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没料到是这样的原因,谢知云愣了半晌,才干巴巴地安慰:“方老板他们吉人自有天相,兴许只是被绊住脚,嫂子不必太过忧虑。”
崔秀兰也希望是这样,附和两句,实在无心多聊,借口有要事处理,便拉着哭哭啼啼的小哥儿进门。
俩人也不好再留,满心复杂地离开。
原以为局势大好,没想到在不知道的地方依然不怎么太平。
但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在心中祈祷商队平安无事。
山货生意短期内肯定是做不成了,也幸亏他们不单靠这项活计赚钱,不至于太过慌乱。
第43章
商队的事儿多少还是影响到好心情, 打从小巷出来,谢知云就一直低着头,话也不说了。
方老板夫夫俩是他们的贵人, 于自家助益良多。
齐山心里也不轻松, 但连崔秀兰都没打探到消息, 他们更没什么法子, 就连说些宽慰的言语也显得苍白无力。
他沉默半晌, 偏头跟谢知云提议:“要不先去门口烧柱香?”
能做的也就这些,谢知云自不会反对。
一支香五文钱,够买几个大馒头的, 算不得便宜。不过能求个心安, 也不必去计较值不值当。
默念些望商队平安的祈愿,眼看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谢知云舒出一口气, 招呼身侧同样刚放下手的齐山:“走吧。”
镇上一如既往的热闹,大家来去匆匆, 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儿,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富有生气。
几个汉子推着放满木桶的板车往门口去,三四辆排成一列,末尾还跟了俩矮胖的大婶儿。行人默契地退至一旁,给他们让出道。
谢知云停下脚, 顺着车队前进的方向看了一眼,只见先前还四处游荡的难民不知何时都聚在门口, 脏污的脸上唯有双眼明亮,紧紧盯着这边,难掩兴奋。
原来是有好心人施粥。
“嗳, 你要不也从里边儿给大壮挑个媳妇儿?我瞅着张老四领回家的那个模样也不差,干活更是一把好手,依他的条件,在乡里寻摸个这样儿的可不容易。”
耳边传来窃窃私语,谢知云收回视线,偷偷打量身侧压低声音闲聊的两个阿叔。
身子偏瘦小那位正皱着眉头,显得脸上黑黄的纹路更深,透出几分苦相,一开口喉咙里像塞了破锣,“能行不?就咱家那样儿……”
“先问问嘛,又不费啥。好歹能落户,怎么着也比四处讨饭强,说不定就有姑娘愿意咧。”
苦脸阿叔似被说动,眉毛稍稍舒展,眼神开始在难民群中游走。
谢知云心念一动,第一反应就是去看齐山,见他也是满脸若有所思,就知两人想到一处去了。
云水镇的谢三少已经身死,他虽有户籍,却只能拿来应付下简单的查看。若要置办田地房屋、给孩子上户,一旦登记在册后去核查,就会露陷儿,搞出麻烦。因此,先前买地建房都是写了齐山的名儿。
不过听阿叔们话里的意思,那些难民似乎只要和本地人成婚,就能落户。这于他而言倒是个机会。
但之前已在里正跟前露过面,不好编理由,要办这事儿得亲自跑趟县城。暂不清楚外面的情况,还需从长计议。
眨眼之间,谢知云却考虑到许多,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笑了笑说:“不急,回去再商量。”
齐山也说:“等何大哥休沐回来,可以先同他打探一二。”
“嗯,这样也好。”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到底驱散些许对商队的担忧,脚步都变得轻快。
两人先去了最近的花木集市,远远就闻见花香,隐约还有清脆悦耳的鸟鸣。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全是贩卖各种花花草草的摊位,偶尔会碰见关在笼子里的漂亮鸟雀。
谢知云还惦记着养花卖花的生意,看得格外仔细。发现确实有普通兰草、百合、石蒜之类的,心里大概有了谱,这才跟着齐山专心挑选果树苗。
遇上卖葡萄秧子的,齐山停下脚步,捏住一片叶子垂眸细看。摊主立时满脸堆笑,一个劲儿夸赞自家的葡萄多么好。
齐山没让他一直念叨,敷衍地点点头,开口问了价钱。
五十文一株,不算便宜。不过齐山也没明说,只道:“还有别的要买,我们去前面转转再来。”
都是人精,摊主哪儿会不清楚他的心思,还是十分热情的模样,一边摆弄摊位上的树苗,一边说:“小兄弟想要,少给两文也行。”
“成,回来就买。”齐山还是没改主意。
摊主便没再多话。
等走远一点,谢知云用只有两个人能听清的声音问:“那葡萄苗不行?”
