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乔三槐看向萧峰的目光里,有悲伤,也又为他产生的欢喜:我们的峰儿不是一个没家人要的小孩子,真好。
爹!萧峰听到这里,一时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到乔三槐面前,将比他瘦小许多的乔三槐一把抱住。
乔三槐拍了拍萧峰的后背:峰儿,你还愿意认我这个爹吗?
当然!萧峰大声承认,并将站在乔三槐身边的乔氏一起搂住,你和娘永远都是我的爹娘!
月月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家三口和和乐乐的场景,没有出言打扰。
她真心觉得萧峰虽然身世崎岖,但是他真的在某种方面来说是一个极幸运的孩子。不论是他的亲生父母,还是他的养父母,他们都在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爱着他。
萧姑娘,我们没控制住情绪,还请见谅。缓过神来的乔三槐对月月道。
他们希望萧峰能一直一直他们当儿子的心情是真情实意的。同时他们也明白,萧峰的亲生姐姐月月并不一定愿意接受这一切。
她肯定是希望萧峰能回到他们亲生父母这一边的,要不然她也不会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萧峰。
乔三槐和乔氏今日虽然只瞧了月月一人,但他们已然明了未出现的萧峰亲生父母是何态度。
二位是情之将至才会如此,我有什么好见谅的呢?月月非常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峰儿和我们失散时才刚满周岁,他这些年是因为有你们的照顾才能长大成人,是我们一家该好好谢谢你们才是。
那你们以后不会不让峰儿见我们吧?乔氏担忧地问。
怎么会?月月笑着道,峰儿都是那么大的人了。他想什么时候见你们,他自己决定就行。
得了月月的承诺,乔三槐夫妇总算松了口气,他们所求不多,有生之年能多见几次萧峰便好。
他们也没有让萧峰留在自己身边承欢膝下的想法。从萧峰十六岁被汪剑通收为徒弟,并加入丐帮后,他们每年见到萧峰的次数就在逐年减少。当萧峰当上丐帮帮主后,他们更是连一面都没见过。
说起来,今天还是萧峰当上丐帮帮主后,他们一家三口第一次见面。
峰儿,你不是说你当了丐帮帮主,不方便在出现在少林寺附近吗?乔三槐还记得萧峰第一次托丐帮弟子给他们带孝敬给他们的衣食时,特意请人传的话。
乔三槐夫妇知道萧峰在外面有大事要做,他们当父母的在大事上帮不了他,那就只能尽可能地少麻烦他,以免拖他的后腿。
这些年他们从未提出过一次让萧峰回家看看的请求,平常就算遇到困难,也想办法自己解决。
从见到萧峰的惊喜,以及得知萧峰知晓自己身世的惊诧中缓过劲儿来,乔三槐才想起这件事。
萧峰听后嘴角一僵。
此刻他意识到,自己为丐帮付出的不只血汗、心力、同族的生命,还有他原本可以和乔三槐夫妇相处的时光。
要知道,乔三槐夫妇收养他的时候年纪已经接近四十岁了。二十五年过去,他们已经是将近七十岁高龄的老人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1,如今这年头,人能活到七十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了。
这样一算,萧峰就算从现在起日日和乔三槐夫妇待在一起,他们相处的时光也已经变得极为有限。
萧峰之前不会想家、不会思念父母吗?
