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第423章 三国梦飞将在17
战事一了, 吕布立时传讯戏志才,让心急如焚的他领队入城,自己负责收拢黄巾军残将。
戏志才刚到城门下, 守门的黄巾军哪敢阻拦,马不停蹄地打开城门,恭恭敬敬地放他们入城。
一入阳翟县城, 戏志才带队直奔太守府。
往昔巍然屹立的太守府在黄巾军的肆虐下,早已变成一摊焦土,满目破败。
位于县城另一处的县衙和太守府并无差别,都已无法看出原本模样,更是寻不到人迹。
戏志才从并州南下至此,早在沿途看尽类似惨景,心中只有尘埃落定之感,倒也未觉吃惊。
只略略瞥了一眼焦黑的县衙,进城前便在心中做好规划的戏志才就立刻纵马奔向荀府。
荀府毫无意外也是一副被黄巾军□□烧后的模样,不过和空无一人的太守府和县衙不同,戏志才刚带队来到荀府门口, 就有面熟他的荀府下人从一旁走了出来。
戏公子!戏公子!衣衫破旧, 脸上还沾着些许灰尘的干瘦中年男子凑到戏志才的坐骑前,目光在他身后游移一瞬, 问道,听说城外的蛾贼匪首被斩首了,是与你同来的人行的大好事吗?
戏志才翻身下马,回道:是我们没错, 如今匪首波才已死, 我的同伴正在城外收拢残余的黄巾军。
他看了一眼寂静无声立在眼前的荀府,怅然道:大家, 现在可以回家了
得了戏志才这句准话,中年男子眼中立刻迸发出光亮:真的吗?这真是太好了!我立刻把主子他们叫回来!
戏志才一伸手,把准备奔跑的男子拉住:不知你可知晓我家人去处?
他进城的第一时间虽然没有去寻找家人,却也吩咐了队中两人分别前往戏家所在,以及水镜庄寻找自己家人和吕石。
方才到达荀府前,那两人均已归队,告诉戏志才的并不是喜讯,因为这两处和这荒凉的城池一般都成了无人之地。
往昔繁华的城池,只有少数形容枯藁、衣衫破旧的游民游荡,稍显富贵的人早就出城躲避,以免成为刚刚兵败,需要发泄情绪的黄巾军的刀下亡魂。
中年男子微斜向上,努力思考了一下,回道:这城中绝大多数人都去了山林中躲藏,您的家人大概率也在那里。
他的脸上还带着得知黄巾军被击溃的喜悦,语气轻快道:您不要着急,等我消息传到主家,城中出去避难的人大概也就知道了。届时您的家人肯定也会一块回来的。
戏志才应了一声,将麾下队伍一分为二,选出其中一名小将,吩咐他道:你们跟着他一起出城接人,早日让城中百姓回家。
小将抱拳应是,拉中年男子上马,与他同乘一骑,根据他的指引前往城外寻人。
而戏志才也则带着另一支小队,按照顺序在城中搜寻躲藏起来的黄巾军,避免城中百姓归来后,成为他们的猎物。
*
收到颍川黄巾军被击败的消息后,几日前才撤出阳翟县逃难的百姓们陆陆续续从城外折返回家。
自从二月黄巾军爆发以来,他们这里已经多次遭逢黄巾军的袭击,这套流程他们已经可以漠然地完成。
颍川黄巾军被击溃固然可喜,可是来阳翟劫掠的却不止这一家黄巾军。
要知黄巾起义因为黄巾军首领张角弟子唐周上书告密,不得不提前一个月起事,很多事情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完善,如偌大军队的补给就是个极大的问题。
黄巾军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采取如蝗虫过境般的就地补给。
阳翟县乃是颍川郡治所所在,生活在周边的人都知道此地乃是整个颍川最富庶的地方。
加入颍川黄巾军的都是颍川的穷苦百姓,他们没了补给,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是前往阳翟。
除了颍川黄巾军,偶尔还有从其他地方途经阳翟的黄巾军,他们的消息基本共享,自然也会来阳翟补一补自身。
几次三番之后,阳翟百姓反倒成了最贫困之所在。
然而来到此地的黄巾军并不相信他们的说辞,只觉得这定是他们故意藏私。
比如,刚被吕布击溃的这支由波才统帅的颍川黄巾军,就是如此想法。
