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
如此过了三个月,待在尼山书院安静过日子的祝家姐弟终于见到了风尘仆仆的祝英齐。
八哥你跑到哪里去了?祝英民跳起来抱住变黑变瘦的祝英齐大声道。
身上挂着弟弟的祝英齐单手托住弟弟的腿弯,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到姐姐和妹妹面前,露出一口白牙:六姐、九、九弟,我来了!
祝英民趴在祝英齐肩上,对着他的耳朵念叨:八哥,你怎么过了两个月才来!
祝英齐将粘在他身上的弟弟撕下来,神色复杂地对家人道:还记得和你们分开时跟着我的家将有多少人吗?
三十个!祝英民爽快地报出数字。
祝英齐对弟弟投了一个赞赏的目光,并道:你们知道我现在手底下有多少人吗?
八哥快说!你别卖关子了!心急的祝英台催促道。
祝英齐比了一个六。
六百?祝英台跟着比了一个六,摇晃着手猜道。
祝英齐摇了摇头,报出最终答案:六千。
六千!祝英民惊讶道,八哥你是从哪里搜刮来这么多人的?祝家所有的家将加起来也没这么多人!
--------------------
作者有话要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7章 祝家女化蝶飞9
祝英齐侧目远眺:就、就这么不知不觉人就多起来了
他觉得自己也很无辜好吗!
他明明只是准备安置完大岩寨的原寨民, 就带着家将们来尼山书院和六姐、九妹、十弟汇合。
谁知道刚帮着寨民们重建好家园,正准备出发,就遇上周边得知大岩寨被人攻破的其他山贼围攻大岩寨。
正所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 他前边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了,又怎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于是祝英齐就带着家将、组织寨民防守。
守方是五品高手祝英齐带着三十名祝家精锐家将,以及为了保护自己家园愿意拼上一切的大岩寨寨民。
攻方是周边大大小小山寨聚在一起、等着攻下大岩寨再分赃的山贼。
两方在武力、意志、凝聚力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最终取胜的自然是祝英齐一方。
参与围攻大岩寨,并且活到最后的山贼投降了大半,对着祝英齐自述平生悲苦。
平生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祝英齐岂能对降者挥动屠刀?何况大家说起来都是东晋子民,同样流淌着汉室血脉。
祝英齐最终自然是选择放过他们。
但这群人并非大岩寨寨民,人数加在一起也比大岩寨的人多,将他们安置在大岩寨显然是不合适的。
可是就这么放任这群人离去,他们极有可能再次加入某个山贼窝,继续为害一方。
当然他们也有走下山去谋生这个选项,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没办法再继续这样的生活在才会逃入山中。这样的他们再次下山,真的就能比原来好过吗?
正当祝英齐为如何安置他们烦恼时,其中一个投降的山贼悄悄找上他, 表示自己可以协助他攻破他所在的山寨, 这样他就不愁如何安置他们这些人了。
再除去一个山贼窝对于附近百姓、过往行人也是个好事,祝英齐琢磨了一个晚上, 同意了此人的计划。
结果攻破山贼窝这件事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带着手下一路从东至西,沿着连绵起伏的山势,从大岩山一路打到黄山, 手下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竟聚集了六千人。
站在黄山的光明顶,望着无穷无尽的云海, 祝英齐觉得这件事不能再继续下去,立刻决定停止行军,命令手下六千人分批回寨休整后,他点了五名家将随他一同赶往家人所在的尼山书院。
八哥,你可真是干大事的人!祝英民用力拍着祝英齐的肩膀,看向他的目光里异彩连连。
祝英齐苦笑道:我做的这些事,又能称得上什么大事呢?一开始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到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一般人如果手上拥有六千手下,指定是兴奋不已,但是祝英齐首先感觉到的却是头疼。
如果你提前知道事态会发展成这样,你还会去做吗?月月问他。
祝英齐思量片刻,目光坚定道:我还是会这么做。
