
  转眼到了十一月严冬时分,雪纷纷,大户人家深掩重门,这时候,西北边关传来大皇子病重的消息,说他已经病得奄奄一息,求陛下让他回到京城,与那个宫女出身的娘亲安葬在一处。
  皇帝听了有些悲痛,在上朝的时候问文武百官:“朕该宣大皇子回来吗?”
  百官如今多求自保,不敢言语。
  一日,皇帝把沈持叫到上书房,问他: “沈爱卿啊,你说朕该让大皇子回京吗?”
  沈持一愕,待回味玩问题之后:“……”
  这是他能参与的事情吗。他最开始沉默不语。
  皇帝:“沈爱卿只管说,不管你说什么,朕今日都不怪罪你。”七皇子萧承彧的病好了,他温和许多。
  沈持壮了壮胆子,说道:“微臣以为,陛下先前派大殿下西北监军,论的是君臣,如今大殿下病中请求回京,向陛下求的是父子情,微臣以为,陛下是慈父,就算允大殿下回京,旁人也不应该说什么。”
  “好一个父子情,”皇帝听了他的话之后大喜:“沈爱卿,你回去给朕草拟一份诏书,速传大皇子回京。”
  沈持:“是,陛下。”
  他要告退,又被昭帝叫住:“沈爱卿读过《资治通鉴》吧?怎么看轮台罪己诏和太宗与承乾?”
  还不太算送命题。
  沈持说道:“微臣还是那句话,论君臣,汉太子刘据和唐太子李承乾忤逆皇帝乃大罪,论父子,没有哪位父亲不心疼儿子的。”
  不然,承乾谋逆,死后李世民还为他辍朝呢,汉武帝就更不用说了,对于刘据的死更是十分痛心。
  皇帝面色变得慈祥:“沈爱卿退下吧。”
  他待要告退,忽又听帝问:“沈爱卿和史爱卿还未成亲?”
  沈持:“史将军心系边关,不敢耽搁。”
  “朕知道你二人未成亲的缘故,”萧敏微微笑了下:“去吧。”他心道:这两位年岁不大却最是老练沉得住气之人。
  当晚,他去看郑昭仪,说道:“朕有心为皇儿选个老师,这个老师好,买文赠武,还能弥补皇儿无外祖家扶持的遗憾,阿琼听听?”
  郑昭仪虽还未出月子,但她面色红润养得极好:“是谁?”
  皇帝在她耳边轻声说出一个臣子的名字:“他与武信侯史家联姻,此后两家都可以作为皇儿的依仗。”
  郑昭仪听到那个名字,心中几乎要疯,“是他,是他啊,”,但在皇帝面前她眼波微动:“陛下待妾和皇儿有心了,只是他还这么小陛下就想着念书的事了,可见长大是个苦的,”她娇嗔道:“妾巴巴盼着他当个富贵闲人呢。”
  皇帝笑了笑,他最喜郑琼心思平淡,不再多说:“阿琼歇着吧。”
  第134章
  沈持出宫回到家后连夜草拟一封召大皇子萧承钧回宫的诏书, 他通篇没有遣词造句,只平平叙述了如沈家先前这等升斗小民之家朴实的父子情,比如小时候骑在他爹沈煌的脖子上去逛集市, 都五六岁了,出门只要他爹跟着, 从来都是抱在怀里不让他自己走路的……
  写完,又一字一字修到子夜时分, 誊写之后再检查,到三更中才睡下。
  次日散朝后, 沈持把草拟好的诏书送至上书房, 皇帝看了两行后沉声说道:“皇家父子是君臣, 是仇人,只有到了生死相隔的时候才是父子, 反不如百姓之家了。”
  “他娘不在了, ”他又道:“朕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管犯了什么错……”说到这里, 他对丁吉说道:“命人去西北传旨, 召大皇子回京。”
  沈持:好了, 交差了。
  接下来应当没他什么事了。
  择了个吉日,沈家抬着聘礼到史家去下聘——也就是六礼之中的纳征礼,下聘的时候沈山去了一趟史家,和史老夫人叙起往事, 两人都抹着眼泪, 打这天开始, 两府开始正经往来。
  史老夫人说史家在京郊有几十亩田地都半荒芜着没人打理,沈山和老刘氏听了两眼放光:“哟,那可太可惜了。”进京的路上他留意了下, 京畿附近都是良田。
  史老夫人:“还是老身当年嫁过来时的陪嫁。”一时兴起说要带他们去看看。于是三个老人家,史老夫人骑马、沈山老两口赶着马车,到几十里地外的京郊看农田去了,这老当益壮的。
  史二夫人则和朱氏等沈家的三个妯娌一块儿挑布料,说些做冬衣之类的事,连沈月姊妹都跟史家的女郎们玩在了一处。
  沈持:“……”很好,冷清的只有我是吧。
  上值之外,他只能在书房或看书,或给挚友们写信,期待明年恩科时,孟度、江载雪和裴惟能尽快来京,丰富下他上班之外的生活。
  半个月之后,到了十二月初,一年的腊月,又下了一场冬雪,晴开后,厚厚一层压在树梢枝头。
  百官清晨去上早朝,皂靴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听着一声声“咯吱”,都在说道“这真是‘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1’,明年又是个‘喜看稻菽千重浪’啊。”
  就是说瑞雪兆丰年,明年粮食的收成肯定非常好。
  只要有粮食,就又是一个太平的年头。
  初十一。
  下了早朝,百官们都在议论:“大殿下已进入函谷关,从汉中一带绕道进京,算着,也就是这十天半月的事了。”
  “陛下的诏书情真意切,真是慈父心肠啊。”
  “……”
  沈持:这样的寒冬腊月,他拖着病体能回到京城吗。
  几名御史则犯嘀咕:“这大殿下病的蹊跷啊?”