“苗子长得挺好,我是觉着有些贵了。花木市挺大的,不急着买,多逛几家再决定。”
谢知云懂了,他连果树苗都不大分得清,齐山说什么就是什么。
只又问:“葡萄、柿子、枣子,还有什么?”
齐山想了一下,说:“再买棵石榴怎么样?枇杷也栽一根,果子都好吃着。”
“嗯,家里还有毛桃子和野柿呢,不少了。”
一路商量着,两人又问了几家,最后挑着苗好价钱又实惠的,将几样树苗买齐。
除开枣树苗是两株,其他的都只选一棵。葡萄秧最贵,说是从西疆传来的品种,讲价之后还要四十五个铜板。相比之下,另外几种就便宜了,都在二三十文左右。
六棵苗,拢共一百六十五文,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只要种得好,两三年就能结果,往后年年都有甜甜的果子吃,开出的花还能丰富蜜源,总是值当的。
拉着带泥的树苗往回走,遇上卖花草的摊位,谢知云又花八十文买了十个大小不一的陶土盆。
还要捉猪仔,夫夫俩再没耽搁,直奔北市。
猪价竟比去年还贵点儿,三钱一只,家家如此。只是有些摊主比较好说话,还能磨一磨。
“两百九,再不能少了。”胖胖的摊主一挥手,不耐烦道。
少了十文,谢知云已经很满意,不继续讨嫌,爽快地应下。
“要哪只,自己挑。”摊主一听,立马撸起袖子跨进栏圈。
齐山早看好一只个头大的,伸手一指,摊主瞅准时机,就揪住那只猪仔后腿,给提了起来。
谢知云反应过来,连忙把板车上的竹笼子拿上前,让摊主直接把猪仔塞进去关好。笼子往板车上的干草堆一放,用绳子绑紧,也不怕摇晃。
再没什么东西需要添置,俩人驾着车,径直往镇外赶。
刚翻过坡,二黑就急跑着迎上来,围着两人打转。兴奋一会儿,总算发现齐山背篓上的竹笼,对里面同样黑乎乎的小猪仔很是警惕。
龇牙咧嘴吠叫一声,见猪仔瑟缩一团,不安地哼哼,更加得意。不过还没来得及继续大叫,头上就挨了一巴掌。
谢知云收回手,“瞧你神气的,可别吓着它。”
他打得不重,二黑并不觉得疼,但晓得不高兴它咬那个黑胖的玩意儿,听话地收敛凶性,歪头在他腿上蹭了蹭,嘤嘤个不停。
谢知云看它这讨好的模样,忍不住摸了把。
树苗扎成捆,暂时靠在驴棚边。
两人先把竹笼抬下来,打开门将猪仔放进圈里。
刚到陌生环境,猪仔明显受惊不少,四腿撒开,转眼就蹿到角落面墙而站,一动不动了。唯有露在外面的那只眼,还注意着门口的两人。
“你在这儿守着,我去舀些麦麸来。”齐山支会一声,背着背篓往堂屋的方向去。
不一会儿就端着盆回来。
圈门口有个小木槽,是拿烂木头凿的,没那么精细,但也能凑合着用。
麦麸和了水,有些粘在盆底,一下没倒干净,齐山拿木棍刮干净,一边敲木槽边沿,一边唤:“咧咧。”
猪仔都已经满月,早跟着母猪吃食,对这声音果然有反应。
一步一顿地慢慢挪到木槽边,见棍子收回去,探头在盆里碰了碰,再就停不下来,一口接一口,吃得叭叭响。
它吃得欢快,在圈门口瞧着的俩人也放下心,轻轻关上门,一道转身离开。
谢知云:“下午去打些嫩草回来,也不晓得挑不挑嘴。”
“那么多草叶,总有爱吃的,”齐山笑笑,“改天我再重新箍个槽,大了也能用。”
谢知云在水池边接水洗手,想起之前听张玉梅说的事儿,提醒道:“是不是还要找人劁?”
“嗯,我打听过了,朱屠户就会这个。等猪仔先熟悉两天,我再去请他。”
见他已有打算,谢知云点点头,转而说起别的:“树苗是不是得趁早栽下去?”
“吃了饭再忙也不迟。”
经他一说,谢知云才想起去镇上转了大半天,什么吃的都没买,摸摸肚子,确实有些饿了。
他说:“早上也没剩什么,煮碗面疙瘩算了,栽了树,晚上再琢磨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