手起刀落尚未来及逃入山林的普通百姓数人,逼出他们家中余粮,又重新搜刮了一遍城中空房,这支由长社仓惶逃至颍川的败军,终于填饱了肚皮,在城外安营扎寨。
戏家就是跟着人群逃入山林中的一员,他家人口简单,又少了戏志才这个正值壮年的男子,人丁稍显单薄,带入山林的东西倒也不多。
吕家在阳翟置办了不少产业,商铺都开了数家。
连锁店的好处之一,就是收消息的速度极快。
作为吕家商铺在颍川的主人家,吕石自然是第一时间收到波才率领的黄巾军输给皇甫嵩、朱俊、曹操联军,正在往阳翟一步步后退。
他立刻把此讯通知到了所有能通知到的人,然后立刻带人前往水镜庄,护送司马徽一家人避入山林。
而长男因一个承诺被他要求去了并州五年的戏家,吕石自然不会漏下,也是专门派了人一路护送。
所以当戏志才重新见到家人后的第一时间,就从他们口中听到了对吕石的谢意。
吕石此时并未和戏家人在一处,他正陪同司马徽收拾又被黄巾军折腾得乱七八糟的水镜庄。
水镜庄虽名为庄,其实并不是一个多大的地方,只是因为这里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住处,才会被人尊称为庄。
纤细高挑的弱质少年将衣袖好好卷起,露出细如竹竿的两只手臂,弯腰规整被黄巾军扯得乱七八糟的篱笆。
吕布将手搭在半敞的门上,眼带笑意看着忙碌的弟弟,心中一片满足。
他刚捋起袖子准备上前帮忙,从屋里拿着麻绳出来的司马徽一眼瞧见他,朗声道:小兄弟,你来敝舍有何贵干?
吕布对司马徽拱拱手,朗声道:贵干不敢当,我是来找我弟弟的。
你弟弟?司马徽眯起眼睛,正欲看清吕布模样,听到他俩对话的吕石霍然抬头,看到多年未见的哥哥,眼睛登时一亮,把手中的篱笆一丢,迈开大步向着吕布狂奔而来。
二哥!吕石欢呼着扑到吕布怀中,被他牢牢接住,整个人直接挂在他的身上。
吕布用手托着弟弟,向着司马徽走去,朗声道:鄙人吕布,是小石的二哥,这些年多谢司马先生教导我家弟弟。
他摸了摸趴在自己怀中的吕石的脑袋,眼中漾满温情。
他和吕石分别时,他还只是个五岁大的孩子,口齿相比同龄人都不算清晰,如今虽然长得比自己十五岁是瘦小许多,却也是个健健康康,目露灵光的少年了。
吕石能长成这般模样,司马徽这个老师定有极大的功劳。
吕布对司马徽在文人中的名声有多高没有兴趣,他对他恭恭敬敬、十分尊重,只因他是吕石的老师。
司马徽虽然在水镜庄隐居,但是这些年前来拜访他的人并不算少,他也称得上一句阅人无数,自然看出吕布对他的恭敬十分纯粹,没有一丝一毫和名利相关的祈求。
打从第一眼看到吕布,司马徽就知道他是个典型的武将,和自己以往的交友圈没有任何联系,今日能站在一起说话,都是因为一直抱着吕布不肯下来的吕石。
小石是我的弟子,我教导他岂不是理所应当?司马徽笑着看难得孩子气的吕石。
我观你已及冠,可已有字?司马徽问吕布道。
已经起了,吕布回道,奉先。
奉先,奉天之命,敢为人先1,司马徽捻须道,今日由你来解阳翟之困,想来是上天之命了。
吕布倒是没想这么多,只道:小石在这里,我是无论如何都要来的!
至于是奉天命,还是什么命,他根本不在意。
他要去哪里,便是千万人挡在前,都不能阻挡!
二哥,你受伤了?吕石趴在吕布身上东嗅嗅、西闻闻,只感觉他身上总传来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想起他刚才击杀颍川黄巾军首领波才,解了阳翟此劫,生怕他是负伤过来寻自己的,吕石忙从吕布身上跳下来,检查他的身体情况。
吕布站在原地任他摆弄,随口道:哪有的事,多半是别人身上的血溅到我身上了,来之前我都洗过脸和手了,你闻到的味道估计在我没看到的地方。
虽然吕布的解释全都进了吕石的耳朵,但他还是把吕布检查了个遍,确定他真的没受伤,才停止。
吕布看向含笑他们兄弟二人互动的司马徽,笑道:司马先生见谅,这小子就是不放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