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谢知云点点头。心里惦记着赶集,他们今儿起得挺早,给鸡鸭添够一天份量的食水。二黑也没忘, 碗里装得满满当当。又把里里外外的门窗都关好锁紧,才敢下山。
其实说起来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得差不多, 再没什么要买的。但昨儿才得知好消息,心里一下松快不少。又听何天青说镇上有舞龙舞狮的,还设了祈福的香台, 他们便想着约去玩一玩。
坐下还没聊几句,何天明就架着牛车回来了,板车上除开他大伯娘、二伯娘,还有一位表嫂,带了两个四五岁出头的男娃。
两个孩子一下车就扑上前,抱住张玉梅的腿嚷嚷:“三奶奶你怎么还没换衣裳?晚了就没大狮子了。”
张玉梅挨个摸摸头,笑骂:“看把你们俩急的,这就去这就去,可别晃了。”
何天青要在家念书,何守义喜静也不去,最后就只有何天明和齐山两个汉子负责驾车。
出发时,三个小哥儿自然凑在一起,坐驴车上说悄悄话。牛车就热闹了,两个孩子一路没消停过,叽叽喳喳,欢喜得很。
到镇上,在门口依然要排队接受盘查。不过在附近晃荡的流民却是没看见了,不知是去往别处,还是找到地方安置。
递出路引给官差看一眼,一行人顺利进入镇子。
入目就是两棵大桃树,还不到长叶开花的时候,不过上面挂满了红布条或小木牌,随风飘扬翻飞,隐约能看见上面墨黑的字迹。
树下聚了不少人,或踮脚、或起跳,努力将手中的布条挂得更高。
不远处立着大铜鼎,其间香火缭绕,还有人继续往里插香,双手合十伫立良久,虔诚地祈愿。
何天珠小孩儿心性,一见这景象就有些心动,满脸期待地开口:“我们也去瞧瞧,好不容易碰上,怎么也得许个愿吧。”
反正是来玩儿的,多看看也不费事,其他人都没什么意见。
附近就有摆摊儿卖红布巾、木牌和立香的,不过围的人挺多,板车不大好过去。
何天明看眼齐山,冲张玉梅说:“要不你们先过去问问价,我同大山兄弟把车寄放好再找回来。”
张玉梅一把拽回想要跑走的铁蛋,挥挥手道:“去吧,路上看着点儿人。”
“晓得,你们别乱走,”何天明应声,又板起脸吓唬两个侄儿,“当心被拍花子抓走咯。”
等齐山和何天明走开,剩下的几个人靠得更紧。
好不容易挤到摊子前,一问才知道,拇指宽不到小臂长一截红布,竟要六文钱。木牌子更甚,十文钱一块。
这还是自己会写字儿的,若要摊主代写,一个字儿再加收一文。
张玉梅不由咂舌:“乖乖,这么贵?”
何天珠摸摸自己瘪瘪的荷包,这下也拿不定主意了,“怎地这么费钱?”
摊主没理会他们,还在同旁人细说:“求财求姻缘都成,只要心中有愿,就可以写……”
眼见好多来问的都买了,就这么离开又有些不甘心。
几个人一合计,干脆凑着买了一条红布巾。谢知云就会写字,倒不用添代写钱。
就是这愿不太好许,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半天也没个定论。等齐山和何天明回来,布条上还是空的。
又讨论一阵,终于在上面写下“平安喜乐”四个字。
再普通不过的红布条,添了几个字儿好似就变稀奇了,大伙伙儿挨个提起来瞅一遍,笑眯眯赞句“不错”,便赶紧催促个高的两个汉子去挂起来。
围着两棵大桃树转一圈,总算找着一处都比较满意的地方。
齐山垫起脚将布条系在高高的枝头,太阳正好照在上面,瞧着就觉得欢喜。
越往前走,人群越密集。
不同于以往,只能在固定的地方摆摊儿。今日连街道两旁都摆满了长桌、草席,干果、青菜、炒货,应有尽有。
老远就听见有人高喊:“卖冰糖葫芦!”
狗蛋、铁蛋急得直往前蹿,被奶奶一巴掌呼在头上才乖乖缩回来,但凑得近了,还能听见俩娃娃在嘟囔。
大伯娘没好气道:“别吵,听话些就给买。”
俩小孩小鸡啄米似地点头。
等卖糖葫芦的大爷转回来,大伯娘就掏钱买了两串,塞给他们。红艳艳的山楂果外面裹着一层亮晶晶的糖,含进嘴里比什么话都好使,再没空说话。
今儿出门钱袋子揣在齐山怀里,他作主,给谢知云也买了一串。大爷是个会做生意的,山楂果都是又大又圆,每串五颗。
谢知云咬下一颗,酸酸甜甜的滋味在齿间散开,不禁眯了眯眼。趁旁人都在说话,他又将签子递到齐山嘴边。
齐山喜欢这样的感觉,没假模假样地客气,直接张嘴。
谢知云问他:“怎么样?酸不酸?”
