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本就热得发红的脸,颜色又深了几分。
  谢知云抬起眼皮撇向身旁人,又慌慌张张收回,急声道:“忙活半天,都渴了吧?家里烧的还有水吗?”
  齐山:“有,一直在灶洞里温着呢。”
  后面几个人笑得更欢,却是没再继续打趣他们。
  天色不早,几个小哥儿只喝杯水,就带上各自的收获结伴下山。
  何天珠:“云哥哥,我们明天早点儿走,去占个好位置。”
  “嗯,你们路上小心点儿,跟紧了。”
  “晓得,你也快回去吧。”
  何天珠等人离开没多久,刘大富他们也收工,领了工钱各自回家。
  谢知云淘完米煮上,又给灶里添上火,烧了一满锅水,好叫齐山顺便洗洗。
  整天和黄泥、砂石打交道,身上脏得不成样子,吃饭都生怕泥巴落进碗里。还是早洗干净的好,人也轻便舒服些。
  火烧得旺,水很快开始冒泡。谢知云喊一声,还在给墙面抹水的齐山又过了会儿才来。
  他接过木桶和碗,自己舀水。
  谢知云退到一旁择菜,“应该用不了那么多,留一些不要紧,把椿芽和蕨菜烫烫,今儿晚上就吃这个了。”
  齐山点点头,“嗯,你看着弄,不着急。”
  谢知云最近常和何家人走动,不说别的,做饭炒菜的经验跟着学了不少。
  香椿芽塞进碗底,舀几勺滚烫的水浇上去直至淹没,一股浓香四散开来。
  锅里还剩了些水,把蕨菜也扔进去焯一焯。火不大,不急着捞出来。
  他又把鱼腥草一根根洗净,切成小段,撒上盐和酱油拌匀。因手上没个准,他拿筷子夹一根尝了尝味道,嚼两下就“呸呸”全吐掉,把碟子推到一边。
  倒不是咸了,而是实在吃不惯这个味儿。不过齐山不挑嘴,应该是能吃的。
  小菜腌好,椿芽和蕨菜也烫得差不多。原本泛红的春芽完全变成黄绿色,蕨菜根也变了颜色。
  挤干水分,都切成短节,分开装在碟子里备用。
  家里还些鸡蛋,拿来炒香椿最好。最近没去镇上买肉,但还有化的猪油,挖一块炒蕨菜,也算沾了荤腥。
  不是什么复杂的菜式,热油下锅,翻炒放盐,一会儿功夫就折腾出一顿晚饭。
  齐山洗完澡,顺便将脏衣裳搓一把,送去竹竿晾着,回来时只抱回两床被子。
  “你先吃,我把被子收回来。”
  “哎呀,我都给忙忘了。”谢知云一拍手,自然也不肯落座,跑去帮忙。
  两个人一起,一趟就把被子和衣裳收完。
  今儿太阳好,除了最开始整套泡水的那件棉衣,都干得透透的,带着一股皂角香。
  终于能坐下吃饭。
  一桌子时令野菜,每一口都带着春天的气息,比陪伴整个冬日的萝卜白菜更下饭。
  齐山果然不挑,奇奇怪怪的鱼腥草也吃得津津有味。
  谢知云却是一筷子没动,香椿炒鸡蛋倒是吃了不少。
  还说:“等过段时间,我们也弄些回来晒干。听珠哥儿说,干香椿蒸扣肉也好吃,比咸菜香。”
  齐山把鱼腥草扒进碗里,回道:“好,笋干也可以晒些。”
  说起这个,谢知云又想到去镇上的事,说:“明儿和张婶一道,她常年种菜,肯定有经验。我问问她,一并买些菜种回来。”
  他们既打算在此长久住下,不可能全买着吃,庄稼忙不出来,小菜总要打理些。
  齐山明白这个理,不然也不会在溪边另外划出一块地,自是点头答应。
  第23章 (捉虫)
  因何天珠特意提醒要早点出门,天微微亮,谢知云便起来收拾东西。
  “我留些菜在灶台旁的架子上,你自己弄着吃。不晓得什么时候回来,晌午也别等我。”
  “嗯,我这儿不用操心。倒是你,出门在外要小心,也别不舍得吃喝。”齐山牵着吃饱喝足的大花走上前,把装满的竹筐绑在它身上。
  “知道,有张婶他们在,不会出问题的。”
  齐山还是不放心,虽说这段时间谢知云时常独自一人出门,也没发生什么意外,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他想了想,道:“改天我们也捉只狗崽回来养着,不管看家还是带在身边都好。”
  谢知云也想到昨天那两条大狼狗,看着就很有威慑力,也很心动。
  “那我和张婶他们打听打听,看谁家有狗崽,抱一只回来。”
  “嗯,从小养着,和人亲。”
