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44节
“段郎君这件事本官做不了主,”沈持真挚地说道:“不过本官可以将段郎君的话上奏陛下,请他定夺。”
段爱琦没心没肺地说道:“多谢了沈大人。”
……
另外,邱长风特别愿意云游,他还没有去过大理国,他听说之后,跟着工部一起过去。
工部一行堪金的人离京之后,沈持算着日子,朝廷遣往退思园给王渊报丧的人也该到了。
江苏府,同里,退思园,暮春,春光懒困,卉木萋萋。
宫中遣使来报,说贺俊之死了,王渊的夫人杜氏当即晕倒在地上,醒来之后,她大哭道:“前几日梦见阿寄叫我娘,没想到他竟是来跟我道别的。”
“相公,我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阿寄他气量太小,不能把他捧的太高呀,你不听我的,这才让他走上了绝路……”
王渊头发花白凌乱,颤抖着嘴唇说道:“夫人,终究是我错了,当初要是不让阿寄读书没走仕途这条路,我们也不会失去儿子了……”
早早给贺俊之娶亲成个家,承欢膝下该有多好啊。
到底是富贵遮蔽了他的眼。
王渊与夫人抱头痛哭一场。听说皇帝萧敏不让他们进京了,于悲恸之中让管家赶到京城去料理贺俊之的后事。
……
五月,初夏时节。
新科进士们回乡省亲后归来,京城又添了几分热闹。
江载雪因是三甲同进士出身,被外放到通州府去做官,就挨着京城,可以经常见面。孟度和裴惟被分在翰林做庶吉士,等着三年之后选官任职。
新科状元林瑄先前花朝节的时候写了句诗——“万紫千红披锦绣”,在京城颇受人追捧,一日想起来觉得意犹未尽,拉着沈持去逛京城的花市。
沈持:“巧了,我前几日看京兆府的商税,从花市收上来的比先前翻了两番。”可见京城的花市在花朝节之后活跃起来了。
等到了花市,果见地盘已经比先前大了三四倍,一眼望去,一盆盆娇红嫩紫,酴醿芳架,初夏的微风卷着购花者的笑语,人流如潮涌。
“归玉兄,”林瑄说道:“这都是你的功劳。”
他心道:明年沈持在京兆少尹上任职满三年后,必是要被拔擢上去升官的。
沈持笑道:“挚一兄也曾帮忙造势,在下不敢独吞这份功劳。”两人一边赏花一边交谈,在花市中穿行。
林瑄看着大朵的芍药心生欢喜,买了几朵,玩笑道:“这‘儿女情苗’真娇艳,可惜无人可赠。”
曾有前人写芍药“春嬉南浦,记盈盈、儿女情苗。2”,因而芍药有“儿女情苗”雅号,是男女借以互赠示爱的。
“家中没有给挚一兄说亲吗?”沈持问他。
林瑄:“在看呢,遗憾的是说的几家女郎我都无意人家。”
沈持:“……”
“好在我朝这些年太平,纵然男不娶女不嫁,”林瑄自嘲道:“官府也不会真的惩其父母。”
“我不用违心娶谁,等遇到两情相悦的再娶亲不迟。”
沈持想起来了,《昭律例》中有一条:凡男二十六岁,女二十二岁无故不嫁娶者,惩其父母,另课嫁娶税。
就是说,本朝的男子到了二十六岁,女子到了二十二岁,如果不是因为守孝或者公务在身,比如史玉皎这样的,或者孟度本有婚约,但别人辜负了他……耽误嫁娶,那么要惩罚他们的父母,还要收税,罚钱。
在古代,无故不婚嫁,是罪!
比如《晋书》就记载“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说的是谁家的闺女到了十七岁还没出嫁,官府就要给她分配丈夫了。赤果果强迫女子嫁人。
就算后世觉得最开明的唐代,贞观治下,律例也规定女子十五、男子二十须婚嫁,那会儿各州的父母官负责给当地到了婚配岁数的男女说媒,不过,李二凤是相对开明的,他在诏令中说,说媒要尊重男女意愿,嗯,不强行婚配……
翻开史书,没有哪个朝代允许男女一直单身!都容不下单身狗!
