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再次成为反面案例的扶苏红了眼眶。
  秦二的愚君论让他明白盲信儒学是件怎样愚蠢的事情。
  他难过不是因为被秦二作为反面案例。
  而是恐惧于他差点就让大秦、让华夏陷入绝境。
  嬴云曼默默地移开视线。
  唉。
  她也不知道扶苏本人能看到她举例。
  欺负老实的君子不是她的爱好。
  ………
  张良再度沉思。
  明知秦二只是在为发起战争而狡辩,但这些话他确实无法反驳。
  没有谁能肯定未来不会再出一个扶苏。
  也没人能否定不会再有一个匈奴。
  但只是因为猜测,就要去毁灭数个国家,这种说法又何其荒谬?
  【张良:难道你要为了没有根据的猜测就去灭国?】
  【秦二:我就是根据。如果我是匈奴的王,你觉得大秦现在还在吗?】
  所有有识之士在此刻脊背发汗。
  他们或许会暗骂秦二无德,或许认为秦二部分行径严重伤害他们的利益。
  但没人会否认:
  如果秦二是匈奴的王,那将是匈奴以外所有国家的灾难!
  就像有秦二的大秦,也是其他所有国家的灾难一样。
  【张良:世间不会再有你这样的君王。】
  【秦二:这话我就当你在夸我。但永远不要用善意去揣度别的国家,因为你承担不起对方的恶意。就像西域诸国以善意揣度我,然后五年就都亡国了。】
  【张良:大宛灭国之后呢?你要一直征伐下去吗?】
  【秦二:是。】
  【张良:疆域越大,国家就越难治理。】
  【秦二:是难,又不是不能。我相信你们,就如同你们相信我的眼光一样。】
  【完。】
  不要用善意去揣度别的国家,因为承担不起对方的恶意。
  张良苦笑。
  韩国怎么灭国的?
  不就是喜欢用善意去揣度秦国和楚国吗?
  秦二以古通今,恐怕就是从韩国的史书里看出了这一点,故而坚决要在大秦强盛之时覆灭其他国家。
  “我相信你们,就如同你们相信我的眼光一样。”
  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有哪个臣子会不为秦二效死?
  ………
  每次看到煽情的东西,就忍不住尴尬。
  但嬴云曼也没法否定那是她的原话。
  她这人底线比较灵活,为了达成目的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而刚好,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
  尴尬之余嬴云曼又感到一丝怅然。
  这个世界没人会理解,甚至连后人也无法理解,她那段话并不是在以己度人。
  那是无法忘怀的屈辱历史。
  矫情也只是一刹那。
  她从三岁就开始准备造反,目的不就是让华夏人无法理解吗?
  嬴云曼难得地对论坛生出期待:
  告诉我,你们没有经历那样的屈辱。
  【感觉秦二说得好有道理啊,是我我也被说服了。】
  【所以我才会先强调秦二是在灭西域之前就想打大宛——她拿来狡辩的论据就是西域被她灭了,所以大秦要以西域为戒,要提防周边以及不相邻的所有国家。】
  【先射箭再画靶子,神射手啊!】
  【不过秦二说得确实也有道理,谁都保证不了后世不再出昏君,谁也保证不了别的国家不会出秦二。】
  要拿西域的覆灭作为借口,所以先把西域灭了。
  张良原本的感动灰飞烟灭。
  他就不能信秦二的话!
  虽是恼怒,张良也明白秦二的意思。
  任何一个现在看尚且弱小的国家,都有可能成长为威胁华夏的敌国。
  他已经被说服了。
  ………
  墨家还没有。
  张行还是认为战争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即便大秦从战争中获益,但获益的也只有君王。
  那些战死的军卒才是承受代价的人。
  【不过在不知道天地有多大的情况下,盲目对外作战其实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吧?万一韩信带着三十万燎原军折在西方怎么办?】
  【所以才会有刘邦的出使啊!出使团其实有好多个呢,各个方向都有,只是邦子哥的功劳最大名声最响。】
  【使团就跟斥候一样,他们会确定前方的国家能不能打,不能打自然会撤。】
  韩信注意到燎原军的数量。
  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不认为指挥三十万大军就是他的极限。
  但燎原军军制极为特殊,事实也证明三十万就足以横扫所有国家。
  至于使团与斥候……
  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与敌人时,使团带回来的情报确实作用极大。
  君上果然是明主。
  ………
  “功劳最大、名声最响!”
  刘邦摇头晃脑,极为享受后世人的评议。
  沛县众人也是相当给面子,纷纷交口称赞。
  【其实史书里还有后文,就是有人问秦二,如果地无穷大,终其一生也无法覆灭所有国家该怎么办?】
  【秦二的回答是:《愚公移山》。】
  【好帅!】
  才为后世的“无知”欣喜没多久,嬴云曼就又被尬住了。
  地球有多大她当然清楚了。
  而且她也用不着打到非洲美洲澳洲,这三地方发展得太慢了。
  把亚欧大陆打下来就行。
  突然蹦出句《愚公移山》纯粹是在装。
  但装的样子被后世人拿出来夸……
  反正踩在她的尬点上。
  ………
  道家喜出望外。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秦二竟然也治道?
  想必有秦二这句话,列子的思想必然会出现在《语文》上得以传播。
  这是道家之幸。
  【但天意在秦——韩信还真就把山移完了。】
  【非美……】
  【这些不重要,有威胁的已经全无了,到秦四就轻松统一全球。】
  【真正的国家都被韩信灭完了,所以才有那句漫星党最喜欢刷的话。】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统一……全球?
  这个时期还没有浑天说,秦人还无法理解全球是什么意思。
  但他们能理解天幕的含义——
  到秦四的时候,天下就只剩下大秦这一个国家!
  韩信灭完了所有的国家!
  那句话,居然真的是事实?
  ………
  无数文人武将为天幕透露的消息惊呆。
  大秦……大秦!
  随之而来的是热泪盈眶。
  就连嬴政都为之怔然。
  他一度将希望降至只要有一个守成之君就好,秦二却远比他所能想到的做得更好。
  待震撼过去,嬴政看向秦二,却见她神态如常。
  就仿佛这样的伟业在她预料之中一般。
  确实在嬴云曼的意料之中。
  在初次看到那十六个字的时候,她就已经猜到韩信把欧洲打下来了。
  有超越时代两千多年的眼界,做到这一点不是多么值得吹嘘的事。
  不过……
  她没有搞砸,真好。
  【当罗马共和国也宣告灭国之时,秦二的华夏论完成了最后的布局。】
  第25章
  【世界上只剩下华夏文明, 那就永远都不用担心华夏被“西国”覆灭。】
  【无论朝代怎么更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还是华夏儿女。】
  【就是这片土地有点大。】
  【性恶论的究极用法:我想亡其他文明,所以我怀疑其他文明也要亡我华夏, 那我就提前把其他文明都亡了, 这叫防范于未然!】
  【以己度人文明版。】
  【神特么“文明版”哈哈哈哈。】
  张良静默了许久。
  儒家经典《周易·象传下·既济》的“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肯定不是这个用法。
  就像荀子的性恶论本意只是强调教育和礼制的重要性。
  绝对不是让秦二把所有人当成敌人。
  但是……
  天下为华夏, 则华夏不亡。
  此为真言。
  地无极, 秦二无止境征伐他国, 并认为她的继任者也应如此,那是极度好战、好战必亡。
  可地有极、国有数,这种做法就是提前剪除威胁。
  这时张良突然想到了秦二的一个观点:
  有些东西现在是糟粕或精华,但以前不一定是,未来也不一定是。
  只会以古论今, 为大谬。
  ………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这话在她的时代可是真理。
  嬴云曼很高兴后世人以调侃的语气解释她的行为。
  因为这恰好说明华夏确实不再受到威胁。
  此时李斯突然带头跪拜,三公九卿称颂之声不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