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连付钱都爽快些,磨两句见谢知云不肯松口,也愿意买账。毕竟铺子里卖得更贵,散称的又遇不上,难得碰见便宜还香醇的,自要买来尝尝。
  眼见天色渐暗,谢知云又开始犯困,他俩再没溜达下去。熟门熟路地找到一家客栈,开了间人字号房,就准备歇息。
  烫过脚,躺到床上,谢知云没忍住又把钱袋子掏出来摸摸,听着里面叮当作响,便乐得眉眼弯弯。
  依依不舍地将钱袋塞到枕下,谢知云翻了个身,面朝齐山,说道:“早知道该多做些小罐子的,少的还好卖些。”
  客栈的床上没铺凉席,有些热,他连被子都踢到一边,只穿了中衣。
  齐山拉过一个角搭在已有些弧度的肚子上,拿着扇子上下摇晃,随口说:“那有什么,回去再跟陶大叔说就是,罐子放着又不坏,往后还能用呢。”
  “也是,那下回就叫他单烧一批小的。”
  “嗯,等这些卖完再看,大罐的不好卖,以后就不装了。”
  谢知云也是这么想的,点点头又说:“小罐三十五还是便宜了,好几个人都没讲价,明儿可以试着再提几文。”
  他们也是问了才晓得,几家名气颇大的铺子里,像那样一罐蜂蜜居然可以卖到四五十文。也不晓得是吃甜味儿,还是吃外面那层壳子。
  他们自是不敢卖那么贵,但喊个三十七八应该没问题,毕竟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嘛。
  第58章
  天一亮, 县城就渐渐热闹起来。
  摆摊儿的、上工的、买菜的,皆是行色匆匆,分散在每一处街道。
  齐山挤进吵嚷的人堆, 再次回到驴车旁, 手里多出几个热气腾腾的白面包子, 用油纸托着。
  他往前一递, 用下巴点了点, “这三个是素的,那两个有肉。”
  谢知云拿起只素包,在手里倒腾两下, 便咬了一大口。面皮十分松软, 带着淡淡的松香;内里虽只是普通的白菜,但剁得细碎, 蒸熟后烂乎乎的, 咸淡适宜,也是鲜香可口。
  等嘴里咽干净, 他笑着同齐山说:“还是那个味儿。”
  齐山顾不得烫, 三两口解决掉一个, 腾出手来拉住大花往前走,含糊不清道:“比自家做的好。”
  这家松针包子卖得很不错,他俩初次来县里时吃过一回,就记住了。回去之后还专门摘了松针也试着铺在笼屉里蒸, 但总觉得差点儿意思。
  好不容易来到县城,又怎能错过, 一大早就跑来排队了。时隔多日再吃上正宗的,心中满足自不必说。
  俩人吃着暄软的包子,一路有说有笑地穿过热闹街市, 左拐右拐,最后钻入一条昨日未曾踏足的巷子。
  明亮的阳光从房顶擦过,打在一旁的青石墙上,映出院内探出的树枝倩影。
  这个时辰正是烧火做饭的时候,跨着篮子进进出出的人不少,也有挑着担子或赶驴车售卖东西的小贩。不甚宽敞的巷子竟显得有些拥挤。
  齐山驱使大花靠到墙根,给一牵毛驴卖桃子的老汉让路,等他走过,才继续向小巷深处前进。
  “蜂蜜,又香又甜的蜂蜜——”
  驴车走得很慢,齐山时不时吆喝一句,声音洪亮,吸引不少目光。
  可惜大部分只是探头瞟一眼,就立马收回视线,专心走自己的路,没一个开口问价的。
  这再正常不过,他俩并不气馁——县里住户那么多,总能找到合适的买家。
  又转过一个弯,夫夫二人还没走出多远,迎面正碰上个矮瘦的老妇,挎着竹篮刚从门里出来。
  听见吆喝,老妇停下脚,伸长脖子往板车上看:“你们这蜂蜜怎么卖?”
  谢知云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同她介绍:“小罐三十八,大罐两百八,中间的一百五。”
  老妇咂咂嘴,掀起皱巴巴的眼皮瞄过来,“这么贵呢?”