  两人说着话,没多久就走到下坡口,谢知云接过绳子,笑道:“好了,你赶紧回去煮饭吃吧,一会儿刘师傅他们该来了。”
  齐山没吭声,只点了点头。
  晚了让人等着不大好,谢知云没再磨蹭,牵着大花大步向前。
  走出一截回头,发现那人还跟在后面,忍不住笑了笑,却没多说什么。
  来了快半年,上山下山这段路早烂熟于心,不会像最初那般,小心翼翼走半个多时辰还累得气喘吁吁。
  如今不仅速度快得多,人也一直神采奕奕。
  到了山下,何天珠他们果然已经收拾好,在家等着。
  都想去租个靠前的摊位,几人也没空东拉西扯,碰面简单寒暄两句,就准备出发。
  谢知云不会赶车,自然没套板车。等何天明主动把箩筐解下放到牛车上后,他便骑着大花紧紧跟在后面。
  今儿来得早,镇上还比较冷清,大部分摊位都空着。
  他们没分开,合伙租了一个摊子。运气好,位置十分靠前,一进集市就能看见。
  买菜的暂且不多,谢知云和其他人打声招呼,在附近的包子铺买了两个杂面馒头,回到摊位上边吃边等。
  太阳渐渐升起,周围的摊位被各式蔬菜、物件摆满,提着竹篮来来往往的客人也多起来。
  姑娘小哥儿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裙,耳边簪花,面含微笑,让人眼前一亮。
  时鲜野菜很受欢迎,都不用大声吆喝,便不停有人上前问价挑选。
  估摸个把时辰,摊子上的几筐菜就卖完了,只剩些被扒掉的碎叶子。
  一行人把地上收拾干净,递了牌子,欢欢喜喜地离开。
  野菜刚冒头这段时间,价钱最贵,少说一斤也能卖□□文钱。哪怕不仔细清点,光掂量掂量沉甸甸的钱袋子,也知道收获不小,可不就高兴。
  首要目标就是买种子。
  张玉梅领着谢知云往铺子里走,“旁的都不用买,家里留的有,每样抓一点儿,足够你们俩吃的。只要买些大蒜、葱头、姜块,也不用多,各种个十来颗,一年四季都能掐着吃。”
  “以后留心点儿,挑那长得最好的瓜果蔬菜留下种,妥善保管着,便年年有得种,不必再多费钱。”
  这是谢知云没接触过的知识,一字一句听得分外认真,连连点头。
  “还是婶子懂得多,您眼力好,有经验,等会儿还要劳烦帮忙选一选。”
  得了夸赞的张玉梅乐得合不拢嘴,“好歹也种了几十年的地,你放心,包在婶子身上。”
  何天珠在一旁偷笑:“娘,你的尾巴翘起来了。”
  张玉梅瞟一眼身后,又立马回头,扬起手作势要打人。
  何天珠反应快,早拉着谢知云跑上前。
  “没大没小的。”
  何天明嘟嘟囔囔,“还不是您给惯的。”
  话一出口,头上就挨了一巴掌。
  打打闹闹中,很快就到了地方。这边比摆摊儿那处清静,沿路多是卖果苗、花苗的,绿的黄的、粉的红的,很是养眼。
  谢知云以前在小院儿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不免多看几眼,却没上前问。如今建了房子,还不知有没有钱余下,哪有闲心折腾这些玩意儿。
  张玉梅熟门熟路地找到一家不起眼的铺子,和人闲聊几句,就帮忙选种、讲价,全程没让其他人插嘴,一会儿功夫便把事情办妥。
  因量都不多,拢共才花十几个铜板。也不用包起来,直接装进竹篓里。
  出了铺子,张玉梅还在说:“回去别急着送到地里,等清明前后,才是好时节。有柴灰、粪肥就上点儿,好活着呢。”
  “谢谢婶子,我都记着了。”
  “哎,你们现在有地,放开了干,弄个一两年就熟悉这些活路。”
  张玉梅把空竹篮往上提了提,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起别的:“我们要绕去北市看看鸭苗和猪仔,你也一起?”
  谢知云自是不敢一个人乱逛,紧跟着何家人沿大道向北市去。
  远远就听见各种禽畜幼崽稚嫩的叫声,啾啾、咩咩此起彼伏,混杂在一起,嘈杂不已。
  张玉梅先去看了猪仔,一只只黑不溜秋的小猪,吃得肚皮浑圆,还不停在草堆拱来拱去,短尾欢快地在身后左右摇摆。
  张玉梅问了价,一只要两百八十文。跟老板磨了半天嘴皮子,愣是一文钱都没讲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