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这些都是你的猜测,切记不要往外说。杨云曦的话很难接,出于对这个拥有极敏锐洞察力的女子的善意,月月只能再提醒她一遍。
  杨云曦谢过月月的好意,起身告辞:还未和你说过我皈依后的法号:谨言。师父在谨言、谨心、谨明之间犹豫,我自己择了谨言二字,正好提醒自己随时谨言慎行。
  *
  杨云曦离开后,月月便去拜见夏侯坚。
  此时夏侯坚正在收拾行李,他这次从海外带回来的草很对李治的病症,缓解了他的大半病痛。
  如今他已将治疗手法完全授与太医院的太医,没必要日日进宫为李治问诊,向来喜爱自由的他再次向李治请辞,准备外出寻找能真正根治风疾的方法。
  和朝内许多大臣认定武则天牝鸡司晨,皇上软弱无能不同,夏侯坚十分清楚李治扶持武则天上位的主因还在他的身体太差,没办法专心朝政。
  但是他作为李唐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十分清楚自己对整个国家的治理,会奠定这个王朝存续的下限。
  秦朝二世而亡的悲剧仍在眼前,绝对不能轻忽。
  身患风疾使得李治无法将全部心力放在朝政上,而他的皇后武则天有这个心,又有这份能力,知道她必须依附自己存在的李治便将治理天下的权力让渡一部分到她的手里。
  有他在后面盯着,国家发展的大方向总不会有错。
  科举制虽然从隋朝便开始延续,但是此时朝堂上占据话语权的臣子大多出自世家大族。世家的话语权太多,对皇帝来说绝对不是好事。所以李治继位之后,就一直在致力于打压世家。
  默许皇后武则天扶持武氏这个新兴世家与老牌世家争斗,正是李治想看到的局面。
  太子李弘性情仁厚,继位后必然是位仁君,但他未必能与世家对抗,使皇权高高驾临在世家之上。
  清楚这一点的李治决心在自己这一朝就完成这件事,所以他得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
  夏侯坚体察李治之心,愿为他四处奔走。
  他认为只要李治身体康复,再怎么厉害的武则天也翻不了天。
  师父,我和你一起走吧。对京中诸事完全没有兴趣的月月对夏侯坚道。
  指挥仆人整理草药的夏侯坚动作一顿:你确定?上次出门你也看到了,外面可没有京中安定繁华。
  而且他还知道点内部消息:李治见月月的身体日益康健,准备恢复她安定公主的身份,为她招个可心的驸马。
  此事是只有他们二人在时的君臣闲聊,并未让其他人知晓。
  月月懒得和夏侯坚分析利弊,直接问他道:你就说行不行吧。
  当然可以,夏侯坚回道,你想跟着我多学一些自然是好事,我只是不想你中途后悔。
  月月清楚自己根本不会后悔,便爽快地与夏侯坚敲定了启程事宜。
  *
  离京三个月后,各种消息纷至沓来。
  有早在人意料之内的事,如荣国夫人杨氏的去世。
  月月曾在武则天的安排下随太平公主去荣国府悄悄给她问诊过,清楚这位老太太年事已高,已经没有太多时日了。
  而深得她宠爱的外孙贺兰敏之死于非命一事,足以成为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果不其然,当她知道贺兰敏之不过是参加一次宫宴,就在荷花池坠亡后,病情斗转直下。
  各种好药如流水般被武则天赐入荣国府,大批太组团前往荣国府问诊,但也仅仅只是把荣国夫人的生命延续了三个月。
  另外一件事就完全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了,那就是太子李弘突然暴毙。
  起因是乌荼国的婆罗门给李治敬献了不死药,心动的李治正准备尝试就被武则天发现端倪给阻止了。
  武则天苦口婆心的劝说李治此事不可当真,而且是药三分毒,万一不死药与他正在服食的药物药性相冲该如何?