齐山皱起脸:“挺甜的。”
说完就见谢知云在笑,不禁也跟着翘起嘴角。
一路闲逛,净跟着两个孩子买些零嘴了。
在镇上转了大半圈,身上都挤出汗来,终于碰上舞龙舞狮的队伍。
街道中间搭了高矮不齐的柱台,一红一黄两只狮子在其间跳上跳下,摇头摆尾,憨态可掬。长龙穿梭于人群之中,翻转腾挪,引得阵阵惊呼喝彩。
镇上着实热闹非凡,那些惶恐不安,都在喧嚣锣鼓声中,被震得粉碎。
不知逛了多久,直到两个孩子玩累了,嚷嚷走不动,要背着抱着,一行人才恋恋不舍地动身回家。
坐在车上,何天珠还在比划着,讲述今儿看见的杂耍多么神奇。
等越走越远,再听不见镇里的喧嚣,狗蛋、铁蛋兴奋劲儿才过去,靠在大人怀里呼呼大睡。
今年没有三十,二十九便是最后一天。
搬进新家,可算是有地方贴对联和窗花,他们专门买了好些漂亮吉祥的图样。
早上起来,齐山就熬了一碗浆糊。谢知云捧着对联来到院门口,给他帮忙。
拿木片将浆糊抹到对联背面,谢知云后退几步,指点道:“往上一点,歪了歪了,再往右边移一下。”
“行,这样正好。”
院门口布置好,又转进里面,堂屋贴上对联和财神爷,每扇窗户都有窗花。房檐下还挂了两盏灯笼,凑成“平安”二字。就连二黑的狗窝也拴有红布巾。
谢知云越看越高兴,还把昨天采的火棘果分几个瓶子装好,摆在窗台、木桌上。
红红火火的,可谓年味十足。
一通忙活下来,早食吃得晚,晌午那顿就省了。
早早便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
饺子是必须要有的,正好挖了新鲜荠菜,混着腊肉剁碎了包起来就不错。
至于别的菜,齐山心中也有盘算。炖盘莲藕猪蹄汤,一条红烧鱼,再有香椿扣肉、豆腐肉丸子,随意搭配四道素菜,凑够八个菜,他们俩吃着绰绰有余,又吉利。
谢知云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也不打搅,等定下来,就进灶房帮着忙活。
洗菜切肉、生火熬汤,一忙就是一下午。
天色渐暗,隐约听见炮竹声穿过层层丛林,传至耳边。
两人将饭菜全端出来,摆了一满桌,又拿出一小壶酒和两只竹杯放在桌角。
谢知云翻出纸钱,笑看齐山:“你也去把炮竹点上吧,响一响热闹。”
去岁这附近还是灌木矮林,也没什么余钱,就免了。今年不一样,因建房,周围都收拾得光溜溜,上梁、成亲时都点了炮竹,也没什么事儿,就没那么担忧。
不过花炮他们买不起,只买了两串炮竹,吃团圆饭时放一串,另一串留到半夜子时,正合适。
外面噼里啪啦一阵响,谢知云也将纸钱点燃,散给二位亡故的至亲。
“吃饭!”
谢知云见齐山进门,拉着他在椅子上坐下,先给倒了一杯酒。
杯盏相碰,一切尽在不言中。
过年的大好日子,二黑也难得不用守规矩,等他们吃完再给。
谢知云特意给他挑了带肉的骨头,鱼、丸子、肉汤泡饭都有,在窝前埋头吃得那叫一个香。
谢知云酒量不好,原本只给自己酌了一点儿,但实在高兴。边吃边聊,没忍住又添了几口,喝得脸颊红通通的,但眼神依然明亮。
这是他和齐山一起过得第二个年,没有很多人作伴,却依旧觉得满足。
他想,以后还会有很多年要一起。
夜色渐深,各处烟花炮竹齐齐响起,俩人也在院子点燃最后一串炮竹。
于喧嚣热闹之中靠在一起,迎来新的一年。
第41章
今年来客比较多, 从初二过后,几乎天天有人上山来玩。
大多坐下喝杯茶,闲聊一阵便急着走。只有平日来往就十分密切的, 才会留下吃饭。
先前就有准备, 腊肉、骨头早抽空烧好洗净, 扣肉、炸丸子都是现成的, 院门口就能摘菜。做起饭来也方便, 待客时不至于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