  “这算便宜的了,奶奶去那些个铺子问问,起码也得四十好几。”
  老妇在县城住了一辈子,自是去过那些杂货铺、糖水铺的,清楚谢知云所说不假,这么问不过习惯使然。
  “铺子里的都是真真儿的,你们俩之前也没见过,谁晓得是不是随便弄些东西做假。”
  谢知云以前也听说过,会有人投机取巧,往蜂蜜里掺水,再高明些的还可能加糖水,来蒙骗那些不懂行的。一斤的蜜做两斤卖,赚黑心钱。
  这会儿听老妇质疑,也不觉意外,不过面上还是摆出愠怒又惶恐的神色,急声道:“奶奶这话可不能乱说,穿过前面那条街就是县衙,我俩哪儿有这胆子骗人。”
  齐山也在一旁帮腔:“这些蜜滤出来就装进罐子,一点儿假没掺,最是香浓。”
  说着,他伸手从板车上托起单独放置的一个小陶罐。这罐子外表光秃秃,没有任何花纹,是谢知云去年用来存蜜的。俩人早料到这种情况,所以另装了些蜂蜜,还特意削好一把竹片带上。
  齐山揭开盖,将竹片往前递了递,“您要是不信,可以先尝尝。”
  老妇眯着眼打量朝自己倾斜的小罐,见里面的蜜十分浓稠,又泛着甜香,已信了几分。
  但看向眼前的长竹片,还是面露犹疑:“不会尝一口就叫我买下吧?我一个老婆子,可争不过你俩。”
  谢知云拽住齐山的袖子,笑道:“哪有这样的道理,奶奶尽管放心,人来人往的,大伙儿都看着呢。”
  自老妇停下之后,其他路过的人因着好奇,也会放慢脚步。这会儿听到谢知云那么说,附近几个大娘夫郎纷纷投来目光。
  他干脆又拿起几根竹片,朗声开口:“婶子阿叔们也来试试,不要钱的。觉着好吃再买,家里有小孩老人的肯定喜欢这味儿。”
  老妇终于接过竹片,附近看热闹的彼此对视一眼,也有几个走上前。
  蜂蜜醇厚香甜,一入口就知道绝对纯正。白吃了这样的好滋味,站在板车前的几个路人都露出笑容。
  老妇最先开口:“确实好,给我拿一小罐。”
  “哎!”谢知云忙不迭应声,挑了一罐递给她,等人托稳了,才抽回手。
  老妇还不放心,掀开盖子看了看,发现装得挺满,色泽气味也无差别,便小心放进篮子。又掏出钱袋子数了三十八个铜板给谢知云。
  原以为她问题那么多,会挺难缠,没想到给钱倒是爽快。
  谢知云笑眯眯挥手:“奶奶慢走!”
  另外几个看热闹的见要那么多铜板都不大舍得,随便找个理由就散开。只剩下一瘦高夫郎张口要了罐约莫半斤装的。
  “家里孩子多,天天吵着要吃糖,这下能清净几日了。”
  夫郎嘟囔一句,又说:“出来没带那么多银钱,你们随我去取一趟,再往前走几步就到了。”
  齐山没反对,依然不断有人进出,不怕他耍花样。
  两人沉默着跟在瘦高夫郎身后,果然没多久就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夫郎嘱咐他俩在外等候,自个儿匆匆跑进去,没一会儿又出来,身后还跟着三个高矮不一的孩子。
  “真的给我们买蜂蜜吗?”
  “蜂蜜在哪儿呢?”
  你一句我一言,热闹至极,等看到齐山捧在手里的罐子上画了小蜜蜂,就齐齐指着笑嘻嘻叫嚷——
  “是蜜蜂!那肯定是装的蜜了!”
  不过几个孩子被教得很好,叫归叫,却是没有冒冒失失上手。
  许是之前的老妇没讲价,瘦高夫郎也不好意思多说,直接拿出一小块碎银并五十个铜板递给谢知云。
  两人走远了,还能听见几个孩子的欢呼。
  开了个好头,后面似乎就容易许多。等走到巷子尽头,小罐的已经卖光,大罐也少了些。
  太阳升起来,外面渐渐热了,但两人都挺欢喜,眼中的光比天上星星还明亮。
  齐山扶着谢知云爬上板车坐好,问道:“累不累?要不找个茶摊歇歇脚。”
  谢知云解下腰间的葫芦,摇摇头说:“我不累,还是早些卖完了回家去。”
  他从不逞强,走一段路就坐会儿车,一点不觉得脚酸。
  齐山也喝了口水,抬眼见他虽出了层细汗,但神采飞扬,就没再坚持,只说:“那好,我们再去别处转转,把帽子戴好喏。”
  驴车又穿过几条巷子和街道,剩下的蜂蜜也卖掉大半。不过少有人愿意单买整罐的,他们便叫人自己进屋取器具来,舀好了再给过秤,按两百二十一斤的价卖出去。
  如此一来,销得就快了。
  转着转着,不知不觉中又走到昨日去过的糕点铺所在街市。
  不晓得桂芳斋掌柜有没有跟东家会面,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个机会,他俩还是决定绕过去问问。
  不想还没到门口,就瞧见店小二在街边左右张望,一发现他们立马跑上前。
  “还当不会来了,掌柜的正找你们呢,快随我进去。”
  小二直接将他们领去后院,还十分客气地给他俩倒了茶,离开不一会儿掌柜的就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