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张口就问:“还剩多少蜜?”
  齐山回他:“带的不多,估计不到十斤。”
  “都是昨日那样的吧?”
  “嗯,全在车上了,掌柜的可以看看再说。”
  替东家办事,掌柜哪敢马虎,将罐子挨个打开检查一遍,才乐呵呵地说:“这些全要了,不过罐子我们自己出,算两百文一斤。”
  谢知云:“想来掌柜是尝过蜜的,应该知晓它的好。我俩在外散卖都是两百二一斤,两百实在卖不起。”
  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终于把价钱定在两百一。掌柜立即招人搬来干净的大坛子,将蜂蜜全转进去。
  一共是七斤八两,掌柜给结了一两六钱并四十文。
  不过听说他们家里还有,却是没让再给送来,估计是不缺,只道下次新割了蜜,可以来问问。
  能在糕点铺混个脸熟,他俩已经很高兴,也不强求。顺便将钱袋子里的铜板换成碎银,就同掌柜告别。
  之后,俩人又去问了几家杂货铺、糖水铺和饭馆,倒是揽下几桩生意,全部约好在五天后送货。
  揣着几两银子,夫夫俩买了点吃食,径直去往县学。
  何家这次没人跟来,不过托他们给何天青带了东西。总算抽出空,当然要送到手上才行。
  他俩并没注意到,刚到县学附近,就被几个小乞丐盯上了。
  好在这些人似乎没什么坏心,上上下下打量几番,就朝着城中央跑去。
  他们去得不巧,学堂还不到休息的时候。只好跟守在门口的大爷知会一声,又等了好半天,何天青才匆匆忙忙出来。
  将何家人的东西带到,又闲聊两句,夫夫俩便赶上驴车准备启程回家。
  刚走到城门,就听见身后有人喊:“谢知云!”
  声音有些熟悉,谢知云却想不起是谁。他下意识转头,疾驰而来的竟是一辆马车。
  面容白净,头戴珠花,身穿细软绸布的小哥儿正掀开帘子,似怒似喜地瞪着他。
  谢知云确信自己没见过他,又觉得有几分面熟。但不论是谁,他都不能应下,连忙转过身,招呼齐山加快速度。
  但再快也跑不过马车,何况齐山惦记着豆豆,也不敢跑得太急。
  谢知云一咬牙,打开钱袋子抓出把零散的铜板,向地上撒去。有人见钱眼开,立马蹿上前捡钱,逼迫马车不得不停下。
  可算给他们争取了出城的时间。
  离开县城之后,俩人也不敢走官道,只能顺着小道往河源村的方向走。
  第59章 (捉虫)
  灶房里, 齐山已经生起火,热气渐浓,蒸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往将淘好的米倒进锅里, 又添了瓢水, 就盖上盖儿, 先退了出去。
  刚跨过门槛, 就看见坐在房檐下的谢知云双眼发直, 不知在想什么,隔好半天才动动手指头掐菜,将烂叶子放进竹匾, 好的却扔到地上, 弄得一团糟。
  齐山不由叹了口气。
  自打昨天从县城回来,谢知云就是这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 常常盯着某处发呆。夜里还做了噩梦,惊醒几次。
  他试着宽解, 但被云水镇故人发现藏身之处的认知, 宛如一把尖刀高悬头顶, 说再多都无济于事。
  哪怕是他,心里也并不轻松。谢家人会不会找上来?知晓谢知云在这儿,是选择无视还是有别的打算?
  齐山猜不透那个面生的小哥儿想干什么,但他既将人救出来, 就不会再推回去,大不了换个地方, 从头再来。
  他定定神,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一步步走到谢知云身边, 伸手拿过他手里已被攥出水的马齿苋,轻声开口——
  “你去歇着,这儿有我。”
  谢知云还是吓得一激灵,愣愣地转过头,见是他才回过神,挤出笑脸道:“饭就煮熟了?菜也快择好了。”
  话落便去看放在小凳上的竹匾,里面泥块和枯叶混杂,叫他又是一怔,下意识眨眨眼嘀咕着:“怎么成这样了?”
  齐山掏出帕子,拉起他的手仔细擦擦,说:“米才煮上,不着急。”
  “哦。”谢知云应一声,就又没了音,盯着微微泛青的指尖出神。
  齐山不知道该怎么劝慰,只好挑个他可能感兴趣的话题起头,“到底沾了甜味儿,蜂蜜比我想得还好卖,这一趟就挣了近四两。等过些天把剩下的七八斤也送去,还能再多卖几个钱。”
  谢知云眼里终于有了神采,抬起头说:“那是不是等会儿去把罐子拖回来?”
