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总之,因为道观多在高山上的缘故,小道士们若是功夫练得不好,那真的是下山都下不去,练童子功的岑夫子对此很有感触。
不过说起来,他当初下山考科举其实心思还挺功利的,就是看不惯隔壁万福寺香火那么旺盛,每逢科举之时总有报信人跑进寺庙的禅房,书生们都觉得万福寺灵验的很,而他们这一个山头之隔的小破道观却连一个借宿的读书人都没有。
“师父,我一定要考出头来,让我们道观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定然盖过那万福寺!”年轻的岑夫子就怀揣着这样的心情,一路从童生考到进士,入朝为官桃李万千。
真当功成名就实现抱负的时候,他反而就看淡了,心情同当年的师父逐渐趋同:小破道观没什么不好的,清静,就是隔壁不是万福寺就好了。
“你的武功倒退了一些,努力练练很快就能到一流高手行列。”薛瑾安扫描了一下岑夫子的身体,很轻易就从各种细节和数据推测出他的内力水平。
岑夫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咳嗽了一声:“咳,到底是人老了。”
实际上是他年龄上来了,又有了小徒弟接班人,近来有些懈怠练功,武功这东西向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夫子您竟然这么厉害吗?完全看不出来,要不要比划一二?”崔醉有些兴致勃勃地掂了掂手里的弓,“正好同我说说您同师父是怎么认识的呗?”
岑夫子看薛瑾安并不怎么在意被知道,也很爽快地点头同意:“老……咳,七皇子这事儿倒是有得说了。”
在和崔醉去比划之前,岑夫子纠结再三还是问了薛瑾安一个问题:“殿下,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需要多久?”
他还是对那神异之术很感兴趣,他从现在开始努力,或许在死之前能攀登到顶尖高手行列,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便只是看到那个神异世界一个眨眼,他也觉得值了。
薛瑾安给他飞快地算了一下,“修行看悟性,以你的天赋,有72%的可能性是一百二十年后。”
岑夫子:“……老夫今年六十有九。”别说活到一百二十年后了,他感觉二十年都够呛。
“你到底怎么练成的?”这打娘胎里开始修炼也不过才八年,怎么就练出了这么厉害的术法?岑夫子只觉得心里蚂蚁一样的在爬。
薛瑾安歪了歪头:“我生来就会。”
他是器灵,在诞生出器灵之前,他的本体已经在主角怀里武器只有在很特殊的时候才会形成器灵,这不仅要主人好好爱护养护武器,要时刻用灵素温养……一系列挑剔龟毛的条件之后,器灵才有万分之一的概率诞生,要不然修真界人手一个器灵。
修真界有人将器灵看做是天道对修士的馈赠,作为器灵,他继承了本体的一切记忆,最早甚至能追溯到最开始被捞出来打造成兵器样子的铁块时期,继承的记忆连带着记忆之中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
岑夫子:“……”
崔醉看他这样就想起曾经刚被师父射术也震惊到后得到“有手就会”的自己,他只觉得亲切又可怜,于是很友好的补了一刀,“师父就是师父,你跟师父比什么?自取其辱吗?”
“……这是你师父不是我师父,望周知。”岑夫子幽幽地看了他一眼。
两人战意空前高涨,立刻就默契地退走到空地上,打算赤手空拳地较量较量。动手前,崔醉还问了句:“对了,您是为了礼部来的吧?宫门快要落钥了,不找师父问清楚没问题吗?”
“呵呵,这件事崔小友放心,我自有解决办法。”岑夫子冷笑着,心想:大胆礼部竟然不相信小祖宗,不对戎狄进行精准打击,真是皮痒了欠收拾了,杨顺之老匹夫你等着!
