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40节
玉盏应声而碎,玉屑暴躁地滚落在地上。
半晌后,他闷声道:“去请世子来。”
片刻,段清川从外头进来,面上同样是一片沮丧:“父亲。”看来已得知铜矿变金矿之事。
段思仓闭着眼睛不甘心地点头说道:“你代本王去和昭朝使臣谈一谈,本王要是允许他们在我境内开矿,如何分成?”
他们未备战,不能打,除了同意昭朝的条件,实在别无他法。
事已至此,只能尽可能多谋求一些利益了。
“父王想要几成呢?”段清川问他。
段思仓:“至少六成。王儿先向他们要八成,要是谈不成,过几日再要七成,还谈不成,实在不得已之时,再说六成。”
他心道:不管他一开始张口要几成,昭朝使臣必然要讨价还价,那就先出个荒唐的价钱,让他们凭本事还去吧。
“父王,”段清川谨记他爹的策略:“那开矿所用之人力,是咱们征发还是?”
段思仓想了一想说道:“咱们只管要开采出来的金子,其余一概不管。”意在言外,他们分成至少要六成,且不出开矿的人力。
“父皇,”段清川悲观地说道:“昭朝皇帝与使臣都十分奸诈,未必会给咱们六成。”这一听就是为人做嫁衣的事。
段思仓:“清川啊,接下来你跟他们打交道,定要多留个心眼。”
“是,父王,儿子会谨慎的,”段清川郑重说道:“必不上昭朝使臣的当。”
当日,他送请帖去番馆,请沈持一行人明日到他的府邸做客。
沈持收到他的请帖,笑道:“正经事来了。”他想,这回要谈开矿之事了。
任竹青:“沈大人,若明日要谈到分成,咱们该如何答复?”
沈持依旧用手指蘸水在几面上写道:明日先问他们想要如何分成。
任竹青:“若开矿藏,却不知咱们至少要拿几成才有利可图,还有,这人工谁出。”他担忧对方会狮子开大口,胡乱要价。
因而自个儿得先在心里头算笔账,比如开矿所得至多能分给大理国六成,要是再多了,我朝无半分盈利,那么一旦他们索要超过六成,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沈持笑了笑,又用指头在几上飞快写道:金矿子虚乌有,任大人当真了?
任竹青:……
可后头,又该怎么圆这个事呢。
沈持泰然自若:“任大人,先解决了眼下的事再说。”后世这片土地上出产的金矿独占鳌头,狗头金、瓜子金,产金量大且纯,想要在其境内勘出一座金矿,容易。等先签了契约再堪不迟——本朝的工部,最厉害的便是堪金矿了,据说有独门绝技,一找一个准儿。
“至于人力,”他说道:“须由我朝来出。”还想借着开矿,往这里移民呢。等来自我朝的子民多了,遍地走时,离这里归于朝廷的治下就很近了。
任竹青看着他深谋远虑的神情一顿,呵呵笑了两声:“沈大人,你的野心可不小啊。”
沈持微微腼腆一瞬:“叫任大人瞧出来了。”他又道:“要是非说给他们几成,下官想,他们至少会要六成。”
大理国这次吃了瘪,定要再利益分成上找补回来,不然咽不下这口气。
给他。
“和本官想到一处去了。”任竹青呵呵笑道。
……
当夜,他们又聚在一起商议细枝末节,很晚才睡下。
次日清晨起来,又精心拾掇一番。
辰时初,段仲秀来了:“请诸位大人到世子府做客。”
沈持做了个请的手势:“走吧。”
想着等了这么多天终于要切入正题了,心中着实有些爽。
段清川的府邸离番馆不远,他们坐着马车走了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大理世子的府中不算奢靡,但也阔气得配得上他的身份,府中栽种的山茶、木棉、石榴……清新艳丽,十分好景致。
等到了正堂的客厅,段清川在门口迎接,脸上还挂着淡淡的笑意,只是笑的有点勉强:“清川恭迎诸位大人多时了,快快请坐。”
宾主有序落座。
“世子殿下,”而后,沈持直言不讳:“我等今日来,想谈谈两国国事。”
段清川喜欢他这样的对手,强劲,干脆:“在下今日请沈大人来,就是要说说国事了。”
不请教学问不扯淡了。
沈持:“殿下请说。”
“在下想问问沈大人,”段清川说道:“若日后贵国在我境内开出金矿,所得,两国怎么分,贵国陛下能给我国几成?”
沈持有礼有节地说道:“这正是在下要问殿下的,贵国想抽几成?”
“愿与贵国二八分成,如何?”言语间,段思仓的眼神微不可见地闪烁了一下下,似有些许底气不足。
“我朝八成,”沈持浅淡一笑:“贵国两成?——好!”