会的。
只是他觉得自己有大事要做,他是在为振兴丐帮努力,为抗击辽国努力,为拯救宋国百姓努力,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可是月月的到来为他揭开了汪剑通隐藏二十五年的真相。
原来他的父母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他甚至都不是宋国人。
那他这些年的劳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有一瞬间萧峰甚至觉得自己是汪剑通等人特意培养出来的对付契丹人的武器。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用契丹人来对付契丹人,这样宋国的损失才会降低到最小。
萧峰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不产生这种阴暗的想法,恩师不是恩师,是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仇人,这种突然降临的真相曾让萧峰整晚整晚难以入眠。
他从未与月月分享过这些,因为连他自己都觉得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自己愚蠢至极。
与亲生父母已经相认,又与养父母说开的萧峰早已不再心中纠结这些,他只是坦然地告诉乔三槐夫妇:爹、娘,我已经不做丐帮帮主了,以后能有许多时间陪你们了。
好好好,乔氏拍着萧峰的手道,这个帮主不想做就不做啦,峰儿开心最重要。
她其实不懂丐帮帮主是多大的官,她只知道萧峰提到丐帮帮主这个词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绝不是开心。
--------------------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出自杜甫《曲江二首》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1章 雁门关契丹人30
峰儿, 你可是遇上了什么麻烦?比起只在意萧峰想法的乔氏,乔三槐的考虑就多了一些。
他知道就算是镇上的一个店里的掌柜都不一定能说离开就离开,更别说听起来就比掌柜厉害许多的丐帮帮主了。
萧峰很想回答没事, 但是对上乔三槐和乔氏关切的眼神,从不在家人面前谈及在外辛苦的他有些犹豫。
不是他如今已软弱到需要通过从家人身上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而是他考虑到自己虽然是找了个理由主动请辞丐帮帮主之位, 但他身上始终存在契丹人这个身份炸|弹。
这世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萧峰相信以汪剑通、玄慈、智光的为人,不会在保守秘密二十五年后,将这个秘密泄露出去。
但是汪剑通在萧峰继任丐帮帮主之位前做的那些布置,很难保证有没有被人看透。
汪剑通的保证萧峰相信,但是月月告诉他,汪剑通的那些布置防君子不防小人,光是如何能在不破坏火漆的情况下取出藏于信封中的信纸的方法她就掌握十多种。
这些人收到汪剑通的布置,必然会藏到秘密之处,但是谁能保证他们的亲人朋友不会好奇他们隐藏的秘密呢?
说不定早就有人知道萧峰的身世,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曝光机会, 这才隐而不发。
更何况, 知晓雁门关一役的除了萧家四口,以及在萧远山手上侥幸活命的三位幸存者, 还有给玄慈递假消息的幕后黑手。此人对雁门关一役后事态的发展究竟了解多少,除了他自己没人清楚。
现在的萧峰不怕身世曝光,但他不想乔三槐和乔氏是在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契丹人后,再由他人转述得知此事。
得知当年的真相, 又亲自去了一趟辽国, 与普通的契丹百姓相见后,萧峰已经没有初初得知自己实为契丹人时那般抗拒。
他是在父母的期待中诞生的孩子, 他的父母也并非以屠杀宋人、侵占宋人财物的恶人,他有什么理由不接受自己的身世呢。
一个人托生在宋国,还是托生在辽国,并非自己所能决定的。但是他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已做宋国人二十五载的萧峰不用询问他人,都能猜到宋人对契丹人的态度。
当丐帮帮主的时候,他在意的人、事、物有很多很多,但是卸去帮主之位的他,对这些已经没有多少在意的了。
他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但他对乔三槐和乔氏还是非常在意的。
萧峰并不希望一向疼爱自己的养父母,因为得知他是宋人眼中形如恶鬼、凶狠残暴的契丹人,而对他心生厌恶,看向他的目光中也永远带着恐惧。
但是隐瞒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他宁可亲眼见证这一幕的发生,也不想日后回来拜访乔三槐父母,迎接他的不是热情的笑容、温暖的怀抱,而是充满提防、抗拒、惶恐、愤恨的目光。
在心中措辞许久,萧峰才道:爹、娘,你们可知道契丹人?
不怪萧峰先有此问,因为他在拜汪剑通为师,并加入丐帮前,在这个家生活了十五年,他从来没有听乔三槐和乔氏说起过契丹人。
乔三槐和乔氏同时摇头。作为久居山野的平头老百姓,他们最多也就知道本县县令的姓氏,连他具体叫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县令上面还有什么官儿了。
就像他们明明就生活在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脚下,但他们也不清楚少林寺的方丈是哪位。
登封位于中原地带,距离宋国和周边各国的边境都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宋国自立国以来便是重文轻武,朝廷没有足够的武力,对江湖的掌控自然就弱。所以宋国的朝廷就算募兵,也不会在属于江湖第一大派的少林派庇护区域的少室山附近招募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