岑夫子是赶在官员下班前抵达的礼部,将手里的一张纸半强迫的塞到了他手中,“好好看,都是你应得的。”
“……嗯?”杨從莫名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他还是展开了纸张,然后一看这字就知道是岑夫子所写,而这篇在千年后成为高考必备古诗词的长赋,有一个响亮且写得很大的名字:《讨杨顺之檄文》。
作者用檄文充分将戎狄与七皇子的恩怨记录了上去,然后用一段对偶工整的内容批判了戎狄,其中还穿插了一两句经典化用,然后用一大个篇幅辱骂礼部,尤其是礼部尚书杨從杨顺之。
说他“青红皂白不分”“惟愿事情平息不讲对错之分古来有之的好品质”“是为亲者痛仇者快”“如赵高李斯于社稷之危”……创造了不少未来经典名句,让人不禁拍腿叫绝,总之就是写得很好很厉害,一眼就看得到的厉害。
如果这些内容骂的不是他就更痛快了。
杨從:“……”
反应过来的杨從看着已经跑远的岑夫子,只觉得自己腿痒拳头也痒,他狞笑着道:“是时候再上一趟山梦游杀人了。”
同样想要梦游的还有崔鹏飞崔宰。
当崔鹏飞拿到崔醉从宫里带出来的厚厚一沓纸的时候,他竟然有那么点想要退缩,他做足了心理准备,终于还是点灯夜读,然后……他拿着鸡毛掸子,悄无声息地站在了崔醉的床边,幽幽地盯着他那恬静的睡颜。
素来睡眠很好的崔醉猛地惊醒,总觉得梦里有双眼睛看着他,他紧紧喘了两口气,稍微放松起来,结果一抬头就对上黑暗中一双眼。
“哇啊!”崔醉吓得差点没从床上滚下来。
“又没有做什么亏心事,你害怕什么?”祖父的声音从黑暗中慢悠悠地传来。
崔醉松了口气,抱怨道,“祖父你干什么啊,师父说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哦,没什么,老夫只是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睡不着。”崔鹏飞的声音飘飘悠悠地,如同鬼魅一般。
“什么?”崔醉好奇的问道。
崔鹏飞看了他一眼:“没什么,只是有些想不明白,七殿下常年待在深宫之中,你说到底会是谁带坏了七殿下呢?嗯?”
他说着挥动手中的鸡毛掸子,在空气中发出“刷刷”的如同鞭子破空般的声响。
崔醉:“……”那口气松早了。
眼看着祖父的眼神越来越危险,崔醉顿了一下,斩钉截铁地说道,“祖父,一定是因为戎狄。”
崔醉噼里啪啦将七皇子和戎狄的纠葛都托盘而出,当然是剪去了拉安王下水的那段。
崔鹏飞看出来了他有所隐瞒,但没有揭穿,他只是冷笑了一声,“呵,戎狄,礼部。”
戎狄是罪魁祸首,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礼部也是推手。看来他还是退下来太久了,礼部那群匹夫竖子已经不知道他崔宰了!
半夜爬山的杨尚书突然打了个哆嗦。
第109章
#礼部尚书杨從被停职#
#讨杨顺之檄文#
#崔宰上朝#
薛瑾安看到这些热搜词条的时候, 已经是第二天了,晚上睡前他打开录播视频,就看到早朝一共三刻钟, 崔鹏飞火力全开一个一个把礼部的官员骂成了孙子。
崔鹏飞政治敏感度很高, 他虽然提及了薛瑾安和戎狄冲突之事, 却直接隐去了薛瑾安, 而是将事件聚焦在戎狄身上,从他们言语不当开火,将礼部办事懒怠,只想敷衍了事不管是非对错的种种错处都列举了出来,最后还把安王提了出来当靶子,赞颂他的“刚勇无畏”, 可以说是再一次把安王往道德高地架了一架。
杨尚书也是个老谋深算的,一看这情况立刻出列往地上一跪,学着户部尚书冯鄞守的经典戏码,摘了自己的乌纱帽就开始请罪请辞, 顺便推安王上位暂代。
如今的六部尚书, 除了吏部那个荣养快退的, 都是有能力有手腕有政绩的,如果说冯鄞守在户部的最大功绩就是稳,精打细算的让大启熬过了最贫穷的那几年,做到了节流的极致;那么杨從在礼部最大的功绩, 就是重整了礼部的成员构成,切割掉了冗余的部分,让礼部成为了办事最利索的机构,还有效宣扬了皇帝的仁德,加深了百姓对大启的归属, 为大启的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后面的句子似乎有些夸大杨從的政绩,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薛瑾安刚开直播时看到的那个“下元节三日不宵禁集体祭祀”的活动,就是礼部提出并主办的,只不过杨從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找到了其他五部的尚书进行了商讨并说服他们参与一部分。
户部想要开源赚钱,就把联合百寺城隍庙购买香烛纸钱的生意交给他,多少也能从中捞走一些油水;兵部负责维持城中治安;工部负责划分各大街道的摊贩位置;吏部则是弄个能让学子们参与的小活动;刑部负责给文盲百姓趣味普法……可以说是安排的明明白白,这才有了联合主办。
能稳坐尚书位置多年不动的,那都是有本事的,皇帝已经熟悉了这套班子,也用得很顺手,虽然各衙门都有些问题,但还远没到皇帝看不下去要处置的程度,就像上一位刑部尚书那样。
对皇帝来说,现在换尚书绝对弊大于利,所以很显然他打回了杨尚书不存在的辞职信,“杨爱卿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