段清川摇摇头:“否,我国八成,给贵国两成。”他的话一出口便叫沈持一行人齐齐无语,面上明晃晃地写着他们是自矜身份才没暴跳起来揍他一顿,个个用眼神说道:不可能,想都别想。
沈持挑了下眉头:“世子殿下,这个分成法在下做不了主,得写折子送往京城,请示朝廷。”
说完,他给同僚使了个眼色,他们一道拂袖而去。谈崩了。
艴然不悦——当然有几分是故意做给外人看的,回到番馆,余下三人都来问沈持:“当真要给圣上去折子?”
折子一去,再批复回来,少说得个把月。
沈持笑道:“大理世子今日是把这桩事当买卖来做了,这是一上来就漫天要价啊。”呵呵。
顾擎:“唉哟我的沈大人,咱们该怎么办?”他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尽快回去的心思了。
沈持:“顾大人稍安勿躁,本官想,最多等上两三日,世子还会找来的。”
他在心中打了个比方:譬如你在集市上看重一件衣裳,卖家叫价二百文,你一听说太贵了扭头就走,然后卖家从身后叫住你,问你能出多少钱,说能商量。
要是你想用一百文买下来,头一次还价是不是只能出到八九十文,出价之后,要是对方不肯,你再往上加十文二十文,这时候大抵能以一百文的价位买下来了。大抵买卖,都是这样成交的。
与大理国商谈开矿一事亦如是。
下次见面,轮到他开口出价了。
这事儿吧,还得拉锯几回。
果然不出他所料,次日,段清川又遣人送了请帖来,再次请他们到他府中谈事。
见了面,宾主寒暄之后,段清川说道:“几位大人,上回是在下失礼,王上得知后训斥了在下,说在下太小气了,分成之事,还可再商量。”
沈持心平气和:“殿下,如何商量?”
“沈大人,”段清川说道:“开矿之事,与贵国七三分如何?”
他还真按照他爹给他的剧本一字不错地拿出来念了。
沈持依次扫过他的同僚,而后笑道:“殿下,在下所能允许的,给予贵国最大的分成,是我朝出开矿之人力,而后所得金子,五五分成。”
他心中所想的是六成,但他嘴上却说能给大理国五成不是六成,也是在等着对方来让他加价。沈持深谙这个套路。
五成,且他出人力。
其实已经快到大理国所想的分成了。段清川说道:“在下不敢随意做主,等回了王上,再与沈大人细细商定。”
沈持知道,这事多半要有眉目落定了。
绷到极致的心弦缓缓放松,奏起平缓的音符。从段清川府中出来,他们没回番馆,而是在街肆上逛起来,想着要是碰到新鲜的小玩意儿便买下,拿回去送人。
但一路瞧下来,除了几件拙朴的黄龙玉摆件,余下都不太方便带回去,只好作罢。
三月二十二日,他们来到这里的第七日,段清川再次约沈持等人在府中商议,这次,他语气强硬地提出他日开采国中金矿,他们要分去六成。
沈持他们听着他声调神色和前几次不一样,都心道:六成,是大理王的底线了。
于是答应下来。
而后,双方前往大理王宫签订契约。契约中写道:由昭朝来开发大万山绵延至大理国境内的矿,沈持玩了个字眼,没写铜矿还是金矿,但是段弼过目草稿后不依,要求注明是“金矿”。
沈持说道:“金矿往往伴生,要是写明金矿,比方说开出别的铜、银来,咱们分还是不分呢?”
段弼:“沈大人,不如一并注明,若开出其他矿来,依金矿条款分成,如何?”
沈持微眯起眼笑得似狐狸:“好,就依段丞相的。”
“那安南国?”他又问。
段弼:“没了开矿一事,谈何来往。”
他说完,双双相视而笑。
契约在双方的字斟句酌后签订。
大理王段思仓看着段弼呈上来的契约,一连揪断数十根胡须:等拿到金子,养数十万兵马,早晚有一日要打昭朝个落花流水。
还要将金矿夺回来,占为己有。
又想着一车车的金砖很快要向他招手,飞进他的府库,心情也平复了:“段爱卿,挑最好的土仪,赠与沈大人他们,让带回去稀罕稀罕。”
沈持:“多谢王上。”
拿到盖了大理国大印的契约之后,他们回到番馆,当即收拾好包裹就走。走到城门口时,大理世子段清川骑马赶来相送:“沈大人,幸会。”
抛开两国间的磕绊不谈,他还是很想和沈持交谈,甚至成为友人的。
“世子殿下,”沈持一拱手,他此刻归心似箭:“后会有期。”
说完,催马上路。身后,段清川目送他们离去。
沈持一行人原路返回,走在路上他还在想:这次怎么过河呢,是走绳桥还是再请史玉皎伸伸手臂把他“叉”过去呢……
快马加鞭行了两日路后,出了大理国,远远望见安远县的城楼,冯柏玩笑道:“沈大人,成个亲再回京吧。”
都知道他是打着成亲的名号南下的,其余人也都朝他挤眉弄眼。
沈持:他也想。
可理智告诉他,不行,他此行一刻都不能耽搁,必须尽快回京复命,接下来还有许多事要办。
第1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