月月闻言笑了:既然如此,你还在纠结什么?这一切不都出自于你的本心吗?姐姐别的帮不了你,但是出银子帮你安置这六千人还是没问题的。
祝英齐眼露迷茫:我也不知道后续要做什么,感觉自己只是被推着一步步往前走的,走到今天我至今仍感觉莫名其妙。
他顿了一顿才蹦出隐藏在心中许久的计划:我原本打算送你们来尼山书院后,偷偷跑去投奔桓温大将军的
八哥,你祝英台听到祝英齐竟有如此打算,不由一惊,爹娘知道了一定不会同意的。
祝英齐笑道:所以是打算偷偷跑去啊。
他目露怅然道:如果是桓将军教给我六千兵让我领兵我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但是让我带着那六千人,我用觉得哪哪不对劲。
因为桓将军给你的六千人,是我朝的正规军,代表着大晋的意志。而目前集结在你手中的六千人却是散兵游勇,并不受官方认可。祝英民直接点出其中差异。
八哥,六千人虽少,如果你继续往西打下去,绝对不只六千人祝英民目光沉沉地看着祝英齐道,八哥,现在是你决定之后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了。
我想做什么?祝英齐苦笑道,我本是想加入桓将军手下,为收复北方失地尽一份心力,顺便能借此谋取一个官职。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和手下那些人的交流,我在想,就算真的北伐成功,收复了北方失地,他们这些人真的就能比现在过得好吗?说千道万,不过是在北地,还是在南地,过得好的从来不是他们
祝家虽说是士族,但其实也就只是刚刚挨上士族的边,和顶级士族的差距,说不定比他和大岩寨的寨民之间还要大。
这段时间下来,祝英齐突然意识到,不论晋朝的疆土是大是小,是定都洛阳还是定都建康,其实那些资源都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他们的生活因为战争受到的影响和因此流离失所的百姓比起来实在有限。
参加桓温军,真的能改变这一切吗?
祝英齐的心中被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哥,祝英齐的话说到这里,突然被祝英民打断,你风尘仆仆赶回来,还没梳洗呢!快快快,弟弟带你去好好泡个澡。
祝英民推着祝英齐离开屋子,一边走一边道:八哥我和你说,前一阵子有同学非要拉着九哥和他一起去泡澡,哈哈哈
待他们走远后,听完全程的祝英台犹豫许久,才望着月月开口道:六姐,外面的人过的日子真的像八哥说的那样吗?
在前往尼山书院求学之前,祝英台过着的一直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生活。
在她极小的时候,祝英月便因为和王与之八字相合与他订亲,因为这份姻亲,祝英台幼时的生活便比祝英月和祝英齐幼时好了许多。
有爹娘和哥哥、姐姐宠着,祝英台活到现在过得最辛苦的就是在书院的这些日子。
她是一个渴望读书、乐于求学的姑娘,她不甘心和其他待在家中等着嫁人的姑娘一样,想要习得更多的知识。但是她其实并不了解那些黎庶的生活。
梁山伯出身寒门,但他能够前往尼山书院求学,家境其实就远比许多庶族,以及平民百姓好出很多了。
但是他仍然需要通过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这是出身士族、从来不会考虑银钱不够花的祝英台在认识他之前想象不到的事。
得知梁山伯银钱不够,祝英台第一反应就是把钱拿给他花用。
然而梁山伯却一口拒绝了她,坦然地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告知于她,并言明自己已经在书院找了赚钱的活计,这些钱已足够他花用。
祝英台能切实体悟到的最差的生活环境就是从梁山伯口中得知的他的生活。
至于更多的人辛苦,出现在她面前时都是几句简薄的描述,令她无法真切感悟。
祝英齐方才随口带出的几句他那六千手下的经历,为祝英台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这扇大门后面不存在鸟语花香,只有灰色调的残酷现实。
怎么说呢?月月看着眼前这个被所有人保护得很好的妹妹,摸着下巴道,他们和我们比起来确实过得不好,但也比北方那些在异族手下讨生活的汉族子民要好很多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王、谢、庾、桓那些世家一样坐上司马氏的大船南渡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