  按说都奄奄一息了,怎么还能撑这么久回到京城呢。有人顺着他们的话问:“也不知大殿下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下官让咱们在太医院的人打听去,看看给大殿下治病,用的都是什么药。”
  他们以为大皇子会死在西北监军的位子上。
  沈持这边也在琢磨:大皇子以病重之身竟然在寒冬腊月里通过了函谷关,很快抵挡京城了。
  保不齐,大皇子压根儿没有生病,不过是用了点手段,想回到京城来。
  呵。
  然而他们都猜错了,萧承钧是撑着一口气回到京城的,回到府邸,人都凉一半了。
  皇帝萧敏赶去的时候,只听见一片呜咽声,他当时心中愧对这个大儿子,调派太医日夜看护,还说只要他能醒来,便许诺封他为庄王。
  又下旨让他和大皇子妃杜氏和离,不让这个亲家拖他后腿了,命重选大皇子妃。
  朝中沸腾,都觉得这太子之位是萧承钧的了,一时群臣趋之若鹜,开始从押七皇子萧承彧转向他。
  加封庄王的旨意一下,萧承钧康复的很快,都能下床走动了。甚至能与人交谈。他自己也以为要当上太子了,得意之下派人去找沈持:“沈大人,庄王殿下想请大人去府中一叙。”
  他被困在西北两个多月,求了多少人,都不能让皇帝回心转意让他回京,而沈持只是几句话,就能说服皇帝,此人,得之能有大用。
  是以萧承钧才急迫地想要招揽沈持。
  沈持比较惊讶萧承钧来找他,想了一想说道:“听闻庄王殿下才康复,微臣不敢去让殿下劳神招待,日后得空,必亲自登门拜访。”
  他心想:萧承钧还是有些过于急躁了,难道没听说二皇子萧承稷是因为什么被关在府里不能出门的吗,这样的人,他不敢跟他走太近。
  沈持听说过他的成长过程,母亲过世的早,皇帝也不是很把一个宫女生的孩子当回事,无人教养,打小就活得很是压抑,这样的孩子,会不会有心理问题?
  沈持还要观望一阵子。
  果然,皇帝给大皇子萧承钧加封庄王之后,又封了七皇子萧承彧为雍王,看上去比大皇子还得宠,他这一手平衡玩的,真叫人看不懂了。
  朝中与庄王暗通款曲的大臣傻眼了,这……
  也有比猴儿都精的大臣们私下里议论:“陛下才四十四岁,正值壮年,先前二殿下沉不住气出来装了这么多年出来拉拢大臣,没想到新封的庄王殿下也是个沉不住气的。”
  这时候朝臣比较站皇帝,他迟迟不立太子,是因为哪一个皇子堪立啊。
  他们现在是看出来了,萧承钧和萧承稷都不行,没有储君的气度,草包。还是等着七皇子萧承彧长大了再看看吧。
  沈持看戏之余也在想:皇帝精着呢,玩砸了吧。
  他甚至在心里喊话诸位皇子们:你们的父皇才是玩手段的高手,你们就别蹦跶了,乖乖的吧。
  他的心思也全都移到了京兆府,着落在京城百姓身上。
  冬日里人出门的少,高门大宅里的精彩是一点儿都不能少。这不,很快京兆府便经手了一个小小的纠纷。
  一位民妇余氏状告思过侯府纵容家丁打人,把她丈夫的腿给打折了,如今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只好写了诉状递到京兆府来,请官府给他做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