  面对武则天的拳拳之心,李治当着她的面自然不好执意服食不死药,便命心腹悄悄将其收于合璧宫中。
  然而他并不知道太子李弘当时正在合璧宫就寝。
  李弘见李治的心腹深夜至此,以为李治有要事吩咐,便起身相迎。
  心腹只知要将不死药送至合璧宫,不知前后因果,便将不死药交于李弘手中。
  李弘以为是李治特意赐药于他,这在他们父子之间是常有之事,他并未怀疑半句,就当着心腹的面服食。
  谁知不死药下肚没多久,李弘的双眼率先流出血泪,很快演变为七窍流血。
  在场的李治心腹以及服侍李弘的宫人根本来不及反应,李弘便暴毙身亡。
  太子突然身死,完全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并且原因也难以启齿,对外界也没有详说他身亡的具体原因。
  夏侯坚听说此事,当场吐血,直道:储君离世,国之大难。
  月月和李弘接触不多,但对他也印象颇佳,对他的死亡也甚是遗憾。
  不过就算她和夏侯坚并未离开,但根据李弘毒发的时间计算,他们两个除非在李弘服食不死药的现场,否则也是无力回天。
  消息传入他们耳中的时候,荣国夫人和太子李弘的丧事都已结束,所以夏侯坚和月月都没有返回京城。
  没过多久,李治便册立他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为太子。
  夏侯坚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悄悄念叨:为何还是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
  中宫有子,且太子天资聪颖、精研典籍、关心政务、抚爱百姓,有什么理由不册立他而选择别人呢?不小心听到他的话的月月大方现身,对夏侯坚道,师父你着相了。
  --------------------
  作者有话要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21章 日月曌无字碑28
  五十而知天命。
  尤其是在自己的父亲, 一个功绩卓绝,便是五千年历史也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大帝王,也只是刚过五十就离世的情况下, 年逾五十的李治越来越感觉自己时日无多。
  他不是一个铺张浪费到希望全天下都为他庆贺生辰的人,他只是希望每年的这个时候自己的孩子们能汇聚在他的身侧。
  又是一年李治的寿诞,月月提前一个月告别夏侯坚, 准备前往京城为李治庆生。
  这次归京不同以往,她还有个小小的任务,就是护送在清川镇的皇家行宫碧水宫暂住的三公主一起回京。
  三公主是已故恭王李泰的唯一的女儿李姝善,她刚出生不久父亲李泰病逝,没过两年母亲阎婉也离开人世。
  李治心疼这个侄女,便将她接入宫中照料,齿序从他的女儿来排,列为三公主,封号濮阳公主。
  李姝善正值妙龄,李治有意为她择选驸马,正在左挑右选, 未下决断。
  李姝善嫌那些意图明显的人总在她面前晃荡, 十分烦人,所以才向李治提出离京出游, 躲避麻烦。
  她临行前李治特赐她一串波斯国王进贡的玉珠串,言明她若将其私自赠予男子,即有择其为婿之意。
  此玉珠串由八十四颗晶莹剔透、触感温润、大小一致的玉珠串成,价值连城, 绝无被仿冒的可能, 正方便李姝善无声地告诉李治她意属的驸马为何人。
  转眼李姝善已在碧水宫住了三年,正好到了她正式回京的时间, 途经清川镇的月月正好接她一起上路。
  因为这几年月月的身体逐渐好转,李治希望恢复她的公主之名,为此专门延请了法明大师再作批语。
  法明大师松口表示月月如今已无需远离皇室,只是还未到正式回归的时机。
  有他这句松口,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帝后逐步对皇室成员公开月月的身份,如李姝善这等李治的亲近小辈,对月月的真实身份早已知情。
  *
  绵绵细雨织成雨幕,为森林披上一层朦胧的纱衣。
  月月头戴斗笠,身穿蓑衣,骑马前行。
  坚硬的马蹄踩在被雨水浸润的软烂土地上,溅起一朵朵泥水花。
  月月纵马一路直行,很快便走出密林,看见远处的一条长堤。
  此河名为大清川,清川镇依河而建,便已此为名。
  此时已近午时,码头上热闹的鱼市早该散去,可此刻却偏偏围了一圈人,不肯散去。
  月月把马寄存在河岸的茶铺,买了壶茶,顺便询问店家前方是出了何事。
  这种事,姑娘还是少打听为妙。店家低声劝道。
  嗐,不就是打捞上来一具死尸嘛,有什么不能说的,茶铺里的一位客人随口说道,捕捞的时间久了,什么东西捞不到呢。
  店家眉毛一竖:你在这里浑说什么,上回捞上来一具尸体,吓尿裤子的是谁我可不惜得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