  “今天已经这个时候了,我明日一早再去。下回就不要大罐子,全做小的。”
  谢知云弯下腰,帮着齐山择菜,“嗯,半斤的还是可以定几个,也有人买呢。我俩在外散卖就只装小罐,多的便送去铺子里。”
  齐山干脆把竹匾里的东西全倒在地上,重新挑拣,看他话多起来,眼底带了抹笑意,说:“行!等这批卖完,我们也敞开了吃顿好的。听说县城有家烧鹅卖的好,要不买一只?还有酱肘子、酱牛肉、驴打滚,想不想吃?”
  谢知云动作一顿,歪头沉思片刻,笑眯眯道:“要烤鸭,外皮红亮流油,蘸着酱料吃的那种。”
  “好,听说是从京城传来的,我还没吃过呢。”
  这一打岔,气氛松快不少。说笑间,地上的菜很快择完,米香也越发浓郁,从灶房传出,勾起肚里的馋虫。
  一锅豆角焖饭,一盆米汤,配上红烧茄子、辣椒炒肉和凉拌马齿苋,午饭吃得十分饱足。
  往日这时候,谢知云是该回床歇息的,但如今心里藏着事,一躺下净胡思乱想,更情愿在外找些活干。
  齐山劝不住,见太阳时隐时现,并不怎么晒,便提议去溪边走一圈,不论捉鱼摸虾,还是采花摘果都比困在家里好。
  绿树掩映之下,溪水清澈见底。几只鸭子迫不及待跳下水,拨动脚掌,泛起圈圈波纹。
  二黑今天也难得跟来,独自蹿到下游,眨眼就不见了踪影。它最是机警,夫夫俩并不担心。
  齐山扶着谢知云在树荫坐下,四处扫一眼,似乎发现什么,说道:“等我一会儿,我马上回来。”
  话落就大步离开。
  谢知云闲着没事,托腮看向溪流中央,只见几只鸭子在水面起起伏伏,心情似乎真的平和许多。
  正瞧得入迷,身后的矮林有了动静,谢知云回头一看,是齐山牵着衣角兴冲冲跑来。
  他探头一看,颇有些惊喜:“野桃,还有地枇杷。”
  齐山站直身,接着往溪边走,“我就记得附近有这些果子,还好没走错,先洗洗再吃。”
  这些野桃已经熟透,外皮极薄,一吸就破。虽说个头不大,里面的汁水却很多,又香又甜。
  地枇杷更不必说,内外都带着淡淡的粉,指甲盖大一颗,但没有核,果肉香软,难怪村里的孩子都喜欢满田埂山野去寻。
  吃着野果,听着水声,带着凉气的山风迎面吹来,惬意又自在。
  二黑也终于回来,还叼了条手掌长的小鱼,将好扔在谢知云面前。
  “汪!”它蹲坐得端端正正,尾巴不停摇晃,咧着嘴似乎在笑。
  谢知云以为它是求夸,摸摸仍旧湿漉漉的狗头,笑道:“真厉害。”
  不想二黑抬起爪子按住活蹦乱跳的鱼往前推了推。
  “这是给我的?”
  “汪!”
  毛茸茸的尾巴摇得更快,谢知云晓得自己猜得没错,面上笑意更盛。
  二黑愣了愣,又飞快跑走,不一会儿给带回一只螃蟹。这还没停,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谢知云面前就多出些小花、蝴蝶、鱼虾。
  一人一狗想着法子逗他开心,谢知云再分不出心神在意旁的事。
  但另一边的靳元宝却没放弃找人。
  上次在县城他虽与同伴说那人仅与谢知云有几分相似,回到客栈却越想越觉得不对,急急差人出门打听。
  只是可惜,并没问出什么。他便又花钱雇了些乞儿,只要在城里见到相像的,就立即告诉他。
  原本他也没报希望,不料在离开康乐县之前,真能再次遇上。
  下意识的反应骗不了人,他确信驴车上坐的那个粗布麻衣的乡下小哥儿就是过去总和自己拌嘴的谢家三少爷。
  虽然出了点岔子,没能追上,但靳元宝自有法子。
  只需花些银两,将县学附近的人询问一番,就找到何天青。再稍一打听,便知晓何天青的住处,自然也就能发现谢知云的落脚之地。
  枣红骏马载着车驾缓缓驶入河源村,车盖四周的流苏随风而动。小窗帷幔被一只素白的手挑起,露出小哥儿莹润如玉的面庞,还有色彩鲜艳、布料上等的衣衫。
  两个骑马的仆从紧随其后,腰背挺直,目光锐利,一看就不好惹。
  扛着锄头从田间地头往家走的村人不禁让到路旁,艳羡又惶恐的打量着一行人。在路上打打闹闹的小孩子,也被大人拽走,牢牢抓在手里才放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