沈持:有点可怕。
就问你还想不想穿越了。对祖传三代的宅男宅女,他真心劝诫最好轻易不要幻想穿越。
不过好在当朝太平年月,多地人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旺盛,尽管当朝的律例有这条规定,但很少真有官府去追究谁到了岁数不婚不嫁,父母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沈持揶揄他道:“挚一兄还是不要那么挑的,不然引领了京城里不婚不嫁的风气,本官可要为难了。”
“本官可不想去说媒。”
近年来京城中,各世家的女子相不中郎君,不嫁,男子看不上门当户对的女子,不娶之现象愈演愈烈,京兆府人口增速其实并不理想。
沈持:万一这事儿愈演愈烈,他就不得已去当红娘给这些挑剔的郎君女郎说媒催婚了。
一想就觉得爹味熏人。
林瑄赖皮地笑道:“别担忧,有什么事能难倒归玉兄你呢。”
第145章
沈持笑笑, 没有反驳他:“借新科状元挚一兄吉言,但愿在下此生无难事。”呵,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今的花市比先前大了许多, 他俩走走停停逛完出来又渴又饿,出来都拿眼睛瞟着哪里有卖水喝的、卖点心吃的, 但最近的糖水铺子也得在半里地之外,林瑄说道:“来这里买花的人这么多, 附近却不见有卖吃喝的摊子,真不便利。”
沈持:“是了。”
林瑄随手将一直芍药簪在鬓边, 又递给沈持一朵, 示意他也簪花:“这可就是京兆府不作为了。”
在当朝, 小商小贩想要开铺子或者摆摊,需要向衙门申请“店簿”——类似后世的营业执照, 以便于衙门进行管理和征商税, 而京城的店簿属于特别难申请到的,无他, 京兆府觉得, 商贩一多, 把城里弄得又脏又乱不说,还容易滋事,早些年为了省事,干脆减少或者不发放店簿, 免去治理上的一些麻烦事。
对此, 不少人京城人士颇有非议。
沈持接过他递过来的芍药, 也同他一样簪在左鬓边,款款而行。他二人只顾着说话,却不知早引来多少行人的目光, 路过的女郎们拿着团扇半遮脸面,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裳裳者华,芸其黄矣。1”
“公子只应见画,行若流云,步生莲花。2”
“我知道‘且插梅花醉洛阳’是何等的风流姿态了。”
“……”
越往前走身边的人越多,沈持这才后知后觉:“……”是来看他俩的。他大大方方地说道:“在下京兆少尹沈持,这位是新科状元,翰林院修撰林大人,在下已有婚约,林状元还未有……”
来吧女郎们,看看林状元这风姿,你们谁大胆一些示个爱成就一段姻缘佳话呢。
林瑄投过来一个杀气腾腾的眼神,涨红着脸小声道:“住嘴啊归玉兄……”
他抬脚继续往前行走时,蓦地不经意一瞥,隔着帷帽撞进一双秋水盈盈的杏眸里,对视的一瞬,二人都瞧着对方,痴了。
沈持拍了他一下笑道:“挚一兄,别光顾着看美人儿,快问问是哪家的女郎啊?
林瑄恍然回过神来,正要上前,谁知那女郎更大方,她遣婢女来了:“敢问林大人还记得城东上林苑监秦家吗?”
她这是为主子自报家门来了。
林瑄想起来了,秦家是个小官之家,和林家在很多年前有过来往,他又抬眸看了一眼秦家的女郎,说道:“在下自然记得,他日定登门叨扰。”
秦家女郎被婢女簇拥着往花市走去,末了回过眸来对着他一睐,浅浅屈膝施礼。
林瑄的心都快被她勾走了,竟后悔手上没留一支芍药赠佳人。
沈持:“……”这是见证一见钟情一眼万年了吧?他轻咳了声。
林瑄如梦方醒,红着脸说道:“让归玉兄见笑了。”
沈持摇摇头:“挚一兄方才说起婚事还一筹莫展,谁知这就红鸾星动桃花生,可喜可贺呀。”
他心道:哪一日也把孟夫子和裴惟拉来花市逛逛,看能不能催旺一下桃花。桃花到了,哪里还用得着旁人催婚。
林瑄偏过头去不看他:“归玉兄,我记得咱俩方才在说正经事?”
“挚一兄抱怨花市周边没有卖茶水点心的,”沈持说道:“说是京兆府的不作为。”
林瑄呵呵笑道:“归玉兄,你认吗?”
沈持:“是,是京兆府的错,我明日上值就请示温大人,给小商贩发放店簿,让他们来这里摆摊卖茶水点心,怎样?”
他听劝。
想想《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南宋的临安城光卖糖水的就能数出几十样来“甘豆汤、豆儿水、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梅花酒、香薷饮、紫苏饮……” 同样是京城,这里想找碗糖水可就难了,他记得京城的市面上也就干巴巴来不几样,确实要改善。
林瑄:“……”
他心道:沈大人还怪从善如流的呢。
二人又往前走了几步,来到主街上找了一家茶水铺子,进去要了一碟子豌豆黄,一壶清茶,润润喉,又填了填肚子,闲适小半日,到黄昏时分才各自回家。
次日照旧一早前去上朝,散了朝回京兆府上值。
沈持记得昨日林瑄的话,把京兆府放给小商小贩店簿的记录找出来,数了数,仅仅只有不到两百个,这是什么概念呢,在本朝,大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商业主叫“贾”,而门面很小,甚至没有门面,挑着挑子走街串巷,或者推着小木车露天经营的小摊子,叫“商”,大概跟后世“大超市”和“小卖部”有异曲同工之区别吧……两百来个“商”,可以说,京城的商业太不活跃了。
等京兆尹温至老大人哼着歌儿转悠过来的时候,沈持把记录在册的店簿拿给他看:“温大人,咱们京兆府,有几年没有向民间新增店簿了,是不是……”
温至皱眉道:“哎呀呀沈大人,本官这里有一桩麻烦事,”他也拿了一沓记录档案给沈持看:“京兆府连续三年增加人口数不多,如之奈何?”
等到了秋季吏部考核时,他们京兆府又得去陪着笑脸认错说情。
沈持:“……”你说巧不巧,巧不巧,昨日他才担忧过此事。
“温大人,”掌柜户籍、人口的司仓参军钱前听了哭丧着脸说道:“下官前日去花市买花,还听见一妙龄女郎对她的婢女发牢骚,说‘……我要是嫁过去,白日里看着他吃不下饭,晚上看着他的尊容睡不着觉,日子该怎么过呀……’,唉,听这话里头的意思,她的这门亲事估计是说不成的……”
大约明晃晃嫌弃家中给她保媒的男子长得丑。
温至一跺脚:“唉,如今的女郎呀……”他家中就有个这样的女儿,媒婆踏破门槛想撮合亲事,奈何看了一圈都没有相中的郎君,十七八岁了还待字闺中,没辙。
沈持:“……”同没辙。
“想辙呀沈大人,”温至又说道:“吏部那姓穆的老头儿难缠着呢。”到考核的时候还不得拿这件事为难京兆府嘛。
沈持:“下官,”他灵机一动又拿起那份店簿说道:“大人,要是咱们多发放一些店簿,让京城的小商小贩多起来,到时候,郎君女郎们多上街逛逛,说不定谁看中谁呢……”
“花市那边少年男女去的最多,”他又说起昨日去花市的见闻:“然周边却没有买口水喝的商贩,他们不停驻,哪有看对眼的机会呢是不是……”
一书吏说道:“下官怎么听说,昨日沈大人与林状元一道游花市,生出一段佳话了呢?”
沈持:“是林状元的佳话。”澄清一下与他无关。
书吏把昨日林瑄与秦家女郎的事说了,温至:“嚯,还有这等事,”他忽然一拍大腿:“沈大人,这么说来,不光要发放店簿让商贩经营,还得开办庙会呀游园会呀,对,本官想起来了,很多年前本官还在户部做官的时候,同僚们说起南省人口数时曾说,南省与北地婚嫁习俗有别,说南省到了春秋日,男女最爱赶庙会啦游园会啦,因此南省的风月话本里头,少年男女常在这些地方相识……”
而京城呢,除了大年初一去庙中上香祈福,没有像南省那样跟赶集似的能逛能卖的庙会,游园会……大约三月三的上巳节算一个,但远远不够,还得给少年男女更多出来游玩的机会,这样才会增加他们遇到良人的机会。
“要是咱们京兆府日后开办庙会,定要把林状元这一佳话传开,让更多少年男女得以这样喜结良缘……”
沈持:“大人,不如将庙会就开在离花市不远的元君庙里头吧?正好